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也只有三轧厂技术科,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
所以这件事当然是压在了他们的身上。
“好吧……”闻言,刘丽也略显失望叹了口气。
若是有着技术科的帮忙,他们效率也许能快上不少。
第53章 六个学生一个老师
四九城,火车站。
一群面带稚嫩,却朝气蓬勃的青年,走出了火车站。
他们提着包,背着棉被。
第一次来到首都的他们,都好奇的观望着周围的景象。
“黄老师,看,那边是不是来接我们的人。”这时,一个青年眼睛发亮,透过站台密集的人群,指向了一个高举着的牌子。
“三轧厂欢迎哈工大师生!”
领头的老师推了推眼镜,眯着眼睛终于看清了上面的字。
“对了,对了,就是他们,我们快过去。”
在他们一行人下了火车之后,白杨等人也第一时间看到了他们,立即迎了上去。
“你好,我是白杨,感谢你们能过来帮忙!”
“你好,我是黄文虎,哈工大讲师,这次受校长的命令,带着这群学生来参与研究。”
黄文虎见到是白杨亲自来接待他们,走上前与其握了握手。
“黄老师,是那个教导理论力学的老师吗?”白杨听到这个名字愣了一下,而后不确定的问道。
“对对对,白杨同志还记得我啊。”听到这话,黄文虎显然也有些诧异。
毕竟他也是去年,才从研究生班级毕业,留校当了讲师。
而白杨当时,都已经进入实验班,开始进行技术推广了。
“久仰大名,我也旁听了黄老师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白杨这下终于确定下来了。
眼前这个佩戴着眼镜,神色带着些威严之色的中年人,正是未来的工程院士。
卫星动力设计和计算机的大佬。
没想到校长竟然将人给他派了过来。
“叮,检测到气运人物,正在签到……签到成功,获得奖励:振动方程,模糊数学自动化诊断、空气弹性力学,变结构方法……”
现在的黄文虎,还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在振动理论方面已经有了建树。
之后先是运用振动理论研究,解决了国内舰用汽轮机振动超差问题。
解决了一艘航舰,在港口数月无法出海的问题。
除此之外,对方还是国内,率先提出了动力学反问题的人之一。
在航天航天动力计算机系统方面,更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
“听说你要研究高温合金,校长便让我带着学生过来参与研究,并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材料信息。”
“你也知道,沈阳那边正在研制喷气发动机,对高温合金的需要很高。”
“我们现在在抢修飞机,所有有用的信息都要第一时间传回去。”
回程的途中,黄文虎向白杨解释了一下他来此的原因。
“李老倒是挺相信我的。”白杨听到这个解释,也不禁有些诧异。
毕竟他只说了要研究,但可没说一定会成功。
但李老似乎就认定他的研究一定会成功一般,还专门派了个老师过来。
众人闲聊间,逐渐回到了三轧厂中。
“大家先去刘丽同志那里登记一下,然后他会带你们去找后勤,安排你们接下来的去处。”
“然后你们有一周的时间,了解厂子和接下来要研究的项目,之后我们就会开始实验。”
白杨带着他们参观了一下厂子和车间之后,也没有说太多,便将他们安排了下去。
今天人已经到了,那么就可以开始下一项真空感应熔炉的研制了。
高温合金与钛合金,都关乎着喷气飞机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有了高温合金,国内第一台发动机的起点也会更高。
“明白!”
几人都点了点头,坐了那么久的火车,他们也是累的够呛。
这刚到地方的兴奋褪去后,疲倦感便不可避免的席卷而来。
“厉害啊,李老竟然直接给你派来了六个技术人员,其中还有一个是讲师。”等到众人走后,杨厂长有些羡慕的说道。
这背后有学校就是不一样。
几天的时间,就给拉来了一个科研小组。
而且基础知识方面,比起大多数技术人员都要好很多。
“那没办法,上面不给我派人来,我只能自己想办法找人了。”白杨摊了摊手,略显无奈的说道。
“行了,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各个车间我都打过招呼了,你们研究小组的人有什么需要就提。”
“他们尽量配合。”
杨厂长看到他这样有些哑然,随后没好气的说道。
这要让他找,一两个月,他也不一定能凑齐三个能达到白杨标准的技术人员。
……
白杨带着杨厂长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而后打开柜子,开始寻找昨天刚写好的文件报告。
“这人也到了,你能跟我透露一下接下来还要研究什么了吧?”杨厂长一屁股坐下来问道。
看着翻找的白杨,面露期待之色。
“是一款新型熔炼炉工艺!”白杨很快便找到了文件,将其递了过去。
“作用与AOD炉有些类似,都是为了生产更高质量的金属材料。”
“真空感应熔炉……”杨厂长打开文件,仔细看了看,大概理解了这项技术研发的必要性。
“你这不仅研究了高温合金,还想将熔炼技术也给提高上去了。”
“够全面!”
不得不说,这套流程有些熟悉。
尿素钢的研究过程中,更先进的冶炼技术,似乎也随之被研究了出来。
这很合理,先进的材料工艺,就要有先进的生产工艺。
“啪!”杨厂长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脑门,有些头疼。
自己这想法似乎被白杨带的有些歪了,这研究什么时候有那么容易了。
这也就白杨可以,其他人想全面也没法全面啊。
……
“好了,我这拿回去盖个章就给申报上去,到时候你让人来取就成了。”
杨厂长长收敛了一下心神,将文件报告收好,便起身离开了。
若说之前,他可能还要找简科长,看一下报告上的理论可行性。
但经过这一个个成功的研究,并且还获得了各种重要国家部门奖项,他觉得已经没必要了。
“唉,杨厂长慢走。”白杨起身送了一下他。
将人送走后,他回到了办公室。
但刚刚坐下准备工作,就看到桌上多了一封手写报告。
刚刚注意力,都在真空感应熔炉研究报告上,倒是没注意这封不知道什么时候送来的报告。
他看向了名字,又算了算时间,大概猜到了报告上的内容。
第54章 属于龙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的启航
“刘同志,我看了你的报告,学习进度也没问题。”
办公室内,白杨将手中的报告放下,看向了坐在对面的刘永坦。
当初从学校带出来的三个人。
文静已经差不多能确定方向了。
郑中华也决定继续拓展爆炸焊接合成材料。
刘永坦则早已经确定了方向。
来到三轧厂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了。
每天只要有空闲时间,便会用来学习。
基础无线电与微波技术都已经学习完毕。
这才手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白杨。
“这些是我在毛熊留学时,托关系买来的英文文献,已经翻译过了,都是有关雷达的,你回去整理一下!”
“研究所方面正在建造,这边也会为你专门申请相关设备。”
“若是上面不通过,我也会想办法给你建起来。”
刘永坦毕竟还没有后世的影响。
现在只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
即使有才能,考虑到经济问题。
上面肯定会斟酌考虑一下。
“但你要清楚,想要研究新式雷达技术,就需要等到国内基础计算机水平也要跟上。”
“所以,你的研究想要取得成果,必然是一项漫长的路程。”白杨说着,将资料递了过去。
这份资料包括了,鹰酱有关雷达研究的相关文献。
也是为了让刘永坦熟悉雷达的制作与发展,更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