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8,从早餐店成为大佬 第208节

  这些后来加入的同事可能不认识李扬,但绝对听过吃了吗的名字。

  经过介绍,李伟星等技术宅恍然大悟。

  “李总是吃了吗的创始人?我今天还点了外卖呢!”李伟星笑呵呵的说道。

  李扬笑着说感谢他对吃了吗的支持。

  当初李扬就说过,想把这个操作系统搞好,闭门造车是没有用的,最好是邀请一些手机发烧友,让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反馈系统的Bug,然后由工程师第一时间修复。

  黎万强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在2010年,更换手机壁纸倒不算什么,因为有很多手机自带了一些壁纸。

  但如果能更换主题,那就显得有趣多了。

  除此之外,还有李扬说的什么加入农历,节假日,手机录音等等,对国内的手机用户来说都是很贴心的功能。

  因为安卓系统毕竟是外国的,各方面都是以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去定制,导致很多国内的用户使用起来不习惯。

  Miui的功能很多,而且全都是一些比较实用的,李扬表示花里胡哨的暂时就不要搞了。

  现在的Soc性能不是那么强大,搞一些不实用的功能,徒增功耗,完全没那个必要。

  相较于毛坯房, Miui就已经算得上是精装了。

  “大家辛苦了。但Miui的开发方向一定是以流畅性为主,功能性为辅。功能我们可以慢慢的增加,要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手机经常出现死机崩溃,对品牌形象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虽然李扬是第一天来公司,但大家早就知道小米公司有这么一号人,看得出雷总对他也是非常的器重。

  他的建议是非常诚恳的,李伟星等开发人员点点头,表示会着重系统的流畅性,慢慢考虑增加新功能。

  历史上小米手机第1代是2011年发布的,看眼下的情况,发布时间可能会提前。

  在和雷总交谈的过程中,李扬得知同事已经在和一些供应商谈方案了。

  前世,小米手机因为产量问题非常难抢,有的用户好几次都抢不到,被痛骂耍猴。

  李扬不想再让这个局面出现,如果钱不够就多投点钱,但真要说起来,也不存在资金问题。

  这群人里面谁没钱啊?

  有个雷总激动地告诉其他员工小米获得10万融资的视频流传很广,说到底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拍摄而已。

  以雷总此时的身家,小米公司还需要别人投资10万块钱?

  如果钱不成问题,那就只能是供应链了。

  归根结底还是得多谈。

  “多备点货,我对咱们的产品挺有信心。”李扬没有解释原因,反正作为公司股东,让多备货也很正常。

  “我只能尽力,和代工厂谈组装的事情,过程有点波折。因为我们目前毕竟产量小,代工厂要优先和那些大品牌合作。”雷总犹豫了一下,说道。

  李扬心想那这不行啊。

  如果产能跟不上,前几年就会出现和之前一样的情况,各种饥饿营销,耍猴等言论出现,对小米的高端之路有很大的影响。

第304章 先签800万的订单

  “雷总,要是前期备货不足的话,可能会对我们的名声造成影响啊!”

  很多事情李扬不用说的太明白,哪怕只透露一两句,也可以让雷总深信不疑。

  这就是前期李扬展示自己高深莫测的原因,后来和这群大佬谈话,那就会轻松方便的多。

  雷总一下就听出了李扬背后的意思:“你是说我们现在预估的销量太低了?到时粉丝们要是买不到手机,会因爱生恨?”

  李扬笑着回答:“可以这么说,相信雷总和我一样对小米的产品很有信心。当然不是说我们任何方面都比其他同行要好,很多品牌还是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但是,相同的价格,对方没有我们的配置高。同样的配置,我们的价格又是最便宜的,再加上有Miui的加持,这手机一上市很难不被抢爆啊!”

  前面几代小米手机非常难抢,除了有饥饿营销的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就像雷总说的那样,他们也是找代工厂组装的。

  当时小米还算不上大品牌,和苹果,三星相比,小的不能再小了。

  而像富士康这些代工厂肯定会优先选择大客户合作,等他们的产量达标,才会抽空给小米组装。

  前世,小米1代首销30万台,销量周期为12个月,总销量为790万台。

  第1代手机搭载了高通骁龙S3双核1.5GHz处理器,夏普4英寸屏幕,Miui v3系统,这个配置可能并不亮眼,也不是个例,因为其他友商也有类似的配置。

  但问题是,架不住它卖1999啊!

  雷总有些无奈的笑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但问题是那些代工厂接了大量其他手机品牌的订单,要是轮到小米的话会特别晚。”

  这不是钱和人脉的事。

  你销量还不如别人的零头,人家会给你单独开一个产线?

  真正赶创业的人,谁也没点人脉啊!

  就像后期小米成长起来,同样也是利用供应链等优势,进一步压榨其他同行的生存空间。

  “如果我们一次性给他签800万的订单,可不可以优先给我们生产?”李扬忽然说了一句。

  “800万的订单!”雷总表现的很惊讶,首批订单他只准备了30万台,其中卖1999的小米1代准备了25万台,剩下的5万台是给高端产品线的。

  也就是Mix系列。

  至于李扬为什么没用Note系列,原因很简单,首先三星就有S系列和Note系列的双产品线策略。

  Note系列主打商务,主打的就是一个大屏幕大电池,当初苹果手机如日中天,而三星还能够和它打的有来有回,就是靠着独特的产品优势,打出差异化,形成了双雄争霸的局面。

  掉队那是后来的事,最起码现在的三星是很牛批的。

  S系列则是主打时尚拍照,后来因为产品定位问题,Note系列直接被砍掉,变成了S Ultra。

  李扬认为犯不着因为手机名字让网友诟病抄袭和碰瓷,叫Mix更符合小米高端化。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将来要推出红米品牌,而Note系列在红米阵营是非常经典的型号,贡献了很高的销量。

  因为做的是性价比,价格非常便宜,要是小米打造的高端系列也叫Note,那不直接被自己儿子给拉低身份了吗?

  “李总,虽然我知道公司的产品一推出肯定会受到不少人的欢迎。但毕竟是新品牌,而且我们的宣传渠道都是在网上,线下打广告的机会不多,一次性搞800万台,是不是有些过于激进了?”

  “不会,我们又不是一次性生产800万台,至少要卖到第2代出来之前。就算到时候真的卖不完这么多货,也可以在第2代出来之后降价处理。”

  前世小米1代卖790万台,但这并不是小米的极限,归根结底是产能跟不上。

  如果一次性以大客户的身份和那些代工厂去谈,没道理不能成功。

  接着李扬又说了小米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主打线上渠道,省下了线下的店铺人工以及明星代言费。

  相比之下,成本节省了不少,变相的也就赚的多了。

  而且数字系列用来走量,Mix主打高端品牌形象,就不会出现前世那种一提到小米,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性价比这个词。

  从第1代开始就要冲击高端。

  哪怕这个系列不赚钱!

  雷总可能也是对李扬过度的信任,双方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李扬表现出来的东西,就让雷总觉得与众不同。

  “好!我亲自去谈!”雷总坚定的说道。

  既然打算了要轰轰烈烈的做出一番事业,那畏手畏脚还不如不干!

  要干就要干得彻底,干的与众不同!

  要有一往无前的决心,也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前世阻碍小米发展的最大原因是饥饿营销和品控,后来则变成了曾经最引以为傲的Miui。

  李扬认为必须要从源头上去解决这两个问题。

  前期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度过了这个阶段,就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另外,小米还要多推出一些型号,避免出现虽然那种小米的销量很高,但全是靠红米撑出来的结局。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就是因为小米除了数字系列,外加后来的Civi,就再也找不出第三个系列了?

  而像OPPO和VIVO靠了多少套娃的千元机来提高销量啊!

  今天李扬来到小米公司,给工程师提出了Miui的发展方向和主打内容,另外还要让雷总去和代工厂谈判,以此来提高手机的产量。

  高端品牌就是要不断的堆配置,同时优化软件层面,在合适的时候请一些国民代言人,比如刘天王。

  一开始Mix系列并不打算赚钱,纯当交个朋友。

  等品牌形象起来了,那就好办的多了。

  但说到底李扬也没有忘记让每个人都体验科技乐趣的初心,因为数字系列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1999的售价。

  李扬就这么在帝都待了好几天,每天通过面对面以及网络会议,了解团购市场的动向。

  这一天,满座网突然宣布网站开启每日一单活动。

  拉手网紧随其后,推出团购加签到的模式,以此来吸引消费者。

第305章 每日一单和团购签到

  满座网的每日一单,意思就是每天推出一个团购项目,但具体的内容不定。

  涵盖了餐饮、娱乐、健身等本地生活服务,用户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参与拼团,达到最低人数后团购生效。

  模式后来被聚划算借鉴,同时后期崛起的拼多多,说到底也是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用户。

  对2025年的网友来说,这样的模式可能不算新颖,但放在2010年,那可是相当炸裂的存在了。

  满座网每日一单的核心逻辑是制造稀缺性,强化用户“错过今天就没有”的紧迫感,以此来提高转化率。

  第二是集中资源推广,满座网将所有流量和营销资源聚焦于单一商品,帮助商家短期内快速提高销量和知名度。

  第三是简化决策流程,消费者不用像平时那样在海量的商品中筛选,降低选择成本,更加容易促成消费。

  就好比今天满座网推出的是双人火锅团购套餐,你想去做美容,总不可能去满座网买团购券。

  虽然每日一单的方式,无法满足每个人的团购需求,但的确让消费者减少了挑选的时间,对于网站和商户来说,相当于精准的推送,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费用。

  但也不是说这样的模式,一点弊端也没有,比如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极有可能导致用户流失。

  而且这团购的价格也是真的便宜,最恐怖的时候可以低至一折购买原价好几百的套餐,超预期的订单量会导致商家服务质量下降。

  对于满座网的创始人来说,竞争对手这么多,实力强的也不少,必须通过这样的差异化领先对方。

  至于后面发生的一系列问题,那就只能慢慢的改变了。

  当李扬听同事说完满座网每日一单的模式,就知道这群人在前期打的火热,不是没道理的。

  虽然最后的赢家不能看单一的策略,但对李扬来说,不少人的脑瓜子是真的好使。

  因为现在各大团购网站都是拿着自己的钱去做活动,除了少数几家公司获得融资,不少人的财力并不是那么雄厚。

  这也就导致一开始并不会出现那种免费团购的想象,都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吸引更多的用户。

  所以说被资本搅局的东西,普通人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先是用大量的金钱破坏市场,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要用钱砸死对手,然后再一家独大。

  要是这些竞争对手能扛住,那大家再坐下来握手言和的好好谈一谈,万一撑不下去,那就直接出局。

首节 上一节 208/2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