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损毁就行。”毕竟是从国外寄来的,这个时候的海关之类的都不怎么完善,中间肯定是经过层层检查的。
白杨走到箱子前,打开后,一沓沓的书籍便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这些都是西方半导体方面的新闻报道,和有关计算机与雷达的文献书籍。
都是鹰酱那边的资料。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由贝尔公司所产的晶体管助听器,这东西是民用产品,还是很好购买的。
只不过想要带出来有些难度。
但对于毛熊来说,想要带出来一个民用助听器,还是轻而易举的。
毛熊的情报部门,在这个时代,那真可称得上是无孔不入了。
“这些都是我拜托毛熊航空材料研究所部长——图门列夫同志,购买的一些有关于西方的报纸和技术文献。”
“我后续会进行翻译研读。”白杨将这次从毛熊邮寄来的东西大致说明了一下。
王队长看着上面那一串串的英文,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你跟我说我也看不懂,不过知道是谁发来的就行。”
“抱歉,白主任,工作需要,打扰了。”确定没啥问题之后,他起身敬了个礼,带人离开了办公室。
“慢走。”
……
将人给送走之后,白杨回到办公室,将信件打开。
“白杨同志,我也不知道你为何会想要半导体相关的资料,又或者是你的同事需要。”
“但我还是诚心劝解你一句,晶体管的军用发展前景并不理想,专心于真空管的研究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这种半导体材料在EMP下,极其脆弱!”
“电热毯与热得快这两项电器,我希望能够尽快完成生产。”
……
上面是图门列夫写的信,而这些资料,也算是对方送给他的回礼。
对方人也不错,还认真告诫了一番。
不过可惜,未来的发展总是充满着意外。
这两年刚好是毛熊在半导体研究的转折点。
毛熊在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并不弱,这个时期一直都死死追着鹰酱。
并且在去年,与鹰酱同步研发了平面制造,和双极晶体管新技术。
然而因为社会体系的原因,最终造成了毛熊在半导体上的没落。
在晶体管与真空管的选择上,毛熊初期最终还是选择了以真空管为主。
其中与战争一触即发,各国都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有关。
晶体管在核爆所产生的电磁脉冲下,极其脆弱。
而真空管受到的影响较小,在核爆电磁脉冲下依旧能够运行。
因此毛熊的侧重点便放在了真空管上,放弃了晶体管的研究。
毛熊军方甚至发言表示,晶体管永远不会出现在正经设备中,只能拿来做助听器。
军方的判断,将会直接影响到毛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他们的经济模式中,买方与卖方本质上是属于同一人。
领导说这个项目不行,就一毛钱不会给你,也不会批准你去建设工厂。
因此,他们整齐掉头,再次投入到了真空管的研究当中。
这种理念在这种时期,并不能单方面的说他错了,但这个模式的僵化却是无可避免的。
第90章 半导体研究资料
晚上,回到大院,看到周师傅与冯张氏一家谈论着什么。
无非是针对于何大厨一家要离开的事情。
这几天的时间里,因为研究工作还未展开,白杨就抽时间问了下王姐。
对方很快,便帮何大厨一家安排好了搬家的去处。
白杨这边倒是不急,他过段时间又要去奉天,刚好这段时间让人将住处给安顿下来,回来就能直接住了。
因此,周师傅他们对此只能干着急。
这怎么搞?
人家直接就打算掀桌子离开这个院了,他们就是有再多的想法,也没法影响到人家了。
原本冯爱国去世之后,周师傅还想着将念想放在何大厨一家子上,对方也是无父无母的,整个院里,也只有他们一家合适。
但现在,随着白杨的一番话落下,情况已经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秦小玉对此,心里也是有些发慌,但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何大厨一个人的时候还好说,但有蒋晴在,她也不可能舔着脸贴上去。
……
周师傅等人的想法对于白杨来说没什么影响。
在龙国与毛熊之间还未决裂之前,国内的情况相对来说还算稳定。
不会出现一些较为离谱的思想争论。
回到房间后,白杨拿出了图门列夫寄给她的文献和报纸,开始查看翻译了起来。
国内现在的主要路线,还是跟随着毛熊的脚步。
毛熊那边觉得晶体管的发展没有前景。
因此国内半导体的发展上,白杨想要进行研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真空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进行保留,以应对核战之后的电磁脉冲问题。
但在计算机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还是要在晶体管应用上。
白杨脑海中思绪纷飞,查看起了第一份资料。
“贝尔公司产品,‘贝尔A型’晶体管不稳定性。”
这一份资料,是鹰酱有关在军事装备与晶体管应用的新闻。
因为贝尔试验所,所生产的“贝尔A型”晶体管初期出现了极不稳定性。
五角大楼撕毁了与贝尔之间签订的合同,也就是晶体管在军事装备的应用采购订单。
看到这个新闻,白杨心中了然,怪不得图门列夫会在信中说出那些话。
毛熊方面,这件事也许有着一些原因,从而导致他们认为晶体管,在军事上没有发展前景。
至于为何鹰酱后面会在半导体方面发展起来,与其社会体系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对于毛熊来说,军方发话,基本上就可以宣告这个行业的兴衰。
而对于鹰酱,军方的态度只能影响到一个企业,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却不会太深。
类似于养蛊一般,只要有人能够认识到晶体管,在计算机领域的巨大潜力,便有公司会对此进行投资,继续研究。
当然,这与经济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毕竟在战后,不是谁都能像鹰酱一样。
……
不过目前来说,毛熊应该只是初步开始对晶体管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到下一年,才会在重要会议中做决定。
之后,白杨又看了看其他资料,首先将电子雷达相关的资料进行了翻译。
雷达现在用的主要还是以电子管计算为主,相关的资料也不少。
……
翌日,白杨带着一些昨晚翻译的资料,来到了办公室,并找来了刘永坦。
“白技术员,你找我。”刘永坦进门后,顺势坐在了对面。
“这些是我从毛熊手中买来的资料,都是有关雷达的!”
“其中还有些一些半导体研究资料。”白杨说着,将昨晚整理的一些资料递了过去。
雷达方面的文献,是图门列夫邮寄过来的。
而半导体的资料,则是他从系统中抽出来的。
“尤其是晶体管应用方面,你要多研究一下,看看与电子管相比如何。”未来相控阵雷达的研发,是必然离不开晶体管研究的。
电子管采用的是单级振荡式发射。
虽然发射功率大,成本也低,但信号不稳,从而导致相位与频率的不稳定。
而晶体管采用的是主振放大式。
虽然功率小,但相位与频率却是非常稳定,从而也就同步发展出了相控阵叠加。
若是没有相控阵叠加,以晶体管的功率,完全无法完成大范围的探测。
听到白杨的话,刘永坦接过资料,认真的点了点头。
“明白。”
“还有这个,鹰酱那边买来的助听器,里面用的就是晶体管。”白杨又将助听器递了过去,转而询问道。
“你的实验室怎么样了?”
他前往奉天的这大半个月里,实验车间的扩建进度也赶了赶。
尤其是刘永坦的雷达实验室,都已经建造完成。
剩下的就是刘永坦自己布置设备了。
而这些设备,就要靠他从市场淘来的各种电子产品拆解完,用里面的电子管等零件,再进行组合了。
没办法,国内可没有那个条件,给你整来现成的设备,只能靠自己手搓。
“有资金,布设下来还是挺快的。”刘永坦想到自己的实验室,自豪的点了点头。
那个实验室,可真就是他从市场上淘来的电子元件,一点点建设起来的。
“那行,那就先将资料中,有关晶体管的运用上,海洋状态遥感信号处理器的研究给搞定吧。”
白杨想了想,决定还是设立了一个课题出来。
“没问题。”
“行,就先这样,有钱就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