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382节

  另一边的弟弟可不知道二姐的茫然,看着大姐问道,“你们打什么谜语呢,我怎么听不明白?”

  杨兴秀白了他一眼,“你更傻!”

  弟弟顿时气结,却不敢反抗。

  还好有个二姐,耐心给他解释,“一开始的时候呢,张家人表态,把什么三转一响、摩托车、电视机、电风扇都配齐,另外还特意给姐和姐夫建一栋两层小楼,你自己想想,这样的结婚条件,听说过没有?”

  弟弟连连摇头,还拽上了成语,“闻所未闻!”

  二姐便继续说道,“那就是了。要是爹一口答应下来,咱们家得拿多少陪嫁?队里其他人又会怎么看?他们以后家里有人结婚,要不要跟着学?”

  听到这话,弟弟总算明白过来,恍然大悟地说道,“所以爹把票要过来,就没张家什么事,然后又说房子是姐夫在家里住不下,才分出去的,那跟结婚也没关系,最后结婚的礼行,就只有一挑子上门礼,还有6块钱的彩礼。

  然后给大姐的陪嫁,也只有8块钱的回礼,和两床被絮!

  其实那房子还是要建,但是不算在结婚礼里面,那三转一响和摩托车、电视机的票,也是我们家去买,这样大姐嫁过去也有面子,姐夫家也挑不出毛病来。

  对于外人呢,这次也跟以前没什么区别。”

  杨兴秀突然幽幽叹了口气,“其实说起来,不过是掩耳盗铃,但是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一些。”

  弟弟却不以为然,“哪怕是掩耳盗铃,那对大家也有个说辞,总比直接张家用房子做彩礼,咱家用七大件当陪嫁要强。要不然都照着这个标准准备婚礼,估计家家户户都得拉饥荒!”

  即便卢家湾今年富了,也经不住这么造啊。何况那些票还没地方去弄来呢。

  这时房门突然被推开,母亲出现在门口,满脸喜气洋洋,“都到厨房来帮忙。”

  ……

  人家上门提亲,除非是有很大的矛盾,否则不管成不成,女方家里都要准备招待宴。

  何况还谈成了呢。

  杨兴秀和母亲一起主厨,两口灶同时开火,不一会儿便准备好一大桌子菜。

  吃瓜群众早已散去,酒席摆在堂屋,杨书记再把去年找陈凡买的炭炉点上,屋子里暖烘烘的。

  又找了两个杨家长辈作陪,对面张家是张文良和父母,以及张长江,再就是客串介绍人的安全,以及仅剩的吃瓜群众陈凡。

  这个介绍人也很有意思。

  按照新规矩,新社会要讲究自由恋爱,所以老一套的媒人就被取消了!

  对,新社会的新人结婚,不能有媒人!

  可老一辈讲究的是“媒妁之言”,没有媒人,怎么办喜事?

  然后便有人灵活运用,将组织里的“介绍人”挪过来,代替了媒人的角色。

  所以这个时候,新人结婚,介绍人就和单位介绍信一样必不可少。

  介绍信是领结婚证的必要条件,而介绍人则是办婚礼的必要条件,关键是介绍人还紧跟组织,任谁都说不出怪话来,多好!

  杨书记加两位杨家的长辈,这就是三个人,张家有四个,加上陈凡和安全两个,总共9个人,差不多也能挤着坐下。

  可张文良的母亲不习惯和男人挤一桌,没等酒宴开始,便打了声招呼,去厨房和未来儿媳妇、亲家母一起吃饭去了,桌上又变成八个人。

  杨书记提着酒瓶,给所有人酒杯都满上,随即端起酒杯站起来,干咳一声,便要准备说话。

  这时外面传来一声大喊,“杨书记,你们大队的录取通知书都到啦,快点出来迎接啊!!!”

第458章 骑马跑得快

  大门拉开,一阵风雪吹进来。

  同时进来的还有邮电所的邮递员。

  邮递员从邮包里掏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包裹,直接塞到杨书记怀里,哈哈笑道,“我连镇上都没送,就先跑你们卢家湾。到了大队部,好家伙,黑灯瞎火的,连个人影都没有,再一打听,原来是张连长到你家提亲来了。”

  他拱起手对着众人作揖,“恭喜恭喜,双喜临门啊!”

  杨书记笑得合不拢嘴,“多谢多谢。”

  随即侧过身子将人往里让,“正好要开席,进来吃个便饭吧。”

  邮递员赶紧摆手,“不了不了。”

  他看了一圈众人,笑道,“要是平时,我肯定不客气,怎么样都要讨杯喜酒喝,不过今天不一样。”

  他说着拍了拍鼓鼓的邮包,“我这里还有十几封通知书要送呢,人家肯定都等急了。”

  杨队长一听这话,也就不再坚持,赶紧拿出两包牡丹烟,硬塞进邮包里。

  邮递员客套了一下,也就顺势接受。

  双喜临门的喜烟,拿了也不怕。

  他临走的时候,又对着陈凡挥挥手,“陈老师,寄给你的信和包裹太多,要下午才能送,你看是给你放大队部,还是送家里去?”

  陈凡走出来笑道,“您放邮局,待会儿我自己去拿就成。”

  邮递员也不客气,笑着挥挥手,“好嘞,你有空直接过去拿就行。”

  倒不是他想偷懒,主要是寄给陈老师的信和包裹太多,天南地北的都有,隔几天就要送一次,有时候还要用板车拉,而卢家湾每天都有人去公社给熟食店送货,便习惯了让他们自己拿。

  等邮递员离开,在厨房里吃饭的杨兴秀他们连饭也不吃了,一窝蜂地涌进客厅。

  杨书记直接拉过板凳坐下,翘起二郎腿,将纸包摊在腿上,一点点揭开。

  一阵冷风吹进来,张长江赶紧喊道,“门关上,别让风把通知书吹乱了。”

  杨兴秀赶紧关上大门,还上了木栓。

  等她转过身,便看见父亲捏着厚厚的一摞信,笑得嘴巴都是歪的。

  杨书记扬起脑袋呵呵直笑,“先数数,数目对不对。”

  说着便扎下脑袋,“1、2、3、……25?”

  他茫然地抬起头,“怎么还有多的呢?”

  全大队只有23个娃子报名高考,多的两封是谁的?

  安全赶紧凑过来,指着自己笑道,“我的我的,还有我老婆的。”

  张文良瞪大眼睛,“你单位填的卢家湾?”

  安全哈哈笑道,“当时我不还是蹲点干部吗,一直在卢家湾工作,联系地址当然也是卢家湾。”

  杨书记迅速低下头,“我找找。”

  他从头翻到尾,最后终于在下面找到安全和他老婆俞可盈的录取通知书。

  现在的录取通知书,和以后的有一個根本性的区别,那就是寄信人和收信人都跟以后不一样。

  众所周知,后世的录取通知书都是寄给本人的,寄信人也是学校,而这一年的却不是。

  尤其是最先被录取的这一批!

  为什么要强调第一批人,就是因为这一批都是根正苗红,没有任何背景问题,可以直接录取的那种。

  但凡需要衡量的,都不会放在第一批录取名单中。

  所以在后面几批录取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成绩不好,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而这第一批录取通知书,大多都是以省招生办的名义发出的。

  直接以学校名义寄出的也有,如果是在第一批,那么多半是重点大学,否则就是后来招生工作结束,人家省招生办都不管了,学校自己补录的。

  收件人也有讲究,并不是直接寄给本人。

  有单位的都寄给单位,没单位的寄街道办或公社、生产队,再通过革委会审核之后,经组织转发给个人。

  事实上,这里便是第二道审核,以防漏网之鱼!

  卢家湾的考生自然没有任何问题,杨书记便直接将两封信给了安全。

  然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安全手里。

  安全也不含糊,直接坐到杨书记旁边,将自己的信撕开,从里面抽出来两张纸。

  一张小的,便是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大部分都是半张纸)

  安全捧着通知书,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张文良将脑袋伸过去,“给我看看。”

  平时很大方的安全,此时却像捧着稀世珍宝,“慢点,小心别给我弄烂了!”

  张文良两眼一翻,“我都没伸手好吗!”

  安全讪讪笑了两声,小心翼翼地递过去,旁边张长江主动接过,捧在手里给大家传看。

  这时安全才打开另一张纸。

  这是一张新生入学注意事项。

  (新生入学注意事项。注意第四条)

  陈凡凑到安全面前,一目十行浏览,等看到其中一行字,不禁有些惊讶,“诶?还要10块钱报名费?”

  不是说这些年上中专、大学都不要钱的吗?

  安全抬起头看着他,笑道,“一学期10块钱是比中学多了点,不过还好,也就相当于一个月两块钱,一般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陈凡眨眨眼,“那要是负担不起的呢?”

  就比如一年前的卢家湾,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一个月两块钱就不是一个小数字,10块钱,可能要卖100多斤粮食才能凑出来,一年就是两百多斤,足够一个壮劳力的口粮!

  这还是鱼米之乡的卢家湾,如果换成西北或西南地区那种赚口粮都费劲的地方,这10块钱几乎能压垮一个家庭。

  安全一丝不苟地按照原来的痕迹,将注意事项的纸张折好,又塞回信封里,这才说道,“今年应该还是延续12年前的高考政策,需要先缴纳学费,然后再根据后续情况多退少补。

  有单位的就不用说了,包括学费、杂费、生活费、交通费、副食费等一应开支,都由原单位承担。

  没有单位的,如果实在负担不起的,那么在报考的时候,就应该报名农学类或师范类,还有军事类和医学类,这四大类学校是不要学费的,预交的学费也会在后期返还。

  要是没能考上这四大类,被调剂去了其他学校或专业,就只能找生产队、公社或街道办求助,等到去了学校,再申请助学金和伙食费补助。

  经学校查明情况,证实家庭确实困难的,可以给与部分或全部减免学杂费的待遇,另外还会足额发放助学金和伙食费,一个月差不多有17到19元不等。”

  说到这里,他抬起头笑道,“正常情况下,依靠学校补助读完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国家选拔大学生,肯定不会让学生上不起学。”

  陈凡轻轻点头,一学期交10块钱,然后每个月拿19块的补助,这倒是可以。何况学杂费还能申请减免,难怪当时的大学生都说这年头上大学不要钱。

  杨书记在一旁看完安全的录取通知和注意事项,再看看手里的一大叠录取通知书,心痒痒的憋不住。

  张长江跟他搭档多年,一看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当即笑着说道,“这双喜临门,确实是大喜事,就是这顿饭我恐怕吃不成了。”

  他对着杨书记将手一摊,“把信都给我,我带回大队部,通知他们过来领信。”

  杨书记却将信往怀里一揣,站起身说道,“这可是卢家湾的大喜事,我身为大队书记,哪能因私忘公?”

  当即转身看向张文良他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今天也不跟你们客气了,伱们就在这里吃着,我去大队部,通知他们过来领信。”

  说完不等陈凡故意上前抢活儿,便拉开门栓、连斗笠都不戴,直接冲进风雪中。

  其他人一看,得咧,这顿饭是吃不成了。

首节 上一节 382/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