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267节

  所谓的征求意见,其实就是看李长河的意愿。

  如果李长河有强烈参加的意愿,张广年估计也会同意,这就是刘剑青说的作协有预留的推荐名额。

  果不其然,听到李长河的回答,刘剑青笑了笑。

  “老张猜的没错,他说你这小子,肯定没有参加的想法,不过还是让我来看看你的意愿。”

  “其实不参加也行,这一届文代会涉及到的事情很多,你虽然有名气,但是那毕竟只是在文坛方面,别的地方还是略有欠缺。”

  “老张其实也有顾虑。”

  这一届文代会召开,期间少不了的就是对以前的批判,尤其是很多大人物,这十几年从经历苦难到重返京城,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在这种背景下,李长河一个77年才发表文章的年轻人,在这次的大会里面,并没有什么地位,甚至可能还会被一些老前辈针对。

  毕竟他引导的知青文学并不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张广年其实也是考虑到这方面的情况,所以并不太想让李长河参加这一届的文代会。

  “我知道,我明白张主编的苦心,我这样的小字辈进去,是很容易被教育的。”

  “再者据我所知文代会一开就是十几天,我也没时间啊,毕竟我这边还得上课!”

  李长河确实对文代会没什么想法,就像刘剑青说的,这一届老前辈太多了,个个都是大佬,他去了真不见得是好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不如在北大里面安安静静的呆着。

  “行,那我回去跟老张说一声,看看推荐其他同志。”

  “对了,还有个事,我得找你催稿啊!”

  “你说从《国家宝藏》之后,你多长时间没交稿了?”

  刘剑青随后又冲着李长河开始催稿。

  李长河闻言,摇了摇头。

  “我这边最近可能准备开一本长篇,杂志这块,暂时就先不写了。”

  是的,没错,李长河终究还是打算写长篇了。

  对于他来说,杂志上的中短篇,写的其实已经没什么意思了,都是些小故事。

  心灵鸡汤也有喝腻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懒得写了。

  不过一直什么都不写也有些无聊,李长河终究还是决定动动笔的。

  但是这一次,他觉得还是来本长篇的好。

  国内的文坛,真要论影响力,还得是长篇。

  “真打算写长篇了?”

  听到李长河的话,刘剑青有些诧异的冲他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主要是时间现在太零碎了,你让我现在写短篇,还不如慢慢的写长篇呢。”

  “也是,行吧,那你好好准备,等写好了,记得告诉我,让我第一时间看看!”

  刘剑青也没强求李长河一定交稿,毕竟现在的人民文学,其实投稿也很多了。

  只不过李长河作为人民文学推出的招牌作者,刘剑青还是希望李长河能固定在人民文学杂志社发表文章的。

  不过如今既然李长河要写长篇,那交不交稿也就不重要了,反正不是转投其他家就行。

  “没问题,到时候肯定得请您审阅。”

  李长河自然同意了下来。

  “行,那我先走了!”

  刘剑青说完,推起自行车就准备离开。

  而李长河有些诧异:“这么着急,要不我请您吃个午饭再走吧!”

  “不吃了,顾不上,最近事情多得很,你这边我还是趁着来西郊宾馆办事,顺路过来找你一趟。”

  “等你稿子出来了,咱们再碰头,走了!”

  刘剑青摆了摆手,骑上自行车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待刘剑青离开之后,一旁的陈建功羡慕的说道:“长河,文代会啊,你竟然不想去!”

  “这一届文代会,据我所知,可是很多老先生都参加的。”

  “巴金先生曹禺先生,茅盾先生,钱钟书先生他们都来的”

  陈建功这时候激动地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笑着摇摇头:“这我知道,不过就算见了又怎么样,人家能认得我是谁啊?”

  “再说咱们写的那点豆腐块文章,在这些老先生的眼里,不值一提。”

  “要说我们的确实是,但是你现在不是了,别的不说,光一本《大国崛起》,你就有资格站在这些老先生的面前。”

  “不过接下来,你真的打算写长篇啊?”

  陈建功这时候好奇的冲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确实有这个打算。”

  他有这个打算,说起来还得感谢老陶。

  那天老陶提到了路遥的名字,让李长河想起来,这位大佬的得意之作就是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可惜他没看过!

  而按照李长河的记忆,接下来国内文坛的代表人物,基本上都是以长篇小说为主了。

  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余华《活着》还有未来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位。

  而李长河如今已经不缺钱了,说实话利用小说刷稿费的意图已经消失了。

  那么接下来,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真正的冲击一下八十年代的文坛。

  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的搞一本长篇,看看到底能写到什么水平。

  “题材想好了吗?”

  陈建功随后认真的问道。

  李长河则是摇了摇头。

  “还在斟酌。”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李长河的心里,其实已经有想法了。

  (今天就这一章了,从早上就出去走媳妇家的亲戚,来回两百多公里,下午才匆匆回来,明天还得一天,顺便借这个机会,想想主角长篇的题材!)

236.第235章 纪录时代三十年

  236.

  北大的图书馆里面,李长河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支圆珠笔,百无聊赖的在那转着。

  他在完善着自己长篇的内容方向。

  对于长篇的写作,李长河的心里其实早就有了腹稿,毕竟这年代写长篇,对他来说能选择的题材极其有限。

  一种就是革命军旅文,类似《亮剑》那种,刻画一个李云龙式的英雄人物。

  一种就是时代都市文,类似《血色浪漫》《人世间》《活着》那种。

  其他的题材,像科幻啊,武侠啊这些,也能写,但是在这个年代,不管是读者基数还是社会影响力,这些题材都太偏小众。

  而李长河思索了一下,选择的是后者。

  他打算写一本时代都市文,而且这一次,他打算从一个农村孩子的视角出发,黑一下下乡的知青们。

  嗯,一个投机派的知青,外加一个淳朴的农村主角。

  他要刻画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二元制的经济环境下,城市知青和农村青年不可逾越的鸿沟。

  书名就叫《时代的新生》,甚至于连结局走向他都想好了。

  当质朴努力的主角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来到城市寻找抛妻弃子的渣男知青的时候,才发现,对方已经借着新一任干部妻子的身份,出国留学去了。

  而最后的收尾就是这个渣男选择了背叛祖国滞留海外,同样将国内的干部妻子和家庭抛弃,结果在自由民主的世界里,被“自由的枪声击倒。

  书里面一部分主旨,就是渣男知青的下乡之旅,这也是李长河想嘲讽和批判的角度。

  当然,这里面不止有批判必然也要有温馨和优秀的知青代表。

  比如说,努力学习的知青和农村青年,为国奉献的时代骄子。

  毕竟这个年代,人们还是更喜欢真善美的人设。

  李长河很想看看,自己这本书写出来之后,社会的反响会是怎么样?

  想想他一个知青文学的创始人,玩这么一手,也很有意思啊!

  想到这些,李长河的嘴角微微翘起。

  随后坐在桌子前面,李长河开始在草稿纸上写了起来。

  “1970年的冬天,十岁的梁小山第一次跟着父亲来到了京城,来他的姑姑家走亲戚,哪怕他们的家,距离这里只有二十公里”

  选择的年代,是后世不可触碰的禁区。

  至于最后能不能发表,李长河暂时不作考虑。

  因为这本书对他而言,真的是坐到了随心所欲,把自己想写的刻画出来。

  反正他现在,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伴随着李长河的动笔,时间开始悄无声息的流逝。

  对于这本书,李长河写的并不快,而且时常删删减减,把已经写好的稿子扯掉重写。

  所以当周三的晚上,朱琳看到李长河又坐在书桌前面开始奋笔疾书的时候,朱琳好奇的走了过来。

  “你这是又打算开始写稿子了?”

  “准备写个长篇,现在就是刚开头!”

  李长河放下手中的笔,笑着跟朱琳说道。

  “写长篇?”

  “这得写多久啊?”

  朱琳有些诧异的问道。

  “那哪说得准啊,我觉得毕业前能写完就挺好了!”

  李长河笑着说道。

  他要到82年春天才毕业,所以算下来,还有两年多的时间。

  这本书他确实一点都不着急,打算慢慢的磨。

  “这么长啊,那你得写多少字啊!”

首节 上一节 267/4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