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第55节

  中医研究院。

  中午,食堂,排队打饭的队伍里,钱大勇朝著身后站著的王孟德说道:

  “孟德,待会儿我要多吃一个馒头,今天上午扫了半天的雪,累死我了。”

  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大雪,马路上自然有环卫工人清扫,但研究院里的积雪,只能是他们这帮小年轻出力了。

  一上午,他们都在清理积雪,直到快中午了,才算是把院里的积雪勉强清理干净。

  不清理干净可不行,研究院里有不少年龄大的老先生,如果因为雪没扫干净,地面湿滑的原因导致‘非战斗减员’,那可就闹了大笑话。

  “嗯,我也得多吃一个。”王孟德也点了点头说道。

  他摸了摸饿得咕咕叫的肚子,又闻到了饭香味,顿时感觉到更加饿了。

  打了一份猪油大白菜,还有一份土豆丝,又要了四个二和面馒头,和钱大勇一起,找了个角落,也不坐著,站在那里开始大口的吃了起来。

  三个二和面馒头下肚,他吃饭的速度才慢了下来。

  “哎,孟德,最近你怎么没去针灸研究所,老师昨天还念叨你呢。”钱大勇也快吃完了,他忽然开口问道。

  他的老师朱副院长,昨天在教导他们几个学生的时候,说一会儿就开始提一嘴王孟德。

  话里话外都是惋惜,这个好苗子,居然不是他们研究所的。

  而且每次他们犯错,老师看他们的眼神,都像看一块朽木一样,嘴里还会说道:如果是王孟德,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也不用我说第二遍,他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最近我跟蒲老身边在学习呢。”王孟德随口说道。

  在没有出结果之前,他不打算把具体研究的内容告诉别人,包括钱大勇。

  “你抽时间来一趟针灸研究所吧,不然,兄弟们每天都会在水深火热之中。”钱大勇一脸哀怨的说道。

  听了他的话,王孟德心中好笑,他当然知道原因。

  但没办法,这些天他的研究正在紧要关头,自然不能分心,不过再过几天就好了,等剩下的几个病人治疗告一段落,他就能抽空过去一趟了。

  “大勇哥,别著急,下周我肯定会去听朱院长讲课的,以后时间就会多起来了。”王孟德安慰了他一句。

  “太好了。”钱大勇高兴的说道:“我下午就告诉那几个师弟一声,也给老师说一声,省的她这段时间心情不好。”

  几天后。

  夜里,何胜男带著两个儿子在卧室里睡著,王孟德在客厅里,在一个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早在十多天前,冉小梅就主动要求说,她白天还要带孩子,晚上要睡的踏实一些,就让他睡到了厢房的卧室里,她带著王援朝和王卫国在耳房里睡。

  王孟德心知肚明,当然也举双手赞同,毕竟他和何胜男好几个月都没有亲热了。

  两个人现在正值年轻,憋的太久,对身体和感情可都不好。

  一直写到估摸著快到夜里十二点了,他才停下笔,这个笔记本,上边已经写了好几十页的内容。

  大概翻了翻,王孟德心里长出了一口气,这次研究历节病,长达几个月的时间,他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上边,幸好有空间辅助,才能这么顺利。

  现在,研究结果大体上是完成了,下一步,就是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来验证这个笔记本上的内容是否还需要改动。

  晃了晃脖子,把笔记本拿到一边,他意识一动,从空间里拿出另一个笔记本来,然后想了片刻,开始在上边写了起来。

  这一次,他只写了一张有十几位药的药方,以及一个膏药的配方。

  仔细检查了一下,才把这个笔记本收到了空间里。

  别看笔记本上他只写了两个半页,但上边的内容,重要性不比第一个笔记本上几十页的内容轻,甚至对国家的作用更大。

  把桌子上的笔记本收拾好,看了看火炉里的蜂窝煤烧的正旺,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然后轻手轻脚的来到卧室里。

  小心的查看了两个儿子的屁股,发现干干净净的,他才躺在最外边。

  正在熟睡中的何胜男,感觉到他上了床,便不由自主的伸著胳膊,紧紧的搂著他的手臂。

  第二天。

  到了中医研究院,今天蒲老没有去广安门医院坐诊。

  办公室里,王孟德把自己这几天写好的笔记本,恭恭敬敬的递给他。

  “先生,这是我这段时间对历节病研究的总结,请您指正。”

  “好,正好上午事情不多,我好好看看。”蒲老闻言,一脸欣喜的接过笔记本。

  翻开第一页,虽然已经见到他的字很多次了,但再次看到笔记本上书写工整、铁画银钩、行云流水的字迹,还是不由自主的感叹了一声。

  太让人赏心悦目了。

  感叹完,接下来他一页页的翻看起来,时不时的提出一些疑问。

  王孟坐在一旁,回答著蒲老的问题。

  两个多小时后,合上笔记本,蒲老一脸的高兴:“孟德,好啊,你现在对于历节病的理解和研究,已经超过我了。

  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做,有计划了么?”

  “先生,我还有很多要跟您学的。”王孟德谦虚了一句,然后接著说道:

  “先生,我准备在未来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来验证笔记本上的内容,以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看到他没有急功近利,蒲老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第98章 腊八和补药

  1957年1月6号。

  腊月初六,星期天。

  上午,吃完早饭后,冉小梅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分派任务。

  她冲着王孟德道:“孟德,等下你去菜市场,买两斤蒜头回来,要买紫皮的,其他的不要,再买两斤米醋回来。”

  “妈,我等下就去,买两斤紫皮的蒜头和两斤米醋。”王孟德答应了一声道。

  他知道,母亲这是要泡腊八蒜了。

  至于为什么要选紫皮蒜,那是因为这种蒜的瓣小,能泡得透,蒜瓣硬还瓷实,泡出来的蒜脆香,颜色翠绿。

  如果用一般的那种白皮蒜,泡出来口感不脆,颜色还发紫。

  醋也要用米醋,米醋色淡,泡出来的腊八蒜橙黄翠绿,口感也好,酸辣适中,不仅香气浓而且还带有一点甜味。

  其他醋泡出来的蒜发黑不说,口感也差,还有一股怪味。

  “嗯。”看到儿子记住了自己的话,冉小梅心情不错,她又冲着王浩说道:

  “老王,一会儿等太阳出来了,你把家里墙角的两个小罐子拿到水池边洗干净了,然后瓶口朝下放好,等晾干了记得收好。”

  “知道了。”王浩也答应了一声。

  “妈,那我做什么呀?”何胜男给两个儿子喂完奶,从卧室里走了出来,然后问道。

  “胜男,你坐著歇会儿,每天夜里都要起来给孩子喂奶换尿布,还要早起上班,已经非常辛苦了。”冉小梅和蔼的对著儿媳妇说道。

  说来也怪,她们俩的关系,根本不像是婆媳,倒是像母女一样。

  更没有什么婆媳之间的矛盾。

  “妈,我不累,要不我和您一起收拾干果和米豆。”何胜男笑著说道。

  接著她坐在板凳上,端起桌子上的小簸箕,放到腿上,开始仔细的挑拣起来。

  这些干果和米豆是王孟德前两天在副食品店里买回来的,留著后天一早煮腊八粥喝。

  拎著打醋的罐子出了门,王孟德没有骑车,前几天下的那场大雪,路面上满是结冰的地方。

  他先到了菜市场,就见卖蒜头的地方,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大家基本上都是来买紫皮蒜的。

  好不容易轮到他了,匆忙买了两斤紫皮蒜头,然后转身往旁边的副食品店走去。

  等进了店里,买醋的地方,也一样排起了队。

  在队伍里,王孟德往卖肉的地方看去,就见郭胖子不急不慢的正在给人切肉,别人问他什么也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和之前自家生意的态度完全是两样。

  买完了醋,王孟德来到卖肉的地方,趁著没人,跟郭胖子打了一声招呼。

  “哟,孟德,伱来买醋呀,要不要猪肉,我给你切一块肥的。”郭胖子一脸高兴的说道。

  “行,给我切半斤吧。”王孟德看他从底下拿上来一大块五花肉,想了想说道。

  “好嘞,一斤是七毛二,半斤就是三毛六。”郭胖子照著最肥的地方划了一刀,随意的称了一下,然后嘴里念叨著。

  交了钱,王孟德好奇的问道:“这猪肉降价了呀,一斤比之前便宜了两分钱呢。”

  何胜男坐月子的时候,他没少往副食品店跑,除了猪蹄子、猪腰子、猪肝之外,五花肉他也买了不少。

  自然对价格比较了解。

  “是的,一斤降了两分,这不是快过年了么,农村大部分的猪都出栏了,这猪肉的量一大,价格就会降一点。”郭胖子解释道。

  每年进入腊月门,农村养了整整一年的猪,就会拉到镇上供销社或者食品站里卖。

  “行了,不耽误你工作了,我先回去了。”看到有人过来了,王孟德连忙说道。

  “孟德,你先别忙走。”看到他转身要走,郭胖子急忙把他叫住,快速的说道:“我爸最近身体有点问题,你今天下午有空的话,去我家里一趟呗。”

  “郭叔身体哪里不舒服,怎么没去医院?我下午有空,你大概几点下班?”

  听了他的话,王孟德停下了脚步,一脸关心的问道。

  郭叔名叫郭荣奎,他以前没少去郭家玩,经常吃他们家的猪肉。

  瞥了一眼旁边的人,郭胖子含糊的说道:“没啥大问题,等你下午去了就知道了,我下午四点交班。”

  “好,那我四点半左右过去。”

  回到家中。

  王孟德又把两斤的紫皮蒜的皮剥掉,放到水里清洗了一下,然后摊在高粱亭子上晾晒。

  临近中午的时候,蒜瓣晾干了。

  他拿过王浩刷干净的罐子,对冉小梅说道:“妈,蒜瓣和罐子都晾干了,我把蒜瓣装到瓶子里再把醋倒进去哈。”

  卧室里,冉小梅正小心的给王元勋换尿布,旁边,王元第睁著大眼睛,打量著她。

  “孟德,你先别动,腊八蒜,要腊八那天才能泡。”

  “噢?”王孟德放下手中的罐子,一脸疑惑的说道。

  旁边正在陪两个小儿子玩的王浩,看到了他的不解,便开口解释道:“孟德,腊八蒜,腊八那天泡,正好在正月的时候就泡好了。

  等到除夕那天把罐子启封,里边泡好的腊八蒜翠绿翠绿的,蒜辣醋酸香味都溶在了一起,就著大年初一的饺子,那味道,特别的香。”

  “原来是这么回事。”王孟德点了点头道:“爸,那多泡两天,味道不是更好么?”

  他记得以前家里的腊八蒜,都是一直泡在罐子里的,吃的时候才拿出来一点。

  就算是泡久了,味道一样好吃。

  “嗯,提前泡当然没有问题,其实腊八蒜,里边还牵扯到一个习俗。京城人有一句俗话:‘腊八粥、腊八蒜,放帐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首节 上一节 55/3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