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舅公你让我做我就做。”林俊超沉稳的道。
旁边他年轻的妻子眼里露出惊喜。
虽说故土难离。
但那一般是对在外没什么成就的普通人,或者年纪到了的思乡老人来说。
简单的说就是混的不好的,还有快要死了的。
才会真的完全舍不得离开老家。
若是年轻力壮,在外也能有更好的生活。那自然是向往大城市的,而这里可是首都。
不信你让阿俊阿东他们回老家去发展去。
就算是潮汕人,要是能在首都落足,也是会很高兴的。
我爱首都天安门嘛。
10月11日上午。
魏子俊离开首都,回到特区。
第三天,10月13日上午。
鹏城科技总部与深市大学联合筹建的工程应用与产品开发中心,在富田区中心城工地上宣布正式挂牌。
除了深市领导全员到齐外。
还邀请到常务副布政司庄深秋,电子工业部副部乔治森等出席揭牌仪式。
鹏城科技初期投入五千万资金,作为开发中心的启动资金。
同时宣布将会在富田中心城,建造一栋高度420米,八十二层楼高的全亚洲第一高大厦。
在揭牌仪式上,魏子俊亲自出席,代表鹏城科技集团宣称将全方位的向消费电子市场进军。
此前收购的TI相关技术子公司公司,将会作为鹏城科技集团在美国的技术研发实验基地。
拟在特区投资六到八亿,筹建一座新的科技园,作为支撑鹏城科技集团全方位向消费电子市场进军地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开发的基地。
九二年,即使国有大型电子集团,都没有一家企业在技术研究上的投资超过三个亿。
邮电部实力最大的通讯基站设备供货商,甚至连生产一根线缆的能力都没有。
通讯基站所需要的元件、组件。
统统从海外电子厂商那里采购,简略组装然后贴牌向地方电信管理局出售。
鹏城科技集团宣称将投资六到八亿筹建科技园的消息,结合先前和首都官府、麒麟半导体上了七点半联播的事情,瞬间引爆全国各方的关注。
专业媒体和业界同行,关心鹏城科技接下来的走向。
普通国人不管这个,他们只关心电视上那个被很多媒体添油加醋报道。
说可能是国内首富的年轻男人为什么会这么有钱。
首都那边说的投资是三到五个亿。
特区的投资现在说的是六到八个亿。
那就是最少九到十四个亿的投资。
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这些投资不需要一次拿出来。
投资时间短则三年长则四五年。
可绝大部分的民众不这么认为。
他们都以为魏子俊是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给京城和特区搞合作。
还直接就算上了最高的十四亿,搞得他们更关注的是魏子俊本身。
十四亿啊。
在这个全国人均月收入,估计连一百块都没有的年代。
好多山区农民种地一年,平均下来每个月连八十块都没有的年代。
这个年轻人何方神圣?
居然能拿出十四亿来。
还不等大家弄清楚魏子俊是不是港岛来的大老板。
10月18号。
兴高采烈的羊城官府全员到齐,宣布将会和省内的五丰集团合作。
在羊城成立羊城科技集团,双方预计投资五到八亿建设相关产业园。
同时也会建设一栋420米高的华南总部大楼。
不需要有心人去到处嚷嚷五丰投资集团,是鹏城科技、麒麟半导体、五丰速递等的控股公司。
因为那个连续出现在七点半联播,特区新闻和羊城新闻上面的年轻人。
就TMD是同一个。
数学题很好算。
14+8=22。
二十二亿。
这就是叫魏子俊的大老板要在特区、羊城、首都一共投资二十二个亿。
他是谁?
他什么身份什么出身?
他怎么这么有钱?
他的钱到底是哪里来的?
这些问题,一下子袭上国内所有关注这些新闻的民众们心中。
扬名立万了。
第137章 高标准和“粤省联盟”
1992年11月的深市,铅灰色天幕下,工业区烟囱吞吐着褐黄烟柱。
流水线女工们裹着涤纶厂服涌出厂门,凤凰牌自行车铃铛声与港牌货柜车喇叭此起彼伏。
新鲜上任的特区新市长刘唯。
带着一帮工商局、招商局、电子局、邮电局的局们。
后面跟着一大帮随从和特区电视台的记者团队。
出现在了富田区八达岭街道办的五丰工业园工地上。
五丰工业园今年六月动工,本来预计投资两个亿。
最近对外公布的文件上,追加到了三个亿。
加上中心城区那边的五丰中心,总投资超过十个亿。
原先是副书记,名不正言不顺。
刘唯虽然私底下来过许多次,但像今天这样正式来巡视五丰工业园的则是头一回。
第一印象和他私底下来时没有变,“鹏城科技”一如既往的干净。
和特区此时其他工厂相比,真的很有科技企业的感觉。
第二就是正规,车间整齐不乱,哪怕物料堆场仓库也是安安静静的。
其中电动叉车的使用,让不少人有些惊奇。
其实在国外,这不过是无明火仓库的基本配制,同时也是避免缺氧。
恰好电瓶车工厂虽然还没投产,但搞个一两百辆自己用的电动叉车,技术储备和物料完全没问题。
第三就是分工格外明确,哪怕食堂也是如此。
整个过程中,讲解的魏英鹏在暗爽的同时。
也老老实实讲述了公司管理上的难度,做好执行有多不容易。
会哭会闹的孩子有奶吃。
以前的“五丰帮”军师白纸扇。
正在向职业精英管理人员转变,从未停下过学习脚步的魏英鹏很了解这一点。
“基本上都有调整啊。”
五丰工业园一期的厂房建设,八月底就差不多搞定了。
加班加点,简直是二十四小时都在上工的效率,创造了太多的特区奇迹。
后续整个十月,都在安装和调试机器。十月底才刚刚开始试生产,到现在正式生产不到一个星期。
刘唯用私人的身份来过几次,最近一次来是一个星期前。
他有些惊讶地看着眼前,一台台BP机在做最后的通电校验。
通电校验完成后,再按照一千台一个货架。
员工们会将产品货架,放到规定的区域,由接下来其他的同事们进行后续包装和相关工作。
流水线车间的玻璃窗外,则是刚建成的仓库。
仓库很大,数量众多的大货车停靠之后,司机们正在签字,跟单员则是不停地上下检查,一款物料检查结束就要在表格上打个钩。
从司机和跟单员的统一着装来看,“鹏城科技”的企业形象建设,应该是又往前走了一点。
“阿叔一直跟我们讲。鹏城科技是科技公司。既然是科技公司,那就要高科技一点。不管是产品还是管理还是其他的。”
魏英鹏戴着帽子,双手交叠在身前,站在刘唯和魏子俊身后,一边介绍一边说着鹏城科技的企业精神。
刘唯忍不住看向魏子俊,魏子俊朝他耸耸肩。
看完了生产的流水线,按照顺序,接下来去了来货检验车间。
现在的鹏城科技,说是组装工厂也完全没有问题。
除了最后一步的破解入网,其他零配件全部来自上下游产业链。
不过在魏子俊主导,加上特区官府帮助下。
基本上除了最重要的芯片主板外,已经全搞成本地产的。
其中一半是特区的国营厂,一半是潮汕人配合开的零配件厂。
说出来有人不信,特区那些国营厂产的配件,很多时候质量居然比不上民营工厂的。
就比如说BP机的塑料壳,两家特区国营厂生产的通过率只有95%左右。
虽然对这两家国营工厂来说,已经是很高的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