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虽然没说话。
但他的想法和雷总是一样的。
李扬这家伙可以啊!
刚才在车上什么都没说,此时长篇大论,让他和雷总都觉得很有道理。
他之前并不愿涉足实体行业,或者更为准确的说,他把目光都放在了投资上,有经营一家公司的精力,那还不如多找几个投资项目。
李扬造手机的提议,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见解倒谈不上,最多只是我个人一些看法。”
李扬并没有往下说。
雷总是个明白人,对方千里迢迢跑到帝都来找自己合作,要是不表示点什么,他怎么可能会把所有的创意和想法和盘托出?
对方才20多岁就直接把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干到了2亿美元的估值,这样的成绩已经远远的超过自己了。
李扬带着这么好的创意,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雷总,就已经产生了想要投资的冲动。
而他能来找自己,也足以说明肯定是自己的某些地方,让他产生了想要合作的想法。
雷总直接就否定了资金的问题。
虽然张帆已经从红杉资本离职,但并不是和之前的伙伴闹翻了,只是为了顾全公司的名声才这么做。
如果李扬的钱不够,没必要专门来帝都找自己,张帆直接联系沈南鹏就行,也就是红杉资本的另一个创始人。
哪怕张帆自己,也可以对这个创意进行投资。
李扬没继续往下说,作为老江湖的张帆和雷总都知道原因。
无非就是股权分配或者利益问题,不然非亲非故,谁把这么好的创业点子说出来啊?
张帆特别着急,但他今天并不是主角,只能默默的看着雷总。
小雷子,你快说啊!
李扬想要的无非是股份。
“李总,我觉得你的提议特别好,我有个建议,不如我们一起合伙成立一家公司,以后专注于手机业务,打造出国内的知名品牌!”
有了这句话,李扬就放心了。
“雷总,我也觉得你的提议不错,那就先祝我们合作愉快了。张总,你有没有兴趣玩一玩?”李扬向张帆发出了邀请。
之前小米团队的创始人有好几个,但李扬认为多张帆一个也无所谓。
反正他已经从红杉资本离职了,目前也没什么事做。
张帆呵呵笑了笑,他对李扬的创业提议自然是很感兴趣的,说道:“可以!但我之前没有在手机行业待过,技术方面的东西不懂,那就多出点钱少占股份吧。”
“张总,除了我的钱稍微少一点,雷总哪里还会在意你投的钱多钱少啊!”
雷总觉得李扬说的有趣,不由得笑了起来。
有了雷总的口头承诺,李扬并不怕他以后反悔。
第一,雷总的风评还没差到那个地步。
第二,就算自己现在把各种创意说了出来也没关系。
毕竟这不是什么独家的秘诀,只要有钱,谁都可以跟着做。
而且前世的各种例子也能够看得出来,并不是说做性价比就一定是无敌的,有好几次小米公司都陷入了低谷,份额口碑全面崩盘。
好在最后都挺过来了。
甚至到后来也不止小米一家做性价比了,有人比他做的还狠。
因此现在的路线就是要做性价比的同时,直接就要推出高端化的产品线。
前世被放弃的Note系列和MIX系列,都可以重新规划好产品路线。
“我认为将来公司的主旨,就是不能追求暴利,钱是一定要赚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比如一部手机,各个硬件及其他成本加起来是1500块,你像国外的一些品牌动辄卖四五千,但我们可以卖的便宜一点,比如1999。”
雷总听了之后沉思起来,但张帆却有些惊讶了,问道:“人家一部手机能赚三四千,到我们这里做一部手机只赚500?我觉得没必要把价格压得这么狠吧?”
张帆并不太理解李扬的这种思路。
雷总却眼神一亮,尤其是想到了吃了吗和李李记明厨的成长历程,这种定价方式也不是不行啊!
“张总,你不能只看前期的各种收益,你们投资公司不是最讲究长远发展吗?”李扬笑着说道,“首先我们要靠第一代,第二代产品打出知名度,用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维持公司的发展。举个例子,别人一款手机只能卖50万部,但因为我们便宜,而且甚至比他们还好用,能够卖出500万,那你说我们两个谁赚的钱更多。”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张帆觉得这样的方式也太变态了吧!
而且风投机构投资和某家公司发展,这两个长远的方式也不太一样啊!
雷总始终一言不发,陷入沉思,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扬继续说道:“一部手机只赚500块,是用来走量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乐趣。但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高端的型号,走量机型用来换口碑,高端的机型树立品牌形象。那么主打的差异化在哪里呢?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用当前最高端的硬件配置,顶级的SOC加顶级的屏幕,还有定制化的系统服务,以及独一无二的外观设计和质感,让消费者一拿到手机,就认为这一定高端,一定很贵。”
听到这里的时候,雷总忽然说了一声:“好!”甚至还忍不住的鼓起掌来。
李扬年纪轻轻的,雷总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多的想法。
每个想法似乎都是那么的特殊。
他说的没错啊,现在国内有不少手机品牌,但卖的价格不算太低,一两千块钱只能买到垃圾配置,各个厂家赚的盆满钵满。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的。
但这个后果是什么?
国产手机品牌的形象越来越拉胯,导致消费者对国产手机不信任,宁愿花大价钱去买外国品牌。
如果按照李扬的这种方式去造手机,虽然都是卖一两千块钱,但配置要高得多了。
但配置相同的情况下,就比国外的那些品牌要便宜的很多。
一部手机赚的钱虽然不多,但如果打开了名声,销量多了起来,甚至还可以和供应链压压价格,赚的钱不同样很多吗?
尤其是李扬刚才的那句,要让每个人享受到科技的乐趣,更是让雷总无比的赞同。
“李总,很高兴你今天能够来帝都,在这里我郑重的宣布,我一定要和你合作成立手机公司,要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的乐趣。”
第274章 不如就叫小米吧
还是那句话,李扬不怕小雷出尔反尔。
像李扬这样的产品路线规划,许多人都能够想得到做得出。
难得是怎么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去做,怎么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对公司产品和规划作出调整。
此时此刻,历史的走向已经改变了,李扬也不知道小米公司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可以预见,应该是会越来越好。
为什么雷总答应李扬共同成立公司,他就彻底放心了呢?
在投资界有个共识,那就是当机构投资一家公司时,很大概率并不是真的要投这家公司,只是看中了创始人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说的通俗一点,公司未来的发展他们不在乎,主要是交个朋友。
张帆和雷总是何许人也,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识过,但此时李扬如此清晰的规划,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年轻人很不一般。
接下来的几天,几人一直在琢磨着公司未来发展的事。
李扬的提议给了他很多思路。
一家公司并不是靠着几个创始人就可以干出来的,雷总有不少朋友,他向李扬提议,大家志同道合,不如一起加入公司搏一个光明的未来。
实际上,李扬并不会过多的去干预小米未来的发展,最多只是在某些关键的历史时刻给出一些建议。
至于其他的,还得看雷总自己去操作,李扬只是想躺着数钱而已。
不知道李扬有没有弄错,雷总说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能就是初期小米团队的创始成员。
比如林斌。
他是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与雷总在工作中相识,雷总看好他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认为他是合适的创业伙伴,连续约谈了七次,向他阐述了做手机的计划,最终说服他加入小米团队并成为了总裁。
黎万强是雷总在金山的同事,辞职后本来想开间摄影棚,雷总劝他别扯淡跟着自己干,加入小米后负责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等工作。
还有周光平,刘德,黄江吉,以及洪锋。
关于洪锋,被众多米粉称为洪帮主,2012年至2018年期间负责MIUI的开发工作,这段时间,MIUI成为了好评度最高且没有之一的安卓定制系统。
被无数网友玩梗的万物基于MIUI,可不仅仅只是一句玩笑。
哦,也不完全准确!
还有时代的眼泪Flyme,也强到没边。
后来的情况很多人都知道了,MIUI甚至还推出了12.5增强版系统,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加上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叫声。
此后,安卓最强的定制系统逐渐被其他厂商拉开差距,有考生刚出考场对着镜头喊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呼吁负责人把系统做好一点……
这你能理解?
只能说某凡或许救过雷总的命吧!
但这些都是后面的事情了,或许此刻雷总并不是要把所有人拉进团伙,李扬不愿意过问,他自己怎么做都行。
和前世一样,雷总找了好几次林斌,对方似乎对这个项目不太感兴趣,好在这一世没用七次,雷总第五次去找他,回来时脸上抑制不住的兴奋,告诉李扬和张帆,林斌答应加入团队了。
紧接着黎万强又加入了团队。
当得知做手机的一些思路和理念全是李扬提出来时,这些技术大佬都觉得挺惊讶。
不是说这些想法有多么牛逼,主要李扬年纪轻轻的,竟然能采用这样的思路去开公司,做产品,还是让他们有些意想不到的。
做生意的哪个不想赚钱啊!
没过多久,林斌又向雷总推荐了洪锋,前面几年他负责的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
也就是他和黄江吉开发了米聊这个软件。
李扬足足在帝都待了两个月,期间陈咏荔过生日,他回去了一趟。
这没办法,天大地大,小陈最大,哪怕李扬就是在天涯海角,也会在这一天赶到陈咏荔的身边。
团队终于邀请了林斌,洪锋,黎万强,周光平等人,前世团队一共是七个人,此时却变成了九个。
因为多了李扬和张帆。
在决定注册公司的头一天晚上,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公司应该叫什么名字。
有说叫红星的,具体原因懂的都懂。
但一搜索发现这名字被注册了。
然后什么红辣椒,黑米都被提了出来,但黑米这个名字未获通过。
接着又有人说不如叫大米公司,虽然普通但朗朗上口,立马又有人出来反驳说互联网公司天生回避大而全。
眼见讨论不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名字,雷总便把目光放在了李扬的身上。
这年轻人想法多,雷总觉得他肯定不会让人失望。
李扬假装思考一会儿,说道:“不如就叫小米吧!而且这拼音MI,也可以理解成Mobile Internet,刚好代表着小米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我们要完成在别人眼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后李扬拿起桌上的纸和笔,画出了MI的Logo形状,接着把纸调转方向,推到雷总面前,说道:“你看,这似乎又是一个心字,也符合我们用心做公司的宗旨。另外我们先辈是靠着小米加步枪取得了胜利,我们也要有这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去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