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第44节

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辽东

寒风萧萧,飞雪飘零,十一月的辽东已经进入寒冬,地面上的积雪差不多能淹没成人的膝盖,别说是行军打仗了,就是在屋外面站一会儿都能把人冻成冰棍。所以皇太极敢抽调大部分兵马前去偷袭大明的京城,因为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除非是袁可立和袁崇焕都脑袋抽疯了,不然是不可能发起进攻的。

袁可立和袁崇焕脑袋有没有抽疯暂时还不知道,但皮岛总兵毛文龙的脑袋首先抽疯了。

在各种史书中毛文龙都是个跑龙套的,基本上刚出场一会儿,才说了几句台词就被袁崇焕给咔嚓了,就像是一只菜的不能再菜的菜鸟,还没有飞起来就变成一盘菜了。

毛文龙真的很菜吗?当然不是,他不但不菜,而且还很厉害,袁崇焕之所以要杀他,估计主要原因还是他太牛了。一山不能容二虎,袁崇焕比他更牛一点,所以,他被拖出去砍了。

那他到底有多牛呢,从军队编制上就可以看出来,辽东明军的正规编制总共才三十万,而他手下就有十万大军!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干翻皇太极,但时不时和他打打局部战争还是没有问题的。

有些史书上说他也就能偷袭一下后金的哨所,恶心一下皇太极,那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要知道毛文龙手下的东江军全盛时期几乎将整个辽东都收复了!他手下的小喽喽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投降满清后都能被封为亲王,他这个主将能是只菜鸟吗?

孙承宗自然知道他不是只菜鸟,所以当朱慈炅想趁皇太极不在偷袭辽东时,他第一个就推荐了毛文龙。不是让毛文龙去攻打广宁,而是让毛文龙佯攻盛京。朱慈炅没想到这个本应该被袁崇焕拖出去砍了的龙套还有这能耐,那感情好,朱慈炅不但发了封圣旨表扬了他一番,还给他送去了一百万两白银的军费,让他组织人马去盛京附近好好折腾一番。

所以,毛文龙抽疯了,

皇太极刚出现在遵化附近,他就到了定辽右卫附近;

皇太极偷袭了一下遵化,他也偷袭了一下定辽右卫;

皇太极率军直扑京城,他就率军直扑盛京;

皇太极率军围攻京师,他就率军围攻盛京!

这下大明军队没乱,辽东的后金军队却是彻底慌了,皇太极本来就只留下两三万人马留守辽东,辽东的城池可有二三十座,两三万人平均下来每个城池也就一千来人。毛文龙率十万大军直扑盛京可把留守盛京的贝勒爷们给吓坏了,他们一个劲的发求援信,所有辽东军队,全部给我来盛京!

最后的结果就是,广宁附近五座城池十来个卫所总共才留下不到两千金军守卫!

这个时候,袁可立命袁崇焕率领五万辽东明军精锐出发了,基本上是走到哪儿,哪儿的金军就闻风而逃,开玩笑呢,一两百人和五万大军打,那能叫战斗吗?那简直就是寻死!

所以袁崇焕基本上没遇到什么抵抗,这仗打起来太简单了,如果是卫所,就派一万铁骑直扑过去,还有一两里远里面的金兵就跑了,再不跑等着被踏成肉泥吗?如果是城池就派一万人举着盾牌保护一万弓箭手往城墙上使劲放箭,城墙上的金军都不敢露头,一露头就变成刺猬了,等城墙上都看不见金军的影子了再派一万人搭云梯爬上去,战斗简直不要太轻松。

不到一个月时间,袁崇焕就收复了广宁全境,而且伤亡还不到一千,要不是天气太恶劣,估计伤亡会更少,因为大部分伤员都是冻伤或者摔伤的,真正攻城战受伤的没几个。

此时皇太极已经在顺天府肆虐了快一个月了,收获自然是不小,光人口就抢夺了四五万,金银财宝粮食牲口那更是数都没时间去数。这京师附近果然比辽东那苦寒之地富裕,各大小贝勒都抢了个盆满钵满,一个个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但是,皇太极没有笑,或者说他很不开心,他想要的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美女壮丁,更不是牲畜,而是蓟州镇。他还是想声东击西,第一次攻打京城失败以后,他就在顺天府赖着不走了,把大营往广渠门外一扎,大有不打下京城就不回辽东的架势。

他总想着小皇帝会害怕,会调集大军来赶他走,到时候他再一路狂奔到遵化直接把遵化,三屯营、永平、迁安、滦州全占了,看明军来不来得及救援。

但小皇帝就是不为所动,一点调兵勤王的意思都没有,有心想再攻一下城去吓唬吓唬他吧,那轰天雷和钻地雷又太诡异了,把剩下的九万大军全堆上去或许能攻上城墙吧,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他干脆跟小皇帝耗上了,待在广渠门外就是不走,还时不时派手下的贝勒去劫掠一番,就看小皇帝急是不急。

朱慈炅当然不急,毛文龙已经在盛京闹腾开了,袁崇焕也率大军出发了,他就不信十多万辽东大军还奈何不了后金留守的两三万老弱病残。耗着呗,京师附近是二十多万明军精锐对十万后金铁骑,可以说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辽东那可是十多万明军精锐对两三万老弱病残,谁怕谁啊!

到十二月中旬,辽东的情况终于传到了后金大营,皇太极好悬没一口血喷出来。这到底是谁在偷袭谁啊?他从蒙古草原绕了一大圈跑到蓟州镇,偷袭遵化而后又直扑大明京城。竟然一座城池都没攻下来;辽东的明军却派游击总兵毛文龙去围了他的盛京,还把广宁给夺回去了!

皇太极不得不回救盛京,谁知道现在那里打成什么样子了,万一毛文龙不要命的攻城,盛京能不能守住还真不好说。再说袁崇焕也不是吃素的,万一他占了广宁还不满足,继续推进,那整个辽东怕要丢失大半了。

............

毛文龙自然不会舍命攻打盛京,他只是佯攻配合西线收复广宁而已,没必要拼了老命去攻城;袁崇焕也没有继续推进,广宁毕竟有五座城池和十多个卫所,他五万人马分散下来就能勉强守住而已,再往前推进,防守压力太大,万一被皇太极反咬一口,那就得不偿失了。

崇正朝皇太极第一次入关之战就这样结束了,由于明军配备了防守神器手雷和地雷,后金没有攻下一座城池,反而丢失了辽东重镇广宁。貌似朱慈炅得了大便宜了,其实不然,皇太极撤退的时候一路疯狂劫掠,掳走了十多万平民和数不清的财物,大明照样损失惨重,双方只能说堪堪打了个平手。

明军配备了手雷和地雷以后,后金已经很难攻破大明的城池了,等新型燧发枪做出来,后金铁骑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随着军工系统的发展,大明将在军事实力上逐渐超越后金,貌似形势一片大好,大明终于可以翻身了。

但,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这一切可都要用钱来堆!

造手雷要钱,造燧发枪要钱,调动兵马要钱,安置平民还是要钱,一场仗打下来又是几百万两不见了,从阉党那里抄没的四千多万两银子就剩下两千多万两了。朱慈炅望着日渐干瘪的国库,欲哭无泪,这简直是坐吃山空啊,再这样折腾两年,他的大明帝国有限公司就要破产了!

怎么办呢?自然是赶紧去赚钱啦,至于这个钱怎么赚,本卷终了,且看下卷分解。

第三卷《强国之路》,敬请期待。

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晋商

晋商,通常指的是明清五百年间的山西商人。到清代,全国排名前十六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据史料记载,仅把山西几个县城中的富商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一亿两白银,所以明末清初流行着一种说话,那就是:晋商富可敌国!

晋商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明朝的“开中制”,所谓“开中制”就是明朝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食盐专卖权,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出榜招商,以食盐贩卖的专业执照“盐引”换取商人把各种军需物资代为输送到各地边防卫所,从而节约运输成本。

山西本来就矿产资源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也比较发达,再加上处于大明九边的中心位置,所以晋商在“开中制”中得益最大,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商帮。

商人的天性就是逐利,晋商也不例外,在明末的时候他们表现的尤为突出,甚至可以说,明末的晋商对利益的追求已经超越了道德的底线。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竟然和后金通商,将粮食、铁矿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辽东,还出卖明朝边军的情报,以致后金逐渐发展壮大,最后取代明朝,夺得天下。

所以,到了清初的时候,顺治皇帝为了奖励八大晋商,特地亲自召见了他们,还赐了朝服,并将他们编入“御用皇商”的行列!由此可见,他们对满清的贡献之大,也说明了他们在明朝时卖国卖的有多彻底!

朱慈炅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对晋商的发家史自然是有所耳闻的,这么庞大的商业团体,自然不能让他们为敌国所用,所以朱慈炅在遇到财政危机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晋商。当然,他不是想去抄晋商的家,那是竭泽而渔,短期的利益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大明,只有利用他们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才能让大明起死回生。

国家机器怎么赚钱,放在明朝的时候这个问题怕是没人能答对,但现代人就不一样了,几乎没人答不对,简单啊,印钱呗,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啊!据史料记载,明末的时候全国流通的白银不下十亿两,而我们的小皇帝朱慈炅的国库里却只有可怜的两千多万两。

如果能印银票,那么印多少财富就能增加多少,这个增加并不是说全国整体财富增加了,而是皇室所占的财富比例增加了。其实整体的财富并没有增加,只是市场上多出了一种流通货币而已。

整体财富没有增加,却多出了一种流通货币,那会怎么样呢?答案是通货膨胀,物价会上升,如果说大明的总财富是十亿两白银,那么印一千万两银票物价就会上涨百分之一,印一亿两银票物价就会上涨百分之十,印十亿两银票物价就会翻一倍。

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印出的银票别人要认,而且要当钱用,如果别人不认,而是拿去当厕纸用,那么,对不起,你印多少都是白印,一分钱好处都得不到。

所以,朱慈炅首先想到了晋商,因为晋商就是银票的鼻祖,在明末就有很多商号开始印制银票了,但是仅仅只能在京师和山西附近通兑;到了清朝,晋商建立了很多有名的票号,他们印制的银票在全国都能通存通兑,那可是全国所有人都认的票子!

票号其实就是银行的雏形,在古代数额特别巨大的银两运输起来是很麻烦的,几万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吨了,一个人肯定是背不动的,光雇几辆小车拉着也不行,肯定会被人打劫,必须请专业的镖局押送,而且还不能保证绝对安全。特别是明末这样战乱年代,你不组织上千人武装押送,那就等着被抢吧!

银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有很多晋商都在山东河北等地赚了钱,大把大把的银子没办法运回山西,怎么办呢?这时候有些大的商号看到了商机,开通了异地取款业务,也就是说,你在山东河北赚的钱先存进我们京师的商号里,我们开出票据,你拿着票据到山西去取银子就行了。这个票据就是最原始的银票,以晋商的富有,最开始的时候也只能做到在京师和山西之间通兑,再远点他们也没办法了,几百上千万两的银子押运起来不雇几万人,肯定到不了地头就被抢了,雇人的费用比收取的手续费高的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做啊!

晋商在战乱年代不能保证全国通存通兑,他朱慈炅能保证啊,所以说银行还是国家来办的好,这中间赚取的高额手续费且不去说了,在一般商人人眼里看来利润很高的赚钱项目在他眼里简直不值一哂。赚那点手续费算什么,他想要的是印银票,没有什么事情比印钱利润更高了!当然,他不会丧心病狂一次印几十甚至是几百亿两的银票,搞得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那样做必定会加速明朝的灭亡。几十亿、几百亿什么的那都不现实,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先印个一亿两再说!

这个小目标怎么实现呢?

首先当然是把那帮吃里扒外的晋商提拎过来恐吓一番,等他们老实了,再跟他们商量票号的事情。

这个提拎人的工作没有谁比骆养性更合适了,于是朱慈炅将他召到皇宫交待了一番,这货便屁颠屁颠的跑去“请”人去了。

............

首节 上一节 44/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