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 第123节

“马上要过年了,带着孩子来理一下发。”

“老胡,满银可是我兄弟,一会儿给满银家孩子好好理,剪一个漂亮的发型。”

老胡就是胡德禄,一个五十多岁的胖子,石圪节唯一的美发师,走在石圪节潮流前线的人,王满银称他是石圪节的“托尼”老师。

老胡不只是自己不简单,老胡自己是石圪节唯一的托尼老师,还有一个弟弟胡德福,是石圪节国营食堂唯一的大厨,红烧肘子是一绝,在整个原西都赫赫有名。

兄弟两个就是石圪节整条街,唯二的胖子,想想偌大的原西,王满银一共就认识四个胖子,罐子村的胖子只是外号,另一个胖子就是李向前,李向前是什么身份,什么家庭背景,兄弟两个能和李向前比胖,就知道兄弟两个生活的滋润。

这时候只要不是处对象,看到胖子都要高看一眼,能长成胖子,就说明家庭条件优越,有经济实力。

“你就放心吧老赵,你兄弟就是我兄弟,肯定把看家本事都拿出来。”

胡德禄兄弟真没有认错,王满银和王彩娥还是有点沾亲带故的亲戚关系的,要不是王满银让金俊斌苟了一条小命,等金俊斌没了之后,王彩娥和孙玉亭搞破鞋,名声坏了之后就是嫁给了胡德禄。

王彩娥虽然是双水村上一代的“盖满村”,双水村已婚男人的女神,但是真不是一个安分的女人,嫁给谁就给谁带绿帽。

胡德禄想一树梨花压海棠,老夫少妻,五十多岁了的老鳏夫,娶三十多岁的寡妇王彩娥,现在没有寡妇王彩娥,以后也就不会有人给胡德禄带绿帽,胡德禄是该谢谢王满银。

不管以后胡德禄和王彩娥有没有关系,胡德禄对王满银照顾一下都没错。

虽然是物以稀为贵,但理发店也是国营,胡德禄能靠着理发店的手艺,吃成一个胖子,还有余力娶一个小老婆,理发手艺还是有的。

“满银,过年这几天都忙,就不强邀请你了,你再来石圪节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来我们家。”

王满银也答应了赵志高临走时候的邀请,老赵还是有眼光的,看出来王满银是一个潜力股,和王满银相交,以后有好处王满银肯定不会少了石圪节村。

王满银和兰花都是成年人了,不好标新立异,跟随大众普通发型就好,就这胡德禄也剪过之后也齐整好看很多,爱好真的不好和其他人的吃饭手艺比。

值得说的就是胡德禄在王满银的建议和指挥之下,给猫蛋剪了一个锅盖头,也可以说是西瓜头。

给狗蛋头上用推子推了一个桃,没错就是姓郭那个说相声的同款发型。

剪过之后,两个孩子可爱程度加一之后又加一。

没办法两个孩子底子好,兰花长的俊众所周知,王满银能追到兰花也是靠着自己一副小白脸和能说会道。

出来之后,供销社人实在太多,都说村里人没钱,但是买东西都要排队,家里没什么急需的东西,王满银最后买了点鞭炮之后,就带着三个人回了家。

眼睛一闭一睁,已经到了年三十,照常起来锻炼之后,王满银就开始挑水,然后作弊把家里的水缸给续满,两个水桶里面也留了两桶水。

早上吃了一顿荞面凉粉之后,王满银就开始忙着烧火,不仅把窑洞烧的温暖如春,而且烧了一大铁锅开水。

年终的时候洗澡总是要的,给孩子洗过之后,大人又轮流洗澡,然后换上新衣。

就算没有新衣,也会换上一件相对来说新的干净的衣服。

王满银家猫蛋和狗蛋新衣服自然少不了,一个男娃一个女娃,狗蛋现在也要三岁了,总不好穿猫蛋穿过的花衣服,因为伙食的明显改善,个子是蹭蹭的长,想穿旧衣服凑合一下都不行。

王满银和兰花虽然没有里里外外的做一套新衣服,但是为了保暖,棉袄还是有做一套新的的。

当然了孩子穿新衣服可以,王满银和兰花还要做各种零零散散的活,家里还有三只怀孕的母羊,和十来只鸡,都需要喂养,准备晚上的年夜饭,衣服只有等过年几天出门的时候再穿。

第六十四章 艺术就是爆炸

然后准备好各种蒸糕,炸糕,油糕等各种贡品,米酒,鞭炮,王满银带着老婆孩子去祭祖上坟,这已经是简化很多的做法。

罐子村王家从王家村分家之后,世代生活在罐子村,王家村的那边的老坟,王满仓这个事实上的王氏族长,带着少数人代表着罐子村过去就行。

王满银在王家排不上号自然不用过去,王满银就从拔贡这代祖宗开始祭祀。

然后到了第一代二流子,王满银爷爷这一代,这一脉就开始变成单传,虽然爷爷抽大烟败了家,但也给王满银留下了贫农的身份和三口大石窑,还是值得感谢一番的。

最后就是二代二流子,对于父亲,王满银基本没有什么记忆了,并没有什么难过。

王满银记忆深刻的自己的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就离开了人世。没有享过福,没有看到王满银结婚生子,不能说不是一大遗憾。

祭祖回来,时间也就差不多到了中午,三十的中午不是重点,炒了一份羊肉,配着蒸糕,油糕的吃了一顿中午饭。

猫蛋和狗蛋早等不及了找小伙伴一起玩耍,王满银带着两个孩子出去,在村里逛了起来,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羊群。

过春节期间生产队大部分的劳力都安排休息,因为不用放牧,事情少了不少,王满银又喜欢休息,看管羊群的事情就安排给了队上困难的人家,让他们多挣一些公分。

事情不多,也就喂养和清理羊圈,其他技术相关的工作,都是交给李来顺来解决。

是一份好工作,但是王满银还是更喜欢春节休息,找了李来顺聊了几句,约好了喝酒的时间,王满银就继续在村里闲逛。

遇到关系好的都聊几句,半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最后拉着想跟着村里大孩子,去炸粪坑的猫蛋和狗蛋回了家。

村里孩子就是这么皮,鞭炮都不能好好放,总要炸点什么,难得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懂得艺术就是爆炸,都是干粪王满银就没有阻止,过年了,不听着有几家孩子哭,总觉得缺点什么。

就跟团圆的时候,家里没有孩子不够热闹一样,讲究的是一个氛围。

“猫蛋,狗蛋,你们两个过来,今天给你们刚换的新衣服,出去就玩了这么点时间,怎么就是变成了这样,衣服这么脏,明天别人都穿新衣服,你们穿什么?”

猫蛋和狗蛋回到家,就受到了兰花的教训,小孩子哪里穿的了干净衣服,就说玩个捉迷藏,哪偏僻往哪里藏,教训一下也是有必要了,多强调了衣服有脏和很脏的区别。

“都是尘土,外面的罩衣洗一下,搭在灶台旁边,不耽误明天穿。”

还好王满银把两个人救了回来,真的跟着炸粪坑去,两个人可能要吃顿竹笋炒肉。

兰花教育孩子还是有一手的,怎么都是经过了孙家三个的练习。

农村嘛,家长事情都多,孩子不听话打就行了,区别就是打的轻和重的区别,狗蛋这么大哪能听得懂,理解了那么多道理,肯定能记着肉疼的滋味就是了。

打孩子王满银还是看不下去的,兰花也不是能下得去手的人,再生气最多也就是不轻不重的打几下。

王满银带着孩子们出去的时候,兰花也没有闲着,闻着屋里的醋味,王满银就知道是打醋炭,是一种陕北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但是实际上醋的真实效果是可以消毒。M..

陕北这边除夕特有的风俗还有很多,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

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

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

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

当然了这都很米家镇的阴阳先生一样,都是根据生活的经验来做推断,冬天如果雨多,雪多,庄稼不缺水,自然会有一个好收成。

还有一些对来年的生活的希望,和祝福的意思在里面。

封建迷信肯定要不得,但是这些习俗,算是陕北这边的习惯,还是正常的保留了下来。

回来之后就忙着做年夜饭了,主厨还是兰花,兰花做菜的时候,王满银就帮着看孩子烧火。

王满银也做了一道糖醋鱼和红烧肉,虽然只有两大两小四口人,王满银家里年夜饭也是做八个菜。

一家四口围着炕桌坐下,陕北人过年米酒少不了,王满银给自己倒过之后,拿着碗也给兰花倒了一碗,两个孩子自然还是蜂蜜水。

陕北黄酒,也叫甜酒、稠酒,实际是一种米酒,由于酒呈湖状,浑浊黄稠,故称之为黄酒。

用软黄米酿造的米酒,集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于一体,味道独树一帜。

米酒度数不高,不只是陕北这边冬季习惯喝的酒水,也是招待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的主要饮料。

有条件的人家都会自觉酿造米酒,只是或多或少的区别,过年时候更是少不了的。

做米酒自然也需要酒曲,在夏天的时候,将新麦子粒儿在石磨上拉成飘着清香的麦仁,用余温尚存的开水将麦仁糁子和成软饼状,包入新摘的南瓜叶中,更裹以厚厚的新鲜麦秸,置之热炕头。

发酵一夜后,再将已颇有酒香味的发酵物剥去麦秸,藏之通风背阳之阴凉处晾为干饼,干饼就是米酒的酒曲。

酿米酒大多选择在腊月的时候,做米酒可以用黄米,亦可用小米。将小米或黄米用开水浸泡一夜捞至锅中蒸熟后,舀入一大小适宜的酒坛中,加酒曲置之热炕头发酵一夜后,再将酒坛移至屋内靠近门口通风处存起来,酿好的米酒就可以随喝随取了。

第六十五章 三百多天

除夕夜一家团圆,阖家欢乐的日子,王家生活品质比往年提高了很多,关键是王满银有了改变,今年没有出去闲逛,连兰花都难得的情绪外露,兴致颇高,喝了不少的米酒。

米酒的度数不高,但是也禁不住当水喝,兰花喝了几碗之后,还是开始上头。

喝多了最好的就是休息,两个孩子生物钟很稳定,熬不了夜。

现在连兰花都需要睡觉,剩下王满银一个人,什么娱乐都没有,自然也守不了夜,王满银把炕桌上的东西收拾到橱柜里面,简单的把大人孩子都洗漱一下,也就跟着一块休息。

大年初一,陕北这边不出门,也不只是陕北这边不出门,大部分的地方都不出门,当然了不出门不代表着不出去,在村里还是要走动的。

“系统,签到!”

“恭喜宿主获得:现金二元,京八件糕点一份。”

王满银正吐槽着系统小气,大年初一都不暴击,虽然京八件的味道王满银还是有点怀念的,但是一份真的不多。

“满银,昨天我是喝多了是吗?”

就听到了兰花的声音,睡得早,自然醒的也早,今天兰花也比平常醒的要早一些。

“嗯,你喝酒太少,米酒也醉人,你喝多了就睡觉,没关系的,不闹人。”

“是闹不闹人的事吗?我昨天想好了吃过饭之后,一块守夜包饺子的。”兰花嗔怪的说道。

陕北这边年初一主要的食物就是饺子,早上要吃,中午也要吃。

“没关系,来的及,馅和面都是现成的,等我一会儿洗漱了和你一块包。”

王满银昨天虽然没忘包饺子的事,但是一个人包饺子没有团圆的气氛,也就偷了一下懒。

两个人包饺子也很快,一家人也吃不了多少个,一点没有耽误猫蛋和狗蛋醒了之后吃饺子。

吃饱喝足之后,王满银还是要带着婆姨孩子走动一下拜年的,姓王的人家自不用说,就要去十多家,这还是因为王满银算辈大的。

然后就是一些家里有年龄大的老人的人家,一个生产队的,关系好的,左邻右舍,差不多也转了三分之一的罐子村。

猫蛋,狗蛋收获了若干的糖果,王满银自己又是喝了不少的米酒。

不是至亲,压岁钱就没有了,农村大部分都不容易,村里几十上百号的孩子,一个孩子给一毛,都要几块钱,压岁钱自然流行不起来。

罐子村不大,转了一圈时间还早,王满银和兰花回到家里,把家里的花生,瓜子,糖果,红枣,米酒,用盘子装了放在炕桌上面,等着招待来拜年的孩子们。

村里是种了不少的花生,瓜子,但是土地贫瘠,这些油料作物都要先完成了需要给国家缴纳的任务,分到个人手里的没有多少,花生瓜子不只是在城市稀罕,在农村也很难得,除了过年的时候招待亲朋,平常时候还真的吃不到。

来王满银家的自然就是小孩居多了,最大的也就满意和建国这么大的孩子。

压岁钱当然没有,不过王满银对于花生,瓜子,糖果还是没那么的缺少,看到了喜欢的孩子,家里困难的孩子,王满银都尽量多给发一点。

看着孩子们都聚堆一块玩耍,串门,猫蛋和狗蛋的心也跟着飞到外面去了,猫蛋也五岁了,嘱咐着猫蛋跟好了大孩子们,然后还要照顾好弟弟,也让两个人跟着一块出去了。

中午又吃了一顿饺子,下午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村民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打牌,下棋,聊天,喝酒的也有。

最热闹的还是大队部,空间最大,聚的人也最多,受欢迎的都是一些在外工作的人,可以带回来最新的信息和八卦,王满银以前也是受欢迎的人,今年没有出去就不再是焦点了。

初二习俗就是出嫁女儿回娘家,外甥去舅舅家里,王满银就又来到了双水村。

距离太近,也不用赶早,到了孙家之后,孙家的人都在,孙少安秀莲也在,秀莲娘家在山西,隔着条黄河了,两个人结婚都没几天,自然没有回去。

虽然王满银一家是主宾,但是平常来的太多,没有觉得和平常有什么区别,也就中午饭比平常时候好一些,按着规矩,女婿也应该跟着闺女,走一下女方这边的亲戚。

但是孙家的亲戚远亲近亲加起来,也只有孙玉亭一家,这一家子不要说王满银现在不愿意去,自从王满银和兰花结婚之后就没有去过,孙玉厚也不强求,孙玉亭两口子家里都不收拾,去了连个落脚地都没有,不去也罢。

不过今年孙家的气氛还是不错的,王满银不出去乱逛,也算改邪归正,了了孙玉厚的一件心病。

少安也娶到了秀莲,有了婆姨,抱孙子就在眼前。

不管孙少平在学校都做些什么,孙家都不知道,但是两年的高中生涯也过了一半,高中毕业证也就到手了一半,家里要出一个文化人,也是值得开心的事情。

兰香更不用提,学习从来第一名,平常也乖巧懂事,没有让家里操心过。

初三之后几天按着传统,应该出门拜访亲戚,但是王满银娘没的早,家里穷,自己又是一个二流子,早和娘家舅舅那边的亲戚断了来往。

首节 上一节 123/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