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长白山猎野味发家 第202节

  鹰乘着气流在空中盘旋,很容易就能发现下方鹰把式设置的诱饵,可以极大提升捕鹰成功的概率。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底层逻辑,实际上选择打鹰的场子,也有不少其他的细节需要参考。

  岳峰一边走,一边就在观察阳坡这面有没有相对平坦的区域,有没有可以借助来搭小窝棚然后将自己藏起来的小树或者石头材质的矮墙啥的。

  金顶子之所以叫金顶子,就是因为山上以石头居多,只有零星的低矮灌木分布。

  岳峰带着人一口气爬到了大概距离山顶三四十米的位置,可算是发现了一处不错的自然地形。

  靠近金顶子东南侧,一片大概三四十平米的范围相对平坦犹如一个人工修整出来的石台,周围有不少碎石头零散分布着。

  碎石土不是啥大问题,只要搬走简单一规整,就是一处不错的场子。

  这处场子背后是金顶子的主峰,也可以用背风向阳来形容,上面积雪要薄很多,脚踩上去,雪壳子明显更加松软。

  “这里就不错!刮西北风的天气,这边还暖和,还容易见鹰!正好大家现在人多,把场子给简单的收拾收拾,石头都规整到这边来!”

  岳峰大概瞅了瞅,用脚后跟在适合搭窝棚的地方画了个圈儿。

  队长招呼了,众人就忙活起来,石头个头不大,一个人搬动起来很容易,几个大小伙子七手八脚的一通搬,前后没多久功夫就收拾差不多了。

  搬出来的石头,大致的往画圈的地方一垒,作为窝棚的小半面墙就差不了多少了。

  “回头还得带着工具上来忙活忙活!用石头垒一面矮墙,然后砸两根棍子做骨架,砍灌木搭起窝棚来!

  想逮鹰的话,这边的平台上,雪也要扫干净!

  最好是带点粮食上山,提前撒点玉米黄豆啥的,招一下野鸟!”岳峰一边比划,一边大概说着。

  “招野鸟?”

  “对!冬天逮鹰,鹰的狩猎捕食半径其实挺大的,如果冒楞的弄个生场子,可能不在鹰的习惯性狩猎核心区域。

  别看平常总能看到,真等你去逮的时候,可能蹲个十天半月见不到一只鹰都正常!

  这个撒食物招野鸟的招儿,其实就跟钓鱼养窝子差不多。

  有食物了,野鸟经过就会发现,后面保持几天,野鸟就会越聚越多!

  鸟多了,鹰注意到的概率自然就会更大!

  鹰逮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等这处生场子慢慢的养熟了,就可以带着鸽子或者沙半鸡、松鸡、这些中小型的诱子来下网了!

  如果活的野生诱子不好找,家里当年的小鸡儿也行,找个头小点的,最好翅膀啥的,沾点红色的血,鹰更容易发现并且攻击!”

  前面岳峰划位置的时候,包括二舅在内,大家学习的注意力还挺一般的,但是讲到核心的东西之后,没人说话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岳峰身上。

  “那,按照你说的这套流程来,一切顺利的话,多久我就能来下网了?”二舅好奇问道。

  “大概十天半个月吧!这个活儿是个慢功夫,如果三天两天就能见到效果的话,我肯定就晚走几天,来山上试试了!”岳峰说道。

  “这么久?我需要天天上来吗?”

  “不用,提前先把场子规整好,打扫干净积雪,然后把窝棚,下拉网用的桩子、网具等都弄好先让冷风呲溜着!

  新添加的东西最好也要做旧下,在鹰眼里,颜色太鲜亮很扎眼睛!

  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开始撒食物就行了,这样鹰追着鸟来几回之后,就慢慢的对周围放松警惕习以为常了!

  不管是海东青,还是其他洼林的鹰,都是种群当中,比较拔尖的那一拨个体,不要低估它们的智商。

  很简单的道理,冬天山上可不好打食儿,别的同类都迁徙过冬了,它们有实力留下来,本身就说明自己足够优秀!

  这种掐尖的鹰,也是比普通同类都聪明的,想要逮到它们,就要额外下功夫,做更多准备!

  在不过鹰的冬天,去冷场子逮洼林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都占着才有那么一丢丢的机会,如果贸贸然就布置上场子设好网具想要短时间拿下,基本不可能!

  鹰又不傻,稍有风吹草动不对的地方,肯定翅膀一抬就不见影子了!

  在不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别说栓上鸽子了,就算挂上活人脑子,它也不下来!”

  “那我弄好了,隔三差五的上来撒粮食?”

  “对!三四天上来一趟就行!起初可以隔时间长点,鸟不一定立刻发现,这需要时间!后面最好隔一两天就来一次!

  等这边来吃食儿的鸟儿多起来了,那距离窝棚里蹲坑也差不多了!山上风大,温度低,这可不是个好活儿!”

  “是不是好活儿,有机会都得试试!你说的砸桩子,立架子的位置都弄在哪里?回头等你们回去了,我就带着工具上来!”

  二舅决心很大,一起上山干活儿,大黑鹰的表现,让二舅彻底对鹰猎有了足够的了解,如果他能逮一只海东青的话训好了,这山上的紫貂啥的,那还不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后天我们走,明天让他们歇着,我跟你再上来一趟,把这些东西跟你规整好!”岳峰说道。

  “那也行!那咱往下走吧!这边死啦冷的!一会儿功夫就冻透了!”

  “走,下山!回家找点轮胎线,做个梭子织网去!”

  …………

  简单交流跟规划过后,众人浩浩荡荡的又沿着原路下了山。

  这金顶子山上,大冬天确实不是啥好地方,这才上来下去多久的功夫,岳峰感觉自己的手脚都冻麻了。

  这是一种干冷,穿透骨髓的那种寒冷。手上带着的棉闷子,根本就不顶事,冷风直接就能呲透。

  下了山,进了沟塘又活动了活动,手脚的感觉算是稍微缓和了一点。

  一路上,二舅都在跟岳峰了解更多关于打鹰注意事项的东西,比如说想要逮鹰,要什么时间机会打,如果来了鹰,如何操作如何反应等等。

  猎队的兄弟跟二舅都不是外人,岳峰几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里面的一些窍门,都毫无保留的告诉了二舅,老爷子越听眼睛越亮,恨不得明天就搭好窝棚,在山上跟鹰较上劲了。

  下午到家就快五点了,今天相比前面两天要累不少,又是人力赶杖,又是爬山啥的,给大家累得不轻。

  不过到了家,靠着暖墙待一会儿,身上的寒意就被驱散了,再吃点东西喝口热水,整个人都感觉暖和了起来。

  回来的路上,岳峰就一直在琢磨,脑袋里帮二舅完善着去山上蹲窝棚时候能让人更舒服点的方式。

  回到家里烤了一会儿火,就闲不住了,在仓房里溜达起来。

  在农村,这个仓房约等于就是家里放置闲置物件儿的地方,啥东西都不舍得丢,但是可能又暂时用不上了,就会放在仓房里。

  说到底,这是物资匮乏年代的通病,啥都是好东西,啥也不舍得丢。

  岳峰在仓房里找了半天,在角落里,找到了一个沿儿上锈透了的,一侧提手扣儿断裂的白铁皮打水桶。

  这个铁水桶有年头了,打岳峰小的时候来姥姥家就用这个,因为用的年头太久,已经坏了,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又生了锈。

  岳峰把这白铁皮水桶给拎了出来。

  想要在窝棚里呆得住,没有取暖的东西肯定不行。

  就它了!

  家里有喜事儿,忙乱套记混了,还以为请了假呢,晚上有空再更一章,大家多包涵

第279章 意外之喜

  说来岳峰想法也简单,他想要帮二舅做一个能在窝棚里取暖的小炉子。

  上山打大鹰,秋天的时候人还能稍微舒服点,一早一晚气温低,顶天就是多穿一件衣服。

  但是在下雪后的冬天上山,守这种洼林的鹰,尤其是像金顶子这种地方,必须要有取暖的设施。

  要不然,哪怕里外三层都用熊皮铺上,人呆在里面时间久了也扛不住。

  岳峰想法很简单,用这个报废的白铁水桶改一个小的火炉,上山的时候背点木炭上去在小炉子里生火取暖,只要窝棚设计合理,人就能舒服很多。

  做个小炉子也不费劲,无非就是底下开个孔出灰透气,然后周围一圈呼上黄泥当做炉膛,底部再穿上几根细铁棍儿就够用了。

  烧木炭取暖,几乎没有烟,窝棚搭建的时候留好换气孔就行了。

  糊炉塘这种粗活儿,岳峰上辈子没少干,在院子墙脚用洋镐刨点黄土加上热水和泥,很快就能完成。

  天黑之前,这个铁桶改的小炉子就算弄好了,只等买回炭来烧一烧,然后就能背到山上去用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二舅还跟大舅姥姥姥爷他们提到了要去山上逮鹰的计划,外甥这架大黑鹰在姥姥家里存在感不强,但是每天带回来的活体紫貂,都是它的功劳。

  家里人听到二舅说今天又碰到一只白色的矛隼,那是相当支持二舅去试试运气。

  晚饭吃喝闲聊的事儿暂且不提,吃饱喝足之后,岳峰小哥几个早早的回到了睡觉的屋里休息。大概八点半多,已经有点睁不开眼了,岳峰去端了洗脚水把脚丫子洗了,早早地吹灯休息。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之后,二舅就在院子里忙活起来了。

  搭窝棚需要砸桩子,二舅从家里柴堆找了几根结实干透的松木棍子,用侵刀把碍事的枝杈都砍掉,收拾的利利索索的。

  除了棍子之外,铁丝,钳子、铁锤等工具也都规整好了,只等岳峰跟他上山。

  在上山之前,岳峰还有件重要的事儿没做,那就是织一张大鹰拉网。

  没有网,别的东西就算弄好了也没有意义,这布置拉网里面多少也是有些细节需要调整的。

  二舅不懂这些,想要好用还是得岳峰给把关甚至亲自动手。

  所以,在吃过早饭二舅跃跃欲试等着岳峰跟他上山的时候,岳峰没有急着立刻动身,而是用小刀削了一个织大鹰网用的梭子。

  大鹰网的网格要大许多,至少要四指宽以上,所以别看拉网的尺寸不小,但手工织网其实也没有多少网结,岳峰让小涛帮忙搭把手,从一根线一个梭子开始,刷刷刷的就是一通忙活,不到俩小时的功夫,一张逮大鹰的手工拉网就做好了。

  轮胎线很结实,唯一不好的一点是新线颜色太过显眼了,不过这对岳峰来说也不是啥难事儿,在温水里浸湿一下,然后直接整幅网丢进了熄火的锅底灰当中一通反复的揉搓。

  草木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成了网子的天然染色剂,棕黄色的本色褪去,变成了灰扑扑的状态看起来顺眼多了。

  这种经过草木灰染色后的网具其实见水还能洗干净,但是冬天不会下雨,也没有褪色这方面的风险。用灰染了之后哪怕十天半月的扔在山上,短时间里也不会影响强度。

  收拾完了网具之后,岳峰就全副武装跟二舅一起从家里出发了。

  因为也没有别的事儿,所以岳峰就没带猎队儿其他人,俩人,牵着黑狼,再带着大黑鹰,背着一杆56半,外加一些准备好的工具琐碎,就上了山。

  昨天来过一次了,今天再第二次上山,岳峰对去金顶子的路线也算有了初步的记忆,爷俩费了不少劲,在上午十点半左右来到了昨天选好的场子。

  砸桩子、垒石墙、收拾好的杆子也被二舅费劲扛了上去,两个人一个主力一个打下手,用了大半天的功夫算是将这里这处打鹰的场子支了起来。

  岳峰跟二舅俩人,将搭好的窝棚外面,用整块的雪壳子伪装了起来。有一面石墙当做支撑,整个窝棚的强度跟保暖性还算可以接受。

  经过一通收拾之后的窝棚,除了里面光线有点暗之外,别的还算不错,只等下回上山的时候,把炉子跟木炭背上来,就可以在窝棚里蹲坑了。

  打鹰的场子布置完毕,岳峰将拉网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也现场给二舅进行了一番演示。

  该说不说,二舅在学这些东西上,天赋不错,基本一次性就能学会,期间大概问了下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整套逮鹰‘蹲坑’的流程,基本学了个七七八八。

  等到了下午三点半,岳峰跟二舅俩人忙活差不多了,就牵着狗子下了山。临走之前,在已经扫干净的场子周围,撒了不少杂粮底子,只等几天之后再上来补充就行了。

  再次从金顶子上下来,岳峰已经能自己认清路了,俩人穿过了下面的灌木区小道,沿途又经过两个跳石塘,最多再有一个小时就能到家。

  前面几天上山,经过这几处跳石塘没啥有用的发现,但是今天不太一样,也不知道是不是岳峰或者二舅点子比较正,刚刚从阴坡翻上山脊,二舅就拉了拉岳峰的胳膊将他又拉后退几步。

  “啊?咋了二舅?”岳峰一愣,扭头看了一眼二舅的脸。

  二舅没说话,而是用手势示意岳峰往下面看。

  岳峰心领神会,慢慢冒头,然后沿着二舅指示的方向看了几眼。

  一只成年的猞猁,此刻正蹲在山脊对面的一处一米多宽的石头台子上,低头啃食着一只半大的狍子。

  换成乱石堆里的话,还真不是太显眼,主要是这石台子盖了雪,导致颜色对比非常明显,一眼就看到了。

  目测距离大概一百三十米开外,岳峰他们在上风口的位置,但是因为隔着一道山脊,并没有第一时间被这老虎崽子发现。

  “看到了吗?”二舅嘴唇子动,但是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岳峰从唇语读懂了他想问的话。

  岳峰点点头,将牵着的狗绳交到二舅的手上,随后从肩头将56半摘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202/5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