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345节

  一位老同志看著材料,问道:“这个热像仪是个怎么回事,解释解释吧。”

  不太好说看不懂,那就解释解释。

  一般来说,评审专家要你针对某个问题具体解释解释,有两种可能。

  他很懂、他真不懂。

  两种情况都需要小心应对,前者技术上容易出问题,后者情绪上容易出问题。

  不过老何不怕,这东西,挑不出毛病来,谁要说不行,一跳八丈高的不是草拖厂,而是装甲兵那边。

  老何把热像仪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遍,道:“这个除了是个夜视设备之外,在白天也能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反伪装效果。而且自身不发射信号,隐蔽性极强。”

  装甲兵那边早知此事,高振东将热像仪公布的时候,就特地请他们过去看过,连侦察车和指挥车都是那一次给引出来的,所以装甲兵的同志除了一脸的惬意之外,没有其他表情。

  其他同志听了老何的解释,再看看装甲兵那边的表情,明白了,这东西,不搞也得搞。

  “是不是难度有点大?现在硫化铅的性能,恐怕支撑不住这个啊。”

  还是有同志表示了担心,步子迈大了容易扯著淡。

  “这个已经搞出来了,正在做最后的优化,大家可以看看效果。”

  老何摸了几张照片出来。

  其中一张上面,是两台并排的设备,一台显示器黑乎乎的,另外一台里,一辆坦克清晰可见,虽然有些模糊,图像风格很怪,但是绝对能一眼认出,那就是一辆坦克!

  而另一张上面,两台设备的图像都清晰可见,但是其中一台只能看见一片草丛和树林,而另一台,则同样能看见草丛和树林,但是透过这些,一台装备明显的呈现高亮,透过草丛树林,具体细节不大看得清,但是能看得出是个机动车之类。

  给大家展示了一下,老何连忙把照片收起来了,给你们看看可以,别的可就犯纪律了。

  这惊鸿一瞥,就已经足够让在座的其他同志从座位上跳起来了。

  “这东西能看这么清楚?”

  “红外大灯的效果根本比不上啊。”

  “这个装备在夜战里优势太大了,简直是一览无余啊。”

  “不是,我是不是还没醒,这个东西的跨度太大了啊,以前没听说过一点点风声。”

  “这个就不用问了,根本不懂,而且人家东西都做出来了,部队那边恐怕乐得不行。”

  “那肯定,你要说这东西砍了,我看部队那边先把你砍了。”

  “……”

  其实这东西,在最近的十年里,最需要它的不是别人,而是花旗佬,要是能有这个,他们在70年代左右的损失就不会那么大,或者说是不会那么精神紧张了。

  一路汇报、讨论、确认、记录下来,当最终二代坦克的指标确认下来的时候,大家发现,真的要是按照指标搞下来,这个坦克不得了。

  这是一个重量40吨左右,能够打穿防住当前以及能够预想的所有坦克,并且机动性不弱于中型以上坦克,同时还拥有极为先进和夸张的火控系统的东西。

  甚至让大部分与会者都有些怀疑,这东西是不是指标提得太高了?这种现象,在原本这年代装备研制工作里,是极为常见的毛病。

  但是这所有的指标,都是所有参会同志,经过严谨的质询和讨论,一步步确定下来的,按说不会有什么问题,尤其是那些超前的指标,越是超前的,反而越是有理有据甚至有实物。

  这就是个怪物!大家看著坦克指标想。

  这才是个怪物!有人看著高振东想。

第543章 修改生产工艺要慎之又慎

  散会的时候,装甲兵那边的同志一脸的喜色,如果说5DL的仿制成功,让他们有了趁手的武器的话,那这个二代坦克如果按这个方案做出来,那就不是趁手的问题了,那是遥遥领先啊!

  他们非常诚挚的向坦克的设计方表示了感谢,一一热情握手,从总师到普通设计人员,一个都没落下,特别是十处打锣九处响的高振东,前不久的指挥车和侦察车不还找他来著嘛。

  高振东临走的时候,防工委领导一边和他道别,一边笑道:“地上跑的事情,可算是差不多了。”

  仔细想想,的确差不多,除了火炮之外,大宗一点儿的陆军武器基本上已经成形了,至于火炮,咳咳,现在还是不错的,这些铁疙瘩在老毛子的帮助下,基本上和世界领先水平是一个档次上,或者说没有明显的短板和缺憾。

  单兵武器、反坦克武器、装甲装备,都已经体系化了,而且在高振东的帮助下,都有了5~20年的领先,当然,这个5~20年,别人是不知道的,只有高振东自己心里有数。

  就算是火炮方面,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带动,至少在大炮兵对抗上,已经开始启动的反炮兵雷达就能给敌人支援火炮群一点儿震撼。

  远程支援火炮被压制了,那剩下的其实就好解决了。

  别看S1堑壕里面打得那么惨,很热闹,实际上真正决定双方胜负的,是互不见面,只能用炮弹相互热情招呼的火炮群。

  ——现代战争是炮战。

  至少在1960年的时候还是这样,空军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高振东听著这话,觉得不对味儿啊,领导,你这话是几个意思?

  陆军的事情差不多了,你是在暗示我把眼光往空军和海军看看?

  在搞了在搞了,你又不是不知道。

  虽然不知道领导这话是不是这个意思,不过高振东自己的脑袋,却先往那个方向上直接就转过去了。

  原因很简单——只有陆军还不够。

  不过海空军作为典型的高技术兵种,那不是一般的烧钱烧资源,困难很大。

  巧就巧在高振东的优势,就在高技术上,烧钱烧得好的话,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还不太花钱。

  根据高振东自己的分析,窗口期还是在的。

  三月四日,星期六,高振东作为研究人员之一,参加了61式枪族的正式定型会。

  这次定型会非常顺利,毕竟经过多次试验,雪城实验中心那边也给出了完整的评价。

  雪城那边用语很客观,不过有优异的性能打底,用语越是客观,越是能够说明这个枪族的好,老话说得好,打铁还靠本身硬。

  关于弹方面,倒是不用多说,反正就是7.62*39,这个是改不了的。

  “综上,本枪族通用零件比例高达75%,实现班组武器供弹具通用,400米内精度好,可靠性高,可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可靠使用,且便于车内操作。”

  柳教授在做汇报,这句全国范围内可靠使用,代表的是试验人员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塞上高原,极寒酷暑,沙漠戈壁的辛劳,噢,对了,还有经典的流沙河水。

  这个时候雪城能试验的项目很多,但是还不够多,有时候还得是土办法,现场试验。

  好在我们地盘够大,各种地形、气候够多,除了峡湾地形之外,我们拥有全世界所有的地形,不过峡湾地形没有也无所谓,我们是为了保卫自己,没想侵略别人。

  “……枪族配套的枪挂榴弹发射器,垂直破甲性能65mm,弹片杀伤半径10米,有效射程对装甲目标100米,对人员400米。在能够有效的作为步兵支援火力的同时,相比枪榴弹,做到了射程远、精度高、重量轻、携弹量大、操作简便……”

  一名参会的陆军中年同志,一边听著汇报,一边爱不释手的摸著手中的61式突击步枪,感慨到:“这个枪好啊,这个枪挂榴弹也好,这就是步兵手中的大炮!当年我要是能有这套东西,别说打县城了,哼哼……”

  整个定型会除了汇报介绍之外,基本上没有同志提出异议,反而是陆军的中年同志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柳教授,雪城的试验结果我们都看到了,东西做得很扎实这我们也看得出来。但是这是定型会嘛,不亲自上手试试怎么能叫定型会?你看看是不是安排安排,让我们上上手试试?是骡子是马我直接溜溜。”

  嗨嗨,首长,你这心里想的什么我们还能不知道?

  按说这种定型会,枪就不用打了,该打的同志,前面早就打到想吐了。

  不过京城工大的准备却是做得很齐,备不住有的同志就是手痒呢,所以靶场那边早就有所准备。

  眼看这东西的正式定型完全没什么问题,所有的参会同志也放松心情,既然有中年同志想过过瘾,那就一起去蹭蹭。

  靶场上,所有的同志敞开了打,不过看大家那个撒欢儿的打法,要说和定型试验要说有多大关系,其实还真没有。

  反倒是那位提出要过过瘾的中年同志,非常认真,突击步枪、机枪,单发、短点射、长点射、连射,一一试过来,一边试,脸上笑容就越浓。

  “带劲!”

  “过瘾!”

  “嗨,准!准!”

  “这个好这个好!”

  这种类似的话,在他嘴里就一直没停过。

  当他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了枪挂榴弹操作,远远的一炮,将400米外靶标方圆十米的所有气球靶,一举击碎的时候,脸上笑容大到了极致。

  “好!好!太好了!没想到我们也能用上这东西啊!威力大准头高,学得好点儿,百米开外打射孔没太大难度。”

  笑著笑著,他的笑声又低沉下来,眼睛里闪著光,仿佛是想起了那一个个抱著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在枪林弹雨中或突进或匍匐的身影。

  他们有的成功了,更多的,却倒在了那短短的百米距离上。

  这位同志摸了摸还在发烫的发射管:“好,好啊!一定要普及,一定要快速普及!”

  旁边有位同志轻轻的道:“首长,这个也能挂在半自动上面的。”

  “好!柳教授,你们搞这个东西,考虑很周全!好!”

  搞枪挂榴弹的罗教授不敢居功,指了指旁边正在射击,弹无虚发的高振东:“这个枪挂榴弹,是这位高振东同志一力主持,指导著我们搞出来的。”

  陆军的这位首长看著高振东,笑道:“嗯,他啊,我知道,部队里出来的兵!好样儿的!”

  虽然没见过高振东,不过名声还是知道的,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看看那枪,打得是真准!

  乒桌球乓热闹了一阵,大家这才回到会场。

  整场会议,高振东基本上没怎么说话,也不需要他说话,事实就能说话了,他就是来蹭枪打的。

  不过在最终的后续工作建议上,高振东却主动说起了一个要求:“各生产厂,未经审查和技术鉴定,不得擅自修改枪械的制造工艺。”

  61式的生产工艺,已经是尽量考虑生产便利性了,在AK-47及其仿制型号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合理简化。

  与流传的“价格便宜量又足”的名声不太相符的是,AK-47早期,价格一点都不便宜,生产工艺其实挺复杂的,还是木头枪托。

  真正价格便宜的,是后来的改进版和仿制版,比如我们的。

  仿制版的好名声,被戴到了原版头上,这特么哪儿说理去?

  而61式的工艺,已经在高振东的建议中,柳教授的研究下,简化到了合理的极限,再简,就要出问题了。

  高振东提这个建议,指向性很明显,就是前世那支步冲合一的枪给他带来的后遗症。

  那枪底子其实不错,抛开已经略显过时的作战思想不说,至少可靠性上原本不该那么差,甚至过了几十年,各国都塞进班组里的精确射手步枪,论起本质来,和那枪能有什么区别?

  花旗佬的M14虽然早就退役,但是其子孙后代一直没有从他们的军队里销声匿迹,其实根子上也差不多。

  但是那支枪,坏就坏在那些随意“优化”的生产工艺上了。

  先知先觉的高振东,趁著61枪族定型的机会,把这个要求写进正式文件里,不说彻底杜绝、至少很大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他必须做的。

  对于高振东提出的这个要求,这时候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如果真的成真,其事情的严重性,不过倒是觉得高总这个提议很好,生产工艺是有规矩的,这个规矩哪儿能随意破坏。

  虽然觉得高振东有点杞人忧天,但还是一致觉得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应该的,写进了鉴定报告里。

  61式火箭筒、61式班用枪族,后来传说中的步兵三宝,现在就剩一个61式单兵反坦克导弹了。

  高振东美滋滋回了家,娄晓娥却比他还先到。

  一看见高振东进家,娄晓娥就乐颠颠的走上来,连惯常的热茶都先放一边,拿出了一迭纸。

  “振东,你看我带什么回来了?”

第544章 再给许大茂上个Debuff

  看著这迭纸,高振东虽然不知道是个啥,但是他能肯定,这绝对是和《赤脚医生手册》有关的东西。

  他想了想,没有说自己的答案,而是胡逼乱猜,满足了娄晓娥“连振东都一下子猜不到我干了多大事”的心理需求。

  猜错两次之后,他才漏出了惊喜和意外的神色:“难道是……你把那个急症处理的缺失部分补齐了?”

  如果老是什么都猜不出,那也不行,说明你没把握住她最看重的事情,而且潜意识觉得她做不到。

首节 上一节 345/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