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时你过来,第一个上场。现在你可以去熟悉一下拖拉机。场地知道在哪里吧?”
对于有实力的人,连老师都很欣赏,会行个方便。
“知道,谢谢老师。”李龙把卷子拿着过去交了,老师看了看,看着和自己感觉差不多,笑了笑,摆手让李龙离开了。
实操场地在农机局后院,先前李龙看到那边划的线,和放的杆子。这个实操俗称钻杆,对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但对李龙来说还是挺简单的。
有人看着场子,听说了李龙的来意,便把摇把子交给他。摇拖拉机也是一项操作,这个李龙倒也不怵,他把手油门拍一下,下三分之一油,然后按减压上摇把子,先试了试力量,感觉这拖拉机虽然半旧,但柴油机很顺滑,应该是校调比较好的。
用了六七分力就将拖拉机摇着,然后一项项操作着。
等都过了一遍,把拖拉机停回原位,那个看着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利害,倒车能倒成这样的,来考核的人中,你是头一个!保过!”
李龙谢过人家,把摇把子放回位,离开了农机局。他也没等那个邓朝先请客,人家这么说,他是没当回事,还是去杨大姐那里和顾晓霞一起吃饭比较好。
顾晓霞还没下班,李龙去市场转了一圈,没看到老爹和陶大强,猜测他们应该是已经把鱼卖完回去了。市场更加繁荣,卖苜蓿的都有。当然无论买的还是卖的,基本上都是汉族人。
这让李龙想起来后世一些民族同志说你们汉族人吃草,但是慢慢的,他们也跟着一起吃了起来。
那时候说的吃草包括但不限于苜蓿、芨芨菜、蒲公英等各种春天的野菜。
有人说靠山吃山,但实际上山里的牧民除了个别打猎,其他的基本上就不会去动山里的那些东西,无论党参贝母还是蘑菇,对他们来说都是草,只是给牛羊吃的。
至于鹿角之类的,生活在山边上的许多是知道其价值的,但生活在深山里的牧民并不清楚。他们世代放牧,哪怕是到二十世纪末和外界接触也不算多,因此对这些东西并不是很在意。
到二十一世纪十年代的时候,这些牧民和外界接触多了,才开始慢慢用身边的资源换钱,最开始的时候,一袋子五十多公斤野蘑菇,就换五十块钱,你敢信吗?这可是二零一五年左右。
但再往后一两年,旅游的人多了,哈萨克小朋友就开始牵着自家的马到景点挣钱了,而再往后山边的牧民在雨季就能提着一袋袋蘑菇按市价给游客卖了,新鲜的巴楚菇一公斤一百,新鲜的羊肚菌一公斤一百八到两百,甚至更高。
而城市街道里也能看到少数民族人推着板车卖苜蓿、卖芨芨菜等,价格还不低。
扯远了。
李龙看了一圈,碰到了那个卖粮食的摊主,那位还认得李龙,招呼了一声:
“今天咋没开拖拉机?”
“震得屁股疼,”李龙开着玩笑,“休息两天。”
摊主也没当真,聊了几句,李龙离开。
他又骑车去了文化宫,转了一圈,找到了票贩子曹六。
“大哥,好久没见了啊。”曹六对李龙还是很有印象的,而且让他很感激的是,李龙告诉他倒票还有市场。当初他是没啥信心,李龙算是大客户,既然人家说了他也就信了,没想到接下来票还继续在用,特别是这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出来后,工业票需求量大增,他又小发了一笔。
不过再过一两年,北疆轻工业发展起来,基本上生活用品就不怎么用票了。
所以李龙在从他这里买票的时候,也提醒他要转行了,这票啊,慢慢的就吃不开了。
曹六听了李龙的话,开始想其他的路子。这两年他也攒了点钱,眼下商品经济时期,各种物资都缺,想找条发财的路子,对于他们这些消息相对灵通的人来说还是不难的。
李龙买了一些票,这是打算明天从百货大楼那里买生活用品的。他觉得像孙家强这样的人肯定是缺生活用品多过缺钱。毕竟进山一趟不容易,让他们背着生活物资进山,也背不了多少。李龙就想当个中间商,赚个差价。
他现在感觉有个拖拉机往返真是太方便了。速度快,拉的多,动力足而且现在油也便宜。
早知道去年就应该买了。
还是经验不足。
买完票,李龙看时间差不多,骑上自行车去了教育局。
等这边时间点到了之后,李龙看着顾晓霞推着自行车出来,便冲她招了招手迎了上去。
“你怎么来了?今天没开拖拉机?”
“考执照嘛,怎么也得给人家点面子。有人就开着拖拉机过去的,结果罚了五块钱。”李龙把邓朝先的事情当笑话给顾晓霞说了,两个人并排骑着自行车去往南面。
后面顾晓霞的同事有看到的便八卦起来。有人羡慕,有人嫉妒,还有人夸着是郎才女貌。
中午饭后,两个人休息了一会儿又一起出来,李龙去往农机局,他想早点考完,早点去买东西,然后明天早上直接就到山里。
他以为自己来的够早的了,没想到还有比他来的更早的。有人早早就等在农机局门口,这时候还没上班,大门虽然开着,但门卫也不放人进去。
那就等吧。
上班时间到,李龙第一个去后院,准备实操。
上午过了一遍,李龙信心很足,等工作人员就位后第一个上去操作,然后很顺利的就通过了。
接下来就是等通知拿证了。这需要一个过程,就跟拖拉机上牌一样,不可能是实时的。
李龙骑着自行车离开,然后去大院开拖拉机,顺便给小鹿们给水、饲料,接着去采购物资。
然后又看到了烫头的小刘。
第450章 运气槽漏了?
零零总总买了四五百块钱的东西,食物占一大部分,比如芝麻饼、鸡蛋糕、江面条这些可以直接吃的。这年头这样的食物在百货大楼并不算多,毕竟大家闲钱不多,零食类大多还是自己在家里做。
买了一些方糖、水果硬糖,也不多,毕竟这玩意儿算零嘴,想来那些挖贝母的人真不一定舍得吃这个。
酒是必备的,不管是换给波拉提这样的林业队人还是挖贝母的,总有喜欢这玩意的。毕竟漫漫长夜,没个娱乐的项目,光睡觉似乎也不好玩。当然主要还是散酒,瓶子酒带的不多,倒是小香槟带了一箱,到时看情况能不能卖掉。
李龙还带着一个便携的收音机,他想着没事自己听,如果有人想买,那就卖掉也行。价格也不高,换个十来公斤的鲜贝母就行。
剩下的就是一些生活用品,打火机、莫合烟、铲子、镰刀、风油精,他还去药材公司买了一些常用药,这药在林区也是有大用的。
再就是粮食,主要是大米白面,那市场的摊主开心坏了。光李龙买的这三次,够他卖好几个月的了。
林林总总弄了一车斗子,李龙开着拖拉机往山里赶去。这些东西到时都得放在木屋的小房间里,摆好——敢情自己还真要开个小卖部?
逗呢?
不过无所谓,能挣到钱就行。自己不是一个专业猎人,二把刀都不一定算,现在也就占着领先一步,且没有动保法,手里有枪,所以才能在山里横行。想要赚到钱,光靠打猎肯定不行,还得多条腿走路。
收贝母、换东西、搞编抬把子,都是路子。虽然短期,但是真的挣钱。
拖拉机突突突的开往山里,过清水河的时候再次引起不少人出门围观。清水河乡虽然距离山比较近,但这里的人在山里找食吃,最多也就弄点木头、搞点药材。从去年林业队成立后,那些人专门到靠近山的村子里过来宣传后,这边的人就不怎么进山了。
和东北那边靠山吃山不同,清水河乡的人主要还是以种地为主,而且西北的人观念相对保守,上面不让干啥就不干啥,至于上面没说的那些能不能干,那大概率是不干的。
这个对比在N年前就已经有人说过,南方人为什么能发起来,那是因为只要政策法规没规定不让干的,他们都去干。而北方人为什么相对头脑没那么灵活,因为他们看着规定和上面通知的,让干什么才干什么。
西北也是一样。
整个沿天山山脉北边,几乎没有正统的猎人,因为这一片再往前几十上百年,主要还是牧民和农民,倒是南疆有一些猎人,不然XJ虎也不会灭绝。专职打猎的人太少,本身人口数量也少,资源比较多,能种地减少地方,大都不会去山里冒险,毕竟野兽多,狼吃人的事情并不新鲜,十来年前,失踪个把人很正常。
进了山里,李龙拖拉机先开到了哈里木那边,过去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冬窝子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一些物资都在外面捆好打包,就等着放到马上拉走了。
听到拖拉机的声响,哈里木夫妻两个一起出来,互相问候过后,哈里木羡慕的说:
“如果拖拉机能开到夏牧场去那就太好了,我们的东西可以直接拉过去了。这拖拉机看着太好了。”
李龙笑着说道:
“后面会实现的。你们往夏牧场不是也有路嘛,只是路比较窄,以后牧业队有钱了,肯定是要把这路修一下的。”
这也不是安慰的话,后面往夏牧场是真的修了路。虽然只是最常见的砂石路,但至少能通行汽车了,再往后他们转场的时候,就能雇佣汽车把东西拉上去了。
李龙给哈里木他们又带了一些生活用品,把东西放下之后,他喝了两碗奶茶,就准备离开了。
“这两天我们也打算去夏牧场了。”哈里木给李龙说,“后面可能中间会下来,到时需要什么我去找你。”
“没问题。”
有李龙这个中间人,哈里木他们这个部落的人都不怎么想下山去和太多的人打交道。从小就是一个部落的人互相交流,看到太多的人,他们也不适应。虽然现在部落里的年轻人都已经开始通过收音机和其他牧民学普通话,但真要碰到人多了去交流了,他们还是挺靦覥的。
李龙开着拖拉机到了木屋,把屋门打开,架上炉子,然后开始往小木屋里搬东西。
小木屋里本身就有架子,所以这些东西摆放起来还比较容易。今天上午不打算出去,所以李龙把前面收的那些贝母拿出来放到屋子前面的木地板上晾晒着,大太阳照下来,这样晾晒的快一些。
正在搬的时候,远远的走过来两个人。
李龙看到人影的时候,这两个人已经走到距离木屋不到三十米了。
李正堂和李正亭。
“你们过来了?”李龙打着招呼,“这两天怎么样?”
“昨天就过来看你这边,结果发现你的拖拉机不在。”李正堂说道,“前天昨天我们挖了一些贝母,想过来和你换些东西。”
“正好,我今天拉了一些东西过来,你们看看想换啥。”李龙没想到这生意这么快就来了,他指了指小木屋说道,“看看吧,我这打算开商店了。”
“挺好啊。”李正堂很开心,这样他们就不需要跑几十公里下山买东西了。身上没钱,把贝母弄下山买东西还多一道手续,多麻烦。
当然,上山挖贝母也是为了挣钱,后面肯定是要换钱的,但眼下至少得保证正常的生活,不然活都活不下去,挣个屁钱啊。
“有馒头没有?”李正亭对馒头念念不忘,头天喝了粥,当时感觉香,但很快就饿了,总觉得还是馒头好一些。
“有啊。”李龙想起来自己先前蒸的馒头,到大房间那边把笼抽开一看,摸了摸,闻了闻,摇摇头对跟着过来在门口的李正亭说:
“前面蒸的,昨天我回去了,这馒头没晾晒,发酸了。”
“没事没事,没长毛就行。”李正亭根本不在意,“我换几个馒头。”
“可别吃坏了肚子。”李龙有点担心,这个李正亭才发烧完,要是再给吃坏肚子,这林子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定再有机会救过来。
“没事没事,老板你想想我们平时吃的啥啊。”李正堂倒也没在意,“这馒头只是酸了点儿,没事,晒晒就好了。”
既然他们说行,那就行呗。不过李龙还是给他们推荐了一下自己带的药。
李正堂和李正亭两个带过来四公斤多贝母,合着能卖十来块钱。李龙这边带过来秤,他就让李正堂自己称,称完算账,然后就开始换东西。
芝麻饼两包、方糖一包、药四小瓶、铲子一个,镰刀一把,床单两条,再加六个馒头。
这就是两个人换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两天挖的贝母换这么些东西,很值了。
他们虽然从李龙这里换去了米面,但就以他们手头的炊具是蒸不起馒头的,最多搞点疙瘩汤、面糊糊,或者在石头上炕几个死面饼子。
眼下这个就好太多了。
心满意足的带着东西离开,李龙继续摆着东西。这两兄弟没换酒和小香槟,显然是比较节省的,钱都用在钢刃上,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实用的东西,剩下的一个月贝母采挖期能够多弄点,最后多换点钱。
合理。
李龙把这些贝母里脏东西挑出来,然后洗洗,随后把剩下的几个馒头掰成块放篮子里挂外面木头杆子上晾晒着,然后继续摆放东西。
东面的山沟里,孙家强悄悄趴在林子里,看着前面四十几米外他布设的陷阱。
对于能够改善自己生活这个方面,他一向很有耐心。
陷阱套子用绳子做的,边上用的就是从岩盐矿洞里捡来的几块碎盐。动物需要盐这一点他知道,这岩盐不是宝石他也确定了,既然不是宝石,那就废物利用吧,在有动物经过的地方下个套子,看能不能套中了。
孙家强是大清早过来的,套子是昨天晚上下的,他打算过来看看收获,如果有的话,那就留下一些肉自己吃,剩下背过去给木屋那边换些东西。如果没有,那就随便弄点东西吃,然后去挖贝母。
结果过来的时候发现有个小狍鹿子在附近啃着草,他顿时就兴奋起来,就等着看那家伙能不能发现这个套子。
等着大约二十多分钟,小狍鹿子真就发现了那岩盐,然后兴奋的舔了起来,然后就被套中了!
听到小狍鹿子惊慌的叫着,看着它拼命的挣扎,那一刻孙家强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从林子里冲出来跑了过去,害怕小狍鹿子挣脱开,直接把它按倒在地,用下套的绳子绑起来后,这才放下心来。
就这么个狍鹿子,至少得有十公斤肉吧?
孙家强舔了舔嘴唇,抱着这狍鹿子就往自己住的地窝子过去。
不过走着走着他就犯了难。这玩意儿他不会杀不会剥皮啊。自己地窝子那环境,虽然能煮一锅肉,但总不至于煮着带皮带毛的肉吧?
干脆去换点东西?
孙家强还是挺有毅力的,抱着这狍鹿子就往西而去。他都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木屋,这就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