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1992 第532节

第1121章 开始培养接班人

  现在这个时代,提到高速直升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米国的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这个代表着米国、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最顶级的直升机技术水平的飞机甫一问世,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的震惊:直升机还能这么玩?

  很多人甚至直接绝望了:我们连10吨级的通用直升机都还没有呢,人家米国人已经开始玩倾转旋翼机了,这还怎么追?

  现在听张起航说他准备搞倾赚旋翼机,冯老爷子也是同样的震惊:就咱们集团那只能制造超轻型直升机的能力,你准备搞倾转旋翼机?

  “不一定是倾转旋翼机,”张起航解释道:“高速直升机的气动布局有好几种,倾转旋翼机只是其中的一种,我的想法是,咱们先把方案确定下来,做一个小型的技术验证机……美国人搞‘鱼鹰’,前前后后用了几十年时间,我没想着用几年时间就把这玩意儿搞出来,我的想法是,咱们前期先搞个轻型的技术验证机积累和摸索技术,至于以后……”

  说到这,张起航摇摇头。

  冯老爷子明白张起航的意思:再过几年,张起航就要从华腾工业集团离职了,到时候换个新人上来,谁知道这家伙会搞什么?

  仔细想了想,冯老爷子点头道:“如果是搞技术验证机的话,那倒是可以……对了,有个事我也想跟你商量一下。”

  “您说。”

  “我准备再干一年,明年年底退居二线,”说到这,老爷子望着张起航,说道:“你得做一下准备,在接下来的这一年时间里,把我这边的工作陆续担起来。”

  “什么?”

  完全没想到老爷子忽然跟自己提到了这件事,张起航顿时一愣。

  冯老爷子倒是很坦然,他接着说道:“我今年已经65了,如果不是组织上考虑到咱们单位的情况特殊,我早就该退休了,可领导考虑到了咱们集团的情况,让我在到了退休年龄之后又继续干了这么几年。

  去年的时候,我还不觉得自己的精力有问题,觉得自己还能再干个几年,可到了今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我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精力有些不济,我明白,这是我的身体在告诉我,该退休了,也到了把工作陆续交给伱的时候了。”

  “……”

  听冯老爷子这么说,张起航沉默了起来。

  实话实说,站在自己个人的角度来说,张起航是真的舍不得,这些年来,自己与老爷子配合的很愉快,老爷子对自己的工作向来都是不遗余力的支持,与冯老爷子的配合,自己从来没感受到羁绊,相反,自己这些年来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老爷子对自己的查缺补漏,张起航是真的舍不得老爷子就这么退休。

  但话说回来,老爷子的年纪在这里摆着呢,原本应该退休、在家里含饴弄孙的年纪,却不得不继续跟着自己操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少是有点不合适了。

  沉默了片刻,张起航点点头:“如果我接任书记的话,那就是董事长、书记一肩挑,总经理的位置肯定不适合继续担着了,您觉得让谁来接任总经理比较合适?”

  “这个你说了算,”冯老爷子笑着道:“实在不行,你可以问问领导们的意思。”

  张起航想了想,默默的点了点头。

  ————————————

  “公司准备搞‘鱼鹰’那样的倾转旋翼机?”

  听到张起航的话,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和康斯坦丁·安东诺夫齐齐的瞪大了眼睛,不等张起航说完就直接摇头:“不可能的,这事情想都不要想,咱们公司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技术实力和相关的积累。”

  就在刚刚,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和康斯坦丁·安东诺夫还以为张起航找自己是为了D-30kp-4发动机的事,没想到张起航上来就给了自己一个巨大的惊喜。

  “不不不,不是‘鱼鹰’那种小30吨的、成熟的倾转旋翼机,而是高速直升机的技术验证机,”张起航急忙解释道:“整体气动结构不一定类似‘鱼鹰’那样的倾赚旋翼构型,类似贝尔直升机公司的X-2技术验证机那种也可以,甚至其他的气动形态也可以……既然是技术验证机,那就是把握怎么大怎么来,搞一个最大起飞重量1吨多或者2吨多的小家伙也没问题,目的就是探索和积累经验。”

  “这样啊……”

  听到张起航这话,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和康斯坦丁·安东诺夫对视了一眼,说道:“没有构型限制?”

  “没有。”

  “只是一个技术验证机,用来探索整体气动结构和飞控系统的?”

  “对,只是技术验证机。”

  “如果是这样的话……”

  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看了康斯坦丁·安东诺夫一眼,皱着眉头说道:“似乎可以搞一下试试?”

  康斯坦丁·安东诺夫点点头:“如果只是一个一两吨的小家伙,而且不要求量产,那对于材料的限制确实不高……那发动机呢?”

  张起航说道:“贝尔X-2的输出总功率为140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2400公斤,如果咱们将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限制在2400公斤以下,两台涡桨-9就够用了,如果把最大起飞重量限制在1吨左右,甚至一台涡桨9也够用——如果你们觉得涡桨-9还不够成熟,那想办法采购两台PT6A-27或者TPE331也可以,都是最大输出功率500级别的涡轮轴发动机。”

  涡桨-9是一款从涡轴-8涡轮轴发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轴改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整体输出功率与涡轴-8D大致相当。

  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和康斯坦丁·安东诺夫对于涡轴-8和涡桨-9并不陌生,两人沉思了片刻,点点头:“如果只是技术验证机,那确实是足够了……那具体的气动外形呢?”

  两人还是觉得或许张起航会有什么想法。

  张起航说道:“贝尔X-2那种推进螺旋桨构型或者‘鱼鹰’那种倾转旋翼构型都可以,不过既然是做技术验证,我更加倾向于‘鱼鹰’的倾转旋翼构型,另外,‘鱼鹰’的发动机和螺旋桨整体旋转的方式有不小的弊端,能不能优化一下,改成只是螺旋桨旋转、发动机短舱不动?”

  作为过来人,张起航自然知道虽然X-2构型以及未来在这个构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B-1高速直升机的性能也不过,但米国陆军最终选择了V-280这种传承自“鱼鹰”的倾转旋翼构型,那就说明倾转旋翼构型一定有其他构型无法比拟的优点,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直接照抄V-280的气动构型就是了。

  “发动机短舱不动、只是旋翼动么?”

  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皱着眉头向康斯坦丁·安东诺夫问道:“康斯坦丁,你觉得能不能做到?”

  对于曾经的米-26的主减速器设计师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康斯坦丁·安东诺夫想了想,说道:“如果只是一个一两吨重的技术验证机,那没问题,不管是材料还是技术都能够轻松搞定,但如果想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一型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吨的通用中型高速直升机,可能会比较困难。”

  一两吨重的直升机,倾转部位才承担多大的力矩?但如果最大起飞重量上升至10吨乃至十二三吨,那么倾转位置承受的力矩就有些吓人了,用什么材料才能够保证这个位置的可靠性、耐用性,可以说是给材料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考验。

  有了康斯坦丁·安东诺夫的这句话,张起航就放心了,他笑着一摆手,说道:“现在能做到就行,至于将来……我们要相信技术是在不停发展的嘛,之前是这个方向没有需求、没有人往这个方向发力,现在有了这方面的需求,谁又敢保证七八年乃至10多年后,咱们搞不出来符合要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听到张起航这话,康斯坦丁·安东诺夫当即点头:“如果是这样,那我没问题了……对了,D-30KP-4这个发动机又是怎么个情况?西飞的同志真的对这个方案感兴趣?”

  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闻言,也是一脸好奇的看向张起航,虽然此前张起航已经在电话里跟他说过了,但当时张起航在电话里说的语焉不详,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自然是格外好奇。

  对于这两位已经入籍的、甚至已经入选了工程院院士的顶级专家,张起航自然没有什么好遮掩的,他说道:“如果使用D-30KP-3,倒是能够达到运载全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需求了,但主战坦克没办法下了飞机就立刻投入实战,还需要经过加油、装弹等一系列的整备,另外因为涵道比比较小、比较费油的缘故,航程也差了点意思;

  但如果是D-30KP-4,那就一切没问题了,不但推力更大,还更省油,可以保证咱们的全新一代主战坦克下了飞机直接投入作战。”

  原来是这样……

  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颔首道:“在您回来之前的这些天,我和大家又重新对D-30KP-4方案审议了一遍,之前的方案确实还有一些优化的空间,总的来说,在保证整体的制造成本与D-30KP-3相差不超过10%的前提下,D-30KP-4的最大推力还能再提高个3%到5%,油耗能降低2%左右。”

  “能提升这么多?”

  张起航有些惊讶。

  千万别以为为了提升这一点性能却要付出10%的成本提升,很不划算,事实是完全不是这样,作为一款军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如果只是付出这么一点成本的提升,却能够提升推力、降低油耗,这意味着之前够不到的攻击位置现在能够够得着了,这其中的战略意义和威慑力远远不是发动机提升的那10%的成本所能相比的。

  最重要的是,这10%成本提升只是现在的提升而已,未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各种降本增效手段的应用,整体的制造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等产能规模超过400台之后,说不定整机成本甚至有可能低于D-30KP-3……毕竟一架6爷只需要2台发动机,而一台大运则需要4台发动机,而以整个华夏对于大运的需求量,再算上备用发动机,别说400台了,恐怕500台都未必够用。

  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些道理,张起航才这么惊讶。

  说起这个,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也很开心,他说道:“这还是相对保守的估计,毕竟咱们不是真正的军用航空工业部门,有些东西或者技术、材料,或许国内已经有了,但咱们还不知道,接下来西飞的同志不是要过来和咱们沟通么,到时候我和他们聊聊,说不定还能在提升一点。”

  张起航大拇指一挑:“有道理!”

  有了伊戈尔·雅罗斯拉夫斯基和康斯坦丁·安东诺夫的这番话,张起航彻底放心了。

  ————————————

  张起航原本想着等大运团队来了之后再去和领导们谈一下冯国庆老爷子退休的事,但事与愿违,一个高级别的研讨会让刘大湘、唐昌红等人到来的时间被推迟到了下个月,既然如此,那就不能等了。

  “冯老爷子想要明年年底退居二线?”

  张起航透露的这个信息,让陈海洋大为惊讶——他也明白了张起航为什么来找自己说这件事:虽然张起航已经不在省国资办任职了,但既然涉及到国有企业重大人事任命的调整,当然要提前和自己沟通才行。

  “是,”张起航点点头,说道:“老爷子说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他就觉得自己的精力逐渐有些不跟不上了,想要在年底之前就退居二线,还是我再三劝说,说需要一个过度时间,老爷子才答应继续干到明年年底,之后再退居二线。”

  “老爷子这么一下子退下来确实是不行,”陈海洋对冯老爷子的这个决定表示赞同,然后才说道:“那老爷子对于继任人选有什么安排?”

  张起航自然不能说“老爷子说让我接任”,他微微颔首道:“老爷子的意思是坚决听组织的安排。”

  (本章完)

第1122章 决定

  “我知道了,”陈海洋点点头,然后试探着向张起航问道:“那……起航,你有没有和老爷子就这个问题交流过?老爷子有没有什么倾向?”

  “是,我还真和老爷子说过这个事情,”张起航应道:“我跟老爷子说,他的精力很不错,国家体谅国有企业的难处,对于退休这一块的态度也比较宽容,他完全可以再干个几年。”

  “是的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陈海洋附和着说道:“以老爷子的精力和工作经验,他完全可以再干个几年……那老爷子为什么坚决要在明年年底退居二线呢?”

  “老爷子的意思是,他的年纪毕竟在这儿摆着,老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也不利于促进同志们的奋斗热情,他早点退下来也是好事,”张起航的语气有些无奈:“另外,老爷子还劝我,说我也该向组织请示一下,请组织上安排个人来华腾集团,作为接班人培养一下了……”

  听到张起航冷不丁的提到这个事,陈海洋脸上一下子色变,他刚要说话,就见张起航摆摆手,说道:“我对老爷子的话很赞同。

  我知道老爷子是为了我好,同时也是为了整个集团着想,华腾工业集团如果想要发展壮大,就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新老血液交替制度,毕竟咱们是在这种事情方面吃过大亏的,我张起航以及现在的班子里的同志们早晚有一天会离开华腾工业集团,但我们都希望,就算将来我们离开了华腾集团,华腾集团也依旧是那个华腾集团。”

  借着这个话题,张起航顺势将让组织上安排自己的接班人人选的事情给说了出来——虽然不管是张起航还是冯国庆老爷子,在下一任的集团书记和总经理人选方面都倾向于从集团内部选拔,但态度一定要端正。

  张起航都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除了感慨张起航和冯国庆老爷子的觉悟高之外,陈海洋还能说什么?

  当然,虽然张起航和冯老爷子如此表态了,但以华腾工业集团现在的规模、体量,这种事情早就不是他能够做主的,陈海洋连连点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起航你也知道,这个事情太严肃了,不客气的说,这甚至会影响到全省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只能把伱的意思转告给领导。”

  “我理解。”

  张起航笑着点头。

  ……………………

  送走了张起航,陈海洋不敢怠慢,将措辞在心里组织了一番之后,他才拨通了唐长浩办公室的电话。

  唐长浩的秘书在听陈海洋说了这涉及到华腾工业集团的重大人事变动之后,也是不敢怠慢,当即请示了唐长浩,然后向陈海洋转达了唐长浩的指示:下午三点,来向唐领导做当面汇报。

  华腾工业集团对于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像是这种涉及集团书记任职人选的变动,更是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由不得领导们不高度慎重以待。

  下午三点,唐长浩的办公室里,唐长浩和颜悦色的向陈海洋问道:“陈主任,张起航同志都和你聊了些什么?”

  陈海洋双手扶膝、正襟危坐,闻言,他略一思索,才用认真的语气说道:“张起航同志跟我说,冯国庆同志认为自己的精力有些不济了,想要辞掉集团书记的工作,退居二线,再扶张起航同志一把,还是在张起航同志的再三劝说下,冯国庆同志才勉为其难的答应明年再干一年,说明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帮新同志熟悉一下D组织的工作和流程,以及怎么配合张起航同志开展工作。

  另外张起航同志也跟我说了,考虑到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建设,为了华腾工业集团在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他过几年也要离开华腾集团,所以希望组织上能够安排个未来的总经理人选,他好用接下来的这几年的时间好好的培养培养。”

  “嗯……”

  唐长浩应了一声,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是缓缓的点了点头,随即又向陈海洋问道:“陈主任,你长期负责咱们省的国企工作,张起航同志又长期在你手下工作,你对冯国庆同志、对张起航同志乃至对华腾工业集团应该比对别的企业都更加了解,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有什么想法?”

  唐长浩问的这个问题,范畴有点大,陈海洋犹豫了一下,试探着问道:“领导您的意思是……”

  “把你的想法都说说。”

  “是,”陈海洋应了一声,深知自己这个回答的分量以及领导对自己看法的他,越发谨慎起来,略微停顿了三四秒,他才开口说道:“首先说冯国庆同志,冯国庆同志是一名老同志、老党员,我和同志们也聊起过冯国庆同志、张起航同志以及华腾工业集团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陈海洋微微顿了一下,见唐长浩似乎对自己的这个话题挺感兴趣,心里这才暗松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华腾工业集团能够发展到现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领导以及组织的支持,但如果去除这个最大的因素,单单比较张起航同志、冯国庆同志和华腾工业集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话,华腾工业集团能够发展到今天,张起航同志绝对居功至伟。

  而冯国庆同志的作用则是全力保障了张起航同志在企业经营、发展以及企业战略规划方面的才华,让张起航同志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一些意义不大的事情上面。如果说华腾工业集团发展到今天,张起航居功至伟、当居第一的话,那么冯国庆同志就是这份功劳簿上排名第二的人,哪怕他不是最早那批加入华腾集团的人。”

  至于陈海洋为什么在一开始就首先强调了组织的作用和功劳,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相信大家都能明白。

  “嗯……”

  唐长浩应了一声,示意陈海洋继续往下说。

  陈海洋这才接着说道:“所以我个人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冯国庆同志的退休,确实是我们的一大损失,但话说回来,我认为我们也要尊重冯国庆同志的想法,冯国庆同志的做法也是为了华腾集团的长远发展……另外我认为,冯国庆同志虽然退居二线了,但同样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帮张起航同志以及整个华腾集团把好关……”

  特别顾问!

  陈海洋的话还没说完,唐长浩就已经明白了陈海洋话里面的意思:冯国庆同志明年是退居二线,又不是退休,既然是退居二线,那就灵活的多了,比如可以安排一个特别顾问的职务,让他继续在一些重大事项上帮张起航把把关……以张起航和冯国庆两人的关系,只要冯国庆同志开口了,张起航还能不认真考虑?

  对这个说法,唐长浩是比较认可的,他点点头,又问道:“那冯国庆同志退居二线之后,你觉得有谁来接任比较好?”

  “这个……”

  陈海洋有些犹豫。

  “尽管大胆的说,”看着陈海洋迟疑的样子,唐长浩摆摆手:“这就是咱们私下里的讨论,不是正式结论……之所以问你,是因为海洋同志你更熟悉企业内的情况,你的意见更有参考价值。”

  既然老大都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了,再考虑到这些年来唐长浩一直对张起航青眼有加,甚至连让张起航去省W省Z府轮流挂职锻炼的建议都是唐长浩提出来的,陈海洋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

  抿了抿嘴,陈海洋说道:“这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激活国有企业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国企乃至央企都开始实行董事长和一肩挑的模式,董事长负责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战略规划,而总经理则是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

  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非常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国有企业国王当中如果厂长和书记的性格不合导致的企业发展受影响的问题,根据我的观察,在实行书记和董事长由一人担任、总经理由另外一人担任的管理模式之后,哪怕来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性格不合,公司的发展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

首节 上一节 532/6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