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一号——于荣洸,1958年生人,11岁考入风雷京剧团担任演员学习武生至今。
这位算是《木棉袈裟》所有演员当中,在后来混的最好的一个。
尤其是他在港片饰演的那些反派最是深入人心。
但是此人演的正派角色也不少,其中他在新版《三国》里演的关二爷,也给一部分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转行当导演,将土豆的《斗破苍穹》改编成了《斗气化马之前方斗帝可敢下马一战》,就不评了,懂的都懂。
林仪——吴秋花,1965年生人,来自77年入选福建武术队,1978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乙组获得刀术冠军。
……
林珊——龚盈,上海人……
看到演员表上这最后一个名字的时候,陈浮生愣了愣。
也不怪他惊讶,实在是在一堆不是武术冠军,至少也是武生的名单上,看到这样一个甚至连演员都算不上的‘名字’,换做是谁都需要反应一下。
不过陈浮生也认识龚盈,她是龚雪的妹妹,今年元旦节,龚雪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陈浮生便与之打过一次照面。
凌子见陈浮生在龚盈名字上迟疑了一下,解释道:“我们路过上海的时候,顺路去了龚雪家,当时她妹妹龚盈也在家里,我见她形象也不错,正好她刚毕业还没工作,而且想学她姐姐走演员这条路,我也就做主把林珊这个戏份不是很重的角色给她了。”
“没事,凌姐你才是导演,你觉得合适就用。”陈浮生又不是什么圣人,不至于眼里容不下沙子,何况这种照顾自己人的行为,他自己也做。
想当初为了将媳妇女儿接到身边来,他还特意改了剧本呢。
见陈浮生这样说,凌子倒不觉得有什么,反倒是龚雪松了一口气。
这时陈浮生合上这份《木棉袈裟》的演员表,将之还给了凌子,后者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都是凌姐你千挑万选出来的,能有什么问题,不过《木棉袈裟》是武侠片,武术指导很重要,凌姐你打算找谁担任?”
“唉,这也是我愁的,我国之前就没拍过这类电影,所以不清楚有谁擅长这个,实在不行的话,我就等《少林寺》拍完,然后借他们的武术指导。”
陈浮生提醒道:“凌姐,你这是钻牛角尖了。”
“什么意思?”
“咱们虽然没有经验丰富的武术指导,但是这方面的人才香港有不少人啊,你与其等张兴严导演,还不如直接去香港请一个。”
顿了一下,陈浮生又补充道:“也是我之前匆匆忙忙没想起,要是想起的话,上次去香港,也就帮你请一个回来了。”
“对哦,我之前确实陷入思维误区了,那我回头就联系香港方面的同志,让他们帮忙请一个武指回来。”
陈浮生点头,想了想又提醒了一下:“我在香港的时候,好像听说袁家兄弟在这方面口碑不错,你可以试试请他们。”
“袁家兄弟是?”
“袁何平、袁祥朲……”袁家班的人,陈浮生也就记得这两位。
“嗯嗯,好的,我记下了。”
凌子道了声谢,接着搓了搓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陈浮生见状,虽然感觉凌子想说的话不是什么‘好事’,但还是问道:“凌姐还有话不妨直说。”
“呃,陈组长……”
凌子正要说,陈浮生却突然打断道:
“等等,凌姐你还是叫我小陈吧,你这一声陈组长,把我叫得有点害怕了。”
“放心,姐不是坑你。”
凌子也不是那种扭捏的性子,见陈浮生这个反应,她反而不再卖关子了,直言道:“主要是我来拍这部《木棉袈裟》心里有点没底,担心把它给搞砸了,但是我也知道小陈,不,陈组长你有自己的电影要拍,要你跟组肯定不现实,所以能不能请你在我剧组兼任一个监制,偶尔抽空过来看一眼,替我把控一下方向。”
听到凌子只是这个要求,陈浮生感觉自己白紧张了。
因为就算凌子不说,他也会关注她这部电影的。
原因不只是这个剧本是他提供的,更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职责。
区别只是在于他之前没想过要在凌子的剧组挂个监制。
眼下既然她提出来了,陈浮生当然也不介意在自己将来的履历上,多一个监制的身份。
所以,他几乎没怎么考虑,就点了点头:“可以……不过你这电影打算在哪拍呢?”
凌子也想起来这个问题,不答反问道:“你呢?”
“我就在京城拍,刚才如果不是你们回来了,我这会儿已经去北影厂了。”
“我这电影好像也没有地域要求,那就跟你一样,也在京城拍好了。”凌子道。
“也行啊,那就明天一起去北影厂打个招呼先。”
“好,是先来局里面吗?还是直接去北影厂?”
“明早我就不来局里了,但我要先去前门饭店接个人,接完人直接去北影厂。”
“接谁啊?”凌子好奇问。
“我从香港带来的一名演员,叫张国榕,你认识吗?”陈浮生感觉凌子应该认识,因为她之前是在新闻社工作的。
“Leslie吗?”
“对,你果然认识。”
“我也只是听过他的名字,没有打过交道,不过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把他给找来了?”
“这就说来话长了……”
第108章 不当人子是吧?
“小伙子,你是陈默吧?我看过你演的电影,叫调……调……调……”
“《调音师》。”
“对对对,就叫《调音师》,所以同志你到底是不是陈默啊?感觉你们长得很像诶。”
“怎么不是呢,就是他,就是他,他那电影我看了两遍,不戴墨镜我也认得出来。”
此时是在公交车上,陈浮生和张国榕刚上车,然后就被人给认了出来。
虽然这情况他也没想到吧,但是被人认出来也不丢人,所以陈浮生犯不着不承认。
“大家——上午好,《调音师》里的陈默确实是我演的,不过那是角色名字,现实里,我叫陈浮生。”
他不介绍还好,这一介绍,感觉全车人都‘认识’他,不是刚认识的,是之前就听过。
“原来你就是浮生同志啊!我不太爱看电影,但是看过你写的小说,就连你第三部儿童小说我都看完了,既然有缘在这公交车上遇着了,我想替广大书友问一句,浮生同志你这下部小说什么时候写啊?”
“感谢感谢,暂时还有点忙,小说的话可能顾不上。”
“忙什么呢?”
这话陈浮生没有自己回答,因为车上有人替他说了。
“这位同志你不看电影,也不关注新闻吗?浮生同志他们拍的这部《调音师》刚在国外一个什么电影节上卖了673.5万美元,这可比咱们厂子大几千人干三五年的效益还高呢。”
提到这个话题,车上那么多人,当然有怀疑的,难得碰到当事人,这不得赶紧求证一下嘛。
所以有人就问道:
“浮生同志,你们那电影真在国外卖了那么多钱吗?那可是好几百万美元呢。”
“嗯,是真的。”
“怎么做到的?老外的钱难道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这位同志,你看过电影了吗?”
“还没有。”
那你说个坤坤!
陈浮生心里MMP,嘴上还是很耐心的说道:“那我建议你先去看下电影。”
“看完电影就能知道答案吗?”
“是的。”
“那要是找不到呢?”
“再看一遍。”
这对话让张国榕有些忍俊不禁。
随后一路上,陈浮生被大家伙你一言我一语的问了各种问题,有不少人甚至到站了都不下车,害的他们也差点坐过站。
当终于下车后,陈浮生发现自己已经是汗流浃背。
他回头望着那辆远去的公交车叹了一口气:“这就是成名的代价啊!”
张国榕笑了笑道:“我以为你会说以后出行,再也不乘坐公交车了。”
“那也不至于,最多下次坐车的时候给口袋里准备一个口罩就好了。”
说到这的时候,陈浮生想到后世香港人面对明星的态度就很淡定,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也这样,正好旁边就有个香港艺人,他直接问道:“香港人喜欢追星吗?”
“当然喜欢了,尤其是学生党,我跟你说可疯狂了,而且以《调音师》在香港的火爆情况来看,陈先生你现在在香港已经火了,可惜你却回大陆来了。”张国榕有些羡慕的说。
陈浮生听完倒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因为他现在站的这个位置,和普通的演员层次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的,那么自然追求和目标也不同。
反倒是张国榕说现在香港人也喜欢追星的这个论点,让他的嘴角微微一扬。
“你们总算来了。”
凌子和龚雪半个小时前就已经到了,但是并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门卫室等他们。
“等公交的时候耽搁了一点时间。”陈浮生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到的?没必要等我们啊,可以直接进去。”
“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你们这么久才过来啊。”
凌子吐槽了一句,然后看向张国榕打了声招呼:“欢迎张国榕先生你来到京城,怎么样?吃住还习惯吗?”
“都还好,谢谢关心。”
张国榕有些好奇这位自来熟的大姐是谁。
于是看向了陈浮生。
“她叫凌子,是我的同事,也是一名导演。”
“凌导你好,我是张国榕。”
“凌导听着有点怪怪的,我应该比你大一些,你直接叫我凌子就行了,当然如果不介意的话,你也可以和小陈一样叫我凌姐。”
“凌姐。”
这点人情世故张国榕还是有的。
等他们打完招呼,陈浮生又给张国榕介绍了一下龚雪。
“这位是龚雪,她在我的下部戏里饰演女主陈静,和张国榕你有一些对手戏,你们可以先熟悉一下。”
介绍完,四人也就朝北影厂里面走去。
当然路过厂门口时,有个小插曲。
那就是凌子向大爷介绍陈浮生时,说的是这是自己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