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5节

  再说简单点,集体和合作社就是买卖关系,合作社养的猪卖给集体,集体再卖给肉联厂,集体购买猪仔饲料,再卖给合作社。

  所以入社也是有条件的,每户入社的人得交一定的入社金。

  这笔钱一部分用以支付给集体,毕竟合作社算是挂靠在集体上,不能白用集体的资源。”

  “交钱恐怕有点悬。”王德胜了解这些人的秉性,赚钱可以,掏钱难。

  王建安笑了笑:“没关系,还有另外一个模式,就是以集体的名义建养猪场,雇佣村民养猪,盈利后再向全村人分红。

  但是这有个问题就是集体没那么多本钱,需要贷款。

  我的建议是两种模式并行,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就入社,社员赚到的钱全归自己。

  不愿意入社的可以为集体打工,集体发工资,年终集体赚到的钱再分红。”

  听完王建安的话,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众人都在认真思考着王建安的话。

  王建安继续抛出他的炸弹:“除了养猪场,还有大棚蔬菜,这也是非常赚钱的项目。

  我们这儿为啥搞不起来?技术是一方面,但最要命的,是冬天温度太低,光照时间太短。

  就算拉了电灯补光,冬天三天两头断电,也是白搭。

  但是有了规模化养殖之后,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见众人疑惑的看着自己,王建安清了清嗓子:“我们可以建沼气池,沼气驱动沼气灯,就能给大棚增温和补光。

  这就不怕冬天断电了,同时还能解决猪粪问题。这就是我准备打造的养猪-沼气-大棚的三位一体模式。”

  此时众人的眉头比王建安来之前皱的更厉害,今天王建安给他们带来冲击太大,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沉默了几分钟后,王建安一口将杯中的水喝尽:“合作社的事,暂时我也只想了这么多。可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在也还没那么急,可以等到年底,看看我做的成效。再讨论合作社搞不搞,怎么搞的问题。”

  霍支书诧异的看着王建安:“你已经开始做了?”

  “对头,我今天来就是准备分户分田,还有申请宅基地的。”王建安边说边把写好的分家协议摸出来递给霍支书。

  霍支书接过协议:“这个好办,今天人都在这儿,我们对下信息,盖好章你们就可以去派出所办理分户了。

  宅基地你想批到哪儿?我们尽量帮你,你可是我们合作社能不能成立的关键。”

第8章 打牙祭

  当王建安和父亲从公社出来的时候,已经9点过了。

  没办法,只能第二天再去镇上派出所了。

  王建安心里惦记着做青贮饲料需要大的坛子,整个街上,思来想去,也就只有张维民家有了。

  今天是赶场的日子,王建安两人走到酒厂的时候,正有几个人在买酒。

  等张维民忙完之后王建安才走入屋内和他打招呼:“三娃儿,我又来麻烦你咯。”

  “建安儿,你来赶场嗦。哎呦,王叔也来啦,来,里面坐。”说着小跑到内屋端出一根长板凳来。

  王建安接过板凳,顺势分了一根烟给张维民:“三娃儿,是这样的,我做饲料发酵,要用到大的坛子,想来想去,就只有你这儿有这么大的。

  那天我看到你后面还有两个空的,卖一个给我怎么样?”

  张维民接过烟,凑着王建安划着的火柴点上,深深吸了一口,吐出一缕青烟:“可以撒,原来进货的时候专门多买了两个,预备哪天生意好了多酿点酒,结果一直都没用上。”

  “好多钱一个喃?”

  张维民想了一下:“你给50块钱就可以了。”

  “50块?”王建安一听就直摇头,“三娃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哈,你不好意思赚我钱也得收个成本价嘛!”

  王建安虽然忘了这个时候这些陶坛子的具体价格,但他知道张维民的性格,他说50块成本至少得乘个2。

  王太平也开口道:“我们屋头的泡菜坛子都买成10块钱一个。”

  “建安儿,我们这么好的关系说这些。你小时候可是救过我的命的。

  要不是为了给我那婆娘一个交代,我都不想收钱的。”张维民撇了撇嘴说道。

  所谓的救命其实就是小时候几个人去河里游泳,张维民抽筋了,而其他几人离得很远,王建安离得近,就把他救上了岸。

  见张维民又搬出这件事,王建安也就接受了,主要是他现在确实也比较缺钱。

  随后又借用了张维民家的木板车,把酒缸往家里运。

  路过猪肉摊子时发现竟然还有大半扇猪肉摆在案板上。

  仔细想想也是,刚过完年,大部分家里都会杀年猪。像王建安家连年猪都卖了的还是少数。

  想着这两天家里出现过的唯一猪肉还是猪油里面的油渣,王建安决定给家里改善一下伙食。

  “建安儿啊,不要买肉了,没好多钱了,节约点用。”王太平见儿子准备卖猪肉连忙劝阻道。

  王建安不知道家里多久没吃肉了,他倒是前天才在镇上吃了,不过还是小了一个理由:“爸,都好久没吃肉了,买点回去打牙祭嘛。大哥打窖坑那么辛苦,该整点肉吃了。”

  一番讲价后,王建安以2块1一斤的价格买了3斤坐墩儿肉。

  路上遇到了刚赶场完回家的张春城夫妇,张春城虽然只比王建安大2岁,但按照辈分王建安得叫他舅舅。

  不过从小一起光屁股玩到大,平时都是直呼其名。

  小时候王建安在他家蹭饭次数是最多的。

  “建安儿,王叔,你们两爷子这是搞啥子名堂?弄这么大个坛子酒,要喝到猴年马月哦。”张春城看着板车上酒缸,打趣道。

  王建安笑了笑:“春城,德春,你们赶完场啦。我这个是空坛子,我哪儿买的起那么多酒哦。这个是买回去装猪饲料的。”

  张春城点了点头:“这样哦,你昨天说的那个养良种猪,得不得行哦?”

  “肯定得行撒,对了,昨天忘了问了,你那儿还有没有玉米哦?我们屋头的玉米只剩一点了。”

  “去年我们感觉玉米还要涨价,我们都没卖,准备今年看看行情再说,还有1000多斤。”

  王建安没想到张春城有这么敏锐的直觉,因为养猪的增加,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玉米等主饲料会大涨价。

  “赊给我哇,我那10头猪,要吃1000多斤玉米。二天猪卖出去的时候,就以当时粮站的零售价给你结算怎么样?”

  “这……”张春城踌躇了的看一眼旁边的妻子。

  蒋德春合计了一下,现在玉米零售价是2毛1,就算到时候玉米没有涨价,肯定也比现在的收购价高。

  便欣然答应道:“没的问题。二天你养猪赚到钱了,也教教我们撒。”

  ……

  张玉清和尹祥平到家的时候,王建安正在挑水,刚才洗酒缸把水用完了。

  王建安将最后一桶水倒进水缸,指了指菜板上的肉,对张玉清道:“妈,今天吃回锅肉哇,我买了3斤坐墩儿肉。”

  “哎呦,吃啥子肉嘛,你是嫌钱多哦……”张玉清嘴上埋怨着,眼角却是带着笑意,提起肉到屋外,借着太阳光看了又看。

  王建安笑嘻嘻的跑到屋后帮着大哥打窖坑。

  乒乒乓乓的声音传来,已经挖到下面的岩石层,有半米深了。

  大嫂冯彬蓉正在帮忙往外搬石头。

  “大哥,我来帮你了。”跳下窖坑,王建安拿起旁边的钢钎和锤子敲打起来,“今天中午吃回锅肉。”

  听到回锅肉,王建平下意识的吞了吞口水,手下劲更大了。

  “建安儿,大哥大嫂吃饭咯。”尹祥平的声音从房前传来。

  “好香哦。”王建安刚绕到院前就闻到了香味。

  许是因为今天吃肉,张玉清还特地让王太平把桌子搬到了阶檐下。

  洗完手,王建安拿起菜板上一块苕皮,放入嘴中,这是张玉清特地给他留的。

  这是王建安最喜欢吃的食物,哪怕过了几十年,王建安隔三差五就要让妻子弄一顿苕皮回锅肉来吃。

  几分钟后菜上齐了,两大碗苕皮蒜苗回锅肉,还有熟悉的油渣莲花白,榨菜和一盘泡豇豆。

  王建安和王建平看着流油的回锅肉咽了一大口口水。

  “你们多吃点肉。”张玉清把蒜苗刨开,将猪肉露了出来,自己则是夹了块苕皮混着蒜苗。

  “妈,您也吃,肉多着呢。”王建安将一块肉夹到母亲的碗里,笑着说道:“以后顿顿都会有肉的。”

  嚼着王建安夹来的回锅肉,张玉清看着两个儿子,只感觉日子充满了奔头。

  “妈,牛皮菜你们弄完没有?”吃着肉,王建安含糊的问道。

  “弄完了,晒到那边田埂上的。刚才你没看到我们蛮?”

  顺着张玉清的手指,王建安望着不远处,柏树之间搭起了竹条,上面挂满了牛皮菜。那是过年前晾晒大青菜的地方。

  刚才洗酒缸太投入,竟然都没看见她们什么时候晒的。

  王建安连忙刨了两口饭,话音更含糊了:“哦,哦……”

第9章 舂贝壳

  “建安儿,这两天听你说了好多次大棚,这个大棚到底是个啥子东西嘛?”王太平抿了一口酒问道。

  张玉清听到王太平问出这个问题,正了正身子,对于这个陌生名词,她也充满了疑惑。

  王建平夫妇也放下碗筷,凝神听着。

  两人虽然在外打工,但只知道冬天菜贵,也不知道这个大棚是怎么回事。

  王建安正夹菜的筷子顿住了,他放下碗思考了一下:“嘿,爸,妈。别急,听我慢慢摆。

  这个大棚啊,说稀奇也不稀奇,道理其实跟我们年年给谷子育苗拉的那个小塑料棚是一样的。”

  “育苗棚?”王太平和张玉清对视一眼,这个他们熟。

  “对头。”王建安点点头,用手比划着,“育苗棚小,总共就那么大点地方,罩上塑料,里头就暖和了,谷苗儿蹭蹭长,又齐整又快,对吧?

  大棚呢,规模比育苗棚大得多,用的材料更讲究,搭起来的手艺也更精细些。”

  顿了顿,看到父母眼中的好奇更盛了,王建安继续说道:“当然,大棚的效果,那可比育苗棚强百倍。

  它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让咱们在冬天照样种出新鲜菜来。”

  “冬天种菜?”王太平种了几十年水稻,自然知道搭棚育苗,可冬天种菜完全超出了他几十年的认知范围。

  “你详细说下这个大棚是怎么样的?”

  “东、西、北三面各砌一堵1米左右厚的围墙,南面和上面用塑料薄膜盖上,做成一个拱棚,冬天这棚子里面暖和的很。”王建安一边说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

  “当然,现在本钱不够,我们就用挖地基的土夯成土墙,搭塑料薄膜的架子就用竹子。

  而且就算冬天连续不出太阳,也不用怕,棚子里头点上沼气灯,那灯不光能照亮,还能发热、补光。”

  “沼气灯?”王太平又被一个新词弄懵了,下意识地摸了摸后脑勺,“这沼气又是个啥子东西?”

  “就是把猪圈里那些猪屎尿,还有咱们地里收完包谷剩下的玉米秆子、稻草啥的,混在一起,装进一个密封的大池子里沤着,让它发酵。

  发酵好了,就能生出一种叫沼气的东西。这沼气跟咱们烧的柴火一样,一点就着。”

  王建安强调道:“要想沼气多、烧得旺,猪粪得多点才行。等以后咱们猪养多了,修起专门的沼气池,那煮饭炒菜就用不着砍柴烧灶了。”

  饭桌上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所有人都表情复杂地看着王建安。

首节 上一节 5/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