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那边……”白杨放下手中准备提交的文件。
思索了一下,算了算时间,心中也大概有了猜测。
“应该是电热毯和热得快的订单完成了。”
打开信件,上面果不其然,正是李老写给他的信。
“订单的事情,我和你冯姨以最快的速度,弄了个小型作坊。”
“在12号的时候,就完成了所有订单。”
“后面联系了毛熊那边,他们也是第一时间派人来接手,并且付了剩下的尾款。”
“这五万,我和你冯姨合计了一下,一部分用来扩大电器的生产,一部分拿来翻新学校。”
“后面这两项电器的销售肯定会越来越大,针对这些利润,也要有个章程。”
“我打算设立一个校外基金,你定个时间回来一趟,挂个基金会创始人的名头。”
李老到底是接触过世界的人,基金这两个字在国内可还不流行。
不像后世那般,全民皆知。
现在,对方打算创立一个基金会专门进行管理。
白杨作为研发者,并且第一笔与毛熊的大单还是对方谈成的,基金会创始人之一,他必须要去参加。
“基金会啊,叫什么名?”钱文惠在一旁追问道。
白杨翻了翻信件,后面已经没了。
“还不知道,等我们这边忙完了,抽空去一趟吧。”
名字还没定下,应该是要等着他过去后一起讨论。
之前他寄钱也就一万不到,不过随着慈善金额的增加,还是要专门设立一个管理组织才行。
这样方便后续的明细记录。
“行了,你这是有结果了?”白杨将信件收回,看向钱文惠刚刚抱过来的文件问道。
“按照你的要求,我根据工作要求,筛选了一批零件出来,都是发动机重要零部件。”她点了点头,将文件递了过去。
“你看看还有什么改进的没。”
第99章 这个数据……是真的吗?(3更求订阅)
白杨接过来查看了一番,筛选出来的结果与他想的差不多。
也就是涡轮叶片,燃烧室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涡轮叶片,可采用珍贵的钴基合金。
“不错,就按照这个方案研制吧,刚好我也要去找余厂长。”说着,白杨已经起身,顺便将手中的轴流式压气机申请报告拿了起来。
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完成了压气机的设计。
每天的工作,使得工作台上堆砌了厚厚一沓的图纸资料。
“你趁着这两天多歇会,等过两天,可能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你。”走到门口时,白杨想到了什么,回头叮嘱了一句。
“没问题!”钱文惠笑了笑,认真的回应道。
这段时间,白杨经常留在研究室内工作到很晚。
钱文惠也不轻松,为了尽快赶上进度,每天也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
厂长办公室。
“最近白工都在干嘛?我这都看不到他人影了。”余厂长看着走进来汇报工作的李科长,奇怪的问道。
他让白杨来他们厂帮忙,就是为了零件材料的应用计算。
但这大半个月过去了,除了开始在车间里记录了一下各个加工车床加工的报告,和汇总了一下VK-1F的发动机资料外,就再也没什么动静了。
他心中对此难免有些担心,是不是白杨在材料加工方面,并不是很熟悉。
“哦,你说他,最近一直在我们研究车间里。”李科长回答道。
“他在那干嘛?”听到这,余厂长有些疑惑。
“他说以高温合金的性能,也许可以进行一些航天发动机技术上的突破,正打算设计研究轴流式发动机。”李科长解释道。
“这不是胡闹吗……咱们现在主要做的,就是仿制研究毛熊的航空发动机,哪有精力去研究新的发动机。”余厂长眉头顿时皱了皱。
“不行,我要去找他。”他说着,起身就打算去找白杨谈一谈。
“不是,老余……”李科长伸手就要解释,这个时候,办公室的门却被敲响了。
“笃笃笃……”
“进来!”
白杨打开门,就看到站起身要离开的余厂长。
“余厂长这是准备去哪啊?”
“嘿,白工,我这正要去找你呢。”见到是白杨进来,余厂长立即坐了下去。
“来来来,先坐。”
“嗯,对了,这些是这段时间计算出来的材料加工报告,后面又经过了一些筛选。”
“有关高温合金的应用,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已经确定了。”白杨也没客气,顺势坐下,将手里的报告递交了过去。
余厂长:“……”
“这……这么快就完成了?”他询问的眼神下意识的看向李科长。
不是说人家这段时间,都在研究室画设计图吗?
“咳,白工,你的压气机设计图咋样了?”李科长轻咳一声,也不急着解释,直接问道。
“我这次来也是为了这件事的。”白杨说着,又扬了扬手中另一份报告。
“材料加工计算工作,我结合厂里的资料,做了一些二维数据之后,就交给钱助理计算了。”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发动机进气压气机。”
“这个是我这段时间,所研究的轴流式压气机设计报告,上面有计算数据。”
压气机设计图也完成了?
这下不仅余厂长诧异,一旁的李科长也是一脸诧异的看着那份文件。
虽然知道白杨效率快。
但这可是航空发动机技术,几乎代表着人类制造业与设计的尖端设计技术。
尤其是发动机进口工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战机的动力与噪音等性能。
……
余厂长接过报告查看了一番,当看到进气量之后,眼睛忍不住睁大了几分。
“我们现在所研究的离心式压气机,虽然单级增压高,不易发生喘震。”
“但对比多级联动增压的轴流式压气机,不仅效率低,还会影响总增压比。”
“而轴流式压气机,单级增压虽然不高,但却能通过多级增压,增加效率,增压比更大。”
“在这个机动性为主的空战时代,轴流式压气机必然会将离心式压气机给淘汰。”
“毛熊前年就已经开始了轴流式发动机研究,今年预备服役的米格-21大概率用的就是轴流式发动机。”
不仅仅是毛熊,鹰酱在前几年也已经开始了研制轴流式发动机。
米格-21与F-4大概都在今年进行了首飞,58年正式生产服役,只不过一个是双转子,一个是单转子。
……
白杨在一旁为其讲解了起来,顺便说明了两者之间的优缺点。
“这个数据……是真的吗?”余厂长一脸不可置信的问道。
增压比是压气机出口总压,与进口总压之比。
按照数据中说明,这款轴流式发动机采用的17级,也就说增压比能够达到13左右。
而他们现在所仿制的涡喷5发动机,预计增压比在4.3左右。
“具体设计图和参数,都在研究室,你们可以跟着来看。”白杨也清楚只靠这些纸张的数据,说服力不大。
便起身准备带着对方,前往研究室的设计现场。
“走走走,我一定要去看看。”余厂长迫不及待的说道。
“唉,等等我。”李科长连忙起身跟了上来。
……
很快,三人便来到了设计现场。
白杨从工作台上取下压气机的预览设计图,在长桌上缓缓平铺开来。
余厂长与李科长也都死死的盯着设计图。
首先映入两人眼帘的,便是密密麻麻的叶片排列在一起,静与动之间,形成了多级联动增压。
“从这里,首先是空气吸入,第一时间进入低压压缩叶片组。”
“紧接着,由低压压缩的空气,进入高压压缩叶片组,最后就是进入燃烧室。”
压气机组的工序并不繁杂,如同泵一般,通过一集集的增压。
将高压空气送入到燃烧室内,从而提高航空发动机的热力循环效率。
“轴流式压气机……这样确实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增压比。”两人惊叹的看着工作台上平铺的设计图,眼睛几乎要黏在了上面。
若说之前,他们看到这个设计图,还会考虑材料的问题。
但现在却是觉得可以试着去研制。
“白工,你这些设计都是怎么想到的。”李科长感慨的问道。
第100章 找人组成新的科研小组(四更求订阅)
“灵感,灵感……”白杨打了个哈哈回了一句。
这些可都是自己努力搬来的成果!
在没有获得技术之前,他甚至还想着能不能自己手搓一台战斗机出来。
但等到海量的技术进入脑海之后,这个想法就自动消失了。
一台航空发动机内部,几乎有成千上万的零件。
后世的加工精度,甚至达到了微米、纳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