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就是博弈呗!
关键看谁能捏的住谁!关键看谁更不怕输!
大约看到了下午三点左右。
魏英华过来找他,说是时间到了,人齐了。
“那就走吧。”
把教员的书合上,放好。
“人都到了哈……”等他说出后面这句话时。
他人已经到了五丰村的村公馆。公馆里此时已经坐满了人。
一眼望去,全是魏姓、林姓和李姓各房的“头人”、“公亲”们。
大家纷纷起来和他打招呼。
寒暄完,功夫茶也每人喝了一轮。
魏子俊开口了。
“今天请大家来,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事。”
“子平哥应该都已经提前通知过了吧?”
看到众人点头。
魏子俊接着道:“那好,那现在大家就来同意一下意见。关于五丰村、上林村、后溪村合并,一起在五丰山山下重新建个新村子的这件事。现在都可以拿出来说,拿出来讲。”
合村并居,这是个以后才会出现的词儿。
指的是将几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城镇或者一个大村。
原因是后世不少地方官府债台高筑,在去债务杠杆的基调下,在城市已经拆不动的情况下。
就想要通过合村并居,拆掉小村庄攒成大社区,释放出大量集体建设用地。
再将这些建设用地指标,卖给发达地区以化解债务危机。
另一方面,部分省份农村人口多,村庄规模小、密度大,管理成本高。
就想要通过合村并居集中管理,并盘活乡村发展。同时将农民赶上楼,“提升”其生活水平。
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后,又搞出来的“商品房下乡”。
不过本省就算是到了2025年,也是没有这种合村并居的需求。
因为上面说的那些问题,靠着全国第一的经济规模,和全国第一的生育率,本省暂时还不需要用上这一招。
在一九九二年的现在,本地官府更不可能拿这一招出来用。
这其实是魏子俊自己的一个想法。
他想搞一个在自己不在的情况下,能够用来争取利益的,在老家的本地利益集团。
以五丰村魏姓为基础,把上林、后溪这些关系近的村庄拉进来,组建新的“五丰村”。
“阿俊,我就只问一个问题。”
上林村村长兼大房老大和林姓族长,魏子俊的大舅哥林国昌问:“合村后,我们这些新进来的有没有分红?”
“当然有。不止分红,新学校本村学生的学费也可以免。还有我搞的奖学金,也会优先奖励本村村民。”
“除了这些,本村村民去特区、省城给我打工,也能拿到我给的补贴。”
“总之就是现在五丰村姓魏的能得的好处,合村后新村的村民一样也能得。”
“那我没问题了。”林国昌说:
“我回去会跟大房的人说。其他几房的头人都在,他们那边他们自己表态。”
魏子俊点点头,看向其他林姓和李姓的代表。
“有意见,有想法,大家现在都可以提。能解答的我都会回答,不能简单的大家就商量一下。”
“我现在跟大家先透露个事情。”
“今天早上,市里的书记和市长来我家坐了。”
“我和两位大官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我准备在我们本村投资一千万建厂。到时候最少能雇一千个工人。”
“大家想,全市现在都没有一千个工人的工厂吧?那这么多工人,他们的出行、教育、医疗卫生、娱乐等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件事,那就是我把我们合村的想法,跟两位大官讲了。他们都是支持的,所以在官面上的事情我来搞定。”
“大家要负责的,就是各村村民的想法。”
“好了。我的话讲完了。”
“谁赞成,谁反对。”
“举手表决吧。”
第116章 合情合理
五丰村不足三千五百人,上林村大约九千人。
后溪村一万两千多人左右。
三个村庄真的完全合并,人数上不会超过两万五千人。
魏子俊给自己心里画了一条线。
五丰村利益集团的人数十年内不能超过五万人。
超过了,那就从合村并居变成析村分居。
换地方再搞另外一个独立的本地利益集团。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做……还不是吴新方、乔振源太想进步了。
魏子俊那么离谱的条件。
这两位居然都愿意过来和他谈。
虽然没直接表态,但基本上各种暗示、明示。
都是在告诉他,他们愿意做。
只要魏子俊真的在本地投资超过两千万。
两千万的投资魏子俊自然是拿得出来的。
不过要他真拿一千万,什么保证都没有就砸到城区去。
他不傻,也不会真的完全相信吴新方和乔振源的个人操守。
他表态的方式,就是先拿一千万。
在五丰村老家附近先盖厂。
这么做的好处,是就算肉烂了。那也是烂在自己家的锅里。
更不用说五丰村和周围几个村庄的地段其实很不错。
它们靠近本县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石届镇。
同时离本镇自己的出海口很近,不到十公里。
本镇的出海口,十万吨的码头可能建不起。
一万吨左右的码头真有人投资是可以搞起来的。
到时候厂真是要建起来,还做大了。
就算不能用陆运出去,还可以走海运。
再说了,深汕公路现在都还没建。
等到真准备开始建时。
魏子俊觉得自己想想办法影响一下。
未尝不能把在本县的高速出口,甚至高速的过往路线。
稍微调整一下。
调整到五丰村附近。
那么到时在高铁出现前,五丰村就有了最基础的陆运和海运。
产品运输的问题就解决了。
既然吴新方和乔振源想试一试。
魏子俊也不是个胆小的。
那就试吧。
不过保险起见。
在他把特区当成大本营,省城当成第二个窝的情况下。
老家本地,他担心自己到时候会疏忽。
刚好看了老人家的书。
他就想着干脆把老家的山头强化一下。
直接整出一个本地的利益集团,作为自己在本地的代言人。
五丰村相对来说人口还是少。
青壮年人口还将近一半被他给弄了出去。
以后出去的估计会更多。
不能说人小力微,起码在本地多少有些说不上话。
总不能把全村都给迁出去吧?那样对五丰村村民魏姓来讲是大好事。
那是能直接全部变成特区人的。
对他本人来讲,可就不见得了。
那么做算是削减了他对当地的影响力,减少了他的基本盘。
就算能做到,魏子俊也不会这么做的。
那就借着魏姓和林、李良好的关系。
试一试能不能搞三村合并。
若是能合并,两万多将近三万人的大村庄。
甚至都比得上县里那些小的镇。
再想办法让大家利出一孔,这个本地的利益集团不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