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从1978上北大开始 第63节

  刘欣武连忙说道:“肯定可以发表,我想你保证!”

  刘红民的作品他可是心心念念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他又怎么能错过?作为《人名文学》的主编,开一个特别刊的权利他还是有的。

  如果只是为了争取刘红民,刘欣武根本不需要如此。毕竟组稿是公家的事情,责任可是自己的。

  他就是欣赏刘红民,更加欣赏这本《谎言:中国人的劣根性》。

  这本书犹如一口警钟,警醒全国人民要警惕外国的文化侵略。

第119章 《人名文学》特别刊

  刘欣武将稿子拿回编辑部,果然受到了强大的阻力。

  很多编辑认为,这本书不合时宜,毕竟咱们和鬼子正在修复关系。如果因为一本小说而交恶鬼子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鬼子这么容易交恶的话,那就说明他们不是成心和我们修复关系。这样的虚假友好,我们不稀罕。”

  刘欣武一句话将编辑们反驳的哑口无言,然后他力排众议,决定刊印特别刊,专门用来发表《谎言:中国人的劣根性》。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作协这边,王姓老人立即兴风作浪。

  他当面抨击刘欣武独裁,“你完全是将《人名文学》当做自己的一言堂,不允许别人发表意见。现在是什么时候?你竟然要发表这么一本破坏友邦关系的书?你还有没有点D性?你还讲不讲组织纪律?”

  他这种友邦惊诧论,说的冠冕堂皇。关键他的这个论调,还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刘欣武力理据争,“你们有看过这本小说吗?没有看过哪里来的发言权?这是一本历史小说,而且都是基于历史材料所写。难道写历史小说也不被允许吗?我还是那句话,如果鬼子因为这本小说和我们断绝关系,那就是虚假友好,我们不稀罕!”

  王姓老人还要纠缠,陈健功站出来说道:“我们是新中国,不是清朝,不需要向列强卑躬屈膝。那些烈士为我们争取了尊严,到你们这里全都扔地上了?”

  那些人顿时脸色变幻,他们虽然心向外国,但是却不敢直接挑明。这时候,国家的管制还是很严格的,如果表现的太明显,很有可能要被抓起来的。

  陈健功这时候才知道,为什么刘红民要让他报警。这些家伙的言论,和卖国求荣无异。

  暂时将作协方面压制下来,刘欣武立即着手特别刊。他怕再晚一步,可能会遭到更加猛烈的抨击。

  他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排版,结果第二天稿子竟然丢了几页。这显然是某些人不想《谎言:中国人的劣根性》发表,以为偷走稿子就可以阻止发刊。

  毕竟这时候的稿子基本上都是手写,作家手中不会保留存稿。就算重新写,也要费不少事。

  然而,他们那里想到,刘红民自己家里就有复印机。

  刘欣武立即给刘红民打电话,刘红民让人又送来了两本复印件。刘欣武将一本锁在办公桌里面,一本拿去排版。这回他亲自盯在那里,下班就拿着稿子回家。

  一连几天,终于将排版的事情搞定了。交付到了印刷厂,很快样本就送到了他手中。

  仔仔细细检查一遍之后,发现没有问题之后,才让印刷厂刊印。

  《当代》那边反映有点慢了,直到《人名文学》特别刊出来了之后,他们才后知后觉的知道刘红民的小说已经发表了。

  魏君怡立即让贺启智去找刘红民,“这本小说错过了就错过了,但是下本小说可不能跑了。”

  全国顶级杂志有几十家,但是知名作家就那么多,每个杂志社能够分到十几个都算好的了。知名作家并不是每年都有产出,《当代》靠的就是强大的组稿能力,也只能做到每期两三个知名作家作品。

  刘红民是知名作家中最高产的,几乎每年一部长篇,可以为了《当代》提供两期的稿子。如果刘红民转投了《人名文学》的话,《当代》的稿子质量会下滑很多。

  《谎言》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

  很多人都抱着和王姓老人一样的观点,认为这本小说不合时宜。因为被国际社会长期封锁,好不容易和这帮人搞好关系,他们担心这本书让鬼子恼羞成怒,继续封锁我们,让咱们好不容易有了盼头的生活,再次变得黯淡无光。

  对比国内,鬼子那边的经济繁荣的吓人。所以,有不少人患上恐日症,生怕惹鬼子不高兴,鬼子举全国之力,在经济上搞一次侵略战争。

  当然,也有人认为《谎言》一书,揭破了鬼子的巨大阴谋,并且认为国家现在和鬼子搞好关系,无异于与虎谋皮。

  极左和极右,都是不可取的。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无奈,媒体上的这两种错误的观点,很快就两极对立,非黑即白。那些持中立一些的观点,很快消失的无影无踪。因为中立观点并不吸睛,发表文章更多的是求名,没人看哪来的名气?

  两方很快形成文人骂战,互相抨击,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西苑方面了解了此事,却并没有多管。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一些问题,所以想要看看问题有多严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出现了野蛮生长的状态。

  翻出楚女士交上来的材料,不由得来了兴趣。

  “这位小同志挺有意思,不过他现在有商人身份,从政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他是D员,可以参加人名代表的选举嘛!”

  这话,很快就透漏到了楚女士的耳朵里。她立即将刘红民叫过来,将这事和刘红民说了。

  刘红民愣住了,“还可以这样吗?”

  “当然可以!”楚女士说道:“你赚的钱都是正规渠道来的,而且你的名气也大,完全可以选举人名代表。而且,下一届的人名代表就在明年2月份选举,你回去之后做一些准备,需要先成为社区的人名代表。”

  刘红民点头,“我回去了解一下。”

  因为买房子和办户口,他对什刹海社区还是很了解的。稍微了解之后,就知道了选举程序。

  社区职工告诉他,以他现在的名气,当选为社区人名代表,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作家的眼光通常很独到,可以发现很多普通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媒体上纷纷扰扰,刘红民却岿然不动。这段时间,他连报纸都没看。

  一直到到刘欣武找上门,“《谎言》的销量出来了,到昨天晚上,已经卖出了一百零二万册。”

  刘红民笑了起来,“看来有争议也不是没有好处啊!”

  “亏你笑得出来。”刘欣武说道:“现在很多人都在找你,想要当面骂你一顿呢!”

  刘红民摊手,“这就有点耍流盲了。”

  看书就看书,寄刀片就过分了。

第120章 暗流涌动

  刘欣武的提醒不是空穴来风,很多人都在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刘红民住在哪,所以找不到他罢了。

  然而没几天,陶教授因为有个会议,让他帮忙代课。

  在中国古代史上,刘红民的知识已经超过了很多教授。只是因为太过于惊世骇俗,得不到主流的承认。

  陶教授如果不是实在走不开的话,也不会让刘红民去代课。毕竟,他也不想刘红民树立太多的敌人。好不容易从狼窝里面出来,又怎么能轻易将人送回去呢?

  这一次刘红民自己送上门来,有些人立即开始了行动。

  “我们看历史一定要看全面,不能只看史书上记载的那些事情。因为史书是人写的,人是有自己的喜好的,他会使用春秋笔法,或者着重强调一些事情,或者隐去一些事情。所以,我们看历史,一定要讲究逻辑。从大局上看,要看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其他的因素,比如天灾人祸,还有当事人的行为习惯,将这些综合起来,才能更容易看透时间的迷雾……”

  刘红民没有说他那些惊世骇俗的发现,而是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全面研究历史的方法。有些事情,你说一万遍,都不如他自己去推论。

  只要掌握了全面研究历史的方法,他相信这些学弟学妹里,肯定会有人研究那些虚假的历史,成为他的同道中人。

  下课的铃声敲响,刘红民立即停止讲述。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他收拾了一下课本,转身就走出了教室。刚出门,他就被一群学生围住了。

  一个蛮横的学生站在刘红民的面前:“你就是刘红民?”

  刘红民点头,“没错,是我。这位学弟,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你写《谎言》这种破坏友邦关系的烂书,是抱着什么心思?看不得国家好吗?”

  “你们是哪个系的?跑到我们历史系来干什么?”

  教室内的学生们冲了出来,不满的看着围在外面的学生。

  刘红民抬手,拦住了自己的学弟们。然后他笑着看着周围的这些学生,“你们老师没有教过你们向别人请教问题的时候,要先自报家门吗?”

  那些学生顿时眼神闪烁,他们本来打算一哄而上,用人多压住刘红民的辩解。结果没想到,刘红民竟然先问他们是谁?

  刘红民身后的历史系学生顿时不屑的说道:“怎么?连名字都不敢说吗?”

  “谁说的?我是哲学系的杨威。”

  刘红民:“那么杨威学弟,你是从哪看出来《谎言》是本烂书的?”

  杨威神情一滞,刘红民该反驳的点不应该是破坏友邦关系吗?

  看他支支吾吾没有说出来话,刘红民不由得笑了起来,“你看,你都说不出《谎言》这本书那里写的烂,又怎么能轻易下论断呢?”

  他环视着哲学系的学生们,“你们都是学哲学的,辩证法是什么,不用我这个学历史的来告诉你们吧?在我看来,哲学这门学科,应该教会我们理性的看待问题,每个人都应该独自验证真理。以今天这件事为例,你们找不到《谎言》是本烂书的证据,就不要轻易说这句话。”

  “当然,你们会说《谎言》破坏了友邦关系。我的回答是你们太天真!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真正的友谊,有的只有利益。当年我们认为老大哥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国家,结果老大哥却想着让我们给他们卖命。这就是我们相信国家之间有友谊的代价。”

  “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那么天真。因为现在掌握世界话语权的是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信奉的是弱肉强食。你强,他们就会尊重你;你弱,他们就会来欺负你。历史血淋淋的将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难道还无法打掉你们的天真吗?”

  杨威等人脸色惨白,眼神躲闪,根本不敢直视刘红民的眼睛。

  历史系的学生们立即起哄,“这就不行了?你们不是哲学系的吗?应该挺能的说的啊!”

  “快走吧!别在这里丢脸了。”

  杨威等人也不想留在这里丢脸,急匆匆的离开了。

  刘红民不由得轻轻摇头,“果然,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学长,这句话好有哲理啊!”

  历史系的学弟们簇拥着刘红民,不断的问着问题。

  “学长,你写《谎言》这本书,也是不看好我们和鬼子修复关系吗?”

  “你在《大明王朝1566》中写的,是明朝历史的真相吗?”

  刘红民摆手,“我只是代了一节课,你们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等教授回来之后,直接问他。”

  说完,刘红民直接拨开人群,向校外走去。

  在路过教师楼的时候,他抬头向上望去,正好看到三楼的窗户看着。夏教授蹲着茶杯,一边慢悠悠的喝茶,一边向他看了过来。

  刘红民笑了笑,对着夏教授挥挥手,然后转身离开。

  夏教授阴沉着脸,握着茶杯的手握的紧紧的。那些哲学系的学生真废物,竟然让刘红民如此轻易的过关了,这让他们后续的计划全都报废了。

  当天晚上,夏教授下班之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城西的公园,他在公园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没一会儿,一个老头走了过来,坐在了他的背后。

  “事情办得怎么样?”

  夏教授叹息说道:“失败了,没想到那些学生那么没用。”

  老头气急败坏的问道:“你连这点事都办不好吗?”

  夏教授冷声说道:“王叔,以你在文坛的地位都对付不了他,我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对付不了他也没有什么丢人的。”

  王姓老人脸色不断变幻颜色,好半天才说道:“这次失败了,一切行动都停止,等待下次的机会。”

  说完王姓老人站起身想要离开,夏教授这时候叫住他,“王叔,那边的人联系你了吗?”

  “你太心急了!”王姓老人冷声说道:“你以为那边的人都是傻子吗?如果你没有展现出价值的话,他们是不会给你任何承诺的。”

  看着王姓老人的背影,夏教授的脸黑了下来。

  “老东西,不过是运气好点而已,装什么大尾巴狼。”

首节 上一节 63/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