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第185节

前文就说过,在明朝有个怪事,那就是皇帝都喜欢御驾亲征,所以朱慈炅年纪虽小,但他如果坚持带兵出征文武百官都不敢说什么,因为这是祖制,太祖和成祖都是这样干的。

不过世事难料,前几次都没人说什么并不代表这次也不会有人说什么,这次不但有人闹意见,而且还闹的很凶,哭哭啼啼、要死要活,弄的朱慈炅好不狼狈。

是谁这么大胆,敢违背祖制,阻挠皇上御驾亲征呢?呃,貌似安娜公主还不知道有祖制这一说,她只知道打仗是很危险的,像神圣罗马帝国的强敌瑞典,他们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号称瑞典历史上最杰出的国王,最杰出的军事家,结果,御驾亲征,死了,就死在神圣罗马帝国手里,就是前两年才发生的事情!

所以,当朱慈炅跑去向她辞行的时候,她立马吓的花容惨变,扑到朱慈炅怀里嚎啕大哭,说什么都不让朱慈炅去。

朱慈炅这个无奈啊,那帮义军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好不,能有什么危险,他从来就没想过打不打得赢的问题,只是担心李自成和张献忠又跑了,让他以后又要多费一番手脚而已。

看着怀里哭的稀里哗啦的安娜公主,他不得不装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无所谓的道:“安娜,你放心,朕只是去剿灭一帮农民起义军而已,他们大部分都是农民,没什么战斗力,打败他们是很简单的事情,不会有危险的。”

听说是农民,安娜公主暂时止住了哭声,哽咽着问道:“真的吗,皇上,农民起义军多吗?”

朱慈炅自豪的道:“当然是真的,就三十万农民起义军而已,朕的大军一到他们还不吓得抱头鼠窜。”

三十万!安娜公主吓得差点晕过去,在欧陆十多个国家的大混战都不到三十万人,自己的夫君,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竟然一次就要面对三十万敌人!还说不会有危险!

她把心一横,绝望的嚎哭道:“皇上,你把我也带上吧,要死,我们死一起!”

朱慈炅闻言,直翻白眼,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他无奈的安慰道:“放心,放心,真不会有事的,朕都御驾亲征几次了,这不是好好的吗?”

安娜公主不依不饶的哭道:“子弹可没长眼睛,万一有事怎么办?我怎么活啊!”

朱慈炅一拍额头,兴奋的道:“农民起义军压根就没枪,这下你放心了吧?”

安娜公主胡搅蛮缠道:“我不信,你骗人,三十万人怎么可能没枪!“

如果只是担心枪的问题倒是好解决,朱慈炅拍了拍安娜公主的酥背,安慰道:”放心,子弹再不长眼睛也伤不到朕的,不信你看。“

安娜公主好奇的抬起头来,仔细的在朱慈炅身上摸索了一会儿,就是一身华丽的军装而已,没什么特殊的护甲啊!

朱慈炅让安娜公主看的可不是这些,他朝不远处的曹化淳努了努嘴,然后掏出腰间的左轮手枪,对着曹化淳连开六枪!

安娜公主立马吓的捂住耳朵尖叫起来,曹化淳却是淡定的站在那里,右手如同鬼魅般的在前面抓了几下,然后轻轻的走到朱慈炅和安娜公主面前,伸出右手,恭敬的道:”公主殿下请放心,有微臣在,子弹是伤不到皇上的。“

安娜公主目瞪口呆的望着他手上的子弹,不敢置信的伸出白嫩的手指拨了拨,还有点烫,竟然真的是刚打出去的子弹!

朱慈炅搂着她的肩膀微笑道:”这下放心了吧,朕身边可不止曹公公一个护卫,而且明月姐姐比曹公公还厉害呢,就算是炮弹飞过来她都能一剑挑飞。“

秦明月的剑法她倒是见识过,舞动起来行云流水,煞是好看,只是没想到还有这威力,她不由满怀期待的道:”那皇上还是把我带上吧,明月姐姐都能去,我也要去。“

朱慈炅错点晕倒,带个洋娃娃上战场,那也太扯了,他坚决的摇头道:”打仗非同儿戏,不能带家眷,明月姐姐是宫里的尚宫,是负责管理宫女,照顾朕饮食起居的,所以她可以去,但你不能去。“

安娜公主自是不依,朱慈炅只得好说歹说,连哄带骗,最后终于把她给哄住了,朱慈炅只感觉比打了场大战还累,这女人有时候还真麻烦啊,他暗暗决定,以后尽量少惹女人,老婆有一两个就够了,多了他真吃不消!

第十卷 第二十章 讲义气身陷重围

一番准备之后,朱慈炅终于带着禁卫军第二军团和定辽军出发了,按原定计划,第一站是中都凤阳,那里有数十路义军共十余万人,更有黄得功所率的凤阳守军和南直隶守军共十五万人,按理十五万官兵对十万反贼黄得功定然可以轻松将其击溃,为什么僵持了这么久还没有结果呢?

倒不是黄得功贪生怕死,而是朱慈炅有严令,严防死守,不得出击!这年头,有几个敢违抗圣旨的,那可是要株连九族的,黄得功自然是不敢,所以他老老实实率军守在武平卫,任义军在城外百般辱骂,就是不出城反击。

这种做法看似窝囊,其实却是义军最不想看到的,义军并不怎么害怕官兵人多,你人多,战斗力又强,我们是打不过,但是我们跑的过啊,只要官兵敢追出来,那就好办了,只需派几路人马带着官兵去兜圈子,其他人则可乘虚冲到凤阳,把老朱家的祖坟给挖了,到时候不需要他们动手,小皇帝自然会降罪下来,守军将领一个都跑不掉,全得死!

这是义军惯用的伎俩,历史上张献忠就曾这么玩过,那时候内阁首辅杨嗣昌奉旨平寇,带着总兵左良玉和贺人龙,还有陕西总督郑崇俭、四川巡抚邵捷春围剿反贼张献忠部,结果张献忠带着官兵在四川到处转悠,杨嗣昌尾随追击,却一直追之不及,张献忠就曾做了一手打油诗挖苦道:“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结果,李自成乘虚攻下洛阳,烹了福王朱常洵,张献忠也率军奇袭襄阳,杀了襄王和贵阳王,杨嗣昌彻底崩溃了,从此饮食不进,最后惊忧交加而死。

黄得功是不知道义军游击战术玩的溜,但朱慈炅知道啊,所以他严令黄得功守住城池,拖住义军,不得出击,等他率朝廷大军到了,再两面夹击将凤阳城外的义军一网打尽了。

朱慈炅为了一举剿灭义军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不但派兵外围的江西、陕西、山西、湖广等处严防死守,他所率的主力大军也换了个新的战术,这次他没有将二十万大军全部集中在一起抱团前进,而是将两个军团分成几十路人马,像一张网一样罩向中都凤阳府,而他则率领两个军团六万骑兵施施然跟在后面,随时准备支援各路。

如果是换成以前,这样做肯定不行,义军再不济,十万人对几千官兵还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只要找准一路,疯狂进攻,最多耗点时间,绝对能将这路官兵击溃,这样的话,网就破了,他们又跑了。

但是现在这样却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各路明军都配备了电报机,他们推进的时候都是拉着线往前走的,朱慈炅还为此还专门设计了一套分进合击战术,他给每路明军都配了两套线,主力和各分路交替前进,时刻保持通讯畅通,一旦发现义军立刻汇报,到时候他再根据义军的数量指挥附近的各路明军去围剿,或者直接带着主力前去支援,这样义军无论进攻那一路都将被瞬间围住,想跑,门都没有。

武平卫外面的各路义军自然不知道朱慈炅已经换了战术了,他们正想尽办法,想要把城里的守军给引出来呢,但那黄得功仿佛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任他们上蹿下跳,换着花样的谩骂,就是无动于衷。

按理说李自成那边既然已经得手,他们就应该撤退了,以官兵的装备,就算里面只有四五千人,他们也攻不进去,更何况里面有四五万人呢。明知道待这里是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被官兵围剿,他们为什么不撤退呢?

这都要怪赛曹操罗汝才,是他坚持要围在这里,为李自成和张献忠争取时间。

罗汝才这个人怎么说呢,既然他的外号是赛曹操,这脑子肯定没毛病,而且还应该相当的聪明,不然怎么叫赛曹操。他脑子的确没毛病,而且还智计百出,聪明的很,但他有另外一个毛病,那就是太讲义气了。

这讲义气按理来说应该是种优点,怎么又变成一个毛病了呢?跟讲义气的人讲义气那自然是种优点,但是跟不讲义气的人讲义气那就是有毛病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讲义气吗?张献忠据说是个杀猪的出身,他的特点就一个字,那就是‘狠’,而李自成呢,他可以说是杀人的出身,身背数条命案,实在躲不过了才造反的,如果要说他的特点,那必须用两个字,那就是‘更狠’,要这两狠人讲义气,那基本上很难!

历史上罗汝才对李自成和张献忠那的确是没说的,像有一次李自成兵败之后投奔张献忠,差点就被张献忠给干掉了,是罗汝才救了他。张献忠也曾兵败之后投奔李自成,也差点被李自成干掉了,是罗汝才私下送他五百人马,将他放走的。像李自成在潼关遇伏,罗汝才赶紧去游说各路义军与他一起前去搭救,李自成这才逃过一劫......。

总之罗汝才对这两人都很讲义气,但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怎么对他的呢?张献忠就不说了,因为他后面跑四川单干去了,跟罗汝才基本上没了交集,罗汝才后面一直是跟着李自成混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李自成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把他给杀了!

所以说,跟不讲义气的人讲义气,那是有毛病,得治!

罗汝才这会儿还没意识到李自成是个白眼狼,在荥阳大会上李自成可是说了,此次四路出击能不能成功就看各路人马能不能坚持住,要想成功各路人马都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那就是:官兵不来围剿,绝不撤退!只有这样才能让朝廷顾此失彼,惊慌失措,只有这样其他路义军才有机会,只有这样义军才有出路!

罗汝才深以为然,所以发现凤**本拿不下来之后他还是劝说各路义军首领和他一起留在这里,分散朝廷的注意力,为其他路义军创造机会。这一留就是一个多月,高迎祥全军覆没的时候他没有退,李自成攻下洛阳的时候他还是没有退,他可是拍着胸脯向李自成保证了,官兵不来围剿,绝不撤退!

好吧,现在官兵终于来了,而且一来就是二十万,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迟了,因为他发现四面八方到处都是官兵,他们已经身陷重围!

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怀鬼胎

明末农民起义军到底有多少路人马,这个就连史学家也搞不清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十三家七十二营,这十三家指的是巨寇,起码有上万人马,七十二营则是大寇,起码有上千人马,至于那些中寇小寇,估计能有几百路。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起义军这么多首领自然不可能铁板一块,这其中有死硬到底的,有意志坚定的,有意志不坚定的,甚至还有携寇自重想当官的。

像李自成和张献忠就属于那种死硬到底的,没办法,他们本来就是因为犯了事混不下去才造反的,朝廷就算不计较他们造反的罪名,一查他们造反之前干的事情那也是死罪,他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硬到底。当然,朝廷也可能既往不咎,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更有可能的是招安的时候说的好好的既往不咎,等局面稳定之后就翻你老底,这种纯粹赌命的事情傻子才会去干。

要说意志坚定的当属高迎祥和罗汝才,他们是真想推翻明朝的统治,但是想着想着都挂了。

意志不坚定的就多了去了,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朝廷势大的时候他们就投降朝廷,义军得势的时候他们马上又揭竿而起,你永远都猜不透他们是想反还是想降,因为他们自己心里也没个谱。

要说携寇自重想当官的,这里可能就有人不能理解了,贼就是贼,官就是官,你说反贼造反是为了当官,是不是有点太不靠谱了。这种说法是有点不靠谱,但有的人更不靠谱,最不靠谱的当属宋江,没人能想明白他为什么要投降朝廷,连梁山的兄弟都想不明白,后世的史学家仔细研究了一下才发现,这家伙就是想当官!

在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里面也有这样的人,其中的代表就是刘国能和李万庆,也许他们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是他们在当时是相当有名的,他们都是十三家巨寇中的一员,而且名号说出来能吓死人,刘国能绰号“闯塌天”,李万庆绰号“射塌天”,貌似都都想把天搞塌,结果却是为了投降朝廷,真特么不靠谱。

这个意志坚不坚定的和想法靠不靠谱不经过几次考验是看不出来的,至少罗汝才现在并不知道跟着他来凤阳的这帮起义军首领会特不靠谱,现在小皇帝亲率二十万大军前来围剿了,总得商议一下对策,于是他将所有首领都召集到一起,让大家说说,看到底怎么搞。

首节 上一节 185/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