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23节

  然后能长多少出来,全看天意。

  王建安将水桶提到墙边,向父亲解释道:“爸,这样有几个好处。

  一是能增加出芽率,只要不是死种,都能发芽。

  第二个是能缩短出芽时间,明天放一天,后天估计就出芽了。

  第三个是这样长出来的幼苗都差不多大,不会像平时种的那样有大有小。

  这样方便我们后面嫁接。”

  王太平不可置否的嗯了一声,他不理解原理,但相信儿子。

  第二天一大早,王建安就起来了。

  他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昨晚浸泡的种子。

  把水里的种子捞出来,倒掉桶里已经凉透的水。

  然后重新兑了一桶温度大约在三十度左右的温水,把种子放进去,用手轻轻搓洗,洗掉种子表面的粘液。

  清洗干净后,他将种子用湿布包裹起来,放到院子里晒不到太阳的角落。

  八月底的天气还很热,白天最高能到三十多度,晚上也有二十度出头,正是种子催芽的好时候。

  处理好种子后王建安便扛着锄头背着背篼出门了。

  半个小时后背回来一背篼的野草,挑出根茎0.3cm左右的分一堆,0.5cm左右的分一堆。

  随后王建安又将之前做育苗盆剩下的竹子拿出来,削了几根0.4cm左右的竹签。

  吃完早饭后,王建安将大哥大嫂也叫了过来。

  “今天我就教你们怎么搞嫁接。”

第35章 播种(求收藏,评论,推荐票,月票)

  王建安将众人引到挑拣好的野草茎秆旁,旁边放着削好的几根竹签。

  “大哥,大嫂,爸,妈,”王建安拿起一根粗点的野草茎秆,“这个就当南瓜苗。”

  又拿起一根细点的:“这个当黄瓜苗,断根嫁接一共分三步,听名字就晓得是要切断黄瓜的根了。”

  王建安捏住“南瓜苗”用手指了指根茎上的叶子。

  “第一步,看,这儿是南瓜的两片叶子,竹签这样在这片叶子下面一点,向另一片子叶的下方斜插进去。

  刚刚好插到对面,但是不要把对面的皮插破,插入之后先不要把竹签拔出来。”

  随后又拿起“黄瓜苗”,切了两刀。

  第一刀稍平但没有切断根茎,第二刀从背面斜削一刀,将“黄瓜苗”切成了楔形。

  “第二步,把黄瓜苗切成这样楔形,就跟门后面的楔子一样。”

  “第三步,拔出南瓜苗上的竹签,再马上把黄瓜苗插入南瓜斜插接孔中,速度要快。

  最好让黄瓜叶子与南瓜叶子呈十字形,然后用毛线缠好这个嫁接口。

  这样,就完成嫁接了。

  你们先试一下,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

  王建平拿起竹签和一根野草,学着弟弟的样子削,第一刀下去,切口歪歪扭扭,还差点削到手。

  “别急,大哥,慢慢来”

  冯彬蓉也试了试,她手巧些,接口虽不如王建安的完美,倒也像模像样。

  王太平没吭声,默默拿过一根草茎,两刀下去,契合的刚刚好。

  “爸,你这手艺可以啊。”王建安赞道。

  王太平嘴角微不可察地翘了翘:“削竹子削得多。”

  张玉清竹签穿过了南瓜根茎:“哎哟,这根根太细了,这么接起来真的能活?”

  “妈,放心好了,肯定能活。

  就是头几天要注意点,不能晒太阳,不能干着,也不能涝着。

  等接口愈合了,黄瓜长得比你们夏天种的还好。”

  王建平又试了几次,渐渐找到手感,虽然速度慢,总算好了些。

  冯彬蓉也在一旁反复练习对接的动作,力求皮对皮严丝合缝。

  400块钱就这么两斤种子,算下来8分钱一粒,众人都力求完美,不浪费一颗幼苗。

  练了大半个上午,王建平两口子和张玉清都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

  午饭后,王建安和大哥抬起三妹以前睡的旧木床板,准备搬到大棚旁那两间新起的泥巴房子里。

  一间是灶房,用来煮猪食的,大铁锅早就准备好了。

  另一间是卧室,现在里面空荡荡的。

  放下木板床,两人又抱来几捆玉米杆。

  王太平帮忙铺着玉米秆:“只有将就一哈了,等收了谷子再换成谷草。”

  这时,张玉清抱着厚厚一卷铺盖来了,尹祥平挺着肚子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扫帚和抹布。

  “妈,铺盖不用拿这么多,现在还不冷。”王建安忙说。

  “这床铺盖你垫下面,玉米杆太硬了,包包可可(凹凸不平)的,你自己再回去抱一床盖的下来。”

  说完张玉清将王建安两父子和尹祥平赶了出去,自己在屋里收拾起来。

  不一会王建安和父亲一人抱着被子,一人扛着一张小方桌回来了。

  尹祥平则在灶房里给小黄铺了一个窝。

  小黄似乎把这两间泥屋当成了新领地,兴奋地在屋里屋外跑来跑去。

  第二天吃完早饭,王建安将包着种子的湿布拿了出来。

  晚上外面气温低,种子都移到了室内。

  在众人期盼又怀疑的目光中,王建安打开了湿布。

  只见大部分种皮都裂开了口子,探出米粒大小的雪白嫩芽尖。

  “咦,真的发芽了!”张玉清惊喜的看着种子。

  虽然说着相信王建安,但真见到这些种子一天就发芽,几人还是非常震惊。

  王建安挑出其中还没有冒芽的,差不多有300多颗,用湿布重新包好。

  南瓜种子一共接近5000粒,留了200粒明年种南瓜,300粒之后补种用,现在发芽的有接近4000粒。

  “爸,妈,大哥大嫂,等会儿我们就去下播种哈。”

  大棚里,王建安看着挂在牛粪土上方的温度计,25度,刚好。

  这段时间天气还热,大棚都是敞开的,要不然太阳照一天下午得到40来度。

  王建安带着几人来到育苗盆前,拿出一粒种子,将育苗盆格子里的土挖了一个小坑。

  “每个格子里面放一粒种子,大概2公分深,注意根和叶子的方向,不要放反了哈。

  然后盖上土,就可以了。盖完土之后不要拍哈,就这样放回去就行。”

  一人拿了一包种子开始操作起来。

  王太平和张玉清都是老庄稼把式,点籽又快又准。

  冯彬蓉几年没种地,手艺有些生疏。

  王建平更是小心翼翼的捏着种子,生怕把种子弄坏了。

  见大哥的模样,别人都插第四颗了他还在给第一颗种子埋土。

  王建安招呼大哥跟着自己,他拿起瓜瓢,从桶里舀出准备好的清水。

  “大哥,等他们盖好土,我们就浇水。

  像我这样,用手洒,不要直接倒。

  水要把土浇透,但也不要太多,一个格子差不多这么多就行。”

  “要得。”王建平也拿起一个瓢。

  王建安一边浇水,一边检查几人点籽的深度和覆土厚度,不时小声提醒:“妈,这粒盖厚了点,拨开些,大嫂,这粒按浅了,再往下一点……”

  用时1个多小时,所有的育苗盘都点好籽,浇透水。

  王建安指挥父亲和父大哥开始搭小拱棚。

  大棚现在整天都是敞开状态,湿度不好保持,用小棚来控制更方便,而且小棚也方便调整透光度,防止阳光直晒。

  之前王建安已经搭好了骨架,薄膜也弄好了,放在一旁,现在只需要将薄膜盖上去就行了。

  一家人合力,很快将塑料膜覆盖在拱架上,用土压住薄膜边缘,小的育苗棚搭建完成。

  阳光透过大棚顶部的厚塑料膜照进来,照在育苗棚上。

  王建安又招呼着用肥料口袋,在上面搭一个临时的遮阳棚。

  刚播种的头几天要防止太阳晒伤种子,过几天长出叶子就可以增加光照时间了。

第36章 打谷子

  小黄蜷在灶房角落的草窝里,发出细微的鼾声。

  王建安躺在木板床上,身下垫着厚实的铺盖。

  他翻了个身,玉米秆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睡不着。

  一墙之隔外,就是他一手建起来的猪圈和大棚。

  下午已经把猪仔都转移了下来。

  几个月前贷款时忐忑,烈日下挖地基的劳累,四处求购种子的焦灼,此刻都化成了按捺不住的兴奋。

  这还是他回来之后第二次这么激动。

  说起来是一回事,真的做出来之后,感觉又不一样。

  他索性坐起身,披上衣服,拖着鞋走了出去。

  夜风微凉。

  他先走到猪圈旁,借着手里的煤油灯朝里看了看。

  小猪们挤在一起睡得正香。

  又走进大棚。

首节 上一节 23/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