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汉王 第729节

  就眼下发生的事情,金忠哪里还敢有分毫的犹豫,在见着禁军将士伸手准备拿下,一众跪伏在地上的群臣时,扯着略带些许苍老的声音,急忙道:

  “住手!”

  “慢着......”

  在出言呵斥禁军将士,让其住手的同时,金忠亦是躬着身子,冲着高台上的朱高煦和朱高炽两兄弟恭敬行礼,道:

  “太子殿下....”

  “汉王殿下......”

  “这这这.....这惩罚是否是太过于严重了些?”

  “并且这么多人,这些人也是朝廷的老臣了。”

  “为朝廷这么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的行事.......”

  “或多或少亦是有着不少的功劳和苦劳。”

  “并且刚刚他们也都知晓了自己的错误,亦愿意一分不剩的交出自身的违法所得。”

  “且又正值大明钱庄全国准备开业的时候,亦正是用人之际,如今一下将他们所有人给全部拿下,空缺出这么多的职位,皆是会引起时局动荡不安。”

  “实乃非是良策,百害而无一利。”

  “还望太子殿下、汉王殿下三思啊。”

  有了金忠的率先站出来打头阵,紧接着场中的群臣,则亦是一名接着一名的文臣官员站了出来,杨荣、宋礼、杨溥......

  就这般...

  场中除去了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和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之外,几乎是所有人的臣子,都全部站了出来,为之这些个人求情,乞求能够法外开恩,给予场中被点到名的臣子们一次机会。

  至于户部尚书夏元吉和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两人,为何没有站出来为之场中的人求情?

  此间原因亦是很简单。

  纪纲乃是天子亲军,专门负责的就是监察天下,所有臣子的不好之行为,乃是实打实的孤臣,并且这些个人,又乃是他上奏弹劾的人,就场中所有人都站出来,他也绝对不可能站出来,因为一旦站出来了,选择了站队和参与其中的话,他也就成不了天子亲军,也就离死不远了。

  而夏元吉于当下不敢站出来的原因,亦是很简单,非是他不想,而是他真的不能够这样做,因为这些人动的乃是户部的利益,攥取的乃是国库的银两,两者天然就是敌对的关系。

  当然此间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那么就是之前,朱高煦在想处置这些人的时候,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点了他这个户部尚书的名讳,让他站出来,告知这些人的罪责该当何罪。

  就这个问题,他亦直言不讳的讲了出来。

  倘若这个时候,他还敢站出来,为之说好话,为这些人求情的话,岂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同时也是变相的告诉场中的群臣、太子爷、汉王爷,他这个户部尚书,完全不在乎有人变着法的攥取国库银两,对于攥取国库银两的人都能够容忍并且求情吗?

  一旦真的是这般的话.....

  他这个户部尚书,还有资格坐在户部尚书的位置,还适合给皇帝守钱袋子吗?

  显然是不太适合的了。

  为此,死道友不死贫道。

  就眼下的事情上,哪怕夏元吉想要为之那些人说话,也不得不选择沉默,也不得不选择将眼下发生的事情,给当成耳旁风,在这朝堂上装聋作哑和视而不见。

  非是他不想或者不愿,而乃是当下的局势,不容许、也不能够说任何的话语。

  面对眼下的情况。

  说实话,纵使朱高煦心中有准备,也是妥妥的没预想到,完全没有分毫的预料到,就面对这等确凿的证据情况下,这些个文官的反应居然还能够有如此的大,还能够悍死不畏的站出来,为这些个板上钉钉的人说话,为这些人求情。

  自己只不过是,按照大明的律例执行,一切依照大明律法行事,这些人居然还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为之惊讶的同时,也让朱高煦见识到了,这些个文臣的无耻。

  一个个平日里,叫嚣的都是什么为民、什么为公、什么不怎么......

  结果这些个事情,一旦发生到自己的身上,发生到自己同僚的身上,哪怕是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都已经是把事情给挑明了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够找着别的事情上,妄图以别的方式裹挟他,让他在这样确凿的证据面前,为之妥协和认可。

  简直是,让人为之大开眼界。

  这要是他娘的,他要是真的开新学,要是真的触及了这些人,或者说朝中所有人的利益的时候,这些个群臣怕是比之当下,任何人都要激动吧!

  不过想想也能够理解,朱高煦这样的处罚,一下处理这么多的人,全部都是位高权重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这些个人感受到兔死狐悲,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理解是一回事,问题这些人,帮亲不帮理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此帮亲不帮理的文官集团,如此的抵制,也确确实实的让人真的有些难以接受,让人的心中很是无语和难受。

  见着当下的情况.....

  别说汉王朱高煦了,就站在一旁的太子爷,见着当下的情况,以及发生的事情,神情也是不免的阴冷了起来,就当下发生的事情,可谓是让太子爷,也是有些始料未及。

  说实在的,太子爷也是做梦都没想到,以为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本来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居然能够在当下的情况中,一瞬间给变的这般的复杂,居然会有这么多的人参与其中反对。

第582章 笑了

  闻之此言。

  想着,太子爷此刻的双眸,情不自禁的眯了眯,冷眼旁观着眼前的一切,并未着急开口。

  不过心中却是对于,这些个文官此间是非不分,居然妄图裹挟朝政,妄图左右局势,妄图挑衅大明律例和律法,这等胆大包天的行为,心中肯定是衍生了诸多的不悦和不喜。

  毕竟换位思考,眼下这等话语乃是汉王朱高煦的口中说出来,并且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这些人都能够如此的无耻,打着时局动荡的旗号,妄图以此威胁。

  那么这些个话语,要是从他这个太子爷的口中说出来呢?

  这些个人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要说这些人,眼下所做的姿态,能够比之当下好上几分?

  就眼下这些人的姿态,别人信不信不重要,反正朱高炽是不怎么相信的,毕竟有个成语怎么说的呢?

  管中窥豹!!

  怕是这个问题,在他这个太子爷的口中说出来,所得到的答复,以及所面对的结果,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想着,想着,就眼下发生的事情,让本就对文臣有着诸多意见,已然改变的了诸多看法的太子爷,于当下发生的事情上面,此间的心情更是沉到了谷底,对于这些个站出来反对的文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看法,同时也算是对这些个人,失望到了极点。

  毕竟身为上位者,怕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或者喜欢看到,自己手下的人,这般抱团威胁或者裹挟身为上位者的他们,因为这样的行为,无疑不是在挑衅上位者的权威,抚摸上位者的虎须。

  一想到这里,朱高炽的脸色,于此间又是忍不住的阴沉了几分,目光也是于此间变的深邃阴冷了起来。

  见着当下的此情此景,朱高煦不禁被这些个人的无耻给气笑了,伸手摸了摸下巴,脸上露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半眯着双眸冷冷的环顾了台下躬身行礼,于此间为之求情的群臣一眼,幽幽开口道:

  “唔.....”

  “有意思,有意思,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怎么的....”

  “依照尔等的意思,乃是这些个人,非是没有过错,反倒是有功了不成?”

  “难道这些个人,犯下这等滔天罪行,视皇权、太子、本王为无物,并且于此间祸害百姓,还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咱还不能够依照大明律例和律法处置他们。”

  “并且只要处置了他们,朝廷则就会陷入动荡,朝廷就会陷入停摆,朝廷连运行和执行命令都成了问题呗?”

  说到这里,朱高煦略微停顿了一下,面色于当下变的愈发的阴冷和森然了起来,继续出言道:

  “或者说....”

  “咱们大明偌大的疆土,除了这些个为非作歹,搜刮民脂民膏的人之外。”

  “就找不到,别的人,可以主持大局,或者替代他们的人吗?”

  “如若真的是这样,真的依照诸卿所言的这般的话,那么岂不是,不管这些个人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本王和太子爷两人,也只能够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却不能够治他们的罪?”

  “诸卿....”

  “是否是个这意思?”

  “嗯?”

  “倘若是,尔等就不妨,直言不讳的回答本王这个问题。”

  此言落罢。

  场中出列求情的群臣们,脸色瞬间大变,神情变的无比凝重,齐刷刷的全部跪拜了下去。

  原因无他。

  因为汉王朱高煦的这一番话,说的可不是一般的重。

  不过相较于文官们的惶恐和惊惧,那些个武将功勋们,则神情玩味的看着好戏,特别是见着一个个被问着,于当下吃瘪的文臣,让他们这些个以往受够了文臣那巧舌如簧嘴巴的苦,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无比的赏心悦目、精彩绝伦。

  就这般。

  整个太和殿中,气氛于当下变的无比的诡异。

  谁都不敢率先开口说话,当然最为主要的原因则是,就眼下的情况,面对朱高煦如此尖锐的问题,让场中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该说些什么。

  同时眼下的情况,也让场中的群臣们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这么多年以来,虽然文臣们几乎都看不上汉王朱高煦,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彼此之间也不过偶尔有着些许的小磨擦而已,彼此都异常的识趣,适可而止没有扩大化,都在彼此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就眼下所有文臣抱团,与之朱高煦硬刚、抵制,还是第一次,这都不是最为重要的,此间最为重要的事情,乃是此件事情上,还牵扯到了太子爷,并且还都是当着太子爷的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是他们愿意如此。

  但是当下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是单单一个人的问题,乃是此间牵扯的问题太多太多了,虽当下的事情上,场中求情的人,都不曾有参与其中,并没有与之同流合污,行此等腌脏之事。

  可又是为何,明明没有牵扯到他们,他们会这般激动的站出来呢?

  真的是为了朝廷的稳定?

  不可否认,肯定这里面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心思和担忧,可终归占比只能够算这里面的很小一部分,真正的原因所在,真正让他们如此激动的原因,乃是朝堂上的人吧!

  还是之前的那句话....

  为官者,谁都不敢说,自己的屁股底下,乃是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干净,也压根做不到的事情。

  彼此与彼此之间,肯定就有着利益的瓜葛在里面。

  而这里面所谓的利益,有些则是见得人的,但还有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情呢?

  一下处理三十余个朝堂官员,还一个个都是手握实权的存在,并且审理这些人,还都是交由锦衣卫来操刀,之后则是三司会审.....此间的强度可想而知!

  就这里面的事情,倘若被拿下的三十余个官员,受不住刑讯审问、或者说明知必死的情况下,索性于锦衣卫审问的时候,玩上一手破罐子破摔,胡乱的攀咬,真要是如此的话,那么这里面的事情,可就真正的大条了。

  别看现在他们这些人,能够在当下的事情上置身事外,问题是一旦群臣被拿下审问之后,他们这些人还能不能够置身事外,就真的是一个未知数了。

  眼下朝堂上,牵扯到近乎三十余人的实权人物,朱高煦都能够狠下心,以雷霆手段妄图将其给除之而后快,完全不担心时局动荡,完全不担心出现任何问题。

  那么要是真的,他们这些个人,被攀咬出来之后,汉王朱高煦会如何对待他们这些人?

  他们这些个人,还能够有好的时候吗?

  能够顾全所谓的大局,忍住不对他们这些人动手吗?

  就这样的事情上,别人信不信、不好说,反正知晓此间问题上的利害关系,知晓可能会带来的危机,那么就由不得他们面对当下的事情上,先下手为强、尽可能的做到防患于未然。

  抱团取暖,总比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之后,被逐个击破的好。

  至少现在所有人都求情,几乎所有人都抱团了在一起,这么大的一股力量,不说他们有多大的能力,能够掀起多大的风浪来,至少有一点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

  那就是他们文臣近乎所有人抱团,纵使汉王朱高煦有天大的本事,纵使心中再不愿和不喜,总归行事上肯定会有所顾忌,不敢太过于过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哪怕羞与那些个做腌脏之事的官员为伍,明明知道那些个人所做的事情、应当是罪该万死,余下没有参与的人,在此之当下,也不得主动站出来,为之出言解围和求情的真正原因所在。

  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没一个是好人,都怕死......

  互不相让的对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寂静无声的太和殿内气氛,正逐渐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大明朝堂的惊涛骇浪,亦可称之为皇权和臣子极致碰撞。

首节 上一节 729/7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