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陶广义,学生茅新,拜见陛下。”
“免礼,可是实验有了进展?”鲁锦见两人一脸喜色,当即问道。
“正是,陛下,实验室最新批次工艺和配方的火帽,终于通过了实验,连打五百发未哑火,一千发里出现一次故障,但不是火帽发生的故障,每一百次清理一次传火孔和击砧,击发系统未出现故障,这是样品和实验报告,还有论文。”陶广义当即解释道。
鲁锦立刻起身走到前面,从陶广义手中的盒子里取出一个黄铜火帽看了看,里面填着灰白色的雷汞,接着又从旁边拿过实验报告,看他们实验的具体步骤。
有了化学底子之后,想要制作雷汞并不难,只需有浓硝酸和酒精,还有水银就可以做出,关键是硝酸和酒精的浓度,不同浓度下制出的雷汞性能有何区别,为了找到合格的配方,实验室那帮学生可是没少费工夫,当然也花了不少实验经费,但只要能找到合适的配方,一切都是值得的。
鲁锦看完实验报告,当即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其他配件之类的也都准备好了吗?你这是准备让朕去参观定型实验?”
“正是,新打造的三种刺刀,还有不同的瞄具,以及弹头,还有不同粒径的火药,各式弹头的射程和穿甲性能等等,把这些实验全部做完,就可以定型了,臣已让京营的靶场做好了准备,陛下可要去看看?”陶广义当即请示道。
“那就去看看,定邦去召集卫队,准备马车,摆驾城外的京营。”
“是!”
就在这时,身后正在趴在御案边上写字的太子也叫道,“爹,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你写完了吗?”
“写完了。”
“那就一起去,再派个人去告诉你娘一声,就说你中午不回来吃饭了,走。”
鲁锦交代一声,便一把拎起了公输钽,带着这小子一起去了城外的军营靶场。
等到了地方之后,果然看到这里已经准备好了许多靶子,还有各式的甲胄样品,用于测试新式火枪的威力。
新火枪的整体造型和之前批量列装的燧发枪,外观上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由燧石击发改成了火帽击发,同时枪管口径,长度,枪管下方的刺刀座,全都做了改进。
原来的燧发枪整枪长度达到了145厘米,新枪缩短到了140厘米,原来的燧发枪口径16毫米,新枪口径缩小到了10毫米,最关键的是,新枪里面刻了六条右旋膛线。
还有刺刀,原来的燧发枪刺刀为套筒式,直接套接在枪管上,新枪的刺刀则做了三种,一种还是在原来的套筒式刺刀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另外两种则直接更换成了卡座式刺刀。
卡座式刺刀同时又分为单刃刀型军刺,和双刃剑型军刺两种,长度全都达到了60厘米,刃宽2厘米,刃长47厘米,柄长13厘米,装在枪上全长一米八七,已经跟鲁锦的身高不相上下了,如此长的步枪和军刺,简直就是一柄短矛。
虽然整体长度还是和原来的燧发枪差不多,但新式的军刺却让人眼前一亮,那雪亮森寒的刀锋,让人看起来便望而生畏,跟原来的三角铁片子一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李定邦顿时睁大了眼睛,惊叹道,“这两个新式刺刀好看,就连这个新式的套管刺刀也比以前的更加精致,看起来做工更好了。”
“怎么样,想不想亲自上手试试?”鲁锦当即对李定邦问道。
“可以吗?不是还要实验吗?”
“那由你来实验不就行了,正好你再去叫几个会打火枪的禁卫来,凑个实验小组,不过你们得先把这身行头换一下,换身衣服。”
“啊?还要换衣服?”
“对,快去选人,先准备吧。”
“是。”
李定邦当即叫来几个身材差不多的禁卫士卒,鲁锦也让人拿来了新式军服,新军装为黄绿色,黄中透着些绿,后世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松枝绿,材质为纯棉,人字纹编织法,厚实紧密,挺阔耐磨还吸汗透气。
棉布也有许多织法,比如最常见的平纹,还有斜纹的牛仔帆布,人字纹棉布等等。
款式则是鲁锦直接照抄的中山装式立翻领军服,身前一共四个口袋,背不开缝,胸前五粒黄铜纽扣,上面还有五角星纹样,里面是比外套浅一个色号的棉布衬衫,下半身是配套的长裤,肩膀和领子上还预留了安装军衔的布袢。
当然,为了让中山装融入这个古代的环境,鲁锦还特意根据古代的梁冠、背翅幞头,设计一款配套的军帽,全套服装加起来称作忠靖服,这样就看起来和谐了许多。
李定邦等人看着这些衣服顿时傻了眼,“这衣裳好生怪异啊,为何新军装是这个样子?”
“你穿上就知道了,快换吧,这也都是男的,又没外人。”
“是。”
几人当即现场换起衣服来,因为暂时还搞不定拉链的原因,下半身的裤子门襟处暂时还是用的三粒纽扣,再加上这裤子本来就不如古代的裤子宽松,这穿起来可是难坏了几人,扣裤子前面的扣子就扣了半天。
不过这种系纽扣的正装裤子,新中国的时候也穿了好多年,鲁锦小时候还见他爷爷穿过这种裤子。
接着几人又在鲁锦的指导下穿上衬衫和外套,这时李定邦才注意到,他们几人的衣服还有些不同。
因为鲁锦在这些中山装的裤子侧缝和上衣袖口处,都加了锦缎做的边条,用以区分不同的兵种,比如禁卫军的袖口缎带和裤子侧缝就是明黄色,野战军是绛红色缎带边条,内卫军是靛蓝色缎带边条。
至于其他军种,比如海军的,就直接整件衣服都换了个颜色,但样式跟他们这个也是一样的。
鲁锦又让他们把宽大的牛皮外腰带扎上,腰带扣正中间一个大五角星,把腰身一束,顿时看起来精神了不少。
“列队,立正!”
几人顿时站成一排,挺胸抬头收腹提臀,目视前方,鲁锦见状当即口中啧啧有声道,“啧啧,这要是再加上军衔和领章就更好看了。”
鲁锦又对旁边的陶广义问道,“你说这帽子正面要不要再加个五角星的帽徽?”
“这,倒是可以试试。”
第536章 神枪手
听着鲁锦和陶广义对这身新军服的讨论,李定邦则是瞅了瞅自己身上的衣服,感觉别扭的不是一星半点,尤其是裤子裆部和肩膀、衣领、以及袖口这些部位,比以前交领散袖的衣服不知紧了多少,穿惯了宽松衣服的人,是肯定没那么快适应‘修身正装’的。
他好奇道,“陛下,为何新式军服的改动会这么大?”
鲁锦则是说道,“这都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战争和生产需求,传统的宽袍大袖不事生产,更不利于作战,交领的服饰不仅比对襟多浪费了一片前身的布料,关键是不好加装口袋。
“对于士兵,学生,工人这种职业的人来说,想随身装点小工具都不好装,比如这新式火枪,直接更换了击发方式,从燧石改成了火帽,一粒火帽还没黄豆大,这火帽要如何携带,才能方便拿取,还不易在战场上掉落丢失?若没你身前的这四个口袋,岂不是还要给每个士卒另配一个皮包?
“其他的还有纸笔,怀表之类的小玩意,没这几个口袋,你就只能全挂在腰上了,而若是直接在交领衣服上面加口袋,那岂不是要加在肚皮上?不论你如何摆放,都做不到两边对称,再加上交领斜襟受力方向的缘故,真要在上面加了兜,也装不了什么东西,随便装点东西就把领子坠下去了。
“故而干脆用对襟好了,反正前宋就已经有了对襟的衣服。”
“原来如此。”李定邦这才恍然大悟,然后便不再纠结此事,而是问道,“那陛下,这次实验都要做什么?”
“先让陶尚书给你们讲讲新枪如何使用吧。”
“是!”
陶广义闻言当即给几人讲解起了新枪的结构,和以前燧发枪的区别,还有使用方式,注意事项等等。
而李定邦几人因为之前就学习过燧发枪,这次改学新枪也没费多大功夫,很快就弄明白了新枪的发射原理,并理解了新枪和之前燧发枪相比,有了多么大的优势。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想要子弹和弓箭一样精准,就要给子弹加上箭矢一样的尾羽,这样才能让弹头出膛后稳定飞行,但子弹又没法加尾羽,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螺旋膛线,让弹丸嵌入膛线的凹槽,随膛线一起旋转着飞出枪口,以此来增加外弹道的稳定性,这法子简直绝了!”李定邦顿时惊叹道。
陶广义也点头道,“不错,而且优点不止精准度上升那么简单,还有口径的缩小,弹丸重量也跟着缩小,如此一来,和以前相同的弹药重量下,士兵就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增加战斗的持续能力。
“同时螺旋膛线和‘尖头柱塞弹’(米涅弹)互相配合,枪支的气密性也增强了,在使用和以前相同比例的火药时,子弹可以打的更远,威力更大,后座力也远比以前小的多,别忘了以前的燧发枪口径可是有16毫米呢。
“还有就是,精准度的提升,以前用16毫米的大口径,一次装填四颗子弹的霰弹,就是因为滑膛枪远距离精准度不够,为了提高命中率,才不得已装填霰弹,同时为了保障威力,才不得不用那么大的口径。
“那时的思路是,一次打四颗,再加上士卒密集的站在一起打排枪,瞎蒙也能打中一个,现在精准度提升后,就不用这么做了,这样可以给朝廷节省大量的弹药资源消耗。”
“原来如此,那看来我还是理解的少了,这滑膛改线膛,远不是只有精准度提升那么简单。”李定邦当即蹙眉点头道。
鲁锦这时也对他考校道,“那你说说看,这精准度提升之后,对火枪战术上的使用,还有什么变化?”
李定邦闻言顿时思考起来,既然是陛下提出的问题,那必然会有其用意,他思虑了半天,鲁锦也不催促,半晌之后才说道。
“陛下,臣以为,这线膛枪在全军列装后,以前的战术也必然要跟着更改,就像陶尚书刚才说的,以前让大家密集的站成一排打霰弹,是为了提升命中率,哪怕蒙也能蒙中一颗,但火枪本身的精准度提高之后,就没必要再死板的站成一排了。
“因为以前的排枪战法虽然有效,但却不够灵活,容易遭到敌军弓弩的集中射击,给我们的火枪兵造成大量伤亡,只能先靠火炮的远程压制,先将敌军的弓弩手打掉,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火炮来不及支援,火枪兵的损失就无法避免了。
“而装备了线膛枪之后,火枪兵就可以分散开来,自由朝敌军射击,让敌军的弓弩手难以集中压制,这样就算还有损伤,也会比以前轻得多。
“更关键的是射程,以前为了提升火枪的命中率,战列线不得不承受着敌军的攻击,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二十步,乃至十几步才可以集中开火,这样虽然命中率提高了,但火枪兵本身却更危险了。
“许多士兵担心敌军的箭矢射中自己,都急着赶紧打完一枪,然后立刻冲上去,或者换到后排换弹,根本就来不及仔细瞄准,如此一来,命中率就更低了。
“而有了线膛枪之后,士卒就可以站在敌军的弓箭射程之外,从容的展开射击,这样士兵离的远了,不用再害怕敌军的箭矢,心里就会更踏实,人一镇定下来,就可以更加从容的瞄准之后再打,还能变相的再次提高命中率。”
鲁锦闻言当即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确实是这个更改思路,从战列线到散兵猎杀的转变,但线列有线列的好处和缺点,散兵也有散兵的优势和缺点,不可一味的捧一踩一,因此即便要更改战术,也不可能一下子把线列全淘汰掉,你再想想,这么做是为什么?”
李定邦听完再次思考起来,而旁边的陶广义则是接话道。
“说起士卒的心理,和这从容瞄准,其实这新式火枪还有一个好处。
“以前的燧发枪因为是燧石打火,外面还有一个药池,开火时,药池会不可避免的喷火冒烟,而人又是天生畏惧火焰的,这击发机还离着面颊和眼睛如此之近,开火时射手会本能的向后躲闪,生怕火药烧到自己的脸或眼睛,故而更加无法仔细瞄准。
“即便有那天生胆子大的,开火时不往后躲闪的人,但药池喷火冒烟也是客观现象,这些烟火都会不可避免的干扰射手的瞄准。
“而新式火枪就不一样了,燧石击发改为火帽击发之后,击发机不会再向外冒一点明火,烟气也远比以前小得多,几乎不冒烟,密封性更强,如此一来,没了烟火的干扰,士卒便可以更加从容的瞄准,命中率还能相应的提升。”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换成火帽只是为了防风防雨,提高发火率呢,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处,不过仔细一想又确实如此!”李定邦顿时恍然大悟道。
“这个其实没什么,等李少校打过几次之后,自然会发现其中的妙处,时间不早了,咱们还是开始实验吧。”
“嗯,那陛下,我们这就开始射击?”李定邦当即向旁边的鲁锦请示道。
“嗯。”鲁锦也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先进行不同距离,不同据枪姿势的精准度实验,先打一会,等你们对新枪熟练度上来一点之后,再进行射速实验,最后再进行威力和穿甲实验。”
“是!”李定邦抬手敬了个礼,随后便招呼其他几名士卒,和他一起来到靶场的射击线前面,在陶广义的指导下,开始熟悉新枪的射击要领。
鲁锦则是对着蹲在一边扒拉蜗牛的儿子招了招手,将他抱了起来,让他自己捂住耳朵,紧接着,李定邦那边就传来了嘭嘭的火枪射击声。
第一轮先是立姿据枪,射击三十米处的人形半身靶,这对射手和火枪都没什么难度,几人全都轻松命中,第二轮五十米,几人也是全部上靶,一直到一百米时,虽然射击的环数有高有低,但还是全部命中。
如此一来,几人才切实领略到了这新枪的精准度究竟有多高,这要是搁以前的滑膛燧发枪,一百米的距离,就算仔细瞄准,上靶率也不是很高的样子,只能靠打排枪才能提高命中效果,而这新枪每次只打一颗子弹的情况下,在一百米居然还能枪枪上靶,这就很能说明新枪的精度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在场参加实验的,都是练过火枪射击的‘老兵’的缘故,如果换成纯新人,那还能不能上靶就不知道了。
接下来几人又继续向130米、150米、180米、200米距离的几个靶子射击,命中率立刻就降了下来,超过150米后,立姿射击的命中率就比较低了,不过当几人换成跪姿和卧姿射击时,因为据枪姿势的稳定性更高了,远距离的命中率也再次提升了上去。
二百米内跪姿射击,几乎枪枪上靶,立姿一百米内,轻松击中目标,有经验的老兵,则可以保证150米的立姿上靶率。
不过就在第一轮精准度实验即将结束时,其中一名参加实验的禁卫士兵,却提出可以继续增加射程的要求。
这人名叫徐禄,是巢湖水师出身的子弟,今年刚满17岁,13岁那年就跟着他的兄长一起在巢湖造反了,跟在鲁锦身边也有了几年的时间。
鲁锦闻言当即问道,“怎么,超过二百米,你还有把握上靶?”
“回禀陛下,我觉得这枪好用,二百米还远远没到头呢,我感觉打二百米很容易,应该能打的更远。”
“那就试试,给他加靶子,加到三百五十米吧。”
“是!”
当即有士卒去设置新的靶标,不过这徐禄果然没有吹牛,接下来的试射简直成了他一人的秀场,二百二十米跪姿射击,连射三枪,三枪全中!
二百五十米距离跪姿射击,三中二,然后徐禄又要求补射两发,这两发又全部命中,五中四!
二百八十米距离第一次近失弹,然后改用卧姿射击,后两发全中。
三百米距离卧姿射击,前两发全部脱靶,第三发命中靶标胸口正中心,然后徐禄又要求补射三发,这下三发全中,六中四,场中顿时一阵惊叹!
如果说三百米第一轮的最后一枪还可能是蒙的,那后一轮三枪全中就绝不可能是蒙的了,一定是他掌握了什么射击要领。
鲁锦当即问道,“你是如何做到后面一轮三发全中的?”
徐禄立刻站起来回答道。
“回禀陛下,我刚才听了陛下和陶尚书的讨论,说这子弹和箭矢一样,不仅是加尾羽和子弹旋转类似,既然和箭矢一样,那子弹和箭矢的下坠自然也应该类似,子弹飞行太远之后,一定会像箭矢一样下坠。
“于是我打第一枪时,瞄准靶子的胸口,结果没有命中,而是在靶子的右前方击起一团尘土,这一定是因为我瞄的太低了,于是我第二枪瞄准靶子的头,结果却打到了靶子右侧的下沿,大概相当于人体胯部的位置。
“然后我第三枪再次修正,瞄准靶子的头顶上方,而且根据前两枪的子弹落点全部偏右,我第三枪瞄的是靶子头顶的左上方,这下果然正中胸口靶心。
“找到窍门之后,我后三枪全部瞄着靶子左上方打,就全部命中了。”
鲁锦闻言顿时深吸一口气,忍不住夸赞道,“你真是个射击的天才,居然无师自通的领会了如何修正弹道。
“下坠这点你理解的自然没错,只要物体还在这个地球上,自然会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至于弹着点偏右,朕倒是有两种猜测,要么是膛线右旋的原因,要么是风的影响,子弹在空中飞行的距离越远,受到风偏的影响就越大。
“你如果想要求证的话,也可以拿其他火枪试试,然后再看看风向,应该就能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