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必须尽快开始实验?”陆山的眼神坚定了起来。
庞加莱和图灵同时点头。
“这是唯一的出路。”庞加莱补充道,“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开始实验,一切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
陆山深深吸了一口气,内心的压力瞬间增大。
他知道,这个突破一旦实现,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学术上的发现,而是一次彻底改变科技格局的革命。
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尽快行动,不能再浪费时间。
“明白了。”陆山点头,“我会尽快安排实验,争取早日验证这些理论。”
他明白,春节之后他得抓紧时间,将实验室的最新成果落实了。
春节的假期,陆山终于得到了短暂的休息时间。
离开实验室,回到现实世界,陆山感觉到一股久违的温暖。
春节对他来说,意味着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牵绊。
他回到老家,父母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年夜饭,桌上有他最喜欢的红烧肉和鱼,屋内弥漫着烟火气息。
“儿子,终于回来了。”林燕笑得合不拢嘴,站在厨房门口迎接他。
“妈!”陆山笑着走过去,主动在厨房帮忙。
“这两天怎么都不在公司忙啊?”陆德海笑问。
儿子现在就是他唯一的骄傲。
陆德海骄傲的并不是儿子能够赚多少钱,而是他对真理的执着和追求,一直没有变。
“公司越做越大,最近大家都在整理数据,忙得很。我回家休息一下。”陆山回答,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他和父母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家常。
老爹和老妈并不关心陆山去年挣了多少钱,而是关心着陆山的终身大事。
毕竟年纪在那里了。
林燕一直喋喋不休的说着,他哪个老朋友孙儿都读小学了,哪个老朋友大儿子年后马上又有婚礼了,要请他吃酒席等等。
这个话题让陆山也非常的头痛。
他闷声吃着饭也不回答。
还是陆德海知道儿子的想法:“哎呀,好了,不要说这些了,咱们儿子这么优秀,未必还愁女朋友不成。”
林燕也知道点到即止,便点点头说道:“我就觉得你那个高中同学沈倩还挺不错的。对了,你们还在联系没?”
陆山想着,后天还真的和沈倩、杨川和张勇有约呢。
“你最近一直在忙科研,别太累了,身体最重要。”陆德海再次打断。
“我知道的,爸。”
大年初二,陆山和几个老同学聚会。
沈薇、杨川和张勇和陆山相约到了高中外的小广场,以前的老据点。
“山哥!”老同学张勇又胖了,走路浑身的肥肉都在甩。
“还有张胖子,怎么一年没见你又胖了?”
和高中同学在一起的时候,陆山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高中。
“听说你在搞芯片研究,挺厉害的啊。”杨川他们多多少少知道陆山一些事情,但并不知道陆山就是起源集团的老总。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在研究一些新的材料。”和同学在一起陆山也不愿意多提公司的事情。
这时,陆山看到了沈倩。
第388章 芯片必须要突破
沈倩还是和以前一样,笑意盈盈的看着陆山,话也不多。
陆山主动和沈倩搭话,最后在杨川等人的追问之下,大家也知道沈倩到现在还没有男朋友。
陆山因为在大学连跳三级,所以现在是江州大学的研二学生也是讲师。
沈倩则在燕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研究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学霸。
陆山看着沈倩的眼神,内心一点道不清的情愫。
同学们一边开玩笑,一边回忆着过去的高中时光。
假期过后,陆山重新回到江州,进入了伴矽公司。
为了保证公司最大的隐秘性,公司并不高大上,甚至可以说有些简陋。
伴矽公司位于江州大学旁的一座不起眼的低层办公楼里。
四周是学术气息浓厚的科研楼和实验楼,周围环境安静且充满活力。
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这里却聚集了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大家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突破半导体技术的瓶颈,迎接未来计算架构的革命。
一走进公司大门,几名员工就注意到陆山的身影,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
尽管陆山是老板,平时忙于公司运营和对外沟通,已经好久没亲自到公司来过了。
“陆总!”一位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的年轻工程师看到陆山,忍不住笑着打招呼,眼中带着明显的激动。
“欢迎陆总来视察工作!”另一个技术员也笑着走了过来,礼貌而略带几分腼腆。
陆山点点头,淡淡一笑:“最近公司进展如何?”
赵凯是公司的一名技术支持经理,他走上前来,显得有些拘谨,但依然忍不住露出兴奋的笑容。
“陆总,最近我们有一些新的突破,尤其是在内存和硬盘的研发方面,进展很快。”
他指向旁边的工作区,那里正摆着几台正在测试的设备。
陆山轻轻点头,走向那个方向。
他知道,伴矽公司这几年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外部宣传,但在科技领域内,他们的名字逐渐传开了。
尤其是在芯片材料的创新方向上,吸引了不少行业内的关注。
“张灵溪在哪里?”陆山问道。
“在这边,正在准备今天的汇报材料。”赵凯回答道。
走进公司一侧的会议室,陆山看见张灵溪正在摆弄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似乎在最后检查工作报告。
张灵溪是江州大学材料化学院的研究生,兼任伴矽公司的负责人,虽然她年纪不大,但在技术方面的造诣和管理能力都非常出色,是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陆总,您回来了。”张灵溪抬起头,微笑着迎接陆山,眼里充满了惊喜。
自从上次和陆山一起去深市出差后,公司一改组,陆山总是忙碌已经很久没有来公司了。
陆山点点头,随即看向她手中的报告:“工作怎么样?有进展吗?”
“还不错。”张灵溪整理了一下报告,开始汇报公司目前的最新情况。
“伴矽内存、伴矽硬盘和伴矽主板的市场反馈都不错。”
“首先是伴矽内存,目前的进展非常迅速。”
张灵溪兴奋地说道:“我们的内存产品,比传统内存的速度和容量都有大幅提升。”
“目前PC内存大概是2GB到4GB,但我们的内存,不仅速度超快,而且容量已经突破了10TB。”
“体积也更小了,唯一不同的是,标准内存是板条形式,按照你的要求,我们的内存模块则微型化,大小大约和指甲盖差不多,比上一代要小三分之一。”
“10TB?”陆山微微一愣,目光转向旁边的实验设备。
显然技术的进步比他想象的更快。
10TB的内存,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数字,几乎已经超出了常规计算机的需求。
张灵溪轻笑了一声:“还是按照你的要求,目前我们还在挤牙膏。为了避免市场上太过惊讶,也为了不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我们选择了一步步升级。市场上现在标准的2GB内存,我们推出了4GB内存条,如果市场推出4GB的,我们推出8GB的。而我们已经有技术突破,随时可以超越。”
陆山哈哈大笑,张灵溪算是得到了他的真传。
陆山点点头,“硬盘呢?”
“硬盘方面,情况也差不多。”张灵溪又翻开一份报告,指着图表解释。
“传统硬盘大约在2013年是1TB到4TB,市场大多数人用的都是1TB或2TB的硬盘。”
“但我们现在的硬盘,单个容量已经可以做到1024PB——是的,1024PB。”
“拓扑半金属实在是太厉害了!”
她略显得意地说,“但是,我们同样没有一下子推向市场,而是采取了逐步发布的策略。”
陆山听着她的话,非常满意。
伴矽的硬盘和内存技术,已经跨越了常规技术的限制,故意将步伐放缓,这才有战略意义。
陆山点了点头,有张灵溪在,他还真的不用太操心。
“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突破技术瓶颈,尤其是在主板和硬盘的生产工艺上。”陆山说道。
“是的,陆总。”张灵溪答应道,“我们会加速研发进度。”
随后张灵溪又汇报了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
“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供应给了神船,以及其他一些电脑厂商,除了联翔以外,几乎所有的大厂都在采购我们的内存和硬盘。”
“我们也开始了单独的硬件销售,针对一些小型企业和科研机构。”
“整体来说,公司的收益增速非常快,尤其是在硬盘和内存的订单方面。”
陆山听着,脸上浮现一丝满意的笑容。“这就好。”
他点头,又看向一旁的技术支持经理赵凯,“那生产线的情况呢?跟得上市场需求吗?”
赵凯见陆山问到这里,立刻走上前,“陆总,生产线的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优化,虽然还不能达到超大规模生产,但已经能保持每月一定的产量。”
他略显紧张地继续说道,“不过,我们还需要更多的高端设备,特别是在生产拓扑半金属的过程中,有一些环节的效率还不够高,生产周期有点长。”
陆山听后轻轻皱眉。“你们已经解决了哪些技术瓶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张灵溪接过话题:“我们在半导体生产线上,有一些关键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尤其是在拓扑半金属的合成工艺上,已经实现了较为稳定的批量生产。”
“但因为材料特殊,生产的温度和压力控制要求非常高,一些设备在高负荷运行时仍然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导致成品率稍低。”
“所以你们现在的产量是有限的?”陆山问道。
“是的,陆总。”张灵溪点点头,“我们正在加快引进新的生产设备,提升自动化程度,缩短生产周期,争取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内大幅提升产能。”
“好。”陆山沉思片刻,又问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线扩展?”
赵凯回答:“我们计划在下个季度完成一次生产线的升级,重点是提升拓扑半金属的合成效率。”
“另外,也需要扩展硬盘和内存的测试设备,以便支持更多客户的定制需求。”
陆山点了点头,“很好,尽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