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第25节

  随后便带着研究所的几个技术人员,离开了化学工业部。

  ……

  化学工业部部长苏国立来的突然,三轧厂一时间也没有收到消息。

  “厂长,化工工业部的部长带着一群人来了。”厂长办公室内,田助理推开门喊道。

  “什么?”杨厂长闻言愣了一下,他也没收到上面要视察的消息啊。

  而且化工工业部来视察什么?

  “快快快,我们去迎接一下。”

  顾不得想太多,他立即起身朝着厂门口的方向而去。

  等到厂门口的时候,他便看到了站在外面等待的一群人。

  见状,他连忙迎了上去。

  “苏部长,你这怎么突然来我们厂子,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准备准备。”

  “没事,我就是想来看看你们最近生产不锈钢的情况,白杨现在在哪?”苏国立没有寒暄,直奔主题的问道。

  “没有意外的话,就在实验车间了,听说最近到了关键期,车间里离不开人。”杨厂长想了想说道。

  “那行,我们就直接过去吧,我也想看看你们的化工生产线是啥样的。”

  苏国立在看到那些不锈钢测试报告中,所写到的测试条件,就不禁生出了一些好奇。

  “行,跟我来吧。”听到这话,杨厂长也大概猜到了什么。

  对方这不是突击视察,应该是有事关乎白杨了。

  不会是来挖人的吧……

  想到之前那个想挖他墙角的李厂长,心中不免有些担忧。

  ……

  在杨厂长的带领下,苏立国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实验车间。

  但是等他们进入车间后,内部的场景不禁让他们呆愣了一瞬。

  那一根根矗立的合成塔,一台台机械泵,一道道排列整齐的管道,完全就是一个小型的化工厂啊。

  尤其是其中许多的反应塔和设备他们都很陌生。

  “这几天没来,变化挺大的呀。”杨厂长也有些惊讶。

  等看一个戴着口罩,身材高挑,游走在车间各处的青年后,立即喊了喊。

  “白技术员,这里,你现在有时间吗?”

  白杨听到声音,放下了手里的统计报告,透过一道道管道看向了车间门口位置。

  他迅速走了过去,看着后面的苏国立等人有些疑惑。

  “有什么事吗?厂长。”

  “介绍一下,这位是化学工业部的部长,苏部长。”

  “这次专门来找你的。”

  “你好,苏部长!”听到是部长,白杨立即礼貌的伸出手。

  “你好,你好,我这突然到访,没有打扰到你吧。”苏国立热情的握住白杨的手晃了晃询问道。

  “没,最近都在调试设备,没什么紧要的事情。”即使忙,也不能说忙啊。

第33章 基本方针,还是以自主创新为主

  “这些设备,是我们最近研发的新不锈钢所制作的,为了应对一些特殊化学腐蚀,采用了陶瓷与合成塑料化学材料。”白杨带着苏部长一行人开始参观起了车间。

  苏国立一行人进入到车间内,看着周围运转中的设备和走动的技术人员,眼中是止不住的惊叹。

  即使设备之间,连接着一道道繁杂的管路,但一切却又显得井然有序。

  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各自的工位上,有条不紊的执行着自己的工作。

  规范,有序,整洁……

  他们还是第一次来到白杨的车间内,率先展现出来的一幕让他们略感吃惊。

  “不错,白杨同志在管理上也颇有建树啊。”苏国立赞叹了一句。

  他当然能看出,车间内能达到这种程度,管理上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毕竟是化学实验,提前预防最好。”白杨笑了笑说道,随即开始为他们介绍了起来。

  “这个是液氨泵,主要用于输送合成氨装置输送而来的液氨,压力最高能达到22兆帕,最高可耐温95摄氏度,采用多级离心式,铸造材料采用了我们新烧制的306L不锈钢,为了防止内部结晶情况,内衬……”

  白杨站在一台正在运转的机械泵前开口介绍。

  机器周围连通的管道,都被一层层的保温棉包裹着,用来防止输送过程中产生的低温结霜。

  蜡油的味道有些刺鼻,不过众人都没在意这些。

  苏国立一边听着白杨的讲解,一边看着手里统计的有关高压液氨泵的工作数据。

  然而看着看着,他就发现了一些不对劲。

  “白杨,这个多级离心式泵也是你们小组自主研发的?”

  “对,这个生产线多数的设备都是由我们设计的,而后拜托车间的师傅将零件车出来。”

  白杨点了点头,并未感觉到什么不对。

  因为目前龙国机床精度原因,白杨将系统给予的技术逐步降低。

  并且尿素生产工艺除了特定的材料之外,对设备也有要求。

  因此,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技术员们大多都是拿着图纸,找车间的师傅们一台台车出来而后组装。

  中间还要经过一次次测试改进,最后才能放到生产线上。

  “这一条实验生产线都是?”苏国立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也没有,其中还有化工部兄弟送来的设备。”

  “你这一整条生存线,化工部援助来的能有几台……”苏国立摇了摇头,援助申请报告还是他签的字,当然清楚当时送来的东西。

  不过他现在更在意的是这些化工设备。

  材料肯定重要,但设备的工艺也同样重要,设备工艺不足,会导致密封泄露,零件卡顿,从而直接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有图纸资料吗?”

  “有,沈旭,你找一下设备测试报告给苏部长。”

  进门的时候已经介绍过了,因此白杨也没必要保密。

  让人去将这两个月的设备材料测试统计给拿了过来。

  ……

  很快,沈旭拿着一沓文件回到了车间。

  “苏部长,这是上个月的统计报告,十月份的已经存放到仓库了。”

  “你要想看,下午可以我可以给你拿过来。”白杨将文件递过去说道。

  两个月的文件报告,堆积起来差不多要有一车了。

  精简汇总下来一时半会也看不完。

  “好。”苏国立没有多说什么,迫不及待的将文件给接了过来。

  打开后,他第一时间将报告翻阅到了工作数据页面。

  查看起了这一台台设备在各个化学合成工序下的工作情况。

  其中还有一些较为陌生的化学合成工序还让他皱眉思索了片刻。

  等他越往下看去,神色之间更是难掩的激动。

  “好!好!好啊!白杨同志,你们科研小组的这些设备研究真是太优秀了,其中许多甚至比毛熊的技术还要高效。”他放下文件,一脸激动的感慨了两声。

  因为鹰酱的封锁,国内重工业都是跟随着老大哥。

  因此设备技术方面都是以仿制毛熊为主。

  并不是龙国不想创新,而是没那个条件。

  仿制反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基础建设。

  虽然在仿制,但这是迫不得已的。

  国家的基本方针,还是以自主创新为主。

  可是技术人才的短缺和教育体系的刚刚起步,想要完成自主创新的难度还是太大了。

  这也是为何杨厂长愿意费大力气去留住白杨,有了白杨,他们三轧厂就有了研究所。

  在这个时代,工厂多数都是以生产为主,即使是许多大工厂也是如此。

  而有了研究所,三轧厂也就迈出了独立创新的脚步。

  当然,这与思想观念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仿制这个快捷的方式还是许多人第一选择,而创新就需要不确定投资。

  苏国立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这条生产线的大多数设备,不仅是科研所自主创新所制造的,在工作性能上也超出了许多仿制毛熊的设备。

  以离心泵为例,国内化工厂基本上都是以仿制毛熊的为主。

  而白杨这里,不仅仅是材料上得到了大幅度创新增强,设备机械设计上也多数是自主完成。

  “这次真是来对了,我这要是不来,你这些东西还不知道要瞒我多久呢。”

  “白杨同志,以后有好东西,记得要第一时间上报。”苏国立拍了拍白杨的肩膀,开了个玩笑调侃道。

  “明白!”白杨也没多说什么,最近他们一直都在忙,这上报的事情,他也都是挑重点说。

  设备这些因为并不算什么新技术,所以也就没急着写成报告汇总上去。

  苏国立看了看车间里的人,也发现了些问题。

  想到这里,他转头看向了杨厂长。

  “杨厂长,我看着你这有些缺人,要不我派点人来你们这学习一下吧。”

  “我这里当然欢迎,但人员调动这方面,我要向赖处长请示一下。”杨厂长闻言眉头跳了跳,连忙回应道。

  “嘿,我这不是看你们机械部没人了吗?”

  “是这样的,白杨同志这里脱不开手,便将手里的一项技术研究交给了技术科。”

  “所以厂里人员调动有些困难,我这里已经向上面请示了,过两天应该就有技术员援助来了。”

  杨厂长明白了苏国立的意思,顿时苦笑着解释道。

首节 上一节 25/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