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好心好意跪下来感谢你。
你竟然还要给别人加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这不明摆着就是把别人当驴一样对待了吗?
这个张学鸣可真的是还有够狠的呢。
所以他们现在都觉得张学鸣确实挺霸道的。
要是张学鸣这样下去的话。
估计来这里感谢或者是投奔的人都会累得跟驴一样气喘吁吁。
居然敢感谢咱这个奴隶主。
咱还得加大力度。
不过,张学鸣这边的伙食确实不错。
要知道,这北大荒本来就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的说法。
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驻扎在这里的生产建设兵团。
每天都会外出打猎,补贴饮食上的空缺。
最近还给张学鸣那边进献了不少熊胆、虎骨、豹鞭。
当真要把张学鸣补死。
而且,这里距离黑龙江极近,鱼类资源丰富。
因为捕捞的人极少,鱼类泛滥。
往往一艘渔船下水,一网就是上千斤的鱼。
这北大荒的鱼肉,吃不完。
根本就吃不完啊。
张学鸣已经准备,到了深秋。
等到鳟鱼、大马哈鱼开始洄游产卵的时候。
再抓一批大马哈鱼做成鱼肉、鱼子酱罐头。
这大马哈鱼油脂丰厚,最适合贴膘。
让部队的人多吃点,补充热量。
特别是第二军的军人,瘦的厉害,必须要补补。
听到张学鸣说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甚至还吃香辣和辣的,他们都非常的激动。
此时张学鸣就想着这些毛子难民都是沙俄皇室的忠诚。
不然也不会从国内逃亡的他们到这里有吃有喝,比跟着沙皇还要幸福。
下次如果带着玛利亚到这里视察的话。
这些毛子岂不是都得嗷嗷叫的干活。
之后这几个难民赶紧就跑回去用毛子话,对着他们的那些难民一通喊着。
而这时拓荒点就传来了毛子们阵阵的呐喊声。
看见这个情况之后,张学鸣就非常满意。
毕竟他现在是非常的兴奋了。
等到这里成了汉人的居住地。
张学鸣的触手就可以朝毛子的内陆蔓延。
届时,普天之下就莫非王土咯。
……
乘坐火车,返回大庆,张学鸣休息了一天之后。
立刻马不停蹄的去往医药生产车间。
这里原来只有一条青霉素的生产线。
因为产能的扩大,每天已经可以生产五千支青霉素。
按照市面价格,等于这条生产线,一天就能生产出五千两黄金!
堪称印钞机。
而现在另一台印钞机已经搭建完毕。
那就是这崭新的西班牙流感育苗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每天能够生产多少育苗?”
“报告,如果三班倒,每天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一天可以出产一万支育苗!”
这么少?
张学鸣他眉头一皱,现在解放区目前有一千多万人。
也就是说想要全民接种需要三年的时间。
这个时代国内还是小农经济。
因为户籍的原因人口流动很少,实际情况也的确是如此。
归根结底就是跟外国人接触较多。
其他偏远的地方洋鬼子还没有影响到。
所以他就决定把这些优异的苗种优先给部队军人。
以及中央特科的外派人员。
然后就是给予外国人有接触的工作人员。
此时张学鸣他知道下一次战斗抓鬼子的时候,必须要格外的注意。
一定要做好消杀!
半个月之后,张学鸣和东北奉军全部都注射了西盖疫苗。
之后张学鸣直接就去往中央特岗的大楼。
这一次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
那就是他要询问戴立半个月前布置的零号种子行动准备的怎么样了。
不过戴笠也是给了张学鸣希望现在他们已经准备妥当。
而且从漂亮国购置了一艘远洋邮轮准备了八百名俘虏。
然后他就准备直接行动!
第228章 实施!零号种子计划!
一周后,在一个小岛上面漂亮国的游船就缓缓靠岸了。
在小岛上看到这个游轮之后,鬼子国的俘虏人们就喜极而泣。
他们都感谢张少帅释放他们回家了。
随着邮轮到来之后这八百名俘虏像疯了似的冲上了游轮。
不过当他们进入游轮的时候,却发现似乎躺着几个漂亮国的病人。
他们似乎得了肺结核,不停的在咳嗽。
看了这个情况之后,他们都非常的嫌弃,在船上怎么还带着病人呢?
不过想到他们只要能回家就不错了。
他们也还是咬了咬牙了,走进了船舱里面去。
货轮再一次启航了,不过按照张学鸣的要求。
船只不能直接去鬼岛,反而要在公海上巡航三天。
然后再在鬼子的长岐工业区板深工业区。
等几个工业区分别释放这些俘虏了。
虽然漂亮国的船长也不知道为什么。
但是张学鸣毕竟是老板,给了大价钱,人家要怎么干就怎么干。
三天之后鬼子的邮轮陆续靠离港岸,将一批又一批的俘虏送回了家。
此时这些俘虏非常的激动,他们终于是回来了。
在东北天天干苦力,特别是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拉去黑煤窑。
然后再也没有回来了,他们就非常的害怕。
现在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让他们都有些猝不及防了,怎么都没有想到了这竟然会是真的回来来。
此时能够返回鬼岛。
这些人归心似箭,只想快点回家。至于自己的咳嗽。
估计是在船上受了风寒,沾了水汽,等到家吃点药就好了。
而就在这八百俘虏被遣送回国的时候。
第二批六百人的鬼子华族也被一艘客轮送往了鬼岛。
因为这群人是鬼子在长春周围垦荒团中的贵族。
他们自然受到了优待。
所以他们的遣送目的地是东京都。
这是东洋帝国的中心,目前生活着超过四百万市民!
是个非常繁华的大都会!
“禀告天老!东北匪首张学鸣。”
“这半月内送来两批战俘,共计一千四百人!”
此刻,在京都皇宫内。
内侍兴高采烈的献上这则消息。
一旁几个内务大臣也眉开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