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378节

  说着还用手摸了摸,“跟棉纺厂的车完全不一样,感觉不仅更漂亮,质量也要更好。”

  陈凡将一只纸箱搬出来,笑道,“这可是出动了7位八级工,10位七级工和十几位中级工打造出来的,质量能一般吗。”

  他看见姜甜甜想要去搬纸箱,赶紧说道,“别动,你抬不动。”

  姜丽丽赶紧冲过去给姐姐帮忙,同时问道,“这些是什么呀?”

  陈凡哈哈笑着往里走,“搬进来就知道了。”

  两姐妹抬一只箱子跟着进来,轻轻放到堂屋地上。

  这时陈凡又返回去,一连搬了两趟,三人才将三大四小几个纸箱子全部搬进来。

  姜丽丽好奇地围着箱子打转,“这些都是什么呀?”

  姜甜甜没好气地用手指头戳了她的额头一下,“就不能稳重一点。”

  可是语气中却全是宠溺,一点威慑力都没有。

  如今父母恢复工作岗位,连家都搬回棉纺厂干部宿舍区,住进了原来的两层小别墅,她们自己的高考分数线也远超本科线,心情自然愉悦。

  如果说在外人面前还有些矜持和习惯性的谨慎,但是在陈凡这里,两人都天性尽显,没有半分遮掩。

  陈凡也是这几天才知道,原来姜丽丽也能活泼好动,都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却还跟没长大的小丫头似的,和以前的她完全判若两人。

  陈凡放下最后一个纸箱,看着两姐妹笑道,“想知道是什么,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姜丽丽也不客气,跑去书房拿了工具就回来开工。

  先将最大的纸箱拆开,里面竟然又是一层纸箱。

  再拆。

  等里面的东西出现,三个人都傻了眼。

  姜甜甜直愣愣地看着那个绿色的柜子,“这个是冰箱?”

  雪花牌冰箱,改开之前,是专门生产用来储存药品的!

  连生产单位都是首都医疗器械厂。

  但是嘛,懂的都懂。

  总之这玩意儿真不好弄,普通家庭根本买不到,因为这玩意儿就不是靠票买的,得用设备类的批文。

  连陈凡自己都没想到,机械厂竟然给出了这个东西。

  忍着兴奋继续开箱。

  有了冰箱打底,后面的东西也就没那么震撼了。

  第二个大箱子是洗衣机。

  (70年代济南洗衣机)

  其实洗衣机走入普通家庭也没几年,以前是专门用于宾馆、酒店这样的招待场所,直到70年代初,才允许面向普通家庭出售,如今依然是抢手货。

  冰箱、洗衣机都有了,如果说没有电视机,陈凡是不信的。

  于是他拆开第三个稍小一点的箱子。

  把东西拿出来,连姜丽丽和姜甜甜都傻了眼,好奇地围着打转,“这是什么呀?”

  陈凡拿起箱子里的产品说明书,连眼珠子都快凸出来,“空调?!”

  没错,就是我国第一台民用空调,雪松牌CKF-3A窗式空调。

  (雪松空调)

  早在1965年,上海冰箱厂就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空调:三相电源窗式空调。

  只不过当时没有投入民用市场,只是提供给一些特殊部门使用,用来维持房间温度环境。

  一直到74年,春兰集团的前身,TZ市无线电元件厂才应客户的要求,研制出第一台民用窗式空调,产品代码CKF-3A,品牌为“雪松”。

  姜丽丽和姜甜甜一听是空调,都来了兴趣,围着空调研究,这东西要怎么用?

  陈凡则跑去另一边拆箱,同时笑道,“先别管空调,那玩意儿暂时还用不上。”

  姜丽丽扭头看向他,好奇地问道,“为什么呢?”

  陈凡拆着箱子,看着她笑道,“这个空调只能制冷,不能制热,最少要等五个月以后才有用。”

  尽管如此,也还是没能打消两姐妹的好奇心,她俩围着空调研究了好一会儿,直到旁边传来声音,才一起抬头转身看去。

  只见一台金星牌彩色电视机稳稳当当地放在八仙桌上,陈凡正在调台。

  将电视机背后的天线拉长,彩色画面上很快出现模糊的图像。

  看到电视,两姐妹瞬间忘了空调,一起跑到电视机前。

  姜丽丽眼里满是惊喜,“还是彩电。”

  姜甜甜则歪着头比划,“这个是19吋的吧,好大呀。”

  陈凡扶着天线调整信号,笑道,“对,金星牌19吋彩电。”

  说来也有点意思,70年的时候,上海金星金笔厂试制成功第一台47厘米全晶体管单枪二束彩色电视机,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由此诞生。几乎同时,天津厂也研制出彩电。

  可上海这家造笔的工厂又更进一步,在1974年,再次研制出C47—312型彩色电视机。

  就是现在桌上这台。

  无论是前面的冰箱、空调,还是眼前这台电视机,都是紧俏得不能再紧俏的商品,也不知道杨厂长他们用了什么办法,才凑齐这套“现代家用电器”。

  比起现在全国大部分老百姓还在奢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陈凡可以算是“一步到位”了。

  今天运气不错,现在的电视节目是每天分两次播出,第一次播出有两个时间段,要么是上午9点到中午,要么是下午2点到傍晚。

  如果是上午播出,那第二个时间段就是晚上6点开播,一直到10点左右节目结束。如果是下午播出,那就是晚上7点再次开播。

  今天就是下午开播第一个时间段,要不然现在还没节目看。

  不过这电视一开,后面的箱子竟然没人管了。

第455章 舒适圈

  后世很多人以为70年代没有多少电视台,其实不然。

  在1978年1月1日之前,全国已经成立并开播的电视台就有49家,只不过很大一部分都是地方电视台。

  比如齐齐哈尔、丹东、佳木斯、延边、呼伦贝尔、大庆、朝阳、大连、包头、鸡西、无锡、宜兴、夏门等城市,都早早的开办了电视台。

  这49家电视台的电视信号,基本能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

  但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没什么电视节目看。

  大部分电视台的节目带都跟电影拷贝一样,一本带子全省转,几个兄弟电视台轮流使用。

  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用。

  那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便是转播。

  现在云湖电视台转播的,便是BJ台的电视节目。

  这个BJ台不是后来的BJ台,而是后世央妈的前身,再过4个月,等到今年的劳动节,就会正式改名。

  要再过一年,现在的BJ台才会开播。

  不过如今的央妈也没好到哪里去,下午先播了一個少儿节目,再播了一个连环画四渡赤水,最后放一部故事片,今天的第一次播出就宣告结束。

  等电视画面变成一团雪花,两姐妹才心满意足地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姜丽丽还有些依依不舍,“真好看。”

  姜甜甜这时回过神来,脸色有些发红,“跟没看过电视似的。”

  姜丽丽撅了撅嘴,“我们家的是黑白电视机,哪有彩电好看。”

  本来姜家没有电视机,不过前些天恢复职务的时候,棉纺厂将从半年前下去那位厂长家里收回的电视,转批给了姜家,那只是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跟这台大彩电根本不能比。

  其实机械厂几位领导家里也没有这东西,也不知道杨厂长是从哪里讨过来,特意奖励给陈凡的,就是希望他能和这台电视机一样,持续发光发热。

  姜甜甜正要说话,陈凡的声音从后面传来,“反正明天不上班,你们明天上午再过来看呗。”

  两姐妹一起转身,便看见陈凡举着照相机,对着她们“咔嚓”一声,按下了快门。

  姜丽丽顿时满脸通红,“呀,我还没整理头发。”

  再低头看看身上,衣服也没拉整齐,尤其是身后还有一把椅子,更是极其碍眼,又赶紧把椅子拉到一旁。

  姜甜甜捂着脸没眼去看。

  过了好几秒,才故作镇定地干咳两声,“哪来的照相机?”

  话音刚落,她才发现刚才那堆纸箱都不见了,脸色又红了几分,“你把东西都整理好啦?”

  虽然自己看电视很入迷,可是那多箱子,还要拆、搬,怎么就一点动静都没听见呢?

  陈凡表示我要是让你听见,那功夫不都白练了?!

  他举起手里的照相机,又指向墙角放着的东西,呵呵笑道,“小冰箱、大彩电、洗衣机、空调、录音机、一块手表、两套中山装、两件大衣、两双皮鞋,最后就是这台照相机。”

  这些就是所有纸箱里装的东西。

  虽然冰箱是单门的,录音机也是单卡,双卡的要78年才由夏普发明出来,可眼前这些东西,基本上可以算是国内顶级了吧。

  两姐妹走过来,嘴巴都合不拢。

  过了好一会儿,姜甜甜才转头看着他,“机械厂为什么要给你发这么多好东西?”

  陈凡耸耸肩,“给厂里做贡献了呗。我又不是机械厂的正式职工,除了一个月100块的津贴,升职涨工资对我都没用,所以他们就把奖励折算成这些东西,算是把以后的福利都给了。”

  姜甜甜更加不理解了,“我爸也没少给厂里做贡献,可也不是每次都升职涨工资啊。”

  她转头看了那些东西一眼,再回过头来,眼里满是好奇,“你给他们做了什么?”

  陈凡笑了笑,伸手指指外面的院子,“我给他们设计了两三款汽车,机械厂很快就要成立汽车部门,生产自己的汽车。”

  两姐妹同时睁大眼睛,“设计汽车?”

  难怪给这么多、这么重的奖励!

  可是,这是一个人能干的事?

  报纸上每次报道汽车工厂的时候,哪次不是说得千难万难的?就连那些大厂,也要几十个人组成团队,然后用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时间,才能研发出一款车。

  就他一个人、十几天?还两三款?

  陈凡很是淡定,“其实没什么,就是把车子拆了测量一遍,然后参考一些资料就行了,算不上重新设计,顶多算稍微改进了一点点。”

  姜甜甜眼里满是赞叹,“那也很厉害了。”

  反正她自己也不懂,还不是陈凡说什么就是什么。

  姜丽丽长大嘴巴,“然后他们就奖励你这么多东西?”

  陈凡笑道,“算是吧。”

首节 上一节 378/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