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2节

  王建安连忙握手:“我叫王建安,我来是学习怎么用酒糟配猪饲料,请问您贵姓?”

  “李杰明。”男子笑着回答,“其实这段时间站里都安排人下乡,可能会去你们乡宣讲的。”

  “我是高龙乡的,离镇上有点远,所以我就自己跑过来了,我大概听说过酒糟配猪饲料是怎么回事,就是不知道具体的配制比例。”

  “你准备养什么品种的猪?还有准备养多少头?”李杰明一边询问一边走向旁边的玻璃柜。

  王建安见状起身跟了过去:“我准备养10头白皮杂交猪。”

  闻言李杰明双眼一亮,随后从玻璃柜中拿出两本书转身问道:“你念过书哇?”

  见王建安点了点头,李杰明将其中一本较厚的书递给王建安道:“这本书是讲怎么养殖良种猪的,包括如何杂交,母猪的护理,小猪仔的喂养等。”

  随后又将另一本薄一点的书递给王建安:“这本书是讲怎么配置猪饲料的,里面就有几章讲了如何用酒糟配置猪饲料。

  酒糟的发酵,各种原料的比例都有,还有出现酒精中毒的处理办法等。反正来咨询的人也不多,这两本书你都可以带走。”

  王建安喜出望外,连声道谢。他本带了纸笔准备抄录,没想到竟能直接带走现成的书,真是运气好!

  将书揣进包里,王建安掏出一包红塔山递给李杰明:““李工,太感谢了!还有个事,镇上现在有猪仔出栏吗?”

  李杰明推脱一阵接过烟放进裤包:“你来得巧,去年刚培育出了三元杂交猪,比二元杂交的更优质,今年因为要推广,出栏比较早,而且买良种猪仔政府还有补贴,你可以去镇边上的国营农场看看。”

  “三元杂交猪?”王建安以前只知道杂交猪,没想到还分二元三元。

  见王建安满是疑惑,李杰明解释起来:“我们本地都是黑猪,后来从国外引入了更长肉的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你们前几年养的就是这三者之一和本地猪杂交的二元杂交猪,三元杂交就是二元杂交之后再和另一个纯种猪杂交,三元杂交猪长得更快,正常的话五个多月就能出栏了。”

第3章 好运连连

  王建安没急着去农场,而是留在畜牧站和李杰明深聊起来。

  两人越聊越投机,转眼到了中午,王建安便热情邀请李杰明去旁边的饭馆吃午饭。一顿饭下来,两人已是称兄道弟。

  期间王建安也知道了一些李杰明的情况,他老家是县里的,去年刚毕业分配来这个畜牧场,壮志雄心的想要推广良种猪在农村的养殖,助力乡镇经济的发展。

  王建安很清楚,他的优势只是对一些未来信息的预知,真正的养殖技术他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能认识一个这方面的专业人士肯定是非常有利的。

  吃完饭王建安跟着李杰明来到农场,在李杰明的带领下,王建安很快见到了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子。

  李杰明掏出上午王建安送给他的红塔山,抽出两根递给王建安和中年男子:“陈叔,这是我朋友王建安。”

  随后转头对王建安说:“王哥,这位是这里负责人陈明礼,陈叔。”

  陈明礼接过烟,吸了一口笑道:“小明,不错啊,都抽上红塔山了。”

  李杰明连忙摆手:“没有没有,这是王建安送的,我平时抽什么您又不是不知道。”

  陈明礼看向王建安点了点头:“小王啊,你是买肉猪仔还是买种猪?”

  “陈叔,我想买10头肉猪仔。”

  “我们这儿的猪仔分三元杂交和二元杂交的,有一批三元猪前段时间刚断奶,有8、9公斤。

  二元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了,才刚出生几天。小明带你来肯定是买三元猪了,走吧,跟我进去看看。”

  随后三人来到猪仔养殖区,看着偌大的猪舍,王建安向陈明礼请教道:“陈叔,这个修猪圈是不是还有什么讲究啊?”

  陈明礼:“那是当然,你养殖规模小的话,还无所谓,一旦你规模大了,那就得好好规划这些猪舍了,干燥通风这是最基础的。

  比如这猪舍的间距,就不能小了,得防止猪瘟扩散,还有猪槽这儿,最好加个分位栏,防止抢食……”

  走到猪场另一侧,陈明礼指了指面前的猪圈:“这栏猪仔是这批里面最好的,本来是给龙沟乡的,他们那现在可是养殖大户,看你是小明的朋友,就给你分10头吧。”

  王建安赶紧道谢:“谢谢陈叔,这些猪仔多少钱啊?”

  “40块钱一头,今年刚开始推广,现在还有政府补助,每头猪仔补助8块钱。”

  40块比王建安预想的价格高一些,但是算上补助的话还好。

  昨晚妻子尹祥平拿出了家里所有积蓄,六百三十一块四毛,这还是年前卖猪的钱,留下零头,五百块都让他带上了。

  王建安摸了摸口袋:“陈叔,我家是高龙乡的,猪仔送到村里去的话路费是多少啊?”

  陈明礼带着两人往外走去:“你们那有点远哦,15块吧,收个成本价。走,去销售科办理材料。”

  半个小时后王建安和李杰明坐着货车出了农场,先将李杰明送回了畜牧站,分别时李杰明嘱咐王建安有问题随时来找他。

  坐在副驾上,王建安递给司机一支烟:“师傅贵姓啊?”

  “免贵姓王,王安国,兄弟,你呢?”

  “哎哟,咱们还是本家。我也姓王,王建安。等下在街上停一会儿哇,我顺路买点酒糟带回去,免得下次我一个人还要再跑一趟。”

  王安国吸了一口:“没问题,你是准备用酒糟配饲料哇,我大哥家也是这么弄的,当初还是我教他的,我给你说,这个配饲料要注意……”

  一路上,王安国分享了不少实操经验,有些李杰明提过,有些则是新的。王建安听得格外认真,老把式的经验难得。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街上,在王建安的指引下,车辆驶入一条支路,路的尽头是一座工坊,远远的就有浓浓的酒味传来。

  这是方圆几十公里内唯一的酿酒厂,酒厂老板的儿子还是王建安的同学,叫张维民。

  在家里排行老三,还有两个姐姐已经出嫁了,大家都叫他张三娃儿,现在是他在管理这个酒厂。

  王建安和张维民从小就是好朋友,读书的时候张维民还经常分肉给王建安吃,要不然王建安真是几个月都沾不到一点荤腥。

  去年结婚的时候酒就全在这儿拿的,张维民象征性的收了点钱,相当于半卖半送。

  王建安走进屋内,张维民正在专心的看电视,王建安拍了拍张维民的肩膀:“三娃儿!”

  “哎哟!哪个龟儿子?”

  突然被人拍肩膀,张维民吓的从凳子上掉了下来,看清来人后张维民拍拍屁股站了起来:“建安儿啊,来来来,坐。今天咋有空来找我耍哦?”

  王建安拉住正想去倒水的张维民:“等会儿,我今天找你是有正事,最近酿酒没有,我想弄点酒糟回去养猪。”

  闻言张维民停了下来:“你运气好,昨天刚酿了一批酒,跟我去后面装嘛。话说你咋想起来用这个养猪哦?”

  王建安跟着张维民穿过屋子:“嘿,之前去镇上听到有宣传这个,就突然想试试。你一次能有多少酒糟?”

  “差不多200多公斤酒糟嘛,但是你养猪的话肯定不够,我们2个月才出一次酒糟,你知道我们这儿喝酒的人不多的。”

  “行吧,以后酒糟都给我留着,我给你6块钱一吨,猪出栏的时候给你结账……”

  “说啥子钱哦!”张三娃儿直接打断,“你直接拉走就是!堆我这儿还不是拉去地里肥土。”

  见老同学坚持,王建安也不矫情:“要得!等今年搞成了,兄弟带你一起发财!”

  装完酒糟后王建安向张维民告辞:“等哈司机还要回镇上,我就先走了,下次来我家喝酒。”

  货车抵达家门口时,家里静悄悄的,一个人影都没有。

  王建安只能自己忙活,猪圈没有打扫,现在天气不暖和,还得在猪圈铺上谷草。

  好在有王安国搭手帮忙,20多分钟后小猪就都入圈了。

  王安国临走的时候王建安又从家里拿了包烟给他:“谢了,安国哥,今天没有你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不客气,顺手的事,那我就走咯。”王安国摆摆手,开车离去。

  “好的,今天麻烦你了,慢走哈。”

  王建安捶了捶发酸的腰,稍歇片刻,便背上背篓出门。

  他记得昨天看到地里还有些牛皮菜,这季节,也就剩这种喂猪的青菜了。

第4章 养猪第一课

  王建安将一捆干黄荆放进灶门,同时借着火光翻看着从畜牧站拿回来的书。

  猪种选择、饲料科学配比、疫病防控、圈舍管理的详尽阐述……

  书中的知识让他再次感叹原来养猪还有这么多门道,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未来扩大养殖规模的决心。

  有门槛就意味着竞争少,这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农村市场,就像一块美味的蛋糕摆在他的眼前。

  半个多小时后,王建安提着半桶热气腾腾的猪食走向猪圈。

  这是他按照书上的初步指引,用米糠、少量碎米和切碎的牛皮菜精心熬煮的“精饲料”,专门给新来的小猪仔开胃。

  看着眼前的猪仔们,王建安心头一惊。

  只见那十头本该活蹦乱跳的小猪仔,此刻竟都蔫蔫地趴在铺好的谷草上。

  “猪儿咯咯咯……”王建安模仿着记忆里母亲唤猪的声音。

  同时,他舀起一瓢猪食,缓缓地倒入石槽。

  听到声音的猪仔动了动耳朵,接着有几只试探性地抬起头,犹豫了片刻,才慢吞吞地地挪到槽边,小口小口地舔食起来。

  看到它们开始进食,王建安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突然想到刚才看的书目录里有一章是讲转移猪仔注意事项的,赶紧跑回厨房翻起书来。

  “长途运输、环境骤变、陌生群体,易引发应激……

  症状: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

  书上的描述与他刚才所见完全吻合,还好,情况不算最严重,它们还能自主进食。

  王建安立刻行动起来,他按照书上提供的简易方案。

  取来盐、醋和家里存着的白糖,按照一定比例,兑入温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小心地拌入剩下的猪食里。

  这简易的“电解质水”能帮助小猪补充因应激流失的盐分和能量,调节体液平衡。

  一直看到所有猪仔都有进食,且把猪食吃完后王建安才安心的离开猪圈。

  翻开本子在“养猪计划”的标题下,他提笔写下第一条实践总结:

  1、喂食时间:早(约6-7点)、午(约11-12点)、下午(约4-5点)、晚(约8-9点)。少食多餐,定时定量。

  2、仔猪阶段(20公斤前):暂不添加酒糟,以精饲料为主,保证营养需求。

  3、应激管理:分圈、转运、环境变化后,密切观察猪只状态。若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应激症状,及时在饮水中添加简易电解质(盐+糖+少量醋)或拌入饲料,必要时寻求兽医指导。

  “好大的酒味儿。”尹祥平到家时王建安正蹲在地上,端着米筛缓缓的摇动着。

  随后他又用手仔细翻捡,把混在其中的小石子、土块等杂质挑拣出来。

  尹祥平放下东西,自然地走到他身边蹲下,帮忙撑开一个结实的编织袋:“你在弄啥子?猪仔买回来了吗?”

  “祥平儿回来啦,在筛酒糟,里面杂质多,不挑干净猪吃了要不得。猪仔早买回来了,我都喂过一顿了,刚才还差点出了点小状况……”

  王建安笑着向尹祥平讲述今天的事,“对了,洗衣服那里贝壳多不多,明天我们去捡点回来磨粉。”

  尹祥平想了一下:“那里没有,小桥河滩那儿很多,磨粉干什么啊?”

  “书上说了,贝壳粉富含钙质。我们买不起饲料厂配好的预混料,就得自己想办法补充矿物质。

  贝壳粉加上红土和盐巴,就能配个基础的矿物质添加剂。这样猪才能长得壮实,骨头硬。”

  听着丈夫讲述着这些她闻所未闻的“学问”,尹祥平的目光温柔地落在王建安沾着酒糟的脸上,轻轻的笑了。

  “我不晓得矿物质是啥子东西,但我相信你。”

  王建安手上的动作顿住了,上一世,自1994年两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后,生活的重担早已将那些年少的情愫消磨干净。

  “谈情”成了奢侈品,更多的是疲惫的沉默和相互扶持的惯性。

  此刻,妻子眼中纯粹的欣赏和爱意,让他恍如隔世,心头涌起巨大的酸涩与珍惜。

首节 上一节 2/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