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25节

  晚上,王建安每隔两三个小时就爬起来。

  提着煤油灯钻进大棚,感受小拱棚内的温度。

  往往夜间骤然降温才是造成黄瓜发育不起来的最大因素。

  白天有什么情况都能及时发现,晚上出现问题等第二天再发现就晚了。

  好在收稻谷最忙的那几天已经过去,接下来就是晒谷子和脱壳了。

  王建平3人也还忙的过来。

  “建安儿那边咋样了?”冯彬蓉一边搅拌着猪食,一边问刚从下面猪圈回来的丈夫。

  现在猪仔吃的不多,还是在上面两口锅里煮的猪食。

  王建平甩了甩发酸的手臂:“爸说看着还行,没蔫儿。建安儿在睡觉,这几天他晚上都没咋睡。”

  到了嫁接后第4天,王建安和父亲统一检查了一遍。

  有几十株切口出现部分腐烂,还有几十株黄瓜叶子枯萎。

  王太平则是耷拉着脸,已经这么悉心照顾了,没想到还是死了100多株,

  他可不懂什么存活率,他只知道100多株,好几块钱呢。

  “这算很好了,只有这100来株死了,今天把留下来的那300颗种子也拿出来种上。”王建安笑着安慰父亲道。

  很快张玉清等人也赶来了,今天是重要的时间点。

  大家都想看看这段时间的成果如何。

  “嚯哟,真活了,这黄瓜叶子看着都精神。”张玉清弯着腰,凑近了看,满脸的不可思议和惊喜。

  王建平和冯彬蓉乐呵呵的看着这些黄瓜。

  尹祥平则是看了几眼黄瓜,更多的注意力在面露憔悴的丈夫身上。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王建安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即时夜晚突然降雨降温,对黄瓜的影响也不再是致命性的。

  转眼到了9月下旬。

  王建安来到了县里。

  他直奔供销社,找到三哥尹彬。

  “三哥,我来取沼气灯和气压计了。”王建安将村里开的证明递给尹彬道。

  “走吧,去仓库取货。”尹彬带着王建安往仓库走去。

  路上听王建安说到大棚黄瓜一切顺利,再过几天就要移栽了,尹彬也算松了口气。

  “三哥,谢了哈。”王建安取到灯后向尹彬感谢道。

  一共15栈灯,每栈补贴后7块钱,气压计20块,再加上气管,一共花费153块。

  接着,王建安又叫了个三轮车拖着东西去了宝莲酒厂。

  熟门熟路找到销售科的刘建国。

  “刘科长,我又来了。”王建安笑着递上根烟。

  “哟,王老弟,这次要多少酒糟?”刘建国接过烟点上。

  刘建国并没有忘记王建安,这个年代来酒厂买酒糟养猪的就那么几个人。

  “这次多要点,5000公斤。”王建安报出数字。

  刘建国:“还是老规矩,给你送到家?”

  “那是肯定的撒。”王建安点头,讨好的笑道,“刘科长,这次量大这么大,价格上有没有可能再优惠点喃?”

  刘建国弹了弹烟灰:“嗯……这样,6分8厘一斤。”

  王建安心里算了算,开口道:“刘科长,实话给你说,明天我们队要集体搞养猪,用量会更大,再打个折,6分5吧,咱们以后长期合作。”

  刘建国犹豫了一下,雄州县那边也有酒厂,王建安的选择并不是只有这里。

  他最终点点头:“行,就6分5一斤,以后都来我们这儿买哈。”

  去交完钱王建安找了个地方等着酒糟装车。

  下午两辆货车带着酒糟驶入李家沟。

  张春城三人早就等在王建安的家里了。

  院子里堆不下这么多的酒糟,张春城几人干脆直接往自己家里搬。

  卸完货之后整个院子里都是酒糟的气味。

  幸好考虑到气味问题,今天特地把尹祥平送回了娘家。

  要不然她在这里非得吐个不停。

第38章 开会(求收藏,评论,推荐票,月票)

  “妈,这几天大棚就交给你了哈。”王建安叮嘱。

  “小棚一直敞开,给它们降点温,炼炼苗。二天移植的时候恢复的快些。”

  张玉清摆了摆手:“晓得了,昨晚上你都说过了。你就安心去忙地里的活路。”

  王建安点点头,扛起锄头,跟着父亲他们往红苕地走去。

  小黄摇着尾巴也想跟着去,被张玉清一把按住了。

  红苕地里,王建安和大哥快速挥动锄头,泥土翻飞间,一窝窝红苕被刨出地面。

  “爸,今年的红苕长得不错。”王建安看着刨出来的红苕说道。

  “今年天气好。”王太平乐呵呵的答道。

  王建平带着冯彬蓉,拿着镰刀走在前面。

  他们的任务是割藤,割下的藤蔓均匀地铺旁边的土埂上。

  王湘也在地里帮着忙,将挖出来的红苕装到小背篼,又背到不远处的竹篼里。

  日头爬到头顶,几块红苕地已见了底。

  几个竹篼已经装满,其他的红苕堆在一起。

  割下的红苕藤也铺满了土埂。

  “好了,先把这些红苕担回去。”王太平招呼了一声。

  “你们一趟也担不完,我再割会儿等你们。”冯彬蓉起身说道。

  三人把红苕陆陆续续的担回窖坑。

  因为这次做青猪饲料比较多,在屋后又挖了1个窖坑,新猪圈旁边也挖了两个窖坑。

  下午张春城兄弟和张泽安也来帮王建安家收红薯。

  “快点帮你把红苕收了,你也好快点教我们做青猪饲料嘛。”张泽安笑着说道。

  有了3人的帮助,又挖了1天,红苕全部收割完毕。

  王建安家院坝里,堆满了红苕藤和酒糟。

  经过1多天的暴晒,红苕藤已经蔫软,保留着一定的韧性和水分。

  “像这样的,蔫了,但没干透,是最好的。”王建安掰开一个红苕藤对几人说道。

  随后王建安招呼几人帮忙一起将红苕藤切碎:“切细点,像这样……”

  张春城走到从自家搬来的铡刀前,学着王建安切了几刀。

  “对,就这样。”王建安说道。

  王建平和张春华负责将红苕藤递给两人。

  张泽安则把铡好的碎藤扫拢,堆到一边。

  铡完红苕藤王建安带着几人来到窖坑。

  “其实和跟上次做酒糟发酵差不多,塑料布要垫平,贴紧坑壁坑底。”

  “然后是铺酒糟,再铺红苕藤,不过这里有点不一样。

  有的红苕藤可能水分有点多,最好在酒糟和红苕藤中间再加一层米糠或者麦麸吸水。

  然后重复之前的步骤就行,这次量比较大,老坛水不够也没关系,就是需要多发酵一段时间。”

  王建安这里弄完之后又依次帮着弄其他3家人的青贮饲料。

  虽然没有协议,但这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合作社了。

  几人都做完饲料之后张泽安找到时机问王建安:“对了,建安,霍书记昨天问你好久有空?

  他最近打算开个会,正式的讨论一下合作社这个事情。

  毕竟是你提出来这个建议的,他希望你最好还是在场。”

  王建安思索了一下:“这两天都有空,再过几天就又要忙了。要不就明天?”

  “要的,等哈我就去给他说。”

  清晨,大队公社的会议室里,早已挤满了人。

  王建安和张泽安挤在一起。

  霍书记清了清嗓子,敲了敲桌子,会议室渐渐安静下来。

  “同志们,静一静!”霍书记声音洪亮,“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一个事:成立养猪合作社。

  这是响应上面号召,也是我们礼复村发展生产,共同致富的一条新路。”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最终目光停留在了王建安身上。

  “这想法,是建安同志最先提出,而且他们有几家人已经在实践了。

  至于科学养猪具体成效如何,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大家已经听说过建安那十头大白猪卖了好价钱。”

  “听说过,赚了几大千!”底下响起一片附和声。

  霍书记继续说道:“所以啊,经过队委会初步讨论,我们打算把这个合作社的架子搭起来,而且是搭在我们整个大队的层面上。

  我们大队有六个生产队,都加入进来,统一买猪仔,买饲料,学技术,找销路!

  这样规模更大,跟饲料厂,收购商谈价钱更有底气。”

  “好!霍书记说得对!”

  “就该这样!要搞就搞大的!”一些其他生产队,尤其是跟李家沟本队关系不算紧密的人,立刻大声赞同。

  他们看到了王建安的成功,也想分一杯羹,而且觉得大队统一搞,更有保障。

  王建安立刻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霍书记,各位叔伯婶娘,我有不同的想法。”

首节 上一节 25/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