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8,从早餐店成为大佬 第234节

  李扬每天都会来小米公司看大家排练,作为主讲人的雷总在练习稿子,其他同事也都负责各自的事情。

  大家怕出错,每个人都很认真。

  就在雷总进行排练,微聊即将发布的这段时间,终于爆出了美团和大众点评合作的消息。

  李扬的猜测果然没错,只是他怎么都没想到王兴竟然会找到张涛。

  大众点评如今的团购业务并不出色,可以说在公司对团购属于放养的状态,也不知道王兴是什么想法,竟然会选择大众点评合作。

  正常来说,难道不应该是找拉手网,满座网这些同类型的公司吗?

  考虑到王兴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这么做有可能是想借助大众点评手中的资源,来对自己的外卖进行冲击。

  先不说这么做有没有用,但不得不说思路是正确的。

  爆出合作的第二天,美团网站就上线了很多餐饮团购,而且涵盖了全国多个城市。

  2010年,大众点评的业务覆盖城市达到了2279个县级以上城市。

  收录的本地商户超过了103万。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通俗点来讲就是特别牛逼!

  甚至比现在的吃了吗还要牛逼!

  看着面前的这一份份报告,李扬终于明白王兴为什么要找大众点评合作了。

  王兴是有本事的,这一点不能否认。

  不管是团购大战的胜利,还是对领跑4年的饿了么进行追赶,都能够看出王兴的能力。

  或许他也看出了这些团购网站都是有名无实,所以这才会选择和大众点评合作。

  大众点评在所有的团购网站中名气并不是很大,但他手中握着的资源是其他人无法相比的。

  网站想要上团购,只是随手的事情。

  至于该怎么把团购做好,王兴会想办法。

  李扬猜测,这或许是双方达成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涛不可能不明白吃了吗正在转型,不仅要搞团购和外卖,本地生活也会越来越全面。

  不管是最新推出的用户评价系统,还是商家热度榜单,相关商户推荐,每一个功能都严重的威胁到了大众点评。

  找一个有能力的人合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实际上李扬的推测没错。

  王兴有王兴的想法。

  张涛有张涛的打算。

  他又何尝不知道王兴对大众点评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现在不做好准备,将来等吃了吗彻底的霸占市场,大众点评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张涛和王兴达成共识。

  两家公司进行合作,最终的方案是大众点评出资占股美团20%的股份,当然金钱这块可能没有那么多,最重要的是大众点评手里的商户数据。

  只有大众点评成为美团的股东,才会心甘情愿的把数据交给王兴,也会毫无条件的支持美团和吃了吗作战。

  这一点,王兴是非常清楚的。

  没有利益驱动的话,他们之间根本就不可能达成合作。

  就算侥幸的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那么将来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终止合作。

  至于王兴为什么拒绝了拉手网收购,转头去选择大众点评。

  第一,吴波的胃口太大,想直接吞并美团,让王兴给他打工。

  第二,王兴认为大众点评的发展潜力更大,而且张涛虽然入股了20%,但公司的决策权还是在自己手中。

  公司还是自己的公司,只不过有了一个强力的合作股东而已。

  对于这样的结果,王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

  毫不费力的就上架了几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餐饮团购券,不但有了和吃了吗抗衡的资本,也给了美团所有员工巨大的信心。

  近一个来月的憋屈终于结束!

  美团,也扬眉吐气了!

第352章 业务量激增

  对美团的这些员工来说,在老板英明神武的决策之下,网站上了大部分餐饮店的团购套餐,虽然还是比不过吃了吗的体量,但在这场博弈中,美团无异于还是占了上风的。

  吃了吗仗着人多势众,不讲武德,对美团的这些地推成员实行露头就秒的决策,搞的推广工作根本就做不下去。

  在对方高强度的打压之下,美团竟然悄然上架了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团购套餐,如何让这些心理憋屈的员工不感到高兴?

  虽然大众点评将手中的数据给了美团,但要一次性把各大城市的团购网站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得慢慢的来。

  李扬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于是召开全体会议,向各个分部的同事下达了以下命令。

  首先,吃了吗的扫码设备必须要尽快的完成全面覆盖,就是杨蜜广告短剧里出现的那个东西。

  不说扫码枪是团购致胜的法宝,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对店家和顾客来说是一个很便捷的设备。

  第二点,将吃了吗现有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尤其是那些各线城市,有的商家不会弄团购网站,还有的经营策略和方向出了问题,吃了吗都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指导。

  经过这样的调整,不说把这些商家培训的能够赚得盆满钵满,最起码一些简单的错误不会再犯。

  最后一点也尤为重要,那就是必须要发挥配送队的优势,实施24小时团购配送,将方便和高效发挥到极致。

  这只是大层面的决策调整,还有吃了吗本身就领先的一些优势就不说了。

  比如过期退款,双人成团,以及通过无数用户的使用经验,像其他用户智能化推荐同类型的商家。

  举个简单的例子,洪城的各个老小区楼下都有拌粉和瓦罐汤,而且每一家的口味都不相同,物美价廉。

  当用户多次搜索洪城拌粉这个关键词,那么就会通过数据分析向这名用户推荐附近口碑还不错的商家。

  其他产品也是同样如此,涵盖了衣食住行多个方面。

  李扬这么做其实花费很大,对网站的服务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他还是这么做了,主要是想把用户体验做好,也是想通过未来普及的大数据推荐,和其他的竞争对手拉开一定的差距。

  其他同事听了李扬的安排,都默默的记下了关键,转头就吩咐了下去。

  真要总结今天的会议,说起来也没什么,那就是把吃了吗本身就已经存在的服务做得更加的细致而已。

  不少吃了吗员工面对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作,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两个小卡拉米加在一起,不还是卡拉米吗?

  美团什么货色啊?

  拿什么跟吃了吗比?

  至于大众点评?

  早六七年发展又怎么样,在餐饮这块还不是被吃了吗给超了吗?

  更何况老板有的是手段,所以吃了吗的员工一点都不担心对方这次的合作。

  或许只要老板使出点小小的手段,他们就招架不住了!

  事情的发展和他们想的有些不太一样,大众点评和美团合作之后,吃了吗虽然一直都保持着遥遥领先的姿态,但美团的团购市场份额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涨了起来。

  在每天公布的战报当中,美团的成绩越来越好,原本大家都把王兴当成一个小透明,没想到经过和大众点评合作,业务量也是好了起来。

  相对应的,大众点评原本处于弱势的团购业务,在美团的带领之下,竟然也节节攀升。

  面对这种可以预见的结果,王兴是很高兴的。

  虽然吃了吗方方面面的确领先,但大家努力的追赶,也不是说一点作用也没有。

  同样高兴的还有大众点评的张涛。

  在本地餐饮服务这块,吃了吗已经逐渐要超过大众点评了——需要注意的是,外卖这一块大众点评是没做的,之所以说吃了吗在餐饮方面已经超过大众点评,主要还是各种用户攻略等等。

  因为自从吃了吗App上线之后,不管是网站还是手机端软件,用户只要是点过外卖或者进行过团购,都可以做出评价。

  而且这个评价是有模板的。

  比如口味打几分,卫生环境打几分,服务打几分等等。

  面对吃了吗这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张涛是有些头疼的。

  可随着和美团的合作,大众点评的团购业务也不停的上升,终于让张涛看到了希望。

  这个决策非常的正确,不但以最小的代价入股了美团,对方还帮自己把团购业务给搞了上去,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将来美团越做越大,那大众点评也不吃亏。

  而拉手网的吴波见到这一幕,心里就有些不太好受了。

  他果然没看错王兴这人,各种鬼点子是真的多。

  和拉手网谈不成合作,转头就去找大众点评了。

  问题是这个合作对象还别说真的挺有想法,市场份额的极速飙升,就足以说明王兴做对了。

  吴波也跟着头疼了起来。

  每天李扬在会议上都会关注大众点评和美团的动作,得知对方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他表示吃了吗只需要按照原计划执行。

  因为美团和大众点评虽然成长很快,但各项数据表示吃了吗更快。

  最多再过一个月,吃了吗的团购业务就可以彻底的覆盖全国了。

  外卖业务稍微慢一点,但两个月的时间足够。

  美团的业务增长,并不是因为它和大众点评进行了合作,就深得用户的喜爱。

  主要原因是美团之前的市场份额太低,又突然获得了大众点评的资源,这才导致数据上的激增。

  至于真实的用户数量和认可度,距离吃了吗还差好几个拉手网加大众点评。

  不管美团和大众点评再怎么合作和追赶,吃了吗的优势还是无与伦比的,这也就导致了市场份额也一骑绝尘。

  对李扬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不夸张的说,吃了吗在目前这些对手面前,属于无懈可击的存在,它只需要把现有的各种服务和决策做好,那直接就稳了。

  李扬心想这次你王兴还想偷家,根本不可能!

  最后的胜利者只能是吃了吗。

  时间过得飞快。

  很快就到了小米手机发布会的日子。

  作为公司的股东,李扬自然也要到场。

首节 上一节 234/2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