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俊渐渐不笑了,周围人也不笑了。
“暂时先关着吧。一身屎,等他冷静再说。”
顿了顿,魏子俊开口,“梅梅,你先和心怡回家。这边我来搞定。”
林梅应了一声,想牵林心怡的手回家。
当然不是回她们上林村。自然是回魏子俊在五丰村两年前盖的新房。
事实上她们两个比魏子俊先回来将近三小时。
回来后,已经是回去过魏子俊的新房。
虽然半年没回来,魏子俊的新房却干干净净的。
魏英鹏的老妈和大嫂,还有魏英华的妈妈和妹妹。
她们每隔几天都会去魏子俊家,帮忙打扫。
魏子俊有留钥匙。
甚至说句不客气的话。
五丰村现在谁都愿意在魏子俊不在的时候。
去他家帮忙打扫。
但可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的。不是谁都能去帮魏子俊打扫的。
也就魏英华和魏英鹏。大家都知道这两位是魏子俊的哼哈二将。
他们两人的亲人,才能有这个资格。
今天她们知道魏子俊和林心怡晚上要回来。
昨天本来都已经打扫过一次。但下午的时候,一堆人还是重新过来,帮忙重新打扫洗刷一遍。
所以林心怡和林梅回来后,家里早就已经被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就算半年没住人,也不用两位女主人动手清洁。
林心怡不大肯走,她看着魏子俊恳求,“老公,我想去听……”
“不行。回家。”魏子俊板上脸道。
“哦,那好。那我听老公你的,我和小姑婆先回家。”
刚才还表情狰狞的她,这才低头有点委屈的点了点头。
林梅还有边上魏英鹏、魏英鹏的妈妈,还有两人的大嫂、妹妹,以及林梅的大嫂林国昌的老婆。
她们也都开口劝林心怡,陪着她往回走。
这时候,里面突然传来那四个人的惊呼。
“握草,扑领姆!林俊森你想做哩?一身屎,给老子滚远点!”
“滚,臭死了!草!”
“我是去扑领阿姆啊!凭什么林北一身屎你们没事,草,要屎一起屎!”
“卧槽卧槽!躲,这扑姆崽疯了!”
“草!”
里面突然稀里哗啦的。
听得外面众人一愣。
魏英华突然开口:“林俊森不会是想把身上的屎,涂到那几个人身上吧?”
别说,光听里面的动静,好像还真是这样。
“噗嗤……”
魏子俊再次忍不住,笑着道,“管他呢。还好阿鹏家的牛棚够结实,就让他们在里面以屎相逢好了。”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起来。
“把门看好,别让他们跑出来。”
魏子俊对众人招呼:“我们去其他地方说。”
大家都点头应是,往祠堂旁边的公馆去了。
公馆和祠堂一样都是去年建的。
祠堂属于是翻新加大。
公馆内部没怎么装修,就是一间潮汕式的普通民居。
主要用来供村民、村小组和魏姓宗族开会讨论。
到了里面,魏英鹏负责冲茶,魏子俊坐在主位上,看着进来的众人直接就开口,“那四个是镇上的?”
“是,都是陈耿超的打手。两个是外省,一个也是镇上的,一个是陈耿超的亲侄。”
在家里待了一个星期的魏英鹏,冲泡着功夫茶顺便开口回答道。
“陈耿超到现在都没什么反应?”
“他的人没来,估计也不敢来。不过镇上派出所,傍晚就派人来了。但来的是阿庚。”
“阿庚?”
“就是我的女婿。”林梅的亲大哥,上林村村长兼村支书林国昌笑着道,“他现在还在外面,帮阿雄他们维持秩序。说五丰村看电影的人太多,别发生什么事才好。”
魏子俊听了轻轻点头。
林梅亲兄弟姐妹有五人,上面有三个哥和一个姐。
最小的哥哥,都比她大十岁。林国昌这个最大的大哥,甚至比她大二十二岁。
魏子俊记得还听林心怡说过,林梅大哥的大女儿,比林梅还要大两岁。
“这个阿庚,在镇上派出所工作?”
“是,不过阿庚是联防队的。还不是正式警察。”
“阿华,去把阿昌哥女婿喊进来。”魏子俊抬头,对魏英华道。
魏英华应了一声,出去喊人。
没过一会儿他就进来。
自然是在外面,又让其他人去喊林国昌的女婿了。
开玩笑,华哥现在在特区那也是一号人物,手下有几百人的。
不用给阿叔办事的时候,华哥整天可都是在和一帮人整天喝酒喝茶唱卡拉ok的。
这种喊人的小事,大把人愿意替华哥代劳。
“陈耿超知不知道林俊森的女儿已经被我买断的事?”
“应该是已经知道的。这在我们这边不是什么秘密。我们这几条村都很清楚。旁边的美图村也姓陈,他们黑旗都穿一条裤子,陈耿超没道理不知道。”
“黑旗佬一直都这么扑姆的咯。”
“没错,感觉黑旗佬就是在故意找事!”
“……”
一帮人纷纷发言。
南旺镇2025年的时候,户籍人口超过三十万。
常住居民一般就十七八万,大部分人都在外讨生活。
过年和清明这两个节日,大部分人才会回来。
一九九二年的现代,南旺镇人口也差不多十八万左右了。
不过这时候暂时还没有那么多人外出务工。
十七八万人口里,人丁最旺的应该就是镇上的五村,全村基本姓陈。
镇外还有四五个村子都姓陈,加起来应该有三四万人。
第二大的姓林,镇上四村林姓就有一万多。
上林村三个村子加起来一万多,这就两万多人口了。
第三名是姓李的,镇上人不多。
但一个后溪村和镇西北那边的白洋坑,估计就快两万人。
剩下的其他姓氏,则就比较平均,都是几千到上万人左右。
在五丰村周围,上林村全姓林,五丰村全新魏,后溪村全姓李,美图村全姓陈。
还有一个方池村杂姓,有七八个姓氏。
当年螨清针对闽、粤等沿海地区搞了个特殊政策。
目的估计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和明郑等反贼势力,联手反清复明。
这套政策就叫“红旗黑旗”。
官府人为地把一个个村庄,粗暴的列为红旗或者黑旗。
然后再恶意挑拨红旗村和黑旗村对抗。
甚至是直接群殴,打架。
主要目的当然是希望分裂沿海农村地区。
避免明郑集团或者红门这些反清复明组织,轻易就把所有人串联起来。
有点像殖民者当年给非洲的达旺卢,留的民族政策。人为恶意制造出来两个对抗的阵营。
再用一些比如农税、土地或者水源之类的资源挑拨。
两百多年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黑旗村们和红旗村们对抗的非常严重。
几乎是每个村的村民手上,都有另外周围其他非同阵营村村民的血债。
这点上,螨清是真的很不当人。
这个政策虽然后来在民国时被废除了。
但当时这个政策,都已经持续了一两百年。
惯性加上仇恨延续下来,还有民国官府也不管,自然是照样互相仇视。
等到建国后,我党基层干部进来,这种对抗才逐渐消除。
但完全消除,甚至要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
像刚才魏子俊说的陈耿超,和美图村姓陈的,当年就都属于黑旗。
那时候在南旺镇这边,后溪村和上林村,属于是红旗村的老大哥。
镇里的五村陈姓,则是黑旗村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