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 第230节

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建文帝将他贬为庶人,燕王朱棣即位后将其爵位恢复。

太祖第十二子湘王朱柏,建文帝以谋反为名特命其回京问话,朱柏不堪其辱,便自杀而亡,永乐年间被平反。

太祖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建文帝以谋反的罪名将他废为庶人,最后流放到福建漳州,朱棣上位后恢复了他的王位。

这五位是建文年间最惨的五位宗室亲王,而其他那些王爷也好不到哪儿去,一个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然而屁股决定脑袋,朱棣上位之后,也感受到了太祖分封的镇边塞王,对中央皇权的威胁,所以深知削藩势在必行。

不过他并没有建文帝那么愚蠢,即位之初并不急于削藩,反倒是为了得到藩王的认同和支持,对藩王十分优待。

等到自己帝位稳固了,他才开始着手敲打这些不听话的宗亲们。

并且朱棣削藩并没有一刀切,而是根据藩王的不同表现进行区别对待。

不听朝廷管束、威胁到皇权的则坚决削去爵位,如齐王朱榑、谷王朱橞。

对没有危及皇权的藩王,则放宽容忍度,进行优待,如周王朱橚、楚王朱桢、蜀王朱椿。

同时他还敲打辽王朱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藩王,削夺其护卫,削弱其实力。

经过建文朝与永乐朝的连续打压,当年洪武朝显赫一时的镇边塞王,如今已经风光不在,要兵没兵,要权没权,只能老老实实地做个富家翁。

而且朝廷还规定他们不得参与“士农工商”四民生活,这就导致不少偏支庶出的宗室成员,承袭不了爵位又没有多少俸禄,养家糊口都成难题,甚至后面还出现了大明宗亲被活生生饿死的可笑事情。

也不知道朱重八同志见到这一幕,会不会气得揭棺而起,给这些不肖子孙一人一个大嘴巴子。

这样畸形的宗亲制度,同样不是朱高煦愿意见到的。

好歹也是老朱家的儿郎,怎么能如同猪狗一样被人豢养在家中,从一出生就被斩断了所有的人生梦想与追求,只能做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这宗藩制度,是时候该改改了!

“老二啊,这宗藩制度水太深,你我二人把握不住啊,还是得老头子回来了……”

“等个屁!现在南洋东海都需要人手,需要老朱家的儿郎出去打江山,等老头子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道,神情变得很是古怪。

朱老四一时半会是回不来了。

打不下岭北,你还想回来,你还有脸回来?

老子没让你这个征北大将军,直接把俄罗斯方块国打下来就不错了!

大胖胖还是不同意,毕竟他是当朝太子,要以大局为重,不能搅得江山不稳。

朱高煦同样怒了,大明南征北战都需要人手,与其让那些宗室亲王躲在家里享受荣华富贵,不如拉出来为大明征战沙场,就算是死了那也算是死得其所!

毕竟这江山是老朱家的!

胡俨虽然迂腐,但他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老朱家因朱重八一荣而荣,享受了荣华富贵,自然也要尽到相应的职责义务!

不出意外,兄弟二人再次爆发了争吵。

最后汉王爷发飙,瞪眼道:“太子爷,我这是在通知你,不是在跟你商量!”

“你自个儿做好准备就行了,哔哔赖赖个什么劲啊!”

大胖胖:“!!!”

麻了!

彻底麻了!

这个混账东西,又开始犯浑了!

“老二,这事儿可不能由着你性子胡来啊!”

“你要真给了那些宗室亲王兵权,万一他们掉头就造反……”

“呵,造反?”朱高煦笑了,“你以为我大明百万战兵是摆设?本王这个汉王爷是摆设?”

“老子倒是希望他们造反,杀几只鸡给一群猴看,那些猴也就老实安分了!”

大胖胖:“???”

鸡?

猴?

你大爷!

有你这么打比方的吗?

那可都是你的血脉宗亲啊!

你才是鸡!

你才是猴!

沉默了一会儿,大胖胖一个人生着胖气,冷哼道:“你这位监国汉王爷都乾纲独断了,还要我这个太子爷准备什么?”

“唔……召集藩王入京,也要个合适的理由嘛。”

朱高煦讪笑了两声,开口道:“老大你这不是生辰快到了,所以我打算借着给你贺寿的名义……”

大胖胖:“!!!”

啥?

贺寿?

以我的名义?

朱高煦你大爷的!

你清高,你了不起,你干烂事以我的名义!

你还是个人嘛你?!

“老大啊,我倒是想以我的名义,但是我只是个王爷,这分量不够啊!”

“你可是当朝太子爷,大明朝的储君,未来的大明天子,你这分量绝对够了!”

大胖胖听到这话,气得脸红脖子粗,直接起身将自己身上的肥肉甩得乱颤。

“是!老子分量是够,两百五十斤肥肉!”

“你个混账东西,你就可劲闹腾吧!”

“真要出了什么事儿,老子直接给你发配凤阳去!”

朱高煦:“???”

殿试一天,日暮交卷。

大殿内的贡士们正在奋笔疾书,将他们这毕生的抱负,将他们这满腹的经纶,将他们心中治国安邦的良策,全都呕心沥血地付诸于眼前这篇策论之中。

他们兴奋而又激动地悬腕运笔,他们兴奋而又激动地指点江山,他们兴奋而又激动地激扬文字……

虽然此次殿试,题目离谱到有些变态,但是汉王爷那个狗贼,总算是给考生们留下了一条活路。

这第一道农桑主张,就很是符合程朱思想。

农桑嘛,国之根本,毕竟之前每次科举大考,都经常会出现。

所以对于这个题目,一众考生那是经验丰富,怎么着之前都学过几篇应试策论,堪称老奶奶擦鼻涕——手拿把掐。

不出意外,大部分的贡士考生,都选择了以农桑为主题,奋笔疾书,根本停不下来!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毕竟他们寒窗苦读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现在这一刻!

朱高煦与大胖胖闹了个不欢而散,背着手来到了谨身殿考场巡视。

与奋笔疾书停不住的其他贡士们相比,此刻考场内仅有几名考生还在凝眉审题,并没有急着动笔。

一人是陈循,原本此次科举大考的状元!

朱高煦走到陈循身旁,低下头来扫了一眼,随即脸上露出了讶然之色。

因为这陈循的确如那大部分考生一样,选择了以第一道农桑为主题作策文。

但是他陈循却又并未如同他人那样,围绕永乐年间暴涨的人口大书特书,鼓吹盛世,歌功颂德,侈人视听!

这小子,竟然写的是土地兼并,写的是士绅作乱,为祸一方,鱼肉百姓!

这……怎么会?

如果说于谦这么写,朱高煦还能理解,毕竟于谦这小子现在是个叛逆青年,就喜欢写一些世人看来大逆不道的东西。

但是这陈循可不一样啊,三十岁的人了,而且一向老成持重,他怎么也会写这样的文章?

难不成被于谦于大爷给带偏了?

朱高煦眼睁睁地看着陈循奋笔疾书,陡然注意到了他手指间的老茧,心中顿时了然。

陈循啊,五岁丧母,十岁丧父,次兄早卒,独与比他大十岁的长兄陈德逊相依为命,生活清苦,贫困交加。

平日里读书都要靠着抄书,手上布满了伤疤老茧,也算是难为他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这小子也算是寒门崛起的典型代表人物了,寒窗苦读十几载,最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官至内阁首辅,在朝四十三年,尤其对于土木堡之变后朝廷政局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陈循这位辈子最大的功绩,就是土木之变时,明叫宗被俘,人心惶恐不安。

户部右侍郎陈循与兵部尚书于谦辅佐郕王朱祁钰守卫北京,最后拥立朱祁钰即位称帝,打赢了北平保卫战,成功守护住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只是这之后,陈循就开始飘了,颇有几分小人得志的意味,骄傲自满,嫉贤妒能,喜好隐瞒逢迎,最终晚节不保。

不过他现在还算年轻,并且拥有了敢叫板士绅的勇气,这就已经足够了!

只要稍加培养,就是一个不错的贤才干吏!

朱高煦略过陈循,继续巡视着考场。

大多数考生,都是一个蠢样,拿着农桑人口大书特书,看得朱高煦苦笑着直摇头。

这就是程朱的弊端啊!

歌功颂德,鼓吹盛世,粉饰太平,侈人视听!

这样虽然有利于朝廷统治,但是却也麻木了百姓思想,最终使得大明故步自封,止步不前。

象征性地瞟了几眼,朱高煦又注意到了一名考生。

相比于其他学子,此子竟然选择了难度不小的征伐倭国!

这倒真是有些意思了。

朱高煦扫了一眼他的考牌,沧州府盐山县,王翱!

王翱!

原来是他!

史载此人乃是明初名臣,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官至吏部尚书加衔太子太保,难得的宰辅相才!

首节 上一节 230/4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