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45节

第75章 画饼嘛,熟得很

  酒足饭饱,将张文良送走。

  杨队长拍拍陈凡的肩膀,打了个饱嗝,感慨地说道,“队里把你安排在这里,我是举双手欢迎,虽说不给你分宅基地,不让跟着挣工分,但是这个知青点你可以一直住,伱又做了大队广播员,一天10个工分,还轻省,比下地挣工分强了百倍。”

  顿了一下,又说道,“至于说政审证明,要是你不上学不当兵,也用不着这个,就是不能当正式工、干部,有点吃亏。

  坦白说,要是哪天朱公安帮你找到家人,我还舍不得你走,生产队里面有你这样本事的人可是少见得很。

  那时候你要是还愿意留下来,什么样的证明我都能给你开,什么样的条件也都可以谈。万一要是找不到,你也不要担心,踏踏实实干几年,等你真有需要的时候,我去找大队,给你作保。你就放宽心,在这里好好干。”

  画饼嘛,这个我熟得很,上辈子都快吃撑了。

  不过陈凡还是感激涕零的样子,“谢谢队长,我明白。”

  杨队长又拍拍他的胳膊,这才往回走。

  黄保管员对着他说道,“明天上午你可以晚点去,有刘师傅做指挥,他们屋里人都会把准备工作做好,你差不多11点过去做一锅菜就行。”

  他说的是黄老四家里建房的事。

  陈凡点点头,“我知道了。”

  刘会计也打了个哈哈,“以后还真就成一家人了啊,好好干。”

  说完挥挥手,也转身离去。

  陈凡站在原地,等他们走远,才打了个恍惚,转身进了院子。

  这时姜丽丽已经开始忙着收拾碗筷。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人是真能吃。

  八菜一汤再加三砂锅米饭,硬是被造得干干净净,连汤汁都不剩一点,陈凡的贡献还不到十分之一,其他全是杨队长他们四个吃掉的。

  5斤的酒坛也只剩了点底子,还好杨队长说了算他的,倒是省了陈凡去买酒的工夫。

  将碗盘端到厨房,陈凡才发现姜丽丽的菜没有吃完。

  饭倒是吃完了,菜却剩了大半,放在碗柜里搁着。

  陈凡等她进来,垮着脸说道,“就吃了这么点菜,是不是我做的不好吃?”

  姜丽丽赶紧将碗盘放下,连连摆手,“没有没有,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菜。”

  说着便低下了头,“就是吃不了这么多,反正冬天气温低,可以留着明天吃。”

  陈凡歪着脑袋想了想,突然叹了口气,“唉……,本来还想着今天晚上这顿节约一点,就做个肥肉皮炒白菜,没想到又是一顿大造,明天还要去黄四叔家吃好的,想节约怎么就这么难呢。”

  然后看着她,“我跟你说啊,明天上午吃饭你一定要把菜吃完,要不然耽误了我晚上节约,我跟你没完。”

  姜丽丽噗嗤一下笑出声来,赶紧捂着嘴,眼睛弯成两道月牙,“好。”

  “哎,这就对了。”

  陈凡将碗盘放进大锅里,又舀了几瓢热水,笑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车到山前必有路,今天有好吃的就先吃了再说,就算明天饿肚子,起码也吃了顿好的。”

  姜丽丽看着他,抿嘴笑了笑,轻声说道,“谢谢。”

  陈凡看了她一眼,“你谢我干嘛,今天你忙前忙后,我还没说谢谢呢。”

  姜丽丽低下头,“你这么聪明,肯定知道我的意思。”

  陈凡手停了一下,又继续洗碗,轻声笑道,“这上头的风,是一会儿往东刮,一会儿往西刮,现在风向已经变了,指不定哪天你就咸鱼翻身,飞上枝头做了凤凰,调回云湖当干部。哎,等哪天我去求上门,你可别装作不认识我。”

  姜丽丽满脸微笑地看着他,“不会的。”

  也不知道是说不会变凤凰,还是不会装作不认识他。

  这个小村庄太封闭了,报纸、广播什么都没有,只有大队部才有,可她又不能去那里。她还是以前听那些家在南湖公社的知青高谈阔论,才知道去年打倒了坏人,甚至还有可能转风向这些事。

  可是什么时候才能落实,又什么时候才会轮到自己家里,她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又何谈飞上枝头呢?

  顿了两秒,她突然回过神来,赶紧走过去抢走陈凡手里的抹布,“我来洗碗,你去休息一下吧。”

  陈凡后退两步,看着她笑了笑,“得,我去收拾屋子。”

  这一忙就忙到晚上,等把腰子盆、背篓洗干净,水缸挑满水,天色便已经暗了下来。

  陈凡泡了个澡,没有和往常一样上床休息,而是拉亮电灯,在明亮的灯光下看起了书。

  电灯开关是拉绳的,开关盒安装在很高的地方,一根绳子垂下来,拉一下就开,再拉一下就关。

  灯泡只有20瓦,还是老旧的钨丝灯,跟后世先进的LED灯远远不能比,却也比煤油灯强太多,还不会有黑漆漆的油烟。

  柔和的灯光撒在书页上,像是给书涂了一层黄色,陈凡一字一句地细读,直到忍不住打起哈欠,才将书收进柜子里,上床睡觉。

  ……

  第二天早上,陈凡听见院子里有动静,便翻身起床,打着哈欠走了出来。

  此时姜丽丽正在院子里拿着好长一只竹扫帚扫地,听见门开的声音,转身看着他,“起床啦。”

  陈凡被外面的冷风一激,又打了个哈欠,才清醒了许多,笑道,“早点过去看看热闹。”

  姜丽丽笑了笑,低下头继续扫地。

  这些事情,从来都与她无关。

  陈凡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才去洗脸刷牙,随后跟姜丽丽打了声招呼,便出了院子往前面走去。

  还没走到黄老四家,就能听见敲敲打打的声音,等走进一看,这里早已热火朝天。

  十几个人都脱掉棉衣,有的只穿了一件罩衣,有的甚至直接露出里面的秋衣,正挖的挖,铲的铲,地上已经出现一条条沟壑,旁边还堆着打地基用的碎砖。

  黄老四看见陈凡,立刻迎了过来,先拍拍手上的灰尘,再掏出一包经济烟,从下面推出一根递给他,“陈师傅,这么早就来了?”

  现在陈凡也知道了一点这里的规矩,这支烟会不会抽都要接着,他便从烟盒里抽出来,笑着说道,“起床了就过来看看。四叔,在哪里做饭呢?”

  黄老四指了指斜对面的一间屋子,“她们还在做准备,不着急,刘师傅都还没过来呢,你可以先过去坐一会儿,等到点了再弄。”

  陈凡看了看,想起来好像昨天那个女人就是从这间屋子出来的,便点头笑道,“好,我知道了。”

  顿了一下,又说道,“我在这儿看看热闹,不碍事吧。”

  黄老四哈哈大笑,“你要是不嫌乱,看一天都行。”

  说着举起手挥了挥,“那我就不招呼你了。”

  陈凡,“您去忙。”

  随后便揣着手东张西望。

第76章 长见识了

  2023-11-02

  陈凡也不坐椅子,就蹲在一旁看热闹。

  这里是他特意选的位置,人来人往都不经过这里,距离工地也很近,还能听清楚工人们聊天的声音。

  此时房子的地基槽已经开挖好,接着便是将一堆堆的碎石块铲到基槽里面,不一会儿,便看见从西边的坡底下拉上来一车东西,板车装了四块板,一个人拉三个人推,看着就知道很重。

  陈凡立刻跑过去,他没有瞎动手,旁边还有好几个人在看着呢,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万一要是跑上去,破坏这几个人的平衡就糟了。

  他只是站在不远处仔细打量,发现里面竟然是一车非常浓稠的黑色稀泥。

  这是什么玩意儿?

  旁边有个人看见陈凡的样子,便呵呵笑道,“陈师傅没见过这个?”

  陈凡笑着摇摇头,“这个还真不知道。”

  一个脸生的汉子哈哈大笑,“陈师傅肯定是大城市出来的人,城里建房都用水泥砂浆,农村可没那么多水泥,也买不起、买不到,我们祖祖辈辈就是用这种泥浆建房,房子好不好,除了土砖之外,还有一点更重要,就是这个泥浆。”

  陈凡瞪大眼睛,“这个泥浆有讲究?”

  “当然有讲究。”

  等一车泥浆好不容易拉上平地,他便主动上去帮着往工地推,同时说道,“就在坡底下有个泥浆池,你去看了就知道。”

  坡底下?

  陈凡回头一看,不禁傻了眼。

  那头牛在干嘛?

  回头看看工地,大家正一锹一锹地将泥浆铲进地基里,跟碎石混到一起。

  看了一会儿,他便往坡下走,穿过一片堆了约有半米高的土砖,他停下脚步看了看,这些土砖都是用黏土做成的,表面还能看到一点稻草纤维。土砖的尺寸还不小,比普通的红砖大多了,长有一尺,宽约半尺,高也有十几公分,一块能顶得上好几块普通红砖。

  而且所有的土砖都是一个大小,应该是用同一个模子打出来的。

  继续往下走,很快就看见坡底有一片大约六七十平米的泥浆池。

  人工围起来一圈堤坝,里面的泥浆已经非常粘稠,一头大水牛还在泥浆里反复踩踏,每走一步,旁边就有人将它踩过的脚印用铁锹翻起来。

  另外还有两个人,守着好大一堆充满气味的黑土,不时将黑土铲进泥浆池。

  陈凡有些好奇,“这就是做房子的泥浆吗?这土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啊?”

  旁边的几位师傅早就认出他,其中一人便笑道,“陈师傅以前没见过这个?”

  陈凡摇摇脑袋,眼睛盯着泥浆眨也不眨,“真没见过!”

  那人继续说道,“这个就是农村的‘土水泥’,先挖黏土,挑到平整的位置摊开了晒,每隔两天还要翻一次,这样风吹日晒,一直到所有的土都散开。”

  听到这里,陈凡便恍然地点了点头,“让黏土自然风化。”

  那人哈哈大笑,“还是陈师傅有学问,我们就不知道这个。”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晒干以后堆到一起,加入稻草末,或者其他比较硬的枯草,加点水搅拌均匀,再用油布盖着发酵。以前没有油布的时候,都要盖一座茅草屋遮起来发酵。其实不发酵直接趟泥也行,就是没有发酵过的耐用。发酵过的能用五十年,没发酵的三十多年就差不多了。”

  说着指了指那一大堆黑土,“这些就是发酵过的,铲到池子里加点熟石灰和石灰水,再牵牛过来反复踩,跟人搅拌一个道理,就是人没牛的劲大,用牛也更快些。”

  陈凡早已听得目瞪口呆,他还以为土坯房都是直接用泥浆黏合,没想到这么麻烦?

  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看了一会儿,上面一车泥浆已经用完,又下来拉,他打了声招呼,便跟着车一起上去。

  此时门口的地方已经打起一排地基,都是用碎石块堆积,再用泥浆黏合,在外墙上还贴了一层碎砖,应该是用来增加防水功能。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这些师傅们也都逐渐进入状态,说话的人越来越少,都在忙着做事。

  大工砌墙、调配泥浆,小工则负责搬运。

  陈凡这时候也看出来了,所有的大工都是请来的瓦匠师傅,所有的小工则都是本队的社员。

  这也是现在农村建房的常态。

  又过了一会儿,突然有自行车铃声响起,还有小孩子的欢呼声。

  陈凡满脸惊讶,来了好几天,除了在大队部见到过自行车,其他地方还从来没见过,这是谁来了?

  他起身走到大路上,便看见有三辆自行车顺着土坡骑上来,后面还有一群小孩子追着跑,撒下一路欢笑。

  打头的那辆一看就是邮电所的,墨绿色的二八大杠,车架上还吊着一个绿色的工具袋,一个人在前面蹬,另一个稳稳当当地坐在后面,不一会儿就从陈凡面前经过,往后面而去。

首节 上一节 45/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