我的1979 第502节

  嗯,就是这样。

  要是李和走了,她就这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定名份要趁早!

  她大着胆子从水里出来,迈着那修长笔直的大长腿缓缓的向李和走去,太阳的光芒把她镀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天使。

  可是,正当她下定决心准备对着李和展开攻势的时候,方向抱着一大堆的文件,兴冲冲的进来了,她只得无奈的转过身走了。

  李和松开气,才对着方向问道,“什么事值得你这么高兴?”

  方向把文件放在桌子上,然后道,“这次来美国是对了,美国温格尔公司旗下的印刷设备厂已经进入破产程序,你知道温格尔吗?”

  李和摇摇头,“听都没听过。”

  隔行如隔山,细分专业设备的制造巨头太多了,他哪里都能清楚。

  “是全球最大的膨化设备和舞台及其剧院设备制造商,产业布局很多,像饲料厂,印刷设备厂都有,但是目前其旗下的印刷设备厂经营不善,温格尔准备放弃这项业务,我想收购过来。”

  “有什么专利和技术值得你这么高兴?”

  方向道,“别看温格尔印刷机械厂是个小公司,但是专利有50多项,双面彩色印刷机在国际印刷市场有稳定的细分市场,拿过来肯定不吃亏。”

  “你看着办,这些我不管,要多少钱?”李和不懂这些,自然放手给方向做。

  而且现在对来说,只有强烈的扩张和并购才能让他更加壮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

  “先看看文件,要是同意了,直接签字。”方向从文件掏出厚厚的一沓合同,递给了李和。

  李和接过,只是大概扫了一眼数字,才没好气的道,“才五十万美金?”

  方向笑呵呵的道,“所以我说赚了,八十年代顶峰时期,这个厂子的营业额就有1600万美金,只是这几年受到日苯印刷企业的冲击太厉害,人工成本又高,根本不容易活,我准备把技术消化后,搬回国内。”

  李和把文件和笔一扔,“这点钱我签什么字。”

  方向讪讪笑道,“你既然在,当然是和你商量一下。”

  李和没好气的说,“歇着吧你,这些我肯定没你懂,你觉得能做就做吧,决定权都在你手里,我一点都不带拦着。”

  这个世界早就大变了,不是个人战能流芳百世,也不是某一次的成功就能代表永恒......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一定是比金子更真的真理。

  包括他眼前,他对平松、付彪、苏明等人的要求也是一样的,这些人空有一身胆量,社会他大哥,人狠话不多,人情事故熟,但是毕竟文化程度低,只有尊重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才能更进一步。

  “我晓得了。”方向正色道,“那我这边事情处理好就先回国了,收购的事情吴波一个人就行了。”

  “你们自己看着安排。”

  方向走后,李和看不到巴芙拉的影子了,不觉叹口气。

  该暑假了吧?

  李和突然想到,本该在家陪着孩子或者去香港看看老娘的。

  暑假是孩子们的梦想,特别对那些高考完之后的孩子是最惬意的放松。

  不管是考上还是考不上,都有了一个结果,心里悬着的东西终于掉下来了,生或者死是看以后了。

  不过寿山是开心的,他的外孙爆了一个大冷门,居然考上了冀北本地的专科农校,他有一种后继有人的欣慰。

  虽然李和不在,他还是在京城大摆宴席,场面浩大。

  他寿老板这些年声名在外,作为中国餐饮和酒店业的大佬,自然有许多人来捧场,足足摆了七十多桌,大部分都是自发来的。

  在一个宽大的包厢里,苏明、平松、付彪、付霞这些人是单独在一个桌子上的。

  酒过半旬,罗培却突然从包里拿出来一摞报纸,放到旁边苏明的面前。

  “干嘛?好好的喝酒,让我看报纸什么意思。”苏明不解。

  罗培翻开一页报纸,指着标题给苏明看道,“这些报纸都是在骂李哥。”

  “什么?”一听到有人骂李和,付霞的反应是最快,她毫不犹豫的从罗培手里夺了报纸,看完之后气的浑身发抖,“这帮王八犊子!不得好死!”

  “哎,你怀着孕呢,生这么大气干嘛。”周萍赶忙安抚付霞,然后也凑过头看了一眼。

  标题是:论法律与社会利益——对市场经济中公平问题的另一种思考

  

675、报纸

  

  她没细看,只是又掀开其它版面大致看了一遍。

  其他人看周萍也是气的嘴唇发紫,也是跟着拿了一份报纸过来。

  这次都仔细的看了,大家才发现矛头无疑都是指向李和的。

  标题都是诸如:“血汗工厂”的“血汗”神话,谁才是血汗工厂的真正受益者,为什么社会财富被无良的企业家抢走了。

  “怎么还把我给捎带上了?”李爱军也跟着气笑了,因为报纸全篇点名骂的人就有他

  不过重点批判的是李和及其以李和为首的利益集团,皖北资源回收公司、爱军鞋厂、和霞家具厂统统被骂了一遍。

  记者卧底在李和投资的爱军鞋厂,指出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

  “以计件工资为主,工人要想多赚钱就得按计件合约加班加点,促使工人延长工时...”

  “宿舍的条件非常的差,那些床位非常陈旧,铁床,生锈的,重一点的人说不定就能把床睡塌了。宿舍只有两个电风扇,还属于罢工的状态。夏天非常炎热,根本睡不着觉。每层只有一个公用的卫生间和冲凉房。”

  “工厂是家庭式的作坊生长起来的,在最初的这种作坊里面,条件只有更恶劣,现在开平治的“老板”李爱军,就是靠剥削起家的....”

  “这不仅让农民工等群体的尊严受损,也无异于扇向相关部门的一个响亮耳光。或许,是时候让这些无良者付出代价了...岂容无良企业招摇过市。”

  “为了攫取高额利润,除了采用各种手段凶狠地剥削成年工人外,还大量招收童工,进行更加残酷、野蛮的剥削压榨...”“招用童工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允许的。但是,近几年来,不少地区特别是沿海和边远地区一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擅自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儿童、少年....”

  “毋庸讳言,现今就是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享乐为主的消费型社会,理想沦丧、道德解体,对金钱的关心远远大于对精神的关怀,利益的驱使下什么坏事都有人做,风气就是被这类企业给败坏的...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如何面对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

  “中国工人的劳动权益和生命权愈加没有保障,而中国人也在这样的自我作贱中愈发没有尊严,愈发不被人尊重...”

  “李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靠挖社会主义的墙角起家的,钻改革空子,破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现在的劳动制度和相关部门的松怠造就了民营企业的肆无忌惮的剥削,和以前的地主老财有什么区别呢....”

  李爱军无奈苦笑,工人是辛苦,可是他自己又何尝不辛苦,当时条件不好,刚起步的时候他也是和家人亲属们一起,没日没夜地干着脏活累活,心酸自知。

  这篇报道有真有假,有一点说的是他无可反驳的,就是他确实是使用了童工,只是他们这帮人身上没有文艺青年的皮,也不是假学究,早就学会用一双医生的眼睛看世界,拒绝童工只是假惺惺的仁慈罢了,最大的善意是给这些孩子提供工作机会和生活来源。

  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小小年纪已经在承担生活的责任,甚至他们这点收入会是一家子主要的经济来源,如果把他们赶回落后的农村,等待着的只有贫困,甚至流离失所、乞讨为生,也失去“干中学”的机会。

  再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四五岁的孩子也不算小了,一旦下学,都是种田耙地的劳动力,过早的成熟,过早的忙于生计,这都是贫穷倒逼的。

  苏明也把报纸翻了一遍,笑着道,“李哥的身份除了圈子这些人估计也没几个人知道,也就只能逮着你们几个使劲骂。”

  他想不到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不开眼敢和李和闹腾。

  李和的新闻虽然热闹过一阵,可是扒拉出来的都是服装纺织厂、家具厂和鞋厂,统计出来了十几亿人民币的产值,惊讶于李和资产的庞大,给李和冠了个亿万富豪的名头,然后重点报道了李和捐资助学的义举,近8亿的捐款数量,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轰动。

  不过这些也只是李和产业中的九牛一毛,不要说那些记者,即使是他们这些亲近人,都不一定具体清楚李和到底有多少产业。

  虽然只统计出来十几亿的资产,可依然是中国民营经济第一人,除了荣家这样的老牌大亨能在明面上压他一头。

  寿山也被周萍从外间的大厅喊了进来,他戴上老花镜,也砸吧砸吧嘴,对苏明道,“你和平松也出去躲几天,卢波在美国暂时就让他别回来。”

  苏明摇摇头,笑着道,“没那么夸张,咱们以前虽然也做过倒卖的事情,可李哥管得严,咱们也没人找谁买过批条,报纸上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

  寿山道,“还是小心点好啊,你们是没吃过亏啊。”

  付霞道,“如果真有事,能往哪里跑?”

  寿山也是一愣,想想也对,只是道,“那就不要通知小李吧,这点小事咱们自己看着处理吧。这家报纸绝对不能让他们好过了!”

  人越老,胆子越小,这话是不假,可是他寿老板也是有脾气的,也不是软柿子可以随意捏。

  “这份报纸是周报,在全国有四十万份左右的发行量,属于自办发行,主要在沿海的各大城市的报停零售。”罗培终于有了插话的机会。

  八十年代末期以后,全国自办发行的浪潮正在兴起,4000多家报刊社中已有300多家报刊中止邮发,自办发行,特别是周报一类的报纸,基本都是自办发行。

  付霞沉吟了一下道,“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件事的影响减到最小,大家统计一下在各地的分公司和经销商吧,把今天发行的报纸都买下来。”

  众人都没有意见,也觉得合情合理,即使当期的报纸全部买下来,也没多少钱。

  既然商量好了,各自就拿起电话开始安排手下的人去行事。

  这一天,最高兴的就是报停的老板,因为南方报卖断货了。

  付彪给工地工人全部放了假,只要识字的,就全部出去买报纸,上百个工人坐着出租车穿梭在花都、深圳的大街小巷,看到报停就下车。

  工人们自然高兴,平常工地忙,根本没闲暇出来,这次不但能拿着几百块钱车费出来逛,还照样有工资拿,甚至要是买的报纸多,还有奖励拿,天下再也没有比这更便宜的事情了。

  当然,虽然拿了出租车费,可是没几个人真的坐出租车的,大部分都是坐着公交车的,这样几百块钱都能落自己手里了。

  于德华和沈道如接了平松的电话,也是生气,现在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李和名誉受损对他们没有好处。

  他大手一挥,金鹿集团的百十号行政人员包括业务员也是被他赶了出去,下了死令,要是市面上还有一张南方报,他们这些人就不用回来了!

  寿山和黄国俊的动静弄的最大,四海饭店在全国27个城市有31家分店,而京美电器在全国11个城市有45家直营店,基本都覆盖了南方报的发行范围。

  

676、一网打尽

  

  不管怎么样,要先减少这份报纸的扩散面,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玩不死他们我把名字倒着写!”寿山冷哼道,“所谓打蛇打七寸,就得找命门下死手,不管他是什么单位,总得吃饭吧,这种报纸我都知道,这几年不少报纸都来找我打秋风,说是做什么广告,他们都指着这个过日子呢。”

  付霞灵机一动,把报纸又翻来覆去的浏览了一遍,1993年元旦起,许多报纸进行了扩版,广告版面也随之大幅度增加,有些报社还提高了广告收费标准,南方报同样是这样,光是一家公司的上市公告就占了二个版面。

  她突然问黄国俊,“你们也做了广告?”

  “这个我都不知道,一直是广告部负责的,我也很少过问。我现在就打电话让他们撤了。”黄国俊刚好也翻到了京美电器的那一页广告,面露尴尬,继续指着版面上其它家的广告道,“这个卖电饭煲的我认识,合肥的一家厂子,也是我们供应商,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让他撤下来。哦,还有这个,珠海做空调器的,我也熟。这个,这个,这几个电视机厂子,我都熟悉,厂子里的货有一半是我这里销出去的,我打电话应该都会给面子。”

  黄国玉和小威去美国谈合作之后,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在负责的。

  寿山取笑道,“要是人家不给面子呢?”

  黄国俊霸气的道,“不给我面子,我就敢断他的渠道,下他的货!”

  穿着一件高级免烫衬衫,手上夹着一支香烟,胖胖脸上满是囊括八荒的笑意。

  众人哈哈大笑,一改刚才沉闷的气氛。

  “刚好,这家音响公司我也认识,我现在就给打电话。”苏明把报纸一丢,拿起了桌面上的大哥大,直接拨号,“喂,老秦,我,苏明。”

  “苏总,有阵子没聚了,有何贵干?”电话里传来一阵厚重的男声。

  “老秦,听说你们在南方报做了广告?”苏明没寒暄,直接就问。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我得找人问一下。你稍等。”电话里静默了一会,才继续道,“我问了秘书,确实是做了。”

  苏明道,“能不能帮我把广告给撤了?”

  “怎么惹着你苏总了?”对方一听就感觉苏明的话不对劲。

  “不怎么对盘,我干脆断他财路。”苏明说话直来直去,毫不掩饰。他是做音像和影视的,但是和音响行业也算是半个圈子。

首节 上一节 502/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