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进行第一次测试?”她满脸惊喜的说道。
“已经要开始测试了……”白杨闻言,也激动的站起身来,顺势就走出了办公室。
“走吧,硅基半导体计算机各个小组的人都在吧。”路途中,他开口询问道。
“都在等着了!”霍助理迅速跟上回答道。
“那就好!”
物镜部分在上个月就已经完成突破了,采用是的显微镜的物镜部分。
而这个月则是开始统合各个小组的研究,开始对整台光刻机进行研制。
虽然还是一比一,并且光学部分的光掩板贴在光刻胶上,生产过程成本损耗过高,但也代表着集成电路正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两人换上无尘服之后,迅速来到了车间内,便看到了计算机各个研究室的小组成员,全部围着一台设备在讨论着。
而在一旁,薄薄的晶圆也已经切割完成了,准备覆盖光刻胶,放入光刻机内了。
“白所长,你来了!”陈心如等人看到白杨,立即让开身子,打了个招呼。
“听说光刻机已经完成了,我这就来看看。”
“各种参数都调试完了吗?”白杨微微颔首回应了一下,转而看向面前有些简陋的光刻机问道。
孟国华的科研小组此时走了过来,将打磨、清洗、氧化完成的晶圆运送了过来。
“都已经调试好了,剩下的只需要将光刻胶均匀的涂抹到晶圆上,便可进行光爆刻蚀程序了。”
“那就开始吧。”白杨郑重的点了点头,说着后退了一步,将空间让给了他们。
孟国华小组将晶圆推入光刻机内,放在了光刻胶枪的下方。
随着设备启动,晶圆在工作台上高速旋转了起来,光刻胶也均匀的从枪口滴落,随着高速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
透明的光刻胶均匀的分布在了晶圆表面。
紧接着,陈心如带着他的小组成员开始接手,操控定位台介入,将有着电路图的光掩板覆盖在了晶圆与光刻胶的上方。
为了保证光衍射分辨率,设备还是采用了封闭式,可用激光干涉测量仪设备开始工作,投射激光照着在了光掩板上。
投射出来的光线,形成了一道繁杂的电路图,伴随着光刻胶的光敏剂反应,在晶圆之上,完整的复刻出了电路图。
第185章 数字信号,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启动了!
三代计算机芯片光刻技术,还属于是接触式光刻机,光刻胶与光掩板贴在一起,就很容易造成污染问题。
并且随着曝光次数的增多,掩膜版也极易损坏,有着一定的失败率。
这也是成本高的原因,在价格方面肯定也会很贵!
在技术上,多数是对光掩膜,掩膜对准器和精度的提高。
……
现在用的程序,多数还是机械式与电子管电路控制,在精度方面会有所劣势。
但随着集成电路研制出来之后,也可以再重新更换,增加激光干涉测量与精度方面的问题。
在计算机各个小组的操纵与观察下,可以看到随着光掩膜与激光测量仪的微米级移动,刻蚀气体的喷入,将光刻胶反应的地方刻蚀出一道道细微的凹槽。
很快,随着一步步的重复移动,一块块集成电路密集的分布在了晶圆之上。
随着刻蚀完成,氧化场效应晶体管与电阻等元件,共计近百个场效应晶体管,全部集成在了一块电路板之上。
后续还需要用锡铅焊丝焊接一些针脚与其他电子元件。
陈心如将晶圆取出,共计十多个芯片,每个芯片大概2500微米左右,表面都刻蚀了近百个mos管。
接下来,众人将这些芯片从晶圆之上一个个取了下来,随后便开始用电阻表进行测量。
……
“白所长,前几块芯片都成功了,但后面极快的良率太差,甚至还有失败的。”没过多久,孟国华激动的抱着手中的芯片,来到白杨面前说道。
他们研究也快有小半年的时间了,他们的项目终于再次迎来了重大突破。
其实到这里,项目研究已经结束了,但后续还需要计算机研制应用,还有数字信息编程研究没有展开。
那个时候,可能就需要找华先生帮忙了。
华先生作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针对计算机的数学编程研究,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以了,后面继续改进研究,想办法提升精度。”白杨拿过一块芯片凑到眼前,神色激动。
有了这个东西,龙国的发展才是真正的超过了鹰酱与毛熊,正式走上来世界先进水准。
信号计算方面,成功的从各种波长过渡到逻辑门数字计算,与以往单纯的三极管放大频率技术是两个技术了。
只要成熟的运用到军工上,便能够快速实现超越。
而第一步,肯定就是空军方面了。
并且集成电路的技术突破之后,他之前从系统那获得的豹2的火控系统,也能想办法研究实现了。
“这几天还是一样,继续测试研制,等到各项数据检测稳定之后,我就将这个成果报告给上面。”
“这样一来,大家也能回去过个好年了!”这眼看着年关将近,这则对于整个研究所来说,可谓是一个重大的好消息。
“明白!”听到还能回家过个年,大家的神情顿时振奋了起来。
不过仅限于四九城本地的,而在省外的,白杨打算申请一下,看他们的家人是否愿意过来。
若是愿意,就想办法将人给接过来。
……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热情高涨的拥挤在试验车间内,每天拿着一块块芯片焊丝与检测。
成果也没有让人失望,损耗与良率方面,都在白杨的预测范围内。
不过这段时间生产检测下来,掩膜板的损耗与光刻胶的污染,加上各种化学成分的消耗,也让研究所那本就不多的资金开始见底了。
剩下的还要继续推进精度的研究,在一块晶圆上刻蚀更多的晶体管,但这样下去,也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来支持。
根据摩尔定律,每个新型芯片的发展,大体上会包含前一个芯片两倍的容量,而周期大概在两年以内。
按照这个趋势继续上升,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
也是作为今后对芯片性能预测的技术理论。
随着集成电路的稳定,白杨并未第一时间找到了钱副院长那边,而是找到了刘永坦。
“白所长,你找我。”刘永坦坐下后,神色激动的看着白杨。
最近所里计算机研究有重大突破的消息,他也清楚,因此也大概能猜到白杨找自己来的原因。
“半个月前,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已经突破完成,并生产出来2500微米以内,容纳上百晶体管元件的芯片。”
“而我们下一步的数字信号,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究项目,也可以开始启动了。”白杨说着,将手里的资料递了过去。
雷达主要依靠的就是无线电,初期的无线电用于电报,发射的电磁波并未有太大的含义,只是通过长短来表达其特定的含义。
而这个年代主流的模拟信号,便是将力、热、声和光等,用传感器采集起来,而后变成电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连续的波形波段。
至于白杨刚刚所说的数字电路,已经开始使用逻辑门,与门、非门、或门等,信号也不再是连续的,而是二进制的0和1。
随后通过0和1的各种组合,成为了各项信息。
而这就需要稳定且精确的检测与计算,在信号方面,数字信号无论传递多远,即使信号不清晰,只要能识别出来,就能获取到精确的信息。
0就是0,1就是1。
“咱们的913战机能否实现超视距打击,可就全看你的了!”白杨对于刘永坦是很有信心的。
除了对方未来是雷达领域的大佬之外,还有脑海中所接收到的技术资料。
“放心,这件事就交给我吧。”刘永坦自信的保证道,随即还觉得不够,又问了一句。
“我记得还有导弹导引头的研究项目,要不要一起开展。”
“不用,还是一步步来!”
“等到雷达技术突破之后,导引头的制导系统研究也就会轻松许多。”白杨摇了摇头,说着,将手里整理好的资料递了过去。
“我一会就去中科院一趟,找计算机研究所的华先生帮忙,筹备一下计算编程方案的设计。”
第186章 芯片研制成功!(一更求订阅)
中科院。
等到刘永坦离开之后,白杨收拾了一下,将最近的集成电路研究数据统合整理成了文件,之后便来到了中科院。
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相距并不是太远,因此在路途中,白杨还刚好经过了力学研究所。
虽然时间有些晚了,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的办公室,依旧还亮着灯光。
白杨推开门,想要打个招呼。
但推开门便发现,此时的办公室内已经围满了学生,此时都围着郭先生询问问题。
面对每个学生的提问,郭先生都会转身面对他,详细的进行讲解。
似乎是察觉到门口有人,众人的视线下意识移了过去。
“白所长,你这怎么有时间来院里了。”郭先生见到是白杨,露出了一抹微笑。
虽然白杨与他的研究所属于中科院,但却更像是一个独立在外面的部门,很少会来中科院这边。
“我来找华先生谈些事情,顺路经过这,就来看看。”
“没打扰到你们吧。”白杨连忙将门给关上,办公室内好不容易积攒的热气可不能给散了。
“没有,白所长在研究上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没,是技术有突破了,后续的研究需要华先生帮忙。”
“突破了好啊。”郭先生微微点了点头,三轧钢那边确实会时不时传来技术突破的消息,他也习以为常。
但他很快想到了什么。
对方要来找华先生,那就说明研究已经进展到了计算机编程阶段,也就代表着,集成电路项目研究成功了!
想到这点,他神色惊喜的看向白杨。
“成功了!?”
“没错,但还要看后续的应用测试怎么样。”晶体管在计算应用上要优于电子管,这点已经经过了验证。
只是因为技术不成熟,生产工艺与生产力跟不上的原因,才让晶体管在军工装备没有得到应用,只能用在民用助听器上。
但白杨的计划项目中,所要解决的正是生产工艺与生产力。
集成电路将各种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晶板上,并且采用刻印的方式,完美的解决了晶体管的焊接与产量的问题。
并且还进一步缩小了计算机模块的体积。
“那郭先生,我就先走了。”
“若是有什么需要的保暖的生活用品,也可以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