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从外贸开始 第258节

  津门项目已经在建了,那3亿早就已经解决了。

  望江产业园是为期三年的工期,10亿投资按平均计算也只有3亿一年,电池厂一期投资是6亿元,其中闪驰要承担是4亿元不到。

  这样算下来,短期之内闪驰集团要解决的资金最多是10亿元,这个短期指的是一到两年的时间。

  10亿的现金闪驰集团肯定是没有的,没钱的方式无非只有两种,要么融资要么找银行贷款。

  资产负债率是常见的财务指标之一,通常是衡量企业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笼统一些的来讲,通常一家企业的资产负负债率在40%至60%之间是较为合适的。

  负债率最高的行业通常是房地产行业,通常都是超过60%,甚至是100%的都并不少见。

  在行业景气时期,高负债率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拓展经营,经营所得的资金能够覆盖住负债的利息压力和还债压力的前景下,对于公司的发展而言其实是正向的。

  这事儿就像是老百姓用信用卡,或者买房子房贷一样,你还得起,对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其实就没事儿。

  有时候高负债也不见得是一件绝对意义上的坏事儿,对于创业而言,一定程度上的负债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催化剂。

  都用自己的钱来投资建厂,那檀锦程也别玩什么锂电池或者是造车了,老老实实守着现在的电动车还有服装产业就行了。

  因为你根本就玩不起,哪怕是有互联网这种造富机器企业都不行。

  一家企业是一家企业,你名下的企业可以有一定的业务联系,但直接把分属不同阵营企业的利润用在别家企业上,也得问问股东们同不同意。

  企业要发展无论是融资还是提高负债率都是必不可缺的。

  只融资不贷款,股份会越来越少,只贷款不融资那也是不行的,负债率会越来越高,这两种都是相辅相成的。

  这一波对于航新时代的筹建,闪驰集团主要采用的是贷款的方式,没有打算融资,因为有这样的底气。

  核心子公司闪驰科技今年的销量预期是在100万辆左右,年销售额在15至20亿之间,第二大核心业务服装板块,除了对外贸易一直维持着良好的运营之外。

  今年GXG品牌也开始正式对外推广销额,线下门店的数量也会继续扩充,说起来年初开业的8家店铺,几个月以来的销量就已经有接近300万了。

  单家店铺生意最好的月份卖了小30万元,这是个不错的开始,这说明GXG的定位价格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

  服装的利润真的不是卖电动车能比的,这玩意儿毛利润是真的高,当然了,也就是这几年的好日子了,等到网购正式流行起来,就享受不到这样的毛利润了。

  锦鹏实业并无多少扩产需求,望江服装厂今年投产之后,加上北仓收购的这些厂房,基本已经能够满足自身需求了,订单多了也不怕。

  服装这玩意儿更多找的还是代工厂合作模式,在甬城这座服装业高度发达的城市,除非是像申州那样的专注代工,不然根本没必要搞那么多的厂房。

  新品牌年销售额无法统计,不过锦鹏的外贸还有锦逸实业的外贸生意大致还是能计算出来的,这两家公司的外贸生意年营业额至少得有个3亿美刀。

  换算成人民币也有个20来亿的样子,此外八方电气的年营业额也随着电动车的销量上升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而得先电子在开发手机电池之外,原有的业务也没有砍掉。

  有5家盈利销售正常的子公司,年营业额预期在50亿元上下的闪驰集团,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大型集团了,33亿的投资对于闪驰集团来说真不算多。

  除了别有用心的,其他跟风质疑闪驰集团的媒体可以说是对闪驰集团一无所知。

  他们的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这是一家卖电动车,只发展了不到三年的小公司,实际上经过两个年头的高速发展,闪驰集团已经是一家庞然大物了。

  信息差,财务不公开导致的误解是存在的,但更多的还是闪驰集团的发展速度过于快速,快到让人无法跟上他的节奏。

  从实体企业的角度来看,这家公司发展的速度有些过于离谱,没有哪家公司前期发展得这么快,但也并非不能理解。

  一则闪驰集团目前的两大核心业务都是消费品,包括第三大业务电子产品的出口,也归属于消费品类。

  这是一家以消费品类为主营业务的集团,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行业蛋糕快速做大,外加对外贸易火热的情况,通过不断的扩张快速做大,也算是较为合理的。

  入世之后到现在,虽然跟老米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对外贸易时有摩擦,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蜜月期。

  这一阶段全世界的蛋糕都在做大,满世界都满着地球村的概念,合作基调非常稳定,也给闪驰的对外贸易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目前闪驰的服装,电动车,电子产品除了在国内销售以外,出口的占比也不小,远销欧美以及东南亚以及东亚等10几个郭嘉还有地区。

  贸易基础目前比较薄弱的地区除了非洲之外,也就中东跟南美了。

  2008年的金融危机势必会对闪驰的对外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说这些低端消费品还是有市场的,此外明年的计划也是开发南美地区的市场。

  闪驰这两年间在国内营销搞风搞雨,代言人请了好几个,且都是当红明星,宣传上也是不遗余力,一时间风头无两,几乎盖过了电动车行业的所有同行。

  但不要忘记了,闪驰最核心的“技术”是外贸啊,两位创始人檀锦程跟张旭鹏可是从做外贸开始起家的,对于对外贸易这一块儿,闪驰集团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甚至说以后的锂电池还有汽车规划方向,闪驰集团都不会放过对外贸易这一块儿,争取多多向国外出口。

  赚国内老百姓的钱,哪有赚美刀来得有成就感!

  用上一辈人的话来说,这特么可是出口创汇,在上世纪开放之初,这个词儿几乎可以凌驾于多数生意甚至是政策之上。

  一家出口创汇型企业,伱告诉他资金链有问题?

  根本就不存在的。

  除了在皖省卫视的专访里回应质疑之外,闪驰集团也正式对外公布2006年的财报以及2007年的销售预期,只有真实数据才是对外界最好的质疑。

  这个选择多少有些被动,也不符合檀锦程高调宣传,低调发财的运营宗旨。

  不过没办法,分析了这么多的质疑文章,得出的结论更多的还是因为公众的思想跟不上闪驰的发展速度,甚至还有文章里拿出檀锦程依旧还开着A6来挑事儿,认为这是没钱。

  特么的,劳资那叫低调好吧,开A6是没钱?你丫的真跟后世抖音里的评论一样,库里南以下不算车了。

  回去之后就把车换了。

  不过想想也是该换了,很多时间车子就两个功能,一个是交通工具,一个是社交工具,以檀锦程现在的地位,开A6确实有点那啥了。

  富二代开着15万的车子去酒吧门口搭讪,美女们肯定不带正眼看他的,但是开着保时捷或者法拉利,说不定就直接上车了。

  这就是豪车的功能,并不是说这玩意有多好开。

  檀锦程前世没买过跑车,但有幸开过半小时的迈凯轮,那感觉就跟腰间盘突出了一样,但是不影响他能卖那么贵。

  通过这次质疑,檀锦程也发现,有时候适当的高调也是有必要的。

第407章 项目公示前的质疑

  皖省四月份的风云企业家,那绝对非檀锦程跟董京桂这两个人莫属了。

  董京桂在庐州跟着得瑟了几天之后,回了趟老乡考察,之后就回无锡了,他只是跟投,用不着像檀锦程一样一直呆在这边。

  说起来参股航新时代也是董京桂还有他的雅滴集团在投资领域的一次尝试。

  眼瞅着闪驰在投资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作为同行的巨头们要说不动心,那肯定是假的,电动车的销量爆增是全行业的。

  行业前四的销量无需多言,像是比德文这种因为请了华仔代言,销量也是暴增,产能在当年就能够消化掉。

  还有一些跨行的企业来卖电动车,例如卖空调的奥柯马,卖内衣的红豆,卖摩托车的宗申,他们的电动车也都卖得很不错。

  这些企业由于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进场虽稍晚,但速度很快,很快就成长为第二梯队成员,在电动车行业里也没少赚。

  拿奥柯马来说,他们去年最开始对外公布的销售量是48万辆,号称全行业第一。

  不过随着闪驰,芯日,绿原以及雅滴这些头部企业纷纷公布具体的销量,他们这个年度48万辆的销售被证实水份较大,但算下来30万辆应该是有的。

  跟汽车行业一样,电动车行业也有虚报销量的毛病,不过由于闪驰的不配合,头部企业对于销量数据虚报还是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头部企业都不怎么虚报了,后排的自然也不太好搞得太虚,奥柯马被打脸就是例子,无形当中也算是整顿了一下市场。

  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好处,避免了一些不明真相的创业者无脑进场;没办法,这时间段的电动车是真的好卖,大批的创业者盯上了这个行业。

  第三梯队的厂商基本都是那些产能比较有限的,年产量在30万辆以下的,至于后排的则是那些杂牌的,年产量几万辆的小作坊。

  小作坊其实也不少赚,按最低一辆电动车净赚100元的标准计算,一年卖个千把辆也有10多万的利润了,这可比上班强太多了。

  其实服装产业也是如此,人工成本低,买一些二手平车,无需做什么自己的品牌,招个10几20名工人,一年下来就能不少赚。

  这年头对于普通的创业者其实还是非常善意的,肯吃苦沉得下心思,其实很多赚钱的机会。

  前世卖盒饭其实也是沾了时代的光,工地到处都是,只要吃得下苦,一部小推车就能不少赚。

  此外就是做烧烤这样的路边摊,同样是非常赚钱,成本非常的低廉,喝多了还可以乱收钱,你根本就发现不了。

  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赚钱的机会多,消费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老百姓手里有钱根本就无需你做什么刺激,自然而然的就去消费了。

  闪驰是做消费品类的,业绩好大家多少能想象得出一些,但正式公布了2006年的业绩以及2007年营收预期,也是吓了公众一跳。

  2006年收购的那些公司都没有并表,能公布的也就本部几家子公司的营收而已,真正让公众大吃一惊的了是闪驰集团2007年营收预期。

  一季度已经过去,上市公司的季报以及年报也在分批公布了,一家公司在年头设定一年的营收预期是很平常的事情,闪驰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对外公布一下营收预期也属正常。

  通过并购快速扩张的闪驰集团,旗下的业务已经从最初的电动车,涵盖到如今的服装,3C电子产品,零部件,电池等几大板块。

  年营收50亿的目标,更是直奔民营500强的门槛而去,而这样一家公司仅仅才成立三个年头!

  “真的是教科书般级的成长经历啊。”

  原始积累之后,抓住热门行业爆发的机遇快速扩张,梭哈式的投入,之后又在立足稳定的同时,开始大肆的并购,从零部件开始,并购以及入股了不少产业链上的公司。

  随之便是企业改制,将互联网这一块业务剥离出去,顺带着将原来发家的服装贸易业务重新并入旗下,这其中是以换股的模式,没有花一分钱就获得了一家营收十分可观的公司。

  在闪驰改制的过程当中,从事服装贸易的锦鹏实业没有花钱,从事电机以及控制器生产的八方电气也没花多少钱,都是通过换股的方法进行的。

  唯一花了点钱的也就是收购深城的得先电子,这种操盘手法就很有资本运营的影子了。

  国内民营企业,玩资本运作的不是没有,但在新兴的电动车行业里还是比较少的,像闪驰这样的大规模资本运作的还是少见的,更多的企业经营模式还是比较传统。

  比起传统企业的经营思维,闪驰这种跟各路资本方合作的方式,明显要符合新时代企业的经营思维一些,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下,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方式。

  不过闪驰集团也有不少的问题,已经是这么大一家集团性的公司了,董事会就像是形同虚设一样,公司所有的经营思路皆出自其创始人,也就是董事长檀锦程。

  这样的经营思路,放在一年多之前的闪驰科技身上是没什么问题的,那会儿公司规模小经不起折腾,老板一言堂的方式其实更有利于公司经营。

  但现在已经是年营收有50亿预期的大型集团企业了,营收规模直逼民营500强,如果老板在决策上出现什么问题,对于公司来说是致命的。

  檀锦程平常不怎么看是报纸,没那个时间,这些都是闪驰的营销部门同事以及檀立华告诉他的。

  项目公示期间有很多事需要檀锦程呆在庐州,但周末的时候还是有的,平常周末檀锦程也会回一趟老家,探望探望老爹,顺带着看一看望江工业园的建设情况。

  “这报纸上说得有什么不对吗?”

  又是一个周末,檀立华拿着一份报纸,询问檀锦程关于上面专家提到的闪驰目前只有一个声音的问题,但儿子接过报纸之后,却是直皱眉头。

  “对TMD个卵,别说50亿营收了,500营收也只能有我一个声音,我这是被人盯上了。”

  “盯上了?什么意思?”檀立华有些紧张的问道。

  他的ZZ嗅觉还是差了点儿,不过也对,嗅觉但凡有点儿也不至于混到40多岁还是凭儿子的能力才升了一级,就这资历也够他升一升的了。

  报纸上,檀立华只看到经济专家言之凿凿的表示50亿级营收的民营企业要对社会负的责任很大,虽然公司目前盈利正常,但董事长过于年轻。

  董事会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责任,没有做到监督的作用,万一哪天年轻的董事长做出了什么错误的决定,那就会对很多人造成影响。

  看似很有道理,实则是放屁。

  哪家公司不是老板的一言堂,即使是上市公司,在实控人绝对控股的前提下,中小股东也没有什么表决权,董小姐当年要搞新能源,收购一家什么爆雷过的新能源公司,那是全体中小股东反对,还是不是让她给收购了?

  董小姐管理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性质?闪驰又是什么样的性质?

  很明显,闪驰这是被人盯上了,如今闪驰的产业从北到南都打通了,即使是没有公布财报,所从事的都是高毛利润的行业,订单不愁,现金流充裕。

  唯一不挣钱的业务是目前筹建中的动力电池项目,而这也是郭嘉863计划的一部分,属于高新以及扶持产业,单单优惠政策就有不少了,未来市场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一点,看看目前电池业四巨头就知道了,每家都混得还不错。

  如果说之前的集体质疑闪驰资金链情况檀锦程还只是以为是竞争对手搞的小动作,公布财报之后还有这么多的质疑声,就这还不明白的话,这么长时间也算是白混了。

  诚然其中有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但很明显的有人盯上了闪驰。

  你要说想搞死闪驰倒也不至于,估计是想趁着闪驰目前项目还在筹建当中参合一脚,吃点肉喝点汤什么的。

  “看样子公司要成立一个公关部门了,这种舆情用营销部来监测还是慢了一点。”

首节 上一节 258/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