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 第3节

啊对对对!

最后你还不是把皇位传给了老大?

这副嘴脸,令人发指!

不着痕迹地偷偷朝他竖了个中指,朱高煦这才想明白,为何朱棣要让自己监国。

内有叛党只是小事,那些个靖难遗孤,除了时不时跳出来恶心一下朱棣,根本就翻不起大浪来。

外有强敌,才是朱棣收走太子监国大权的真正原因。

朱高煦险些都快忘记了,朱棣是个战争狂热份子!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朱棣得位不正。

无论他怎么篡改史书,无论他如何文过饰非,后世子孙也会知道,他朱棣是靠靖难之役,抢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登基!

朱棣现在就好比李唐王朝的李世民,一个抢了大哥的皇位,一个抢了侄子的龙椅,一样得位不正。

所以他们都迫切地想要向世人证明,自己才是天命所归,通过卓越的政绩,为自己即位取得合法性,让世人认可。

那么,对于一个帝王的评价,最看重的标准,便是文治武功!

文治方面,朱棣疏浚大运河,掏空国库修永乐大典;至于武功,五征漠北,郡县安南,七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东掌女真,西握吐番,南统交趾,北御蒙古,幅员辽阔,在位二十二年,开创了永乐盛世,奠定明朝基业,公认为明朝开创于太祖朱元璋,成就于朱棣,历史评价,远迈汉唐,百王所莫并也。

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都是得位不正,却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千古一帝!

现在是永乐十一年,距离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然而战争狂人朱棣是个打仗好手,理政能力却远逊于他的太子朱高炽。

这些年来若非朱高炽一直监国,替他打理后勤,朱棣哪能打得蒙元抱头鼠窜。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种很尴尬的局面。

皇帝朱棣要打仗,太子朱高炽就哭穷。

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搞得朱棣烦不胜烦。

前线传来军报,大明此次重创了鞑靼部,瓦剌部趁机崛起,窥伺中原。

朱棣肯定准备明年开春北伐瓦剌,又担心太子带着一众文臣反对,所以借着刺杀一案的由头,敲打一下太子。

朱高煦心中叹气,朱棣却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其实在朱棣心中,他更偏爱骁勇善战的老二朱高煦,对走路都喘气的大胖子朱高炽不是很喜欢。

奈何老二是个有勇无谋的臭丘八,老大又生了一个好圣孙,所以朱棣当年才会忍痛立老大为太子,并且立好圣孙朱瞻基为太孙。

只是这样一来,朱棣心中难免对老二有些愧疚。

所以,他才给了朱高煦一次监国的机会,就算是让他体验一下太子的地位,这样至少能减少一些自己心中的愧疚。

而且,他也想看看,这个老二,还能闹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朱高煦故作沉思了良久,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咬牙拒绝道:“爹啊,这差事儿子不能接。”

“为什么不能接?”朱棣怒了。

朱高煦看着他,沉声道:“若是儿子监国,那让大哥如何自处,让大侄儿如何自处?”

两个储君摆在那里,你让一个王爷监国,那些朝臣会怎么想?

玩呢?

闹呢?

过家家啊?

其实朱高煦心中清楚,大明财政就是一个烂摊子,谁接手都要想方设法地筹钱,解决朱棣北伐的粮饷辎重问题。

但大明已经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各地州府连年天灾不断,导致粮食减产,税收减少,朝廷又不得不拨出款项前去赈灾济民,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加上朱棣这战争狂人又一心想要做出丰功伟绩,每年朝廷税收,都要拨出一半用以修缮永乐大典,他自个儿又连年挥师北伐,丝毫不在意国库是否空虚……

如此一来,朝廷财政不紧张才奇了怪了。

太子朱高炽能苦苦支撑,任由朱棣瞎折腾这么久,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如果换做别人监这个国,只怕早就被朱棣砍了脑袋。

这个烂摊子,傻子才会接手。

朱高煦强行挤出了一个笑容,那张络腮胡子脸,写满了愁苦。

“不是,爹啊,你就放过儿子吧!”

“儿子真想去云南休养……”

朱棣听到他这么说,点了点头,似笑非笑地答道:“唔……你是想去云南招兵买马,再学一学你老子我,起兵造你老子的反?”

朱高煦:“!!!”

麻了!

彻底麻了!

直接威胁上了!

这老逼灯就是想榨干自己!

“这个国你监也得监,不监也得监,由不得你不同意,老子还治不了你了?”

“如果你监国有成效,追查到了建文的下落,爹自然会给你应有的嘉赏!”

骗,你接着骗!

朱高煦生无可恋地坐在地上,望着竖起的中指怔怔出神。

坑儿贼,朱老四!

朱高煦神情恍惚地走出乾清宫,一直到了宫门口都还没回过神来。

今日入宫面圣,不是为了去云南就藩,远离这些是非漩涡吗?

怎地就被朱棣那坑儿贼给忽悠瘸了,还接了监国这个烂摊子?

朱高煦很是不爽,却又不敢发作。

毕竟那坑儿贼是永乐大帝,大明江山的真正主人!

眼见宫门在前,为他领路的宦官突然停下了脚步,一脸殷切期待地看着朱高煦。

朱高煦见状有些不解,满脸狐疑地环顾四周,随即一拍脑门想了起来,从衣袖中抓了几颗金豆子递了过去。

“谢二爷赏!”

宦官动作熟练无比,一看以往朱高煦就没少干这事儿。

宫人都知道,太子府出了名的抠门,汉王府却是出了名的富裕。

毕竟汉王藩国在云南,云南这地方虽然是穷山恶水,却一向多出金矿。

虽然汉王没有前去就藩,但云南的地方官员又不愚蠢,每年大箱小箱的东西送到汉王府中,尤以金子为多。

所以这汉王爷的金豆子,在宫人里都是出了名的多。

瞧见宦官这谄媚笑容,朱高煦也有些慨叹。

都是可怜的人啊。

若是生活过得去,谁愿头上带点绿……谁愿挨那一刀,做个阉人呢?

不过大明王朝一直饱受诟病的地方,便是宦官乱政,真要论及出处,还真是朱棣所为。

太祖朱元璋一向不喜欢宦官,在位期间将宦官边缘化,甚至立有铁律防范宦官干政,建文帝也瞧不上这些腌臜之人。

但靖难之役的成功,宦官发挥了令人侧目的巨大作用,如燕王府宦官王彦王狗儿,靖难大战中屡立战功,现如今成了首任辽东镇守太监,深得朱棣器重。

这就导致朱棣认为,宦官作为皇帝的私人仆役,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帝绝对忠诚,可以皇帝做任何事。

所以,他给宦官们的信任,远大于朝臣士大夫。

加上朱棣即位之初,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导致朱棣亦对朝廷大臣多不信任,所以他更愿意相信这些宦官。

于是朱棣一反太祖关于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甚至后面还成立了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东厂。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罢了。

小宦官看着脸色阴晴不定的朱高煦,顿时低声提醒道:“二爷,到了。”

朱高煦这才被惊醒,但他转念思索片刻,突然道:“带我去东宫。”

……

东宫太子府。

朱高煦还没进门,就看到一群太子府属官被锦衣卫押了出来。

好在这些属官品级都不大,都是些绿袍官员。

按大明制度,官员公服一至四品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

朱高煦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清楚这不过是朱棣那个坑儿贼对太子的敲打罢了,所以并不太关注。

然而一众太子府属官见到汉王朱高煦,顿时就如同见到了仇人一样,分外眼红。

原本安静的众人,立马就高声喧哗了起来。

“冤枉,冤枉啊!”

“佞臣当道,蛊惑圣听,我等冤枉啊!”

“皇上,我等冤枉啊!”

朱高煦听见这些哀嚎,顿时眉头一皱,停下了脚步。

佞臣?

这是在说自己吗?

他看着眼前这些恨不得咬死自己的太子府属官,慢悠悠地向带头锦衣卫招手。

“那个谁,这是什么情况?”

带头锦衣卫小跑着过来,谄媚笑道:“汉王爷,我等是奉陛下旨意,缉拿太子府属官,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哦,果真是敲打。

朱高煦点了点头,随手抓了一把金豆豆,扔给了他。

带头锦衣卫熟练接住,而后不着痕迹地揣进袖口。

这些都是太子府属官,汉王爷给了自己这么多金豆豆,是不是……

带头锦衣卫立马反应了过来,上前压低声音道:“爷,您说吧,怎么整治他们?”

“只要不死,缺胳膊还是少腿,都是您一句话的事儿……”

首节 上一节 3/4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