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和大哥一起,顺着之前挖的地方,用麻绳拉出基线,然后用石灰粉,沿着麻绳撒下一条白线。
招呼着众人靠过来,王建安大声说道:“就在这个白灰线里面挖,先挖30公分的肥土出来,就堆到那边。”
指了指猪圈那边的宅基地,王建安继续道:“然后再挖50公分的泥巴出来,在这三面砌墙。”
王建安又指了指北、东、西三个方位的白灰框。
接着王建安用水将脚下的泥巴浇湿,捏了个模型,叫来以前给村里修土房子的几人。
“就按这个样子砌墙,三面墙都是下宽上窄,下面宽150公分,上面宽80公分。
北边这面墙修2米高,然后东面和西面这两堵墙,这样斜着修个弧度,这儿最高的地方高三米。”
几人听完讲解又问了点细节,王建安解释完后几人表示没问题。
随后在王建安的安排下,众人开始忙碌起来。
太阳渐渐升高,光线变得灼热刺眼。
“歇口气,喝口水。”张玉清和冯彬蓉婆媳俩挑着担子来了。
一头是装满凉白开的水桶,另一头是叠得老高的粗瓷碗。
尹祥平也跟在一旁,挺着已经显怀的肚子,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是洗干净的黄瓜。
“建安儿,”王建安的二舅公指着已经挖出雏形的地基轮廓问道,“这大棚真能冬天种出夏天的菜?”
他这一问,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连远处还在干活的也竖起了耳朵。
大家虽然冲着工钱来,但对王建安这“反季菜”的念头,好奇心更重。
即使王建安已经用养猪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但大家还是不相信他能让冬天长出黄瓜。
王建安三口两口吃完黄瓜,对着大家神秘一笑:“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短暂的休息结束,众人迅速回到各自岗位。
阳光渐渐变得毒辣起来。
王建安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招呼着众人收工回家。
下午4点,暑气稍退,工地上又恢复了热火朝天的景象。
一直干到暮色降临,王建安对着还在工作的众人大声喊道:“收工咯!辛苦大家,明天继续,还是老时间哈”
“好!”
“要的!”
回应他的,是一片带着疲惫却充满干劲的应和声。
第一天的工作结束,肥土层已经挖的差不多,就剩中间还有几十平没挖了。
晚饭的时候王建安对母亲说道:“妈,下个月猪仔分圈之后我就搬到下面去住哈,这几天您帮我打整下屋子哇。
然后三妹之前睡那张床,我就先搬下去睡,反正她暂时也不会回来住。”
张玉清放下碗筷:“搬下去爪子,底下啥子东西都没有的嘛。”
“妈,那么多猪要人守到撒,这么小的猪,贼娃子一下就抱走了。”王建安指了指庭华姑父家的方向,“最近贼娃子有点凶。”
张玉清也瞬间想起了前不久发生的事,也不再说话,端起碗继续吃饭。
上个月队正值掰玉米的农忙时节,吴庭华全家都在山后面的地里掰玉米。
他家厨房靠近屋后的那面墙被挖了一个1米宽2米高的洞。
外面用一堆柴挡着,没有透光进来,所以一开始没发现。
还是煮饭时发现米缸的米都不见了,然后才发现了那个洞。
所幸厨房没有联通堂屋和卧室,只是厨房的粮食都被偷了。
找了队长,找了村支书,还去镇上报了警,但都没小偷的一点信息。
最后只得出一个结论,小偷不是本地人,要不然“开门”也不会开错地方。
尹祥平望着丈夫:“你要注意安全哈,要不再养条狗?”
王建安闻言眼睛一亮:“嘿,我之前都没想到,养条狗好啊,我都可以睡踏实一点。妈,这几天您问问哪家有小狗儿卖,选一条听话的回来。”
张玉清点了点头:“好。”
第28章 发酵
新买的酒糟在院子里暴晒了一天,浓烈的酒气也散去大半。
王建安从蛇皮口袋中抓出一把,摊开在手心,展示给张春城几人。
“晒成这样就差不多了,做纯酒糟发酵水分也不要太少了,走,去窖坑那边,教你们怎么弄。”
王建安扛着铁锹,提着一桶老坛水,其他几人扛着酒糟,来到屋后的窖坑旁。
现在是11点过,大棚工地收工后王建安叫着几人来给他们示范如何发酵酒糟。
“建安儿,发酵饲料真这么讲究?还要老坛水?”张泽安看着王建安手里的桶问道。
王建安解释道:“泽安舅舅,其实不加也可以,不过为了让酒糟发酵更完美,最好还是加点,反正家家户户都有。万一发酵不完整,酒糟是有毒的。”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想起去年一大队猪中毒的事,都心有余悸地点点头。
“好,第一步,垫底。”王建安指挥道,“春城,春华,把这个厚塑料铺进坑里,四边尽量拉平贴紧坑壁,留长点,后面好盖顶。”
张春城兄弟俩立刻跳下窖坑,将厚塑料展开铺平,仔细地按压在坑壁和坑底,确保没有大的褶皱和空隙。
“第二步,下料。”王建安将酒糟均匀地倾倒在坑底,铺了约莫10公分厚的一层。
“泽安舅舅,递下老坛水。”
接过张泽安递过来的瓜瓢,王建安用手将老坛水洒到酒糟上。
“这样,洒均匀点,不需要太多。”
洒完老坛水,王建安拿起铁锹:“第三步,压紧。这一步最关键,压得越紧越好。”
他边说边用脚用力地踩踏着铺好的酒糟混合物,铁锹背也使劲拍打。
其他几人也纷纷跳下来,学着样子用脚踩。
随后又开始重复之前的操作。
张春华抹了把汗,看着才铺到一半的窖坑:“建安儿,这铺一层撒一层,还要压紧,有点费力哦。”
“没办法,压紧这一步是必须的。”王建安也擦了擦汗。
“最后一步,封窖。”王建安拉起坑边预留的厚塑料,把里面的饲料完全包住。
“春城,拿几根粗点的木棍来,压住四边。”
张春城立刻跑去拿来几根结实的木棍。
王建安指挥着,将木棍压在厚塑料边缘,插进窖坑周围的泥土里,将厚塑料固定住。
“好了,大功告成。”王建安招呼着众人爬出窖坑,又用门板将窖口封住
张泽安窖坑感慨道:“这哪是喂猪的饲料,这整得跟藏宝藏一样。”
王建安哈哈笑道:“这不就是赚钱的宝藏嘛。走,去帮你们弄。”
依次帮张春城兄弟和张泽安弄好窖坑后,几人就留在张泽安家吃起了午饭。
张泽安拿出一瓶宝莲酒,给几人各倒了一杯。
“预祝我们养猪顺利!”张泽安举起酒杯向几人说道。
喝了一会儿,张泽安问道:“建安儿,你之前说的那个合作社,是不是就像我们现在这样?”
“对,差不多就是这样。合作社的好处就是买原料量大了可以打折,还可以平摊运费这些……”
张春城两兄弟则是第一次听到合作社这个概念,都认真的听着。
“对了,泽安舅舅,今年下半年你就可以开始给大队上申请成立合作社了。
先成立养猪的合作社,大棚我还在摸索。”
“要的。”
喝了几口后张泽安说道:“前几个月我给海洋写信的时候问过他晓得大棚蔬菜不。他说蓉城早就有了,那价格哦,你们晓得海椒好多钱不?”
张泽安按着张春城两兄弟问道。
见两人摇头,他用手比了比:“4块钱!还不是随时都能买到!”
王建安连忙开口:“泽安舅舅,那些都是南边运过来的,而且不是大棚蔬菜,现在大棚在冬天也种不出来海椒。”
上一世王建安就试过种辣椒,结果都没长辣椒。
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辣椒品种选错了,像二荆条这些蜀省常吃的辣椒需要强光照。
而耐寒弱光的辣椒,要在1995年才被研究出来。
“这样啊。”张泽安尴尬一笑,“还有黄瓜,这个是绝对是大棚种的,海洋说蓉城去年卖的就是双流上市种的。但是也不便宜,过年那段时间最高要卖到5块钱一斤。”
张春城两人举着筷子目瞪口呆的看着张泽安,又看向王建安。
“大棚是有点赚钱,但技术含量也高,比养猪高多了。”王建安笑着说道,“放心,等我摸索好了也教你们。对了,海洋是在哪儿打工哦?知道的这么清楚。”
“嘿嘿,在一个饭店学厨,他二爸带着他的。”张泽安得意的说道。
王建安仔细在脑子中搜索了一下,这才想起张泽安的二弟这段时间是在外地当厨师。
有了这个关系,大棚蔬菜的出路好像又多了一个方向:“泽安舅舅,海洋的具体地址在哪儿你晓得不哇?二天我去卖大棚菜的时候看看他。”
“这个我就不晓得了,下次写信帮你问一下,你是想把菜卖到饭店去?”
“有这个意思,饭店每天都需要菜的嘛。”
吃完饭又继续聊了聊养猪和大棚,几人便往王建安的大棚基地走去。
又经过了两天半,深层土已经全部挖出来。
王建安指挥大家将第一天挖出来的肥土回填到坑里。
收工的时候王建安招呼所有人到他家:“非常感谢各位乡亲这3天的帮助,接下来我这儿就用不了那么多人了,今天就给大家把账结一哈。”
“这么快啊?”众人不舍的嘟囔道。
“接下来就是砌墙了,确实用不到那么多人,不好意思了哈。”
随后王建安将除了砌墙人员的其他众人的工钱结算完,全是干满一天的。
垒土墙的时候每天都只垒20多公分,然后得晾一晚,等土硬了第二天继续往上垒。
就这样干了1个星期,3面高墙渐渐的建造起来。
好在这段时间天公作美,没有下雨。
大棚基地整体结构已经完成,接下来就只剩下搭架子和铺塑料薄膜了。
第29章 购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