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长白山猎野味发家 第15节

  “行,我跟孝武嘴都严,不该说的肯定不会瞎说!”孝文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岳峰看了眼墙上的挂钟道:“行了,那就这么说定了!咱们先去下上网,然后我带你们去二夹沟那边溜达一圈,给你们做点简单的培训!中午在我家吃饭,让你大娘给咱做好吃的!”

  “行,你说咋办就咋办!”

  很快,岳峰带着另外三人,带上骑笼网跟诱子,大青鹞等东西,随后出村,直奔上次逮鹰的河边小树林。

  今天出家门有些晚,大青鹞肚子里还没食儿呢,肚子饿,气头儿就非常足,岳峰扁着鹰刚出村,就发现在路边上几只落在榆树上的灰喜鹊在那渣渣叫。

  虽然不是目标猎物,但拿来喂鹰肯定是没问题的,岳峰往前走了几步,很快就扁鹰出手给孝文孝武哥俩露了一手。

  灰喜鹊也不是啥善于飞行的鸟,间隔差不多十五米左右,大青鹞子贴着地皮儿飞出去,临近十米之内了,才被灰喜鹊发现,这边还没飞多远呢,被大青鹞一个帅气的鹞子翻身,直接从半空中掏了下来。

  孝文孝武哥俩哪见过这种阵仗啊,免不了又是一阵卧槽。

  岳峰让大青鹞吃了点灰喜鹊肉垫了垫,随后一边讲解如何手套盖爪子,如何把猎物摘下来藏进兜里。

  搞定了第一只猎物,岳峰带着哥仨很快就来到了河边小树林。

  上次下网只有一套破了洞的骑笼网,这次岳峰却足足带了三块网片来。

  小树林这边就是家门口附近逮小鹰最好的场子,岳峰选了三处地方分别下好网,随后扁着鹰带着这哥仨又爬上了二夹子沟的缓坡。

  经过大家连续几天的投票支持,俺的新书排名突飞猛进,已经从接近新书榜一百名,提升到了今天48名!90度鞠躬道谢!

  新书幼苗期,迫切需求各位喜欢看的义父们各种支持,俺每天兢兢业业的更新,攒稿子,等上架之后,给大家痛痛快快的更,回报大家的支持!

  有票的义父们别藏着了,么么哒!

第30章 秋花日松

  今天不以干活为主要目的,而是借着放鹰出来,给哥几个上课讲放小鹰的一些技术细节。

  岳峰深知只靠嘴上讲不上手实践总归是学不好的,赶山遇到出手的机会,让这哥仨轮流实战,提前熟悉放鹰的一些手法。

  这玩意儿也有天赋一说,小涛别看实战放鹰比孝文跟孝武要早一些,但表现却不如这张家哥俩。

  尤其是孝武,第一次扁鹰实战,就表现的很稳重,如果不是从小在一个村里都知根知底,岳峰甚至以为孝武以前就是个鹰把式。

  大青鹞的实力毕竟摆在这里,哪怕这几个新手放鹰的水平略差,在二夹子沟溜达一圈,哥几个也没放过空枪。

  区别就是,鹰追出多久能把猎物拿下罢了。

  会贴近猎物找准机会出手的,可能十来米就把鸡按地上了,肢体僵硬又紧张不会找机会的,可能鹰要追出去大几十米。

  鹰早已经放顺了,场子又是熟场子,只要不出大意外,一般丢不了鹰。

  一行四人,从八点半多,一直在山岗子上溜达到了十点多,逮了四只飞龙。

  哥几个从南坡下山,又来到了下骑笼网的位置。

  骑笼网战绩还不错,不过没逮到岳峰的目标鹰种。

  三张网,一张没有被触发纹丝不动。

  另外两张网,一张逮了个小鸺鹠(猫头鹰),另外一张逮了个当年刚出飞不久的绿豆眼秋花松子(亚成体雄性日本松雀鹰)。

  小猫头鹰除了会卖萌,没有任何驯养价值,这玩意儿肉也不能吃,岳峰当场就放了。

  第二只小松子岳峰却没急着放掉。

  长白山上松树林里,就有日本松雀鹰的繁殖。

  这种当年刚出窝没几个月的小松子,属于入门门槛最低的小鹰了,小家伙只有不到二两重,比山八虎子(伯劳)大不了多少。

  岳峰把鹰扁在手里端详了一番,这小鹰长了个算盘珠子脑袋,嫩青绿豆眼儿,属于那种出窝时间偏晚,同类中脾气格外小的类型。

  岳峰如果认真摆弄他,早上下网,白天扁架结合去大集上闯脸一天,到傍晚再下个毛轴,第二天一早天不亮再扁一会儿,等天亮了,出门见了下地的麻雀就能放上。

  只不过这种小鹰儿因为体型的关系,能逮的猎物有限,而且小鹰怕冷,放不了几天降温了就不能放了。

  所以一般秋天没人训这个,而是在春天五一前后,抓迁徙回来的还没换完毛的小松子,逮五六月份刚出窝的麻雀。

  如果运气好能淘换着早早换完亚成羽的柿子眼儿净毛松子(净毛松子是指去年秋天的亚成体经过一冬天之后早早的把身上的胎毛全都换完的鹰,这种小鹰体质好,捕猎本领强,是松子中的极品),一天在村里到处溜达着放放,也能逮个三十二十只的麻雀。

  早先那些家里笼大鹰(将去年秋天出围的苍鹰放在单独的笼舍养起来,让鹰在人手里家养状态下换毛)的鹰把式,春天都会栓松子给大鹰逮鸟喂大鹰。

  天天吃活食儿换毛的大鹰,羽毛换的又快,鹰的体质又好,等秋天开始出围了,体力棒,猎性强,一年笼的实战表现,远超当年刚下山的黄鹰子。

  当然,如果是上个猎季表现一般的大鹰,鹰把式多半也不会费劲去做笼,而是选择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将鹰放置一段时间让它反生怕人,然后重新放归大自然。

  现在这个年头,猛禽资源也比较丰富,能训来逮兔子抓野鸡的大鹰也不罕见,只不过像大青鹞似的极品鹰可遇不可求罢了。

  扯远了,再说回正题。

  岳峰把小秋花摘下来之后,第一时间就从兜里掏出了一圈棉线绳儿来。

  没有提前准备栓小松子用的两开,所以岳峰就把棉线绳儿几股对折搓结实,临时打了个马蹄结将小鹰栓了起来。

  闲着也是闲着,这小鹰既然落网了,也算一种缘分,随手扁着稀罕稀罕,如果胆子大脾气好的话,家门口丢几把逮点麻雀喂其他鹰,也算个好事儿。

  看到岳峰熟练的把小巧儿鹰从网里摘出来,又栓好腿儿,小涛好奇的问道:“哥,这小蚂蚱鹰栓它干嘛?也能出围啊?”

  岳峰咧嘴笑笑:“闲着也是闲着,稀罕稀罕!你别看它个头小,也能逮麻雀的!这是个刚出窝不久的窝雏子,扁一会儿估计不费劲就能放上!”

  说话间,岳峰拇指跟食指捏着刚栓的棉线两开,然后摊开了手掌。

  只见小鹰颤颤巍巍的从蜷腿儿抱窝的状态慢慢站起来,也不挣扎着飞,就跟个社恐小男孩儿似的,缩着脖儿观察着旁边的几个彪形大汉。

  岳峰故意平缓的转了半圈手腕,小鹰跟着迈腿儿,慢慢的竟然在岳峰手上站稳了。

  岳峰知道窝雏儿胆子大,但是也没见过胆子这么大的,刚下网扁了没十分钟,竟然就敢站手了,普通刚下网的小鹰吓的要死,刚栓好了如果不扁着,九成九是要‘上吊’的。

  单凭这一点,岳峰就确定,这小家伙最多一天肯定能放上。

  “嘿嘿嘿,可以啊,这小家伙下网就敢站手!行,正好这两天有点空,我摆弄摆弄它!”

  岳峰越看这小松子越喜欢,让它在手上站了一小会儿之后,搭手很快又将它扁在了手里。

  鹰归置好,岳峰把骑笼网重新挂好,哥几个又沿着河沿树林外的灌木丛溜达了一圈,逮了两只沙半鸡。

  临近中午,四人又回去看了一遍网,可能是林子附近一直有人活动的关系,三张网都没有收获。

  出门的时候岳峰就跟家里说了中午在家里吃饭,眼看到饭点了,岳峰大手一挥,先回去吃饭去。

  中午这顿饭,老妈孟玉兰也给整得有点硬,刚带回去的沙半鸡,接着就收拾收拾下了锅加上榛蘑炖了土豆,飞龙吊了飞龙汤,桌上还有从小卖部里买来的午餐肉跟小黄花鱼肉罐头。再加上一个油炸花生米,外加猪肉片炒洋葱。

  简简单单六个菜。虽然算不上多高档,在当时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一桌菜也算高标准了。

第31章 这土鹞子也不是个善茬

  饭好了,岳峰又亲自去把小涛父亲李文同一家四口都喊了过来。

  岳家准备的饭菜分量都不少,分成了两份,老爷们一桌吃菜喝酒吹牛逼,妇女小孩儿一桌,吃饭,一顿饭从十一点五十吃到了一点半这才结束战斗。

  岳磊腿上有伤,所以岳峰替他爹跟家里的客人喝了点。

  下午还有事儿,大家也没喝多,一人喝三两高度白酒左右简单意思了下。

  岳磊对儿子带回来的这只小花松子也很喜欢,岳峰果断交给老爹摆弄。众人还惦记着上山溜网,吃饱喝足打了个招呼,就扁着鹰又上山了。

  第一站还是河边小树林,中午大概间隔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又有鹰撞网了。

  一只老摆胸(成年的雌性松雀鹰),一只桃心脯儿的紫鹞子,上午一直没动静的那张挂网,依然没逮着任何东西。

  老摆胸胸前脯花都彻底灰了,岁数一看就不小了,这种老家伙桀骜不驯,没有任何驯养价值,直接原地放生。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只下网的鹞子,竟然也不是太差的品相。

  这只紫鹞子个头要比岳峰的大青鹞小半个号,扁在手里体重大概在五两半左右。

  鹰个头儿不大,但是长得非常精神,身条细长,膀子非常薄,哪怕没实战,单从体型上就能看出来是个快鹰。

  分量中规中矩,鹰爪子的尺寸,就要比大青鹞略小一些了,不过拿来抓飞龙跟沙半鸡这种半斤到一斤左右的猎物,绝对够用。

  “上午还念叨,这鹰不就来了嘛!紫鹞子一只,小涛来搭把手,先给鹰装扮上!”

  岳峰招呼了一声,从挎包里取出昨天岳磊在家里打的鹞子两开。

  绑腿儿上好,岳峰又从兜里取出紧鹰的棉布褂子来,两个膀子头儿往小褂里一包,然后下角绕一圈一紧,小鹞子就被彻底束缚住了。

  “这小紫鹞子就别塞挎包里了,你们仨,下午轮流扁着!就当提前闯脸了!小涛,你先来!”岳峰直接将紧好的鹰交到了小涛的手里。

  之前的大青鹞子因为个头儿大,扁在手里有点抓不过来,但是这紫鹞子,个头儿扁在手里就正正好好了。

  鹰猎大队,算是逮到了第二只正儿八经干活儿的鹰。

  鹰收拾好了,岳峰又把鹰网重新挂好,检查了一眼诱子确认没有脱水,随后带着众人又上了山。

  还是从二夹沟那边的缓坡爬上山梁,不过这次岳峰没有继续在这道山梁上逗留,带着哥仨又横穿了一道坡度略大的山梁,来到了第二片场子。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众人又跟着岳峰开启了实战放鹰训练模式,大青鹞子这只教练鹰在哥仨的手里轮流的扁放,一次又一次朝着远处的猎物发起攻击。

  其实放小鹰,在熟悉了整套流程细节之后,也没有多少难点,随着实战训练的经验累积,慢慢的,哥仨放鹰的手法也变得老练起来。

  下午的放鹰收获也不错,带学员练手,岳峰还逮了六只飞龙,外加三只沙半鸡。

  不知不觉,已经傍晚了,在太阳落山之前,野外的鹰也会有个捕食的窗口期,一早一晚这两个时间节点,其实下鹰的概率比中午都要大。

  因为是从山上下来,岳峰第一个查看的小鹰网,是白天一直没有收获的那张靠近林子南侧林子边的那张网。

  这次隔着几十米远呢,岳峰就发现,鹰网活扣被触动了,立马加快脚步冲了过去。

  一只土黄色的麻鹞子,因为撞网之后不停的挣扎,已经被网线缠成了麻花,此刻的鹰蜷缩在地上,嘴巴惊恐的大张着,舌头都探了出来。

  岳峰知道这是因为下网剧烈挣扎,而导致脱力脱水了,于是果断从挎包里取出水壶给鹰点上水,随后这才一点点的将鹰身上的网都给摘下来。

  相比于中午落网的那只紫鹞子,这只麻鹞子就谈不上什么品相特点了。

  浑身羽毛呈土黄色,前胸的纹路有些乱,鹰的膀子也不算薄,前胸的肌肉也不如大青鹞子跟紫鹞子厚实。

  看到我一直在介绍鹰不同的品相,可能有人会存在一个疑问,这不同毛色,不同体型细节的鹰,真就能决定它们的实战能力?

  负责任的回答,准确率高达85%以上。

  怎了解释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呢?

  其实很简单,相鹰看羽毛色系,代表的是繁殖地不同,不同的繁殖地,亚种可能就存在区别,直接影响到在实战捕猎中的表现。

  就比如东北这边本地繁殖的苍鹰,亚成体不管公母,多数都是一身大红毛子,雌性个体重量一般在两斤到两斤二三两左右。

  而繁殖地再往北到了西伯利亚地区,那边繁殖的苍鹰,身上羽毛就是一种草白色底子的浅色系,那边的雌性个体,体重起步都在两斤半往上,偶尔有大的,甚至能超过三斤重。

  说的再详细点,繁殖地不同,猛禽野外狩猎环境就有差异,有的鹰雏鸟是吃麻雀老鼠蛤蟆长大的,有的是吃斑鸠、沙半鸡、飞龙长大的,等出窝之后跟着亲鸟学习捕猎的时候,接触到的猎物也有差异。

  这只土黄色的麻鹞子,岳峰感觉应该就是本地松树林里繁殖的土著,谈不上什么明显的优点,但是在暂时没有挑选余地的情况下,也不急着放,先紧上留着。

  原本以为普普通通的货色,结果很快就迎来了反转。

  在岳峰准备给鹰套上小褂子的时候,这麻鹞子腹部位置的几片不同颜色的羽毛纹路,却让岳峰眼前一亮。

  有了新发现的岳峰,翻看了这麻鹞子的腹部羽毛,随后又查看了鹰的尾羽。

  “不错不错,原本还以为是个普通鹰,没想到这也不是个善茬。”岳峰很兴奋的自言自语道。

  “峰哥,咋了?从哪看这鹰不是个善茬啊?”孝武实在被好奇心憋得难受,忍不住问道。

  “是啊峰哥,刚才看你表情,多少带点嫌弃,咋突然又改评价了!”小涛也凑上来发问。

  义父们,新书成绩太差了,俺想新书榜再往上爬两步,求票票支持呀!

首节 上一节 15/5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