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第204节

  “行,妈,我周日上午就去,到时候买两斤的糕点和一斤的糖果拿过去。”

  王孟德答应道。

  “嗯,家里的饼干票和糕点票不够,你去买点高价的吧。”

  冉小梅想到家里的糕点票和饼干票就剩三四两了,便小声的说道。

  自58年下半年以来,因为财政危机,以及货币投放量大幅度增加。

  老百姓和居民手里的钱又买不到东西,再加上物资匮乏,供求压力非常的大。

  为了回笼资金,京城虽然在去年八月份开始,对餐饮业实行收粮票或者餐券的制度。

  但对十八家高档饭馆做了特殊规定,去这些饭店吃饭,不受粮票,但价格高昂,现在的价格是之前的五倍左右。

  在一九六一年四月,全国二百多个城市里,已经开设了八百多家高级餐馆,高价售卖荤菜以及名酒。

  同时,为了从当时高货币持有者(主要是高价出售农产品的农民、拿定息的工商业者、高级知识分子)手里回笼资金。

  在一九六一年一月的时候,正式在全国四十多个大中城市销售高价糕点和糖果。

  食品商店售卖的糕点和饼干,都改为了议价供应,一般居民都难以负担。

  京城的食品商店里,糕点的价格是每斤三块五毛钱,比用糕点票平价(六毛钱一斤)购买的价格,高了四点八倍左右。

  糖果的价格是每斤四块五毛钱,比用糖果票平价(八毛钱一斤)的购买价格高四点六倍左右。

  就这样,用五分之一的代价回笼资金,或者说实际上是将超额发行的货币购买力直接贬值到了百分之二十的水平回收。

  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仅一九六一年一年的时候,高价糖果、高价糕点以及高价饭菜和名酒共回笼货币三十八亿元。

  其中高价利润在二十六亿元。

  “知道了,妈。”

  王孟德爽快的答应道。

  就两斤糕点和一斤糖果,用高价购买,就要十一块五毛钱。

  要是一般人家,可开销不起。

  像隔壁的老贾家,目前就秦淮茹一个人上班赚钱,要是买这三斤的东西,就要花费半个月的工资。

  买完之后,一家老小就要喝西北风了。

  也就是王孟德和王浩两个人的工资高,又没有太多的花销,才能隔一段时间买一次。

  隔天。

  早上。

  医科大学的校园里。

  王孟德和蒋镇两个人边走边聊。

  “蒋镇,来京城这四个月,感觉怎么样?”

  “王大夫,在这边其他的都还好,就是气候有些不适用。

  这边的天气不仅冷,还比较干燥,时不时的鼻子还有些过敏。”

  蒋镇缩著脖子,小声的吐槽道。

  在桂省老家,那边的冬天天气,也就是过年的前后几天稍微冷一些。

  其他时候,都是很暖和的。

  “以后你最少要在这边上好几年的学,慢慢就适应了。”

  王孟德跟旁边经过的一个同学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安慰了一句。

  “对了,我看你有些瘦了,是不是学校发的饭票不够吃?”

  又看了一眼他比几个月前消瘦的身材,然后接著说道。

  因为这几年困难时期,现在的大学生,男生一个月国家发三十一斤的粮票,女士降为二十七斤,以及十块五毛钱的伙食标准。

  这些数额,普遍比前几年降了不少。

  一直等到六五年,情况才有些改善,男生定量增加到每月三十四斤,女生增加到三十二斤。

  至于伙食费,则增加到十三块钱。

  “王大夫,我们学校相对还算是好的,食堂伙食还可以,加上我饭量小,每个月的粮票够吃了。”

  蒋镇笑著说道。

  其实情况远远不是他说的那么乐观。

  因为正处于困难时期,粮食紧缺,经常无法按定量供应,只能实行‘低指标、瓜菜代’。

  食堂辅以野菜、树叶、玉米芯粉等为代食品。

  因为填不饱肚子,学生们普遍营养不良,不少人都患有浮肿病和肝炎等,甚至被迫休学。

  为了减少身体消耗,他们就躺在宿舍床上看书。

  上课、考试都受很大的影响。

  “嗯,如果以后有困难,就去我家里找我,或者去中医研究院找我也行。

  到了中医研究院,给保卫科的提我名字,他们就会转达。”

  王孟德见他暂时情况还算可以,便嘱咐道。

  “王大夫,您放心,有事我肯定找您帮忙。”

  蒋镇信誓旦旦的说道。

  “哈哈,这才对。

  我现在要去教室,准备上课去了,你是回宿舍,还是去上课?”

  估摸著时间差不多了,王孟德便问道。

  刚才,好几个医科大学的学生,急匆匆的从他身边经过,从这些学生的只言片语聊天中,得知他们都是去教室等著听自己的课。

  “王大夫,我也要去听您的课。”

  “啊?你现在过去,教室里也没有位置了吧,天气这么冷,要是在教室外边待上几个小时,可不好受。”

  王孟德劝说道。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就蒋镇刚学三个月的课程,他讲的内容,多数是听不懂的。

  去教室听讲,效果也不会有多少,还不如回到宿舍里暖和一些呢。

  “没事,我好几个同学都去了那边,他们也是在教室外边听,我去找他们一起。”

  蒋镇坚持道。

  他刚入学就听学长说起过,王孟德的讲课是多么的珍贵。

  就算是听不懂,也不能放弃,死记硬背下来,以后说不定就有大用处。

  对于学长的话,他们同学都深信不疑,从那之后,王孟德的每一次授课,他们都没有落下。

  甚至,为了把他在课堂上说的话一字不落的记下来,还进行了分工,每个人记几句。

  见他如此坚持,王孟德也就不再劝说。

  中午。

  医科大学的食堂里。

  几个学校领导,由一个副校长带队,他们陪著王孟德边吃边聊。

  话语中,不乏吹捧之意。

  当然,他们的目的,王孟德也心知肚明,主要是想让他改变主意,以后多来几次授课。

  最好能变成长期。

  这几个月来,陆陆续续的,他已经在医科大学教授了二十多节课。

  他的水平,不仅让众多的学生喜爱,就连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佩服不已。

  就在饭局临近尾声时。

  一个工作人员匆匆走了进来。

  他一脸焦急的样子,冲着副院长和一众老师说道:“潘院长,各位老师,出事了。

  医院那边,接收了一个产妇病患,被初步诊断为‘羊水栓塞’,还请潘院长过去会诊。”

  他的话音刚落,众人脸色就变了。

  ‘羊水栓塞’在这个年代,可是绝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产妇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很低,一般十万人能出现四到六个。

  当然,死亡率就非常的高了,说是百分之九十九,一点不夸张。

  就连后世医疗发达的年代,死亡率都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

  这么说吧,在后世,如果一个患有‘羊水栓塞’的产妇,在某个医院活了下来。

  这个医院的妇产科医护人员,凭借着这个履历,在全国的卫生系统都能横著走。

  王孟德在前世看过一个新闻,桂省一个医院救回了一例,一场手术花了整整二十七个小时。

  最后用血六万毫升,约有十七八个成年人全身的血量。

  “王孟德同志,不好意思,我要失陪了。”

  潘副院长快速的站起身来,一脸抱歉的说道。

  说著就要往外走。

  “潘院长,我和您一起去,我多妇科略有一些心得。”

  王孟德也站起身来,追了上去。

  他这可不是吹牛。

  蒲老最擅长的除了内科以外,还有妇科和儿科等等。

  这几年下来,耳濡目染之下,虽然没有过多少实操,但在理论上,他结合空间里的前世医学知识,并不比这时代的任何一个妇科名家少。

  “好,辛苦你了。”

  潘副院长对他的医承自然也是熟练于心,知道他敢跟著自己一起去,肯定是在妇科上有真本事的。

  正好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希望。

  匆忙赶到了协和医院。

  刚到手术室门口,迎面就遇到了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

  他们脸色都非常的难看。

  “潘院长,患者正在里边进行抢救,情况有些不妙,产妇已经有休克、心脏骤停的现象发生了。”

首节 上一节 204/3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