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敏点头:“可不咋滴,二宁,真要是能行的话,咱们哥几个平分咋样?你不用掏钱,我们几个掏。”
“等明儿整完塑料棚子再说吧。”
说罢,王虎起身去楞场接关磊和刘大明,并且给马六拿了些红肠和烟酒茶,以及孟紫烟给马六做的棉袄棉裤,在林场拿的棉鞋。
孟紫烟抽空走过来,询问:“东哥,爱妮和北川处的咋样啊?”
陈河东说道:“挺好,月初的时候他俩去见我老丈人了,张爱妮工作不错,我老丈人和丈母娘都挺满意。”
“那就是快结婚了吧?”
“得明年,我小舅子单位给分的房子还没下来呢,等房子下来就结婚。”
徐宁说:“铁路家属楼离道里分局挺远吧?”
“不远!就隔着一个道口,再说张爱妮在分局家属楼也有房子。”
刘学敏笑说:“搁省里工作就是舒坦,单位还给分房子,我们街里啥玩应都没有,也就过年过节能给发点米面油。”
“知足吧,我们搁家里闲着的呢?啥玩应都没有。”
老钱嗑着瓜子道:“你们搁家不用干活,不也有工资么,这多舒坦呐。”
“舒坦啥呀,都给我闲出病来了!”
“诶呀,你这话气的我心肝疼。”
“哈哈哈……”
此刻,满屋飘香。
锅里炖着鱼和鸡,烧西二屋火墙的炉子上搭着马勺,杨淑华正在用锅铲扒拉马勺里的孜然牛肉,韩凤娇则在案板前拌着凉菜,孟紫烟、关花等人往餐桌上捡碗筷……
待王虎和关磊、刘大明进屋后,便热情与刘学敏仨人打招呼,老舅和刘学敏岁数相当,而且俩人能唠到一块去。
晌午菜系比较丰盛,有红烧鳌花、老母鸡炖蘑菇、红肠小肚摆盘……拢共是八道菜。
徐宁端着酒杯,道:“刘哥、老钱、东哥,兄弟这杯酒得跟你仨一块喝,门外这台车我就收下了,咱哥们慢慢处,处不好你们自个找原因嗷。”
“哈哈哈,妥!处不好我们自个找原因。”
仨人咧嘴大笑,随即仰头将杯中酒一口闷。
接下来喝酒唠嗑就随意多了,在老徐家没那么多规矩,咋舒服咋来,不像其他家庭,屁大点事就得嘟嘟个没完没了。
喝到3点多钟,刘学敏和老钱就要张罗走,但俩人喝酒了,徐宁就劝说他们醒酒之后再开车走,等明个再开回来。
陈河东则不客套的说要在老徐家住些日子,这没啥好说的,他想住到啥时候就住到啥时候。
傍晚,赶在天黑之前,老钱和刘学敏开着军绿色老东风回了街里。
而徐老蔫和王二利回来时,瞅见陈河东在家里,笑问:“河东啥时候来的啊?”
“晌午过来的……”
徐宁瞅着老爹笑道:“这不是过来给我送车了么。”
“送车?送啥车?”
“一台东风汽车,东哥花多少钱买的?6300块钱?”
陈河东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就掏3300,剩下的3000是刘哥、老钱和斌哥、老金、柴三哥一块掏的。”
“诶呀我滴妈,给他买车干啥啊?”
刘丽珍撇嘴接话道:“瞅他长的俊呗!”
孙莲芳插嘴:“我哥长得确实俊,大娘,这话没毛病。”
徐宁闻言大笑:“哈哈哈……”
待徐老蔫听完其原由,便说:“你们多余这么整,但他都收下了,我也不能往外推。不过这里边咋还有柴兵的事啊?”
“啊,之前柴三哥在刘哥手里买了十多台倒骑驴,原本是刘哥要给柴三哥600块钱分红,但柴三哥死活不要,所以就把这份钱算到买车钱里边了。”
“这柴老三也是死心眼……”
在徐老蔫的观念里给钱不要是啥?况且600块钱可不是小钱,那是普通工人一年半的工资!
徐老蔫靠在沙发背上,悠闲惬意的说道:“明儿我开车去林场转一圈。”
刘丽珍听到之后,说道:“你快别嘚瑟了!”
“诶呀,这算啥嘚瑟,我开着溜达溜达,新买来的车得透一透,要不然没劲儿,老娘们啥都不懂就会叭叭。”
“你再说一个?”
刘丽珍眼睛一瞪,徐老蔫立马缩了脖子。
徐宁道:“你俩别老吵吵,我嫂子怀孕呢,再惊到肚子里的孩子,咋整?”
王淑娟笑道:“没事没事,提前让你大侄感受下咱家气氛。”
“……”
第652章 塑料暖棚兴起 终于下雪啦!
翌日,9点多钟。
老钱和刘学敏领着四个农机站的人来到老徐家,分别开了两台车,一台老解放、一台老东风。
徐宁招呼李福强、王虎将后车厢中的铁管、塑料膜和压管机器卸了下来,整齐摆放到当院之中。
随后,徐宁指挥他们开始测量屋檐下平台的尺寸,长度平均下来相隔一米半就要插根铁管,高度刚好到屋檐。
先试用压管机器把铁管折弯,略有些弧度后,两三人举着铁管送到房檐下比划一番,觉着长度和高度差不多之后,便将铁管的长度和弯度定了下来。
由于是头次整这玩应,哪怕经验再丰富的人,也不免时而停顿,所以整到晌午才刚好在屋檐下钉木橛子。
吃完晌午饭,众人又忙活了起来,先将木橛子钉死,再把弯曲铁管插入其中,然后盖上塑料膜,四周缝隙用青苔填平,如此等到下雪时,雪就会压着地面的塑料膜了。
不过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不知道在哪里开门,徐宁等人研究一番,决定在东边,也就是东二屋开个小门,在制作小门的时候,农机站的人干活就快了许多,因为他们以前制作过大棚的门。
折腾到午后三点多钟,老徐家屋檐下的塑料棚子才算完全制作妥当!
老娘们抬头瞅着塑料棚,塑料不算太薄,就算下雪,雪也能顺着弧度滑落到地上,并不用担心雪把塑料棚压塌。
“这玩应真好!站在里边一点风都感觉不到,冬天肯定不用糊窗户了。”
韩凤娇点头:“可不咋滴,还能搁这放几个缸,也不用跑到下屋取东西,挺方便。”
刘丽珍觉着很满意,往年在老房住的时候,每年冬天都得糊窗户缝,若是有塑料布的话,就用高粱杆将窗户封死,而现在有了塑料棚,冬天不仅能够开窗通通风,还比封窗户保暖。
塑料棚外,徐宁、老钱和刘学敏等人聚在一块,讨论着铁管和塑料膜的成本,随即刘学敏算了出来,五间房所用塑料膜和铁管的成本是18块6毛钱,这没算人工费和安装费的价格。
徐宁皱眉道:“成本确实有点高。”
刘学敏笑说:“肯定高啊!我给你拿的是厚塑料布,进价就4毛,铁管也是比较厚的,能使个三四年,用不着年年买塑料布,这么平均下来,就算使三年,一年也就6块多。”
李福强呲牙道:“那挺便宜!兄弟,给我家也整个呗。”
王虎说:“我家也整!这玩应瞅着就板正。”
“整呗,自个掏钱嗷。”
刘学敏摆手道:“掏啥钱,咱自个家人免费整,就当做宣传了。”
“那能行么,成本肯定得给,要不然你咋下账?对不,这事你们几个研究,我就不掺和了。”
老钱劝道:“刘哥,按二宁说的办,塑料布和铁管也不是白来的,你要是整亏了,到时候站里查账也麻烦。”
“行!那就收个成本价。”
徐宁提醒道:“我听你说塑料布和铁管有好有坏?那你就定个标准,比如薄塑料配厚铁管一个价,厚塑料配薄铁管一个价,整四个价格,谁要想整塑料棚,就让他自个选呗。”
刘学敏拍腿道:“这想法好!民主!”
“必须民主,价格是明码标价,但也得算算人工,俩人整一家能挣多少钱得算出来。”
老钱说:“我琢磨除去本钱和人工,一家也就能剩下六七块钱。”
徐宁一摆手道:“不可能!剩六七块钱谁还折腾这事?最少得剩下20块钱,我家这种棚子成本价不是18块钱么,那就定48块钱。”
“48块钱……职工一个月工资啊,谁能舍得?”
“肯定有人舍得,你就放心吧,花一个月工资暖和三年,不划算么?”
陈河东说道:“一年才16块钱,肯定有人愿意整。”
刘学敏点点头:“成,那就先这么定了!回头我再找志斌唠唠,如果农村整不起来,去市里边肯定能整起来!”
“嗯呐……”
虽然利润比倒骑驴少,但这玩应没啥技术含量,只需要找两个干活麻利的人就能整了,这时候或许有人发问,这塑料棚制作简单,不怕有心人学去仿制?
随便模仿,这种没有技术的活,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原材料的获取,塑料布和铁管一般人根本买不到,若想要大量进货更是没有渠道。
而有渠道的人也看不上这仨瓜俩枣,费挺大劲才挣10多块钱……
徐宁招呼众人进屋喝茶水,刘丽珍使个眼神把老儿子喊到了北厨房,低头悄声道:“老儿子,这塑料棚整的挺好,你舅麽和你二婶她们都看上了,你问……”
没等老妈说完,徐宁就笑道:“我能吃独食么?明儿先给我二叔和我大哥家整,后个再给我老舅整。”
一旁,韩凤娇笑说:“我就知道二宁都安排好了,咱根本不用问。”
孙莲芳说道:“哥,用不用给我家也整个?”
“你也不回家住,整啥啊?”
关磊大部分时间都在楞场,孙莲芳就在老徐家跟王淑娟住,有时候徐龙回来,她就去老王家东二屋住,反正去哪都有地方。
孟紫烟小声说:“那用不用给我妈家也整一个?”
“肯定得整,成本价18块6,待会你掏37块2给刘哥,这玩应能使三四年,平均一年才6块多,但跟旁人得说将近50块钱,知道不?”
“啊,知道。”
“一年才6块多?那挺便宜!”韩凤娇笑说。
这帮老娘们都觉得价格不贵,其原因自然是家底阔起来了。
徐宁笑道:“必须地,这不是自个家人么,对外卖就贵了。”
“行!待会就把钱给学敏。”
说罢,老娘们各自回家取钱,杨淑华正要回家时,却被李福强拦住了,细一说才知道李福强已经给完钱了。
傍晚,夕阳斜下,彩霞耀眼。
徐老蔫和王二利回来时,便瞅见了门外停着的军绿色老东风,徐老蔫压抑不住高兴对着老东风轻轻爱抚,他正要钻进后车厢享受一番时,却听王二利诶妈呀一声。
“大哥,你快瞅瞅!”
“咋滴啦?”
徐老蔫急忙跑过来,瞅见自家屋檐下的塑料棚子之后,有些发懵。
“这啥玩应……咋把大棚扣门前了?”
这时,在塑料棚里唠嗑的李福强推开门,站在柴房位置,喊道:“老叔、二叔,搁这进门!”
俩人匆匆迈步走到近前,徐老蔫问道:“今个扣的大棚?你兄弟要搁大棚里种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