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第67节

  “没有损毁就行。”毕竟是从国外寄来的,这个时候的海关之类的都不怎么完善,中间肯定是经过层层检查的。

  白杨走到箱子前,打开后,一沓沓的书籍便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这些都是西方半导体方面的新闻报道,和有关计算机与雷达的文献书籍。

  都是鹰酱那边的资料。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由贝尔公司所产的晶体管助听器,这东西是民用产品,还是很好购买的。

  只不过想要带出来有些难度。

  但对于毛熊来说,想要带出来一个民用助听器,还是轻而易举的。

  毛熊的情报部门,在这个时代,那真可称得上是无孔不入了。

  “这些都是我拜托毛熊航空材料研究所部长——图门列夫同志,购买的一些有关于西方的报纸和技术文献。”

  “我后续会进行翻译研读。”白杨将这次从毛熊邮寄来的东西大致说明了一下。

  王队长看着上面那一串串的英文,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你跟我说我也看不懂,不过知道是谁发来的就行。”

  “抱歉,白主任,工作需要,打扰了。”确定没啥问题之后,他起身敬了个礼,带人离开了办公室。

  “慢走。”

  ……

  将人给送走之后,白杨回到办公室,将信件打开。

  “白杨同志,我也不知道你为何会想要半导体相关的资料,又或者是你的同事需要。”

  “但我还是诚心劝解你一句,晶体管的军用发展前景并不理想,专心于真空管的研究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这种半导体材料在EMP下,极其脆弱!”

  “电热毯与热得快这两项电器,我希望能够尽快完成生产。”

  ……

  上面是图门列夫写的信,而这些资料,也算是对方送给他的回礼。

  对方人也不错,还认真告诫了一番。

  不过可惜,未来的发展总是充满着意外。

  这两年刚好是毛熊在半导体研究的转折点。

  毛熊在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并不弱,这个时期一直都死死追着鹰酱。

  并且在去年,与鹰酱同步研发了平面制造,和双极晶体管新技术。

  然而因为社会体系的原因,最终造成了毛熊在半导体上的没落。

  在晶体管与真空管的选择上,毛熊初期最终还是选择了以真空管为主。

  其中与战争一触即发,各国都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有关。

  晶体管在核爆所产生的电磁脉冲下,极其脆弱。

  而真空管受到的影响较小,在核爆电磁脉冲下依旧能够运行。

  因此毛熊的侧重点便放在了真空管上,放弃了晶体管的研究。

  毛熊军方甚至发言表示,晶体管永远不会出现在正经设备中,只能拿来做助听器。

  军方的判断,将会直接影响到毛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他们的经济模式中,买方与卖方本质上是属于同一人。

  领导说这个项目不行,就一毛钱不会给你,也不会批准你去建设工厂。

  因此,他们整齐掉头,再次投入到了真空管的研究当中。

  这种理念在这种时期,并不能单方面的说他错了,但这个模式的僵化却是无可避免的。

第90章 半导体研究资料

  晚上,回到大院,看到周师傅与冯张氏一家谈论着什么。

  无非是针对于何大厨一家要离开的事情。

  这几天的时间里,因为研究工作还未展开,白杨就抽时间问了下王姐。

  对方很快,便帮何大厨一家安排好了搬家的去处。

  白杨这边倒是不急,他过段时间又要去奉天,刚好这段时间让人将住处给安顿下来,回来就能直接住了。

  因此,周师傅他们对此只能干着急。

  这怎么搞?

  人家直接就打算掀桌子离开这个院了,他们就是有再多的想法,也没法影响到人家了。

  原本冯爱国去世之后,周师傅还想着将念想放在何大厨一家子上,对方也是无父无母的,整个院里,也只有他们一家合适。

  但现在,随着白杨的一番话落下,情况已经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秦小玉对此,心里也是有些发慌,但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何大厨一个人的时候还好说,但有蒋晴在,她也不可能舔着脸贴上去。

  ……

  周师傅等人的想法对于白杨来说没什么影响。

  在龙国与毛熊之间还未决裂之前,国内的情况相对来说还算稳定。

  不会出现一些较为离谱的思想争论。

  回到房间后,白杨拿出了图门列夫寄给她的文献和报纸,开始查看翻译了起来。

  国内现在的主要路线,还是跟随着毛熊的脚步。

  毛熊那边觉得晶体管的发展没有前景。

  因此国内半导体的发展上,白杨想要进行研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真空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进行保留,以应对核战之后的电磁脉冲问题。

  但在计算机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还是要在晶体管应用上。

  白杨脑海中思绪纷飞,查看起了第一份资料。

  “贝尔公司产品,‘贝尔A型’晶体管不稳定性。”

  这一份资料,是鹰酱有关在军事装备与晶体管应用的新闻。

  因为贝尔试验所,所生产的“贝尔A型”晶体管初期出现了极不稳定性。

  五角大楼撕毁了与贝尔之间签订的合同,也就是晶体管在军事装备的应用采购订单。

  看到这个新闻,白杨心中了然,怪不得图门列夫会在信中说出那些话。

  毛熊方面,这件事也许有着一些原因,从而导致他们认为晶体管,在军事上没有发展前景。

  至于为何鹰酱后面会在半导体方面发展起来,与其社会体系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对于毛熊来说,军方发话,基本上就可以宣告这个行业的兴衰。

  而对于鹰酱,军方的态度只能影响到一个企业,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却不会太深。

  类似于养蛊一般,只要有人能够认识到晶体管,在计算机领域的巨大潜力,便有公司会对此进行投资,继续研究。

  当然,这与经济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毕竟在战后,不是谁都能像鹰酱一样。

  ……

  不过目前来说,毛熊应该只是初步开始对晶体管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到下一年,才会在重要会议中做决定。

  之后,白杨又看了看其他资料,首先将电子雷达相关的资料进行了翻译。

  雷达现在用的主要还是以电子管计算为主,相关的资料也不少。

  ……

  翌日,白杨带着一些昨晚翻译的资料,来到了办公室,并找来了刘永坦。

  “白技术员,你找我。”刘永坦进门后,顺势坐在了对面。

  “这些是我从毛熊手中买来的资料,都是有关雷达的!”

  “其中还有些一些半导体研究资料。”白杨说着,将昨晚整理的一些资料递了过去。

  雷达方面的文献,是图门列夫邮寄过来的。

  而半导体的资料,则是他从系统中抽出来的。

  “尤其是晶体管应用方面,你要多研究一下,看看与电子管相比如何。”未来相控阵雷达的研发,是必然离不开晶体管研究的。

  电子管采用的是单级振荡式发射。

  虽然发射功率大,成本也低,但信号不稳,从而导致相位与频率的不稳定。

  而晶体管采用的是主振放大式。

  虽然功率小,但相位与频率却是非常稳定,从而也就同步发展出了相控阵叠加。

  若是没有相控阵叠加,以晶体管的功率,完全无法完成大范围的探测。

  听到白杨的话,刘永坦接过资料,认真的点了点头。

  “明白。”

  “还有这个,鹰酱那边买来的助听器,里面用的就是晶体管。”白杨又将助听器递了过去,转而询问道。

  “你的实验室怎么样了?”

  他前往奉天的这大半个月里,实验车间的扩建进度也赶了赶。

  尤其是刘永坦的雷达实验室,都已经建造完成。

  剩下的就是刘永坦自己布置设备了。

  而这些设备,就要靠他从市场淘来的各种电子产品拆解完,用里面的电子管等零件,再进行组合了。

  没办法,国内可没有那个条件,给你整来现成的设备,只能靠自己手搓。

  “有资金,布设下来还是挺快的。”刘永坦想到自己的实验室,自豪的点了点头。

  那个实验室,可真就是他从市场上淘来的电子元件,一点点建设起来的。

  “那行,那就先将资料中,有关晶体管的运用上,海洋状态遥感信号处理器的研究给搞定吧。”

  白杨想了想,决定还是设立了一个课题出来。

  “没问题。”

  “行,就先这样,有钱就跟我说。”

首节 上一节 67/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