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好听见陈凡的话,不禁满脸感慨地说道,“难怪陈师傅能在地委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勤奋好学,确实跟我们这些大老粗不一样。”
同时心里还在奇怪,养鸡、养猪、养鸭,跟手工、木工、电工有什么关系呢?
朱师傅赶紧给陈凡介绍,“这是朱浩,我堂弟。”
陈凡起身笑道,“朱师傅好。”
等等,两个朱师傅?
朱浩笑着摆摆手,“我比你没大多少,你叫我浩哥就行。”
陈凡从善如流,“浩哥。”
朱浩又笑道,“你们先坐一会儿,菜马上就好。”
说着就要进去。
这时朱师傅将他叫住,指了指陈凡,“正好,伱晚上跟小娟说一下,看看县里的书店有没有陈师傅要的书,有就帮忙带回来。”
随即对着陈凡笑道,“小娟是我弟媳,在供销社做财务工作,每个星期都要去县里交账,正好明天要去县里,就顺便帮你看看。”
陈凡顿时大喜过望,却先看向朱浩。
心里却不禁有些惊讶,朱师傅是拿屠刀的,朱浩是颠大勺的,他媳妇儿又是干财务的,这一大家子都是好工作啊。
“听诊器、方向盘、屠夫刀子、营业员”,这是当今社会最被人羡慕的职业,另外还有“八大员”的说法:售货员、驾驶员、话务员、放映员、卫生员、炊事员、广播员、技术员。
这些无一不是与老百姓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职业,所有从业者都是人人羡慕的对象,连出去相亲,成功的可能性都要比普通人高几倍。
他们朱家人找老婆肯定很容易。
听到堂兄的话,朱浩当即拍着胸膛打包票,“小事一件,你要买哪些书,写个条子,明天让她去买就是。”
陈凡这才笑道,“那真是太感谢了。”
随即从布包里拿出笔记本,快速写下一些关键词,然后撕下来,连同10块钱一起交给朱浩,“那就麻烦浩哥了,另外如果方便的话,再帮我带三米电线和一个插座。”
朱浩接过去看了看,和刚才自己听到的差不多,不禁心里称奇,还真有懂这么多的人么?
脸上却笑道,“电线和插座是吧,没问题。那你们先坐着,我去给你们做几个菜。”
这时陈凡突然说道,“浩哥,我突然有点想吃回锅肉和爆炒猪肝,”
随即看了看满脸惊喜的朱师傅,笑着继续说道,“正好今天朱师傅带了五花肉和猪肝,要不我借花献佛,做两盘?”
朱浩顿时哈哈大笑,“那我真是求之不得啊。”
这几天他不知道听自家堂哥说过多少回这几道菜,也自己试过几次,可老大总说味道差太多,现在要是能看陈凡亲自弄一回,自己不说复制出来,肯定也能有所长进,到时候手里也算掌握几道独门绝活。
陈凡进了厨房,果真就如传艺一样,将做这几道菜的技巧倾囊相授。
“回锅肉要选五花肉,肥瘦相间,先放在清水里面,加葱姜料酒清煮,煮到可以用筷子轻易扎进去就可以,不能太生也不能太老,然后捞起来切成细细的薄片,下油炒成窝盏状……”
朱浩自己也是掌勺近十年的主厨,很快就明白其中的诀窍。
等陈凡做好两道菜,他连两个徒弟都不让碰,亲自端出去,又拿了一瓶云湖大曲,脸上笑得格外开心,“你们先吃着,后面几道请陈师傅看看我的手艺。”
陈凡笑道,“我都叫你浩哥了,你也就叫我小陈或小凡都行,可别再叫陈师傅,真担不起。”
朱浩哈哈笑道,“行行,那以后我就叫你小凡,来来来,你们先喝着,我马上就来。”
说完就钻进了厨房。
朱师傅也对着陈凡笑道,“你还不知道我的名字吧?我叫朱少江,要是瞧得起,以后你就叫我一声江哥。”
陈凡立刻提起酒杯,“那我敬江哥一个。”
酒杯相碰,两人都乐开了花。
本来朱少江只是想请陈凡吃个饭,再尝尝几个新菜,没想到陈凡这么大方,直接教会了堂弟,这份人情不可谓不大。
陈凡也很开心,跟食品站的掌刀师傅和国营饭店的掌勺师傅打好关系,对他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两个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岗位,食品站是公社所有人都要去买肉的地方,饭店大厨更是三天两头直接与领导照面,如今这个非常讲人情的时代,在南湖公社这一亩三分地里,他们两个怕不是能“手眼通天”。
边喝边聊,陈凡说得少听得多,宛如一个优秀的捧哏,听朱师傅讲公社里各种少为人知的秘闻,也增加了对这个地方的了解。
不一会儿,朱浩也端着两菜一汤出来,一起坐着聊天。
男人喝酒了就话多,这一聊,就从上午十点聊到中午12点,四菜一汤还不够,又加了一盘卤牛肉和卤大肠。
朱浩还担心陈凡觉得他小气,不给上肥肉,却上了一盘牛肉,便笑道,“你别看这牛肉比猪肉便宜了两毛钱,那是因为没什么油水,买的人才少,可是做好了,这牛肉比猪肉好吃多了,不信你尝尝。”
陈凡咧着嘴尬笑,牛肉比猪肉还便宜?真的假的?
拿起筷子夹了一片,放到嘴里尝了一口,连连点头说道,“嗯,很嫩,浩哥好手艺。”
朱浩顿时一惊,“哟,你可是行家啊,知道卤牛肉要吃嫩,好些人还说这肉没嚼头,真是白瞎了我这手艺。”
朱少江笑道,“你也不看小凡是干什么的,说不定是个比你还厉害的大厨呢。”
朱浩却立刻摇头,一本正经地说道,“那不能,小凡那是文化人,拿笔杆子吃饭的,怎么可能是拿大勺的呢?!”
这话一出,三人又笑成一团。
这时已经是中午,饭店的大门被推开,一群人走了进来,带进来一股寒气。
那些人站在门口的柜台外面,看着墙上挂着的黑板菜牌,点了几个菜。
营业员写了一张菜单,面无表情地说道,“4块8毛,两斤粮票。”
其中一人赶紧掏钱付账,随后领了一张小票,又走到最里面靠近厨房门口的地方坐着。
营业员则将写好的菜单从传菜口递进去。
本来应该去做菜的朱浩却纹丝不动,依然端着酒杯侃大山。
看到这一幕,陈凡才反应过来,这时候应该有点晚了吧。
再看看外面,上午只有零星的雪花,这时候又转而渐渐变大,便小声说道,“江哥、浩哥,现在时间不早了,要不今天先到这儿,下次找个时间,咱们再喝?”
朱浩还想说什么,朱少江却将手一摆,正色说道,“你下午还要上班,走过去也有点远,那今天就到这里,明天你还要过来取书,咱们接着喝。”
陈凡赶紧说道,“江哥、浩哥,有好酒好菜我肯定乐意,不过这几天确实还有不少事,尤其是快过年了,我那还什么都没有准备,恐怕这段时间真不行。”
朱少江见他说的都是实话,便也不勉强,笑道,“行,反正来日方长。”
顿了一下,又笑道,“不过小年那天,你们肖队长找我过去杀猪,那天你总跑不掉了吧。”
陈凡当即哈哈笑道,“行行行,等那天咱们再喝。”
143.第143章 照本宣科
143.
2023-11-20
挥手作别,从饭店出来,寒气直往脖子里灌,陈凡不禁打了个寒颤,又将脖子缩紧。
抬头看了看天空,鹅毛大的雪花直往地下砸,他赶紧将斗笠和蓑衣穿戴好,这才踏入风雪中。
不过他不是往回走,而是去了兽医站。
既然来了公社,就顺便过去看看能不能刷点经验,至少要把昨天丢掉的补回来。
昨天因为没有亲自动手治疗小马驹,就没能激活兽医技能,真的亏死。
进到兽医站,后面依然传来牲口的哀嚎,似乎这里的大牲口就从来没断过。
走到后院,便看见周站长等人在牲口棚里,围着一头大水牛一筹莫展。
周站长等人听见脚步声,转头看见是他,顿时大喜过望,当即便喊道,“陈师傅,你来得正好,看看这头牛是个什么问题?”
陈凡听了不禁一愣,有没有这么巧?每次来都有病患?
而且我一来就喊我看,是不是哪里有什么不对?
这时他似乎理解了,为什么生产队里的领导对兽医如此重视,当牲口有了病,却没有兽医可以治疗,只能拉来公社兽医站,路途远运输难还是小事,延误了病情,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陈凡也不耽搁,走过去看着那头卧在地上没精打采的大水牛。
本来水牛是生产队的主力牲口,优先地位排在第一,平时不说长得多壮实,也绝对不会养成枯瘦的样子。
而眼前这头大水牛,不仅眼球内陷、有气无力,连肋骨都清晰可见,这就很不正常。
陈凡蹲在水牛前,轻轻喊了几声,它却没有任何反应,不禁眉头紧皱,仔细观察它的情况。
周站长站在一旁,弯下腰小声问道,“怎么样?有头绪没有?”
旁边几人也都眼巴巴地看着他,紧张几乎写在脸上。
陈凡转头看了他一眼,皱着眉头说道,“我要查一下书,不过书都带回家了。”
周站长立刻说道,“我们这里还有啊,给你的那些都是多本的,兽医站资料室都有留本,而且还有单本的期刊。”
陈凡站起来问道,“在哪里?”
周站长立刻领着他往里走,同时苦笑着说道,“资料室里的书多得是,但是能看得懂的却一个都没有,我们这些人学历最高的就是汪医生,可他也就是个初中学历,没有老师指点,好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连话都看不懂,哪里敢照方抓药?!”
陈凡抿抿嘴,不知道该说点啥。
旁边一位二十多岁的医生,就是昨天见过的那位治疗骡子的,很荣幸地自我介绍,“陈师傅好,我就是汪世平,以后还要请你多多指教啊。”
陈凡嘴角微抽,赶紧说道,“没有没有,我就是个外行,应该是请您多多关照。”
汪世平却叹了口气,苦笑着说道,“我们也就是一点土方法、老经验,不比伱有文化,这点东西恐怕还不够你两个月学的,等你过来上了培训班,拿了乡村兽医证,到时候就是轮到我们向你请教啰!”
陈凡尬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现在他也了解过,乡村医生的标准低,乡村兽医的标准更低,只要敢跟牲口打交道,再死记硬背一些症状的应对方法,就能考核合格成为兽医。
至于所谓的经验,也就是用量增减、或者是几种药方搭配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以前的生产队学员却没能考试合格?陈凡只能表示不理解。
很快到了资料室,陈凡略过自己看过的那几本书,迅速翻找与牛相关的内容。
但是找了好一会儿,都没有看到跟这头牛类似的病例。
这时周站长突然说道,“这已经是今年第三头牛了,上一次下大雪的时候,就有两头牛也是同样的症状,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结果还是没能抢救回来。”
听到这话,陈凡顿时一愣,第三头?
那发病率不低啊。
而且上次是下大雪,这次又是下大雪,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他沉吟两秒,将书放回原位,转而走到兽医期刊书架前,说道,“周站长,麻烦你们把最新的期刊都拿下来,翻到目录页。”
书里面的都是已经成熟的病症,而期刊上的都是近期发现的研究成果,既然书里面没有,就只能在期刊上碰运气。
周站长和另外几名医生立刻动手,将所有的期刊都搬到地上,然后翻到目录页摊开。
其实也没多少,期刊只有一种,那就是《江南农业科学》(纯属虚构),这是江南省农科院和两所大学主办的农业类杂志,于1955年创刊,每月发行一次,面向全省所有农业相关机构。
类似的杂志几乎每个省都有,只是内容各不相同。
陈凡一目十行,从最近的一本开始看起,结果第一眼就看见一个名为《水牛体温低温症》的标题。
迅速拿起杂志翻开,片刻后,他看着周站长问道,“牛的症状是不是反应迟钝、体温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