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年代,苟出富贵一生 第4节

  然后从橱柜里拿出一个海碗,打了一碗米汤,然后在米汤里面放了一些红糖。

  又把洗好切成块的红薯放进锅里,拿铲子在锅里狠狠搅拌了一下后,把锅盖盖好。

  王援朝做的是一锅红薯粥,为了喝米汤,水放的很多。

  现在的米就是好啊,没有前世的科技狠活,煮饭的时候,整个厨房被米香味笼罩,把人都给香迷糊了。

  王援朝坐在灶台的板凳上,一边给灶台加火,一边把刚才打出来的米汤用勺子把红糖搅拌融化之后,

  轻轻的抿了一口米汤,心里一阵舒爽,

  久违的味道啊,王援朝还是前世小的时候,煮饭的时候,才经常喝到这样地道的米汤,长大之后,发现现代的米,再也煮不出小时后米汤的那种味道了。

  米汤营养丰富,加了一些红糖后,像喝甜汤一样,非常的好喝,是王援朝前世小时后的最爱。

  一海碗米汤喝完,王援朝的肚子已经饱了,只是米汤里面没有干货,肚子容易饿。

  王援朝站起来把煮好的红薯粥盛进饭锅里,给锅里重新加了一些冷水,待会用来洗碗之后,

  自己就着海碗狠狠的给自己挖了几勺红薯粥,坐在板凳上就开干。

  三五几口吃完之后,也没急着出去叫王家人起来吃饭,

  而是坐在板凳上,意识进入到空间,

  把晚上老爷子留给自己的紫檀木箱子控制精神力打开箱,

  心跳瞬间加速,六十箱大黄鱼,每箱两百根,

  十箱金银首饰,八箱古董书籍和字画,

  六箱翡翠首饰,个个都是精品,包含两箱没雕刻的原石,红翡,黄翡,紫翡,蓝水晶,墨玉,这两箱全是极品,每一个最少都能掏出两对镯子,可以说就没人不喜欢珠宝。

  最后四箱是皮毛布料,全是现在没有卖的高档布料,白色狐皮,紫色貂皮,绸缎等。

  王援朝看着竹屋里的这些金银珠宝,刚才心弦紧绷,终于呼出一口气,然后就是,幸福的要晕过去了,傻愣愣的喃喃自语道“发了,发了”

  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财富,这一笔上辈子做牛做马,活了六十年都没有见过的庞大财富,直接给王援朝给砸迷糊了,

  “天呐,这得要多少模特嫩妹才能帮我花的完这些钱呐?

  活着,我要好好活着,有这么多钱,以后日日做新郎,天天换新娘不是梦了啊。

  活着,活着,活下来。。。”

  晕乎了半天的王援朝,意识回到身体后,整个人还在迷糊。

  “王援朝,早饭还没做好吗?”

  突然厨房大门被一阵猛敲,大伯家老大王明礼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把王援朝叫过回魂来,

  现在可不是有两钱就可以蹦哒的年代,现在可是工农兵的时代,有两钱敢在外面蹦哒,工农兵群众直接唤起专政的铁拳,分分钟教你重新做人。

  于是王援朝压下心底的躁动,站起来边去开门,边说道:

  “大哥,早饭做好了,我把早饭放餐桌上了,你进来吃吧。”

  王援朝打开厨房的门之后,王明礼迫不及待的冲进厨房,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样子说道:

  “昨晚没吃饱,肚子饿死了,王援朝,早上吃什么?”

  “早上做的红薯粥,清甜可口好下肚。”

  “又是红薯,天天红薯,给我吃烧心了,王援朝,你就不能做点别的东西吃?”

  “大哥,家里就这些粮食,没有别的粮食啊。”

  说完,王援朝拿起厨房的菜篮子,把一个菜布卷起来放进篮子里面,说道

  “大哥,你先吃,待会叫一下大家吃饭啊,我先去菜市场买菜了。”

  王明礼嘴上说嫌弃,嘴巴可不含糊,勺了一碗红薯粥,吃的喷喷香,听到王援朝要去买菜,赶忙把嘴里的粥下咽,蛮横的说道:

  “买点肉回来改善下伙食啊,天天青菜叶子,青菜叶子,人都快吃成黄麻杆了。”

  王援朝看着一身圆滚滚的王明礼,觉得王明礼是不是对黄麻杆的理解很有问题,

  “大哥,家里每个月就这么点肉票,早就霍霍完了,没票怎么买肉啊,

  而且家里给的伙食费也不够了,青菜都不敢多买,将就着吃吧。”

  “买菜的钱都不够了吗?”

  “是啊,每个月就15块钱的菜钱,家里九张嘴,这么大一家子天天要去买菜,现在外面天天乱糟糟的,市里的物资供应紧张,什么都在涨价,这点钱哪里够大家吃啊。”

  王明礼想了想,点了点头,示意王援朝出门,不再言语。

  就这???王援朝直接无语,还以为王明礼会直接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张大团结糊自己一脸呢,结果就这?

  王援朝摇了摇头,拿着菜篮子直接出门了,

  现在这个年代,哪怕是大城市,流动人口也非常的稀少,

  走在星城的街道上,映入王援朝眼帘的是,低矮的红砖平房,少数的几层的红砖楼房,醒目的国营商店,一路上骑着自行车的人们纵横交错,街上没有商贩,来来往往的人衣服简朴,色彩单一。

  王援朝没有直接去往常常去的菜市场,而且直接绕路来到了街道办居委会。

  王援朝从小在这个街道长大,大大小小的左邻右舍,基本上都认识。

  但是因为出生成分不好,王援朝走在街道居委会的办公点里,里面的人基本都和王援朝认识,但就是没有半个人和王援朝打招呼,生怕沾了王援朝被牵连。

  一路来到居委会知青办后,王援朝也没有绕弯子,把自己的户口本拿出来,直接开口道:

  “刘姨,我这次过来是响应国家号召,来报名上山下乡的。”

  刘姨是居委会的老干事,现在是知青办的主任,是从小看着王援朝长大的,知道王援朝是烈士遗孤,也知道王援朝现在的处境,眼神闪过一丝可怜后,刘姨心里决定帮王援朝一把,开口道:

  “你是烈士遗孤,是符合上山下乡政策的,你现在的情况,上山下乡躲过他们一家子蚂蝗,不失为一条出路,这是报名表,援朝,你填一下吧。”

第8章 取钱

  王援朝眼神感激的冲着刘姨笑了笑,问道:

  “刘姨,下乡的地点可以选择吗?”

  刘姨有点为难的开口问道:

  “援朝,你想去哪里下乡呢?”

  王援朝眼神肯定的说道:

  “刘姨,我想去东北黑市萍镇红旗公社红旗大队,那里有我父亲的战友在那,多少有个依靠。”

  刘姨错愕的看着,尝试着劝道:

  “援朝,北大荒可不是好地方啊,那里都是没人想去的地方,

  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王援朝知道现在的人对于东北那地方了解很片面,很多人对于东北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北大荒歌》了解的:

  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

  苇草青,苇草黄,生者死,死者烂,肥土壤,为下代作食粮。

  何物空中飞?蚊虫苍蝇,蠛蠓牛虻。

  何物水边爬?四脚蛇,蛤士蟆,肉蚂蟥。

  但是王援朝前世曾经到东北黑市萍镇红旗公社红旗大队自驾游旅游过,而且当时特意为了看雪,还在这个地方猫过一个冬,

  对这个地方,王援朝自认为是非常熟的,

  红旗大队背靠兴安岭,大队三面环山,但是大队建村的村落前旁边,有一条五十多米宽广的清玉河,以河水干净透彻而命名,整个村落都是沿河而建的。

  当时王援朝到红旗大队旅游的时候,红旗大队村落稀稀落落的房子如同黄色的宝石一样点缀在兴安岭大青山脚下,远远看着就如同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王援朝瞬间就被红旗大队的美景给吸引,在这里生活了几个月。

  而且红旗大队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是处于省城,县,镇三处交接的位置。

  红旗大队离市区只有十几里,离县城只有二十多里,离镇上也只有二十多里,

  再加上红旗大队山脚下一大片的黑土地平原,非常适合粮食耕种,

  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肥沃的耕地,物产丰富的大山,充沛的水系,让红旗大队在当地可是非常富裕的大队,哪怕是在三年大灾年,红旗大队也没有饿死一个人,是一个下乡的好地方。

  特别是东北这地方,四月才开始解冻,四月底才会上工,十月份就开始下雪,这地方一年只需要上工半年,半年时间猫冬,

  非常适合王援朝,毕竟王援朝又不是真心去建设新农村的,而是去逃难的,能够轻松的躲在乡下过日子,干嘛要那么累呢?

  “刘姨,感谢你的好意,我已经认真打听过东北黑市萍镇红旗公社红旗大队的情况,也是非常慎重的考虑后,才选择这里的,我父亲的战友,在那里当大队长,也能给我一些照顾,麻烦你了,感谢。”

  刘姨接过王援朝递过来的报名表,听到王援朝这么说后,对着王援朝欣慰的笑了笑,把报名表放进抽屉,又从抽屉里拿出20张大团结,递给王援朝说道:

  “行,你慎重考虑过就好,这是你下乡当知青的补贴,一共200元。

  另外,知青第一年,国家有粮食补贴,每个人每个月35斤粮食,你到了下乡的大队,会拿给你,

  还有东北那地方,冬天非常冷,所以当地有棉花补贴,下乡到那边,你可以拿着知青证明,去当地的供销社购买免票的五斤棉花。”

  王援朝接过刘姨递过来的大团结,仔细的听刘姨吩咐完之后,记在心里后,感激的冲着刘姨说道:

  “谢谢刘姨,我都记在心里了,感谢你的善意,感激不尽。”

  “唉。”刘姨叹了口气后又从抽屉拿出一张单子,填写了以后,递给王援朝说道:

  “你下乡的时间是五天后,中午一点上车,是一趟去往东北的知青专列,到时候你拿着这张下乡证明去车站领票,这次下乡知青办没有安排干事领队,你个人记得别晚点了。”

  “谢谢刘姨,我会提前到达车站的,不会迟到,你放心。”

  报完名,感谢完刘姨之后,王援朝走出街道居委会,把补贴和资料放进裤子口袋,其实是放进了空间。

  然后王援朝立马敢去下一个要办事的地点。

  很快王援朝坐公交车,穿过了半个城,来到城南原主父母存钱的银行,准备取钱。

  现在的人很少把钱存到银行,基本上都是把现金藏在家里,既放心,又方便实用,

  所以王援朝到达银行大堂的时候,除了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其他来银行办事的人员。

  王援朝从空间里面拿出自己的户口本和存折、个人印章,坐在窗口前对着工作人员说道:

  “同志,你好,请麻烦给我取一下款。”

  “取多少?”

  “存折上的钱,全部取了。”

  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王援朝,开口问道:

  “啊??同志,你确定吗?还有,你取这么多钱是用来干嘛的?”

  “同志,我父母都是教员的兵,他们是烈士,现在已经牺牲了,

  而长在红旗下,生在春风里的我,时刻都在准备追随父辈的脚步,

  现在我已经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了上山下乡,

  准备在农村里面,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干一辈子革命,做一辈子教员的好学生。

  上山下乡,改天换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节 上一节 4/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