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家再怎么不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落井下石。
更何况,原剧中娄晓娥确实回来了。
剧终的时候,更是投钱开饭店,负责了大院几个老人的养老。
不留余情,她能帮扶大院的人吗。
“知行,你说得对,这事是我想岔了。”
易中海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阎阜贵也没反对。
当即三人来到后院,冲着站在门口的刘海中招招手。
陈知行瞟了一眼许家方向,大门紧闭,里面也没有什么声音。
“娄晓娥要走了,咱们送送她。”
易中海把刚才陈知行的话,跟刘海中说了一遍。
“那是该送一趟。”
刘海中点头道。
“要不咱们给她募捐一下?”
阎阜贵提议。
“不行,大院这么多住户,难保没有看到娄家倒下,幸灾乐祸的。”
“咱们现在给娄家募捐,回头让人举报了咋整。”
陈知行直接拒绝。
易中海刘海中连连点头。
留份余情没错,不能把自己陷进去。
“那知行,你说咋整?”
易中海询问。
“要不这样,就咱们四家,有钱的捐个五块八块,没钱的送点棒子面玉米糊糊。”
“表达一个心意,真送多了自个家也遭不住。”
陈知行提议。
“我觉得行。”
刘海中点头。
“那就这么办吧。”
易中海也觉得不错。
“我刚整了三十斤玉米糊糊回来,送她一半。”
阎阜贵敞亮道。
“咱们最好别光明正大的送,等会晓娥姐出来,咱们把她喊到屋里,送给她。”
陈知行又道。
“是这个理儿,就选我家吧,我家没几个人。”
易中海主动揽过来。
四人商议完事,各回各家准备。
陈知行回家,把这事跟袁秀芬说。
袁秀芬提了十斤大米,交给陈知行:“你跟娄晓娥说,万一不够,我们家还能补点。”
“遇到困难,熬一熬就过去了,人都有遇到坎的时候。”
“妈,我会跟晓娥姐说的。”
陈知行接过米袋子,径直过去易家。
易中海也准备了一袋子粮食,只是不知道里头装的啥。
很快,刘海中和阎阜贵也提着布袋过来。
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给粮食。
给钱的话,十块八块太多了。
两三块钱的粮食,提在手里有分量,还不贵。
约莫二十分钟,娄晓娥提着行李箱,沉默着从许家走出来。
跨过后院门槛,易中海冲着娄晓娥招了招手。
“一大爷,啥事啊?”
娄晓娥笑着问道。
“你进来,我有几句话跟你说。”
易中海卖了个关子。
娄晓娥进屋。
看到一大妈,刘海中阎阜贵陈知行各自提着一个布袋。
“你家光景不好,如今你更是要离开大院,咱们几个一合计,给你送点东西。”
“都是些不值钱粮食,你别嫌弃。”
易中海客气道。
“一大爷……”
娄晓娥眼眶发红,目光扫过屋里众人,心里的感动无以复加。
“哎,别哭,好好的。”
易中海宽慰。
几人把布袋送给娄晓娥。
每人十多斤粮食,四个布袋将近五六十斤。
娄晓娥提不动。
第393章 从来不亏待朋友
阎阜贵张嘴正要说话。
“我送晓娥姐回去得了。”
陈知行主动揽活。
他知道自己要是不开口,马上阎阜贵就得说:‘知行,你送晓娥回去一趟’。
那样一来,活让自己干了,人情让老登拿了。
贼闹心。
还不如主动帮忙,领一份情。
陈知行提着四个布袋,走到自家门口取车。
顺道跟袁秀芬说了一嘴。
袁秀芬叮嘱其早点回来,倒也不忌讳和娄家走近。
陈家根红苗正,陈甲田是烈士,陈知行是厂内先进。
这场风吹不到陈家头上。
陈知行推着车,提着布袋出门。
他把布袋挂在前杠上,跨上车。
娄晓娥双腿靠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双手抱着行李箱。
有过一次去娄家的经历,陈知行这回不用娄晓娥指路,熟络的来到娄家大门前。
娄家大门上,被人用红色油漆写上了走资派三个大字。
底下还有各种小字批判。
“晓娥姐,到了。”
陈知行停车。
“啊,这么快就到了。”
娄晓娥像是惊醒一般,从自行车上下来:“知行,进屋喝口热茶吧。”
“行。”
陈知行拎起自行车。
进入娄家。
陈知行赫然发现,上次他来这边看到的红木餐桌,还有壁柜,都没了。
家里除了四堵墙,啥玩意没有。
真真切切的家徒四壁。
“小陈同志,又是你送晓娥回来,实在是太感谢了。”
娄半城热情接待。
身上还有没清理干净的各种杂屑。
虽然看着狼狈,娄半城精神头却还行。
陈知行顿时明白,老登指定是想明白了,要跑路。
说不定路线都找好了。
要不然不可能如此轻松。
“都是一个大院的,应该帮忙。”
陈知行客气道。
“你就是小陈啊,老娄都跟我说了,上回我生病,多亏了你去医院给我买药啊。”
娄母一脸和蔼笑容,递上茶水。
“不用感谢,碰上你们家的困难,是个人都会帮忙。”
陈知行微微一笑。
寒暄了几句,娄半城让娄母带着娄晓娥上楼,收拾带回家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