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个美女打江山 第560节

然后么,转眼就到了东晋。老实讲,这绝对是个蛮特殊的年代。

说到晋朝,就不得不说衣冠南渡,这绝对是一个耻辱事件。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此外还有大量的百姓意图难逃,奈何的是,南迁后的政权未必就会接收。不过饶是如此,仍旧有近百万百姓南迁。

而中原士族的南渡,自然而然便引发了与南方当地士族申豪的利益冲突。资源就这么多,你们来了,岂不是要分走一大块?这也就意味着内斗内耗,嘴上说着北上收复,实际上却难得有什么大动作。

而这种南北矛盾,其实早在三国时期便埋下了根。

众所皆知,所谓三国,便是魏、蜀、吴三国。此三国各有其特色,这里到不去深究,只谈一项。

曹操向来重视人才,不看出身,唯才是举,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士族的打压。而蜀汉刘备其实也差不太多,士族固然有,但不会那般夸张。

唯独东吴最为例外。孙家能够在江东立足,最大的原因便是得到了江东士族的支持,可以说,东吴的建立,是依托在士族的支持之下,想要稳定,就必须借助他们的力量。为此,孙吴统治江东数十年,给予了当地士族不少的回报。

待到东吴灭亡,江东士族已然进一步根深蒂固,即便东吴灭亡,也不敢轻动。名义上派了一个大官过去,实际上治理当地的,仍旧还是这些士族。而这个时期,南北士族已然很是不友好。

对北方士族而言,你南方都败亡了,还这么硬气,好不爽啊有木有。作为胜利者的他们完全没办法插足分割胜利品,而作为胜利者,自然也会带着高傲,且身居中原,文明发祥之地,各项相加,怎么也是看不起南方这些‘土鳖’士族的。

也是没法子,那年头,南方远未那般繁华,压根没到崛起发展的地步。

而对南方士族而言,压根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本来就是他们的地盘嘛。既然眼下成为一国,那也要给个上进的通道不是?结果呢?好嘛,几乎被排斥在中枢之外,压根获得不了大权。长此以往,使得南方士族愈发怀念曾经的东吴,那简直就是他们士族的天堂啊,是以自然少不得搞出各种乱子,一度有人想恢复东吴时代。

两相对立之下,能不矛盾?

紧接着便是八王之乱,其混乱程度叫人惊叹。这种混乱之下的对峙,客观上也进一步推动了南北斗争。

再之后么,就是时间不算短的南迁事件。

公元311年6月,匈奴攻破京城,俘虏晋怀帝,百姓纷纷难逃,史称永嘉之乱。然而问题是,南方有那么老实让你们南渡?

北方南迁的侨姓士族想要在南方扎根,这涉及了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其过程便不细谈,总归矛盾不断便是。不过总体而言,远离中枢政权的的南方士族,在各种政治手段和斗争当中,基本处于被吊打的状态,压根不是对手。

但也不能完全说是坏事,若是没这码事,南方未必能发展起来,起码不会那么快。

大背景大抵就这么个情况了,至于文化方面,也相当特别。

所谓魏晋风I流嘛,这年头出现的人才可不少,最具代表性的比如陶渊明,再比如王羲之,又或者竹林七贤等等。这个时期,性子越是洒脱不羁,就越吃得香。

当然,有个前提,你得长的好看!

没错,这是个超看中颜值的时代,长的丑了,都没人乐意搭理你,再有才都白搭。你看看古代四大美男,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除却宋玉是战国时代的人物外,其他三个皆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若是另一个版本的四大美男,将其中的宋玉替换成嵇康的话,得!全都是这时期的人物。

有了这两个因素还不够,你还得会‘双修’!自然不是说男女方面的事情了,除却正统的文学素养之外,你得会道。这年头最流行的是啥?

老庄!

老庄之学,又称玄学、新道家。产生于魏晋时期。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后,继黄老之学道家衍生出的一个新门派,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这年头的人都爱这个,清谈之风风靡一时。

嘛,总归说好听了就是哲学思想交流,说难听了就是空谈,不干实事。这年头的官员,哪怕在大的官儿,很可能为了这事抛下政务几日乃至几月不管。

简而言之,若是穿越到这年头,首先你得长的好看,不然人家一见就不想搭理你,何谈其他。其次就是得放得开,能耍嘴皮子,忽悠的住人。如此多多参加几次清谈扬了名,自然也就混好了。

对了,最好还要加一个高贵的出身,毕竟这年头实行的是九品官人法,也就是九品中正制,没有一个良好的出身,压根评不了上品,也就意味着将来成就必然不大。这年头士族盛行,世家阀门可瞧不上寻常人家。那句话叫什么来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而且高出身天然就有一种刷名望的优势,比如一男子评了上品,且又有一定实力,谁都觉得这家伙平步青云是迟早的事。结果这家伙不屑一顾,表现出‘老子宁愿闲云野鹤,也不做那劳什子P官’的强大逼格。那么立马就会备受追捧,认为你思想超脱,牛X坏了。

西晋东晋,两个时期崛起或没落的士族很多,周少瑜到是懒得去关注其他,此行要接触的只有一个,那便是‘王玉谢共天下’的陈郡谢氏!

不过眼下的时间为公元350年春,远未到谢家最为高光的时刻。在三十三年后,也就是公元383年,前秦政权出兵近百万南下,目标直指晋朝意图一统全国。

乍一看好像蛮正常,实则不然。为何会发生衣冠南渡纷纷难逃?因为五胡乱华压根不是正统华夏文明啊。那就是红果果的异族入侵统治。可以说,此战直接关乎华夏文明传承与延续。假若前秦一统,那结果如何,还当真不好说,哪怕其君主苻坚向来有贤名。

反观东晋,其兵马人数,八万!

八万对近百万,还赢了!这尼玛,逆天。这也是以少胜多战役当中最为出名的一战之一,淝水之战。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谢家。

再三征召‘东山再起’的谢安坐镇京师为总指挥,其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侄子谢玄为前锋都督,其子谢琰为辅国将军!此外族中数人位居高位。而其中谢玄以江淮流民所组建并统帅‘北府兵’是为当时东晋最精锐的部队。而淝水之战之后,谢家四人在同一日封为公爵,瞬间一跃成为当时与王家并列的最高望族。

值得一提的是,北府兵当中最重要的将领有一人为刘牢之,而刘牢之手底下又有一人名为刘裕,也就是代晋称帝建立南朝宋的那位,不认识?没关系,刘楚玉还记得不?就是刘裕的重孙那一辈啦。

再说谢家,没有比这风头更甚的时候了,人才辈出,允文允武,叫人惊叹。

不过到底那是之后的事情,还是三十来年呢,更何况,周少瑜只关注一个,咏絮之才谢道韫!

在李清照‘神格’未立的年代里,谢道韫之名,代表的便是古往今来天下第一才女,而且与纯文人李清照不同的是,谢道韫这妹子,还能亲自练兵乃至于操刀杀敌!可谓文武皆有。

然而问题来了,谢家门第越高,代表的便是越不好接触,没有接触,何来勾搭?

没关系,前头不是已经总结出法子了么。而且谢家本身就有一个最为出众的例子。

陈郡谢家固然越来越出名,门第也越来越高。但真往上追,谢家其实也不咋地,起码在这个九品官人法的年头里,评不了多高。

谢家祖先据传源自于周宣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伯,后迁徙到了豫州陈郡阳夏,即太康。这个太远了,不用深究,而近一些的,便是曹魏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谢缵与其子谢衡。然而就这么个官职,年代还这么近,委实拿不出手。所以一开始的谢家,别说外地了,就算陈郡本地,都未必有多少人知道。

谢家崛起,在于谢鲲、谢裒两兄弟。后者有子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谢铁,皆是名人,谢家崛起的就是后面这一支。然而崛起的重点,却在于谢鲲。

永嘉之乱后,政权南迁,时任王府掾吏的谢裒跟随琅邪王司马睿南下,而司马睿,便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这种元老级别人物,固然为将来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大头仍旧归功于谢鲲。

当时谢家门第不高,按照九品官人法,很难奔出个前程,于是谢鲲另辟他路,弃儒从玄!利用当时风气以风操特异、沽名钓誉扬名,一举成为名士,渡江之后,更是成为‘江左八达’风头无两。而后受晋元帝召见,用此宣传与强化政治地位。可以说,谢家的老底,就是‘装神弄鬼’垒砌出来的。

是了,这便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色。门第不足?没关系,玄学来刷!这年头可谓人人信道,你说你不懂都不好意思出门。什么?会炼丹?太棒了,来来来,咱们聊会相互研究探讨一下……再进一步加深关系?哎呀,来来来,五石散了解一下?一起来嗨嘛。

谢家的家学是啥?不就是经学、玄学、文学么……

两兄弟打好底子,历经几代努力,先后与琅邪诸葛氏、琅邪王氏、颍川庾氏、太原王氏以及陈郡殷氏等建立起姻亲关系形成网络,加之谢家自身人才辈出以及能力本事,短短数十年间一举登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装神弄鬼’很重要!

所以,周少瑜决定‘装神弄鬼’……

说是说陈郡谢氏,然而南渡之后,肯定没可能还在陈郡待着,谢鲲因出任豫章太守而迁至豫章,也就是南昌了。这一支便留在了这里,而这个时间点,离谢鲲死在豫章任上早已过去二十多年,其子谢尚也早就娶了琅琊诸葛之女。

而谢裒因为南渡后任会稽郯县令而迁居郯县,也就是浙江省嵊县。其子当中有谢安、谢奕,而谢奕之长女,便是谢道韫了。

谢奕一直做到了吏部尚书,眼下去世了四年未到,到是隔得不远。不过其后代却是留在了会稽。而会稽一带,便是北方侨姓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

在永嘉之乱后,北地泥阳傅氏、颍州鄢陵庾氏、高阳许氏、陈郡阳夏谢氏等皆迁于此。之后又有一批自都城建康一带东下流迁到会稽,比如陈留阮氏、太原晋阳王氏等。

当然还没有完,时至今日350年,其他如太原中都孙氏、江夏李氏、谯国戴氏、乐安高氏等陆续迁来,这种事情离中断还早着呢。之所以选择这里,也是因为这片地区南人士族势力较弱,可以减少冲突。

也正是因为这些迁徙,使得原本地广人稀的南方最大速度发展。至少在周少瑜看来,当真有几分繁华。

晋朝穿着风格讲究姿容飘逸,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是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老实讲,这种宽大衣裳穿起来的确舒服,透气性超强,平日里周少瑜自己也没少穿,显得更飘逸洒脱。可惜瞅了半天也没见谁手里有折扇,到是不好拿出来显摆。

有说法折扇起于东晋,不过字少眼下周少瑜没发现,而且就算有,必然和最终的成型模样肯定有所差别。所以还是忍住好了。

颇为闲散的走在街市之上,旁边跟着无精打采的黄月英,到不是困的累的,而是这妹子对于被强行弄来这里渡假很是有些不满,认为无所事事,提不起兴趣,自然而然便精神不佳起来。

还真是,叫人无奈的很。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弃徒

最近有件事于会稽郡闹得沸沸扬扬,一户寻常侨姓士族迁来本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哪怕这户人家的确有点小土豪,修建了一处不错的大宅子。除了正常的来往交流,仍旧没有多余关注。

不想大宅方成不等入住,却是闹起了鬼。与往常只听说传闻,可闻不可见不同,这次的闹鬼,可是实实在在的闹鬼。不但有声,还不止一人不止一次亲眼看见。漆黑之中白光一闪,一个看不真切的女鬼身影便模模糊糊悬在半空,伴随的还有令人惊惧的嘶吼和起一身鸡皮疙瘩不好形容的笑声。

索性这女鬼杀心不大,至今为止虽有伤人之举,却并未直接害过一人,似乎只是守着那片地方不容外人进出。

饶是如此,这户人家也想尽办法想要驱赶,本就是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好容易安定下来,修个宅子容易嘛?

没关系,不就是区区女鬼?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高人了,待请上几位高人开坛做法,额……

不好意思,高人被直接被吓尿两个,没搞定那女鬼不说,游走的范围似乎更加广阔了。甚至还会去隔壁闹一闹,弄的这一片辖区无人敢住,偶有几个胆大的年轻人前来探险验证,结局自然也是吓尿回去。

一时之间,此事传的沸沸扬扬叫人不安。当地侨姓士族商议一番,帖榜招人,准备找一个真正的高人前来降服。只是如此一来,反到让待在会稽的所谓高人一走而空,没法子,既然你是高人,且还待在这城中或附近,如此事情不去解决岂不是说明你没本事?索性跑远点,就当不知晓此事,继续在外招摇撞骗,往后再回来。

“皆是沽名钓誉之辈!”一众士族不由愤愤。

这话一点不假,其实沽名钓誉之人何止那些所谓高人?几乎整个士族风气都处于这么一种状态。名流士族见面,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说谁就是傻,庸俗不堪,众人齐齐鄙视之。要不屑,要淡然,要潇洒,要飘逸,要谈庄老,要谈周易,服服散喝喝酒,那才叫清丽脱俗。

也因此后人有人评价,所谓清谈,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耳而已。

没毛病。

言归正传,女鬼不解决,周围一片无人赶住,便是大白天都行人寥寥,若非紧急,宁愿绕路也不从这过。哪怕是距离稍远一些的居住之人也惶惶不安,天知道啥时候那女鬼就将地盘扩散到他们那儿去。然而无人可降,如之奈何。

王家居于会稽山阴,而谢氏居郯县。虽皆为会稽郡内,距离还是有的。按道理,周少瑜应当直接去郯县想办法接触谢家才是,然而偏生却选择了山阴,闹鬼之处,自然也是山阴城内。

侨姓士族众多,其中当以琅琊王氏为首。此时最具代表性人物莫过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了。出了这么大的事,王家自然要出头做个表率。这也是周少瑜所计划的,没有比直接和王家接触来的更便捷的法子。琅琊王氏,那就是一根标杆,绝对的顶尖世家,若是他能成为王家的座上宾,那么出身这一块的短板自然也能轻易的补上。

好吧,其实更重要的是,根据周少瑜打探到的消息,还有一月不到,前头为了布局闹鬼事件眼下更是只剩下一周,一周之后,谢道韫就会出嫁至王家,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时间太短了,无论怎么勾搭,都是没可能成功的吧,除非再次很LOW的直接掳人。还不如从王家下手拖延时间先。

对于闹鬼一事,王家尤其重视,得知这时候真有人敢亲往做法驱鬼,王羲之长子王玄之亲自出迎。

(PS:公元350年的时候,王羲之一家还没到山阴,得在351年时候,王羲之母亲仙逝丁忧,出任会稽内史,这时候才拖家带口转到山阴越中,不过懒得麻烦了,提前好了。)

王玄之颇有乃父之风,擅草书隶书,也是书法家一枚。24岁的王玄之正式风度翩翩的时候,相貌俊朗举止洒脱,叫人一看就心生好感,可惜,早逝的命,还有五年便会病逝。

对于周少瑜的年轻,虽意外,却也没生出轻视之心,涵养自是极好的,所谓会稽王谢两风I流,其家风自不会差。当然了,心里头怎么想的却也未必,到底是大家族,在这个等级分明的世道,心里头看不起常人实属正常。

“山野之人蔡辩,字子机,祖上乃陈留人士,早年避乱隐居深山,百余年不出,近日先父羽化,蔡某了无牵挂,故下山游历,经由此地恰逢此事,特来相帮。”

没错,周少瑜又化名了。

“陈留蔡氏?敢问蔡中郎与蔡郎君……”

“正乃高祖!”

“失敬失敬。”

蔡中郎便是蔡邕了,周少瑜的师傅加岳父,蔡琰蔡文姬之父。而高祖,那就是爷爷的爷爷。说是蔡家后代,也是给自己谋个出身,好歹也不算纯寒门。

不过也怕追究太深不好解释,所以他这个蔡氏还有所差别。眼下这个时间历史还没修正成周少瑜最初后世所了解的那般,换言之,蔡文姬并没有流亡塞外,只是有传闻蔡文姬曾去过。且隐隐有周少瑜这名字的传闻,虽不多,却也知晓乃蔡文姬之夫。

于是周少瑜索性伪装成蔡家后人,乃蔡文姬之后,因感念父亲,留一子为蔡姓,又逢天下战乱,隐居避世。时至今日蔡氏再无他人,这才出得山来行走游历。

至于说证据,好说嘛,蔡家的家谱可就在周少瑜的手里,添上几笔虚构几个名字即可,不仅家谱,蔡家家学以及藏书,可都是在周少瑜手中。

固然蔡家早已没落,蔡邕的几个堂兄弟也避乱迁徙,其后代也不咋地,但蔡邕名头太大,足够不让人轻视。而且如此化名还有一个便利,谢道韫的母亲名为阮容,乃陈留阮氏,你看,都是陈留人,老乡呢。套近乎多好。至于说周少瑜这边的蔡家早早的避世隐居迁走,没所谓的,这世道,不都迁走了么。

嘛,就是被蔡琰占便宜占厉害了,直接变成了玄孙一辈,额……算了,不想这个。

周少瑜小模样还是可以的,算不得顶尖,但绝对拿得出手,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绝对能留下一个好印象。至于说气质方面,这就更特别了,还有比作为过客的他更加超然外物的嘛?除了要勾搭走谢道韫这一点之外,完全就是无欲无求么。

再加上一个还过得去的出身,起码最初步的公平对等是有了。接下来只要顺利驱鬼,以玄学忽悠之,那么周少瑜就算能在这世道站稳脚跟。

与王玄之的交流还算轻松愉快,王家父子素来好书法,这便是最好的突破口,或许在其他字体上周少瑜书写上算不得顶尖,但蔡邕所创的飞白体却是颇有几分火候。一来是老师所传,不练好实在对不住。二来么,自是少不得蔡琰的亲自教导监督。

“果不愧蔡中郎后人,此飞白苍劲浑朴,已有大家之相,想不到蔡郎君年纪轻轻,竟有如此笔力。”王玄之无不倾佩的道,旋即手痒的也写上几笔飞白,而后自己便摇头起来,道:“我不如矣。”

王玄之这便是谦虚了,他的草书隶书还是很有火候的,若不是英年早逝,搞不好‘二王’就会成为‘三王’了。

刚要回话,却闻屋外传来一阵疾跑之声,不过几个呼吸,一个娇俏可爱的小女孩就笑嘻嘻的跑了进来,嘴里还喊着:“大兄大兄,陪阿宁玩嘛。”

话音刚落,后头一个还要小一些约莫七八岁的男孩跑了进来,擦着额头的汗渍道:“阿姐不可胡闹,大兄正在会客,速与弟离去。”

说罢,跟个小大人似的弯腰拱手,歉意道:“阿姐年幼贪玩有失礼仪,还望这位大郎海涵。”

额……周少瑜眨眨眼,有点好玩哈,明明是弟弟,却说姐姐年幼贪玩什么的。不过这下子也猜到两人的身份了。八九岁的女孩儿应当是王羲之的独女王孟姜,当然了,人家现在肯定不叫这个,孟姜乃是字,现在年岁还小呢,肯定没字号,而名字并无记载,周少瑜也不清楚。而她还小的,那就是王献之了,王羲之儿子里头属他最出名。

话说回来,王孟姜长大后嫁到了南阳刘氏,后生了个女儿嫁入了谢家,此女又生了个儿子名为谢灵运,这位也是个谢家大牛,山水田园诗鼻祖,还称天下之才若为一石,曹植占八斗,他则占一斗,剩下一斗才是其他人的,没错,才高八斗的出处就是他了。

“无妨无妨,王小娘活泼率真,看着却是叫人心生欢喜,又怎会怪罪。”周少瑜摆摆手,笑道。看得出王孟姜在家里头很是受宠,想想也是,王羲之八个子女,七个都是儿子,就这么一个女儿,能不宠嘛。

伸手掏了掏,摸出几块奶糖来,瞬间就将这小家伙给收买了,围在周少瑜身边开始叽叽喳喳,周少瑜没所谓,可却是惹得王玄之一阵头疼,好容易才让王孟姜念念不舍的走掉。

首节 上一节 560/7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