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有个成语怎么说来着,叫扫榻以迎是吧。”
接下来,陈浮生他们还要接待一下其他到来的‘客人’,所以也就没有再和张兴严多聊。
距离看片会开始只剩下最后五分钟的时候,放映室里基本上已经座无虚席了。
这个时候,竟然又来了一位大人物。
“廖公竟然都来了!”陈浮生还好奇这老头是谁呢,就听到了凌子在旁边的震惊。
与此同时,放映室里所有人都站起来相迎。
“都坐都坐,听说两位小同志把《调音师》拍出来了,恰好我老头子也是一个爱看电影的人,所以也过来和大家一起凑凑热闹。”
石副局长赶紧朝傻愣着的韩弎坪和陈浮生招了招手。
“廖公,这位就是韩弎坪同志。”
石副局长介绍完韩弎坪,不等继续介绍陈浮生,廖公就打断道:“你是浮生同志是吧?我看过你演的牛二,小伙子演的非常传神。”
“多谢廖公的认可。”
“不错不错,小同志挺精神的。”
廖公先是拍了拍韩弎坪的胳膊,又拍了拍韩弎坪的肩膀,嘴里同时念叨着:“都不错,都是我们国家优秀的年轻人才,要继续加油,我国的电影事业将来要想发扬光大,追赶西方国家,靠的就是你们这些有拼搏有理想的年轻同志们了。”
虽然知道廖公这话有些官方,但落在陈浮生和韩弎坪耳朵里,还是让他两感到热血沸腾和激情澎拜。
廖公就是压轴出场的人,接下来不再有人进来了。
众人落座之后,电影也正式开始放映。
但是这会儿陈浮生有点不太自在,原因是他被安排坐在了一堆大人物的身边。
至于韩弎坪,他跑去放电影了。
陈浮生表示:我也想放电影啊!
放映室里的灯光暗下去的同时,面前的幕布上面亮了起来。
和《斗牛》的开头一样的风格,开场就先放了一段吸引人的片头。
片头的内容是陈浮生饰演的陈默在房间里对着一只猫十分享受和忘我的弹奏着当时上海非常出名的一首歌曲,叫《夜上海》。
“这首曲子的旋律很动听,它叫什么名字?”戛纳电影节的选片人皮埃尔·老李是第一次听到《夜上海》的曲子,瞬间就被吸引进去了,等歌曲一停,就侧头向陈浮生问道。
“《夜上海》。”
“nice!”
老李朝陈浮生比了一个大拇指,然后继续看电影。
接下来是一段跟随着女主的视角,见证1930年的上海街上众生相的一分钟的长镜头。
之所以这么长,是因为片头字幕也放在了这个镜头里。
导演:韩弎坪、陈浮生
副导演:包启程
编剧:陈浮生
领衔主演:陈浮生、龚雪
友情出演:陈茜
……
“你也是导演?”
陈浮生冲着廖公点点头。
而廖公也只是问了一下就继续看电影了。
接下来《调音师》平均三分钟就会出现一次反转,所以放映室里的观众时刻都处在高度紧张和好奇的状态。
当陈浮生的女儿陈茜的镜头出现时,他夹带私活,给这小家伙拍了好几个可爱的特写。
甚至他还给片里的自己加了一段趁着周围没人,逗弄这小家伙的镜头。
“你们从哪找来的这么小的演员?还挺可爱的。”廖公好奇问道,这也是他非要把陈浮生拉着坐在自己身边的目的,方便有问题可以直接问。
“这是我女儿,她叫陈茜。”
“是吗?”
廖公显然有些吃惊。
接着问道:“多大了?”
“您问的是拍戏的时候吗?那会儿她五个月。”
“那现在应该有七八个月喽。”
“是的,快八个月了。”
“我记得你好像还给你女儿写了一本童话小说,叫什么贝什么克历险记是不是?”
“《贝塔和舒克历险记》,廖公您连这都知道呢。”
“我也有孙儿,他们喜欢看。”
……
这时第一个高潮出现,陈默意外目睹林美凤合同情人谋杀了她丈夫,却要装作视而不见的弹奏着钢琴。
激昂的钢琴声搭配着血淋淋的作案现场,让此时看电影的人都紧张的屏住了呼吸。
男主靠着装盲逃过一劫之后,跑去警局报案,结果在这发现情人竟然是警局的探长,又是一个大反转。
戛纳电影节的选片人老李看到这的时候,握紧了双拳,兴奋得嚷嚷道:“太棒了,这就是我要找的电影。”
接着他回头握住陈浮生的手激动道:“陈,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与此同时,张兴严也不止一次发出感叹:“这片子拍的真牛啊!”
第76章 京城有房
电影最后,陈默在咖啡厅里再次遇到前女友苏曼青,以一个受害人的视角和她讲述了自己和她分开之后的遭遇。
当观众们以为他说的就是真话的时候,他却精准的将挡在面前的一个玻璃瓶给扫飞了出去。
看懂的人,这一刻只觉得头皮发麻。
因为这个动作,不仅暗示他早已经恢复了视力,包括之前在咖啡厅里告诉苏曼青的‘真相’,也可能是谎言。
不过电影到这就结束了。
依旧是开放式的结局。
……
哗哗哗!
哗哗哗!
掌声在放映室里响了起来,持续了一分多钟才停。
接着是此起彼伏的赞扬声。
“好好好,这电影拍的精彩,我全程都不敢眨眼睛,生怕错过一个镜头。”
“是啊,反转一个接着一个,根本猜不到下一步,国内不会拍悬疑片的导演,我认为都应该来和两位小同志取取经。”
“好久没看过这么带劲的悬疑片了,不只是烧脑,里面那些讽刺和黑色幽默也特别戳人,有时候笑着笑着不禁感觉后背一凉。”
“对对对,我也有这种感觉,特别是剧情结尾陈默扫飞玻璃瓶的这个镜头,我越琢磨越不对劲,如果他说谎了,那他在片里到底是好人身份,还是坏人的身份,就要打个问号了。”
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就在现场,所以自然有人将这个疑惑抛给了他们。
“这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式结局,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关键要看读者看完电影之后怎么去解读。”陈浮生站出来回答了一下。
“那为何不直接告诉观众呢?”
陈浮生看了眼问他这个问题的人,是电影局的一个财务,好吧,那没事了。
他回答道:
“首先,这种‘留白’并不是偷懒,一是为了呼应电影的主题,不知道这位同志你看懂了没有,我们这部电影从始至终都在探讨‘真相的不可靠性’,从陈默伪装失明开始,每个人都在用谎言掩盖欲望,如果结尾直接揭晓主角是否说了真话,反而会削弱这种主题的张力。”
“其次,我们将道德判断权交给观众,其实恰恰强调了人性的复杂,如果结尾直接表明陈默是否使用了林美凤的眼角膜从而获得了光明,就会强行给主角贴上一个标签,比如他终究成了一个坏人,或者他守住了底线。但开放式的结局当中,观众是会自己思考,自己权衡——在生死抉择中,这样的‘恶’是否可被理解?为了活下去,牺牲他人的道德边界在哪里?我认为这种自我拷问,比直接给出答案更有力量。”
“最后,悬疑片的魅力,其实是在于解谜的过程,而不是答案本身,所以结尾的模糊处理,其实是将最后的一块拼图交到观众手里,这会让观众对电影的记忆更加深刻,更加值得反复回味。”
“以上,就是我为什么写了一个开放式结尾的初衷。”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陈浮生之所以短时间内就能想到这么多。
而且还很有逻辑性。
是因为当初在剧组的时候,就有人问过他了。
此时他的这波回答,再次收获了一波掌声。
皮埃尔·老李听了翻译的翻译之后,给陈浮生送上了两个大拇指。
“陈,你说的太棒了,我认为你的开放式处理非常聪明,让你这部电影瞬间超越了普通的悬疑片,甚至我觉得它会成为一部经典,很难以置信,我居然会在你们中国看到这样一部优秀的片子,抱歉,我并没有贬低你们国家的意思,但我说的就是实话。”
有时候就是实话最伤人。
廖公正是听了这老外的话之后,拍着陈浮生的肩膀表扬了一句:“好样的,老外总说我们中国的电影不行,我看你这电影就不必它们差!”
陈浮生苦笑着点点头,心想您也是性情中人呐。
因为廖公是负责对外事务的,他能够抽出时间过来看部电影已经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所以看完电影之后也就先走了。
廖公一走,一些专程过来看电影的领导也陆陆续续离开。
张兴严知道接下来陈浮生他们还要和大鼻子老外谈正事,所以尽管现在就想和他们探讨一下电影,却也知道不合时宜,只能是约好下一次:
“两位老弟这电影拍的太对我胃口了,抽个时间一起交流交流呗?”
“可以啊。”
陈浮生点头,然后看向韩弎坪,后者会意,想了想道:“我下周一要去北电报道,那就这个周末吧。”
“行,周末可以,是我来找两位老弟,还是你们过来找我。”
“我们过去吧,在什刹海体校是吗?”
“对……”
张兴严走后,陈浮生他们也从放映室转移到了会议室。
老外不喜欢绕弯子,上来就开门见山的表示道:
“我希望可以将你们的《调音师》送去戛纳,而且我认为这部电影获奖的机会很大。”
大家对于这个结果倒是都不意外。
主要是还有一部电影呢?
众人你给我望望,我给你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