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第154节

  “醒啦?”

  “嗯,早就醒了。看你在睡觉,我就躺着呢!”

  看着小麦天真的笑容,王青松笑呵呵的起来了,已经答应梁春晓今天去找她的,一会还得过去。

  早知道就告诉她明天再汇合了。

  坐起来伸了伸懒腰,还是得起来。

  这炕烧的有些热,估计小麦半夜起来添过柴火。

  不过柴火不是很多,得找个机会弄点柴火过来,这个不是什么大事情。

  “起来吧,吃点东西你去玩去,哥,今天得进城。”

  “啊,你还去啊!”

  小麦噘着嘴,问了一下。

  王青松见状揉了揉她的头笑道:“哥有事情呢!等过几天安定好了,哥就不去了。好吧?”

  “哦!!”

  小麦噘着嘴轻‘哦’了一声,还是点了点头:“嗯,不过哥你去上学了,还是我一个人在家。”

  听到这话,王青松在那里琢磨了一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到现在他还是没决定好以后的事情。

  想不到怎么弄,他也就没有再去多想,走一步算一步,不管怎么样,自己的日子都会过的很好。

  穿了衣服下了炕,去灶台那边把棉鞋给拿了过来。

  棉鞋在灶边烘了一夜,之前潮湿的鞋子已经干透了,穿上去十分的暖和。

  穿好以后,他的目光看向了门头上的八卦镜上。

  蹙着眉头看了好一会,心里感觉这个八卦镜和自己手里的是一模一样,那这个是不是也有用处?

  想到这里,他拿来了长条板凳踩着蹬子在那里看着。

  将手中的八卦镜拿出来,放在一起对比了一下。

  一模一样。

  这两个有关系,他的心里非常的肯定。

  因为自己的八卦镜放在边上的时候,让他心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感觉非常的微妙。

  想了一下,把自己的八卦镜收起来。

  用手在那里试着扣了几下。

  奈何这玩意不是挂上去的,而是被镶嵌在里面。

  “哥,你干嘛呢?”

  小麦过来,看着他的动作,好奇的问了一下。

  “哦,没什么,你把刀拿过来。”

  王青松指着不远处的灶台,对着她说了一下。

  “哦!”

  小麦闻言赶忙跑去把菜刀给那里过来,递给了他。

  王青松拿着刀,沿着边上轻轻的将东西给翘了出来,这下就比较容易了。

  因为这玩意后面是用泥巴糊住的。

  “噗通!”

  从上面跳下来,来到脸盆这边,用水把八卦镜给洗的干干净净的。

  擦干以后,他这才将自己的八卦镜给拿了出来。

  此时弄干净以后,他也发现这个有什么不对劲了。

  自己手里的八卦镜上面有铭文,这是凸起来的,但是刚刚摘下来的八卦镜却是凹进去的。

  也就是一个是阴文,一个是阳文。

  这让他一阵的疑惑。

  好奇的将手里的两个八卦镜试着合并在一起。

  “青松在家吗?”

  突然门口传来了一道喊声。

  两人都回头看了一下。

  王青松不着痕迹的将两个八卦镜给揣进了兜里,心里却是一阵的着急。

  因为刚刚那个八卦镜居然合在一起分不开了。

  而且刚刚也闪过一道光芒。

  自己脑子里莫名的多了一些东西。

  心里一阵的担心,不知道有没有被外面的人看到,至于小麦他没担心,因为刚刚听到声音的时候,她正好回头看外面了。

  但是现在有人,不是研究这个的时候。

  “三婶子,怎么了。找我啊?”

  看着面前过来的一个脸上浮肿的中年妇女,笑着自然的走了过去。

  对方穿着一身的花色棉袄,缩着一个脖子。

  那天早上带小麦去城里看病的时候,拦住他的赵启明,正是马谷芝的男人。

  村里启字辈,是和自己母亲算是一个辈分了。

  此时或许他知道对方是干嘛来了。

  很有可能是来借粮食的。

  马谷芝笑呵呵的过来了。

  “青松,今儿没出去啊!”

  “昂,一会出去,婶子,找我有事吗?”

  看着面前的两个小孩,马谷芝在那里叹着气:“青松啊,婶子其实也没脸来的,但是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能不能借点粮食给婶子,等夏收了发了粮食我再还给你。”

  听到这话,王青松在那里沉思着。

  这个村子,毕竟生活了十六年,虽然自家是外来户,总体来说也还算和谐。

  说亲近,没那么亲近,说不亲近,也在一个村子生活这么多年了。

  都是看着他长大的。

  帮还是不帮,是个问题。

  帮了,这等于是开了个口子,以后村里会有一堆的人过来跟他借粮食。

  自己可以找借口说是二哥给的粮食,给自己亲近的人一点。

  但是那也不能支援整个村子三百来号人啊!

  不帮,看着对方浮肿的脸颊,说实在的,心里也是十分的不忍心,而且对方的男人和自己父亲也是关系比较好的几家之一了。

  看他不说话,马谷芝在那里哀声说道:“青松,婶子不是没办法了,也不会拉着脸过来求你。不用太多,五斤,只要五斤,实在不行三斤也行啊!夏收了我就还给你,不行的话,让队长作证。”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王青松深吸了口气,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先给她吧,后面的到时候再想想办法。

  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行,婶子,您去把队里的秤借过来,我给你一点,不过说好了,这事情别声张,一会村里都知道,我到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弄!”

  (先别急着喷圣母,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

  我爷爷当年就是外来户,打仗受伤留在了村里,后来队伍跑远找不到了,就留在村里定居。

  最严重的那年,我们一家饿的要死了,就是村里的人给的粮食才活下来的,而且后来这粮食对方也没让还。

  后来我爷爷让我认对方做了大伯,这么多年下来每年过年走亲戚,我都得带着东西、带着孩子过去拜年,因为这情是还不了的。)

  “哎,好,谢谢,谢谢,我这就去。”

  马谷芝说完,立马跑了回去。

  “哥,真给三婶子粮食啊?”

  小麦在旁边,对着哥哥问了一下。

  王青松见状点了点头,刚要说话,就看冯婶子着急忙慌的过来了。

  进来以后她直接问道:“你三婶子过来了?找你借粮食了?你答应借她了?”

  王青松见状点了点头;“嗯,答应了,借他五斤粮食。”

  听到这话,冯婶子叹了口气:“青松,我不是不让你借粮食,只不过你三婶子借粮食的事情村里的人都知道了,你要想好一会怎么办?那么多人呢!”

  她之前也是饿的要不行了,自然知道没粮食吃的那种绝望。

  只不过村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第130章 ,八卦镜的变化

  王青松稍微一想,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村里的妇女都在一起搓麻绳,难免回来聊到这个事情,应该是三婶子过来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可能都在观望,要是能借到估计会有很多人过来。

  深吸了口气,他开口说道:“没事的婶子,我知道怎么弄,放心好了。”

  听他这么说,冯寡妇一脸的担忧:“行吧,你自己看着办,总不能让你们自己没吃的了。我也就跟你提个醒。”

  “好,我知道了,婶子。”

  冯寡妇见状点了点头:“那行,我先回去了,还得干活呢!”

  说完,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等人走了以后,没多久,就看到马谷芝拿着布袋子,笑呵呵的走了过来。

  “青松,秤借来了。”

  说完,一脸希冀的看着他。

  王青松见状点了点头,去了里屋,将之前姥爷给的二十斤玉米粒称了五斤给她。

  “婶子,伱看一下,布袋子是三两,这里是五斤三两还有多头。”

首节 上一节 154/10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