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了偷个懒,损失几百块钱,这教训,太惨痛了。
霍守义歇口气,挣扎站起:“这几天喂食要格外注意,只能喂稀的,米汤,煮烂的青菜叶子,油星子都不能沾,更别说菜籽饼了,听见没?”
“听见了,听见了,打死也不敢了!”张华安连忙点头。
现在他只期待把这几头猪养活泛一点,然后赶紧卖出去,少亏点。
“我再强调一遍,都给我记住了!”霍守义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养猪场的社员,“菜籽饼是好东西,但必须煮熟脱毒,生喂就是喂毒药。”
众人连连点头。
又详细交代了后续护理的注意事项,霍守义这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离开了李家沟。
张华安赶紧跟着送他回去。
一场由一小撮生菜籽饼粉引发的危机,在经过惊心动魄的半夜抢救后,总算暂时平息了。
猪的性命保住了,但张华安家的经济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两口子垂头丧气地回到猪圈,看着圈里病恹恹、无精打采的猪,默默地开始清理狼藉不堪的现场,心里难受极了。
下午王建安带着人在新包的那片河湾地里带着人丈量,要准备开始挖新的大棚了。
“唉,这华安舅舅……”王建安摇摇头,心里有同情,也有点恼火。
养殖最怕的就是这种疏忽大意。
他之前教大家养猪时,就再三强调过饲料安全,特别是油饼类必须熟喂。
看来培训不如教训。
王建安的目光投向远处集体猪场的方向,眉头微蹙。
相比于猪场饲料中毒,此刻他心里更担忧的是即将大规模铺开的大棚种植。
那密闭高温高湿的环境,一旦大量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或是化肥使用不当。
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极易超标。
人在里面作业非常容易中毒晕厥,甚至致命。
这个隐患,必须提前杜绝。
王建安对张泽安说道:“泽安舅舅,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我看等猪场这事消停了,得把大家伙再召集起来,好好说一下这饲料安全。
顺便也把下半年搞大棚要注意的,特别是肥料安全这块,一起讲讲。
不能这边刚躲过一劫,那边大棚又出啥子幺蛾子。”
张泽安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要得!要得!华安这次虽然自家损失惨重,但确实也给全队的人都敲了个警钟。
我这两天就安排,组织开会,这安全的事,一刻也松懈不得。”
第83章 大棚开工
两天后王建安将电灯拉到了院坝里,昏黄的光晕下,人们蹲的蹲,坐板凳的坐板凳,空气里飘着劣质纸烟和汗味儿。
张泽安站在电灯底下:“华安这事,大家都晓得了吧,教训就摆在那儿的,大家以后一定要听建安儿的话!”
王建安接过话头,往前站了一步:“泽安舅舅说得对,随时都要注意安全。
不光养猪喂食要小心,马上我们搞的大棚,风险更大。”
他顿了顿,让大家消化了一下,接着说道:“大棚那塑料棚子一蒙上,里头又闷又热。
要是图省事,把那些没腐熟的生粪,或者没拌匀的化肥,稀里糊涂地弄进去,那产生的毒气,轻的能把人熏晕,重的直接要命,这不是吓唬人。”
人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吸气声。
王建安继续说道:“所以啊,往后弄肥料,一是必须腐熟透了再用;
二是往棚里施肥,记住几个窍门:少量,多次,勤通风。
宁愿多跑几趟,多费点力气,也千万别图一时省力一把撒进去。
命比啥子都金贵,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张华安蹲在人群最前头,脸上火烧火燎,这场合比挨顿骂还难受。
没人笑话他们,只有几声压抑的咳嗽。
几百块的教训,比什么大道理都管用。
说完安全之后,王建安又开始招工了。
那八亩多的油菜地已经画好框,规划好怎么修建了。
“各位,还有个事我要给大家说,就是我那大棚也要开始修了。
需要人手,现在天气也正热,大白天的干活肯定不行,所以时间还是选在早晚。
早上六点开工,上午十一点收工,下午五点开工,晚上八点收工。
工钱还是老规矩,一天算五块,不过这次就没有半天的说法了。
这次要赶工期,干满一天才有钱,工钱也一天一结。
要来打工的人今晚就先把名报上,明天就开始了。”
话音刚落,蹲在前头的张华安猛地抬起头,第一个喊出来:“建安!算我一个!”
他太需要这挣钱的机会了,哪怕一块钱,也能填一点那几百块的窟窿眼。
“我也来!”
“我得行!”
……
王建安拿出个新本子:“行,都来,名字报上,明早六点,河湾地头集合。”
第二天,天边刚透出一点鱼肚白,深蓝色的夜幕还没完全褪去。
大河湾那片新划出来的空地上,却已经人影绰绰,热闹起来了。
“人都到齐了没?”王建安扫了一眼,开始点名,昨晚报了名的基本都到了。
这次基本每户都来了至少一个人,另一个人还得在家里煮猪食喂猪。
那些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也全都被家长拉了过来。
“好,开工。春城,你带几个人先去我们屋后那片竹林,砍点搭棚架用的老竹子,要粗壮笔直的。
还有张德福他们那儿那几家人的竹子也可以砍,他们不修大棚,我已经给他们说好了,把竹子卖给我。”
“要得。”张春城应了一声,点了几个人名字,提着柴刀,身影很快消失在朦胧的晨光里。
“大哥。”王建安转向王建平,“剩下的人,你带着,就按我之前撒的石灰线,先把地基沟挖出来,宽度深度都按之前说的来,别挖浅了。”
“晓得了。”王建平带着人开始挖掘起来。
时间慢慢过去,可能是因为不久之后自家也要开始建大棚了,这次大部分人干得比之前都认真。
甚至还有几个人一边挖地,一边问为什么要修这三面墙,这样修有什么讲究吗?
大棚外面那一圈沟壑又是干嘛的。
王建安都一一为他们解答。
正说着,王建平那边传来“当”一声脆响,还迸出几点火星子。
“日他先人,挖到石头了,好大一块。”王建平骂了一句,甩了甩震得发麻的手。
几个人围过去一看,一块磨盘大小的青石板嵌在土里,锄头尖都崩了个小口子。
王建安走过去看了看:“找几根粗棍子来。”
很快有人找来几根碗口粗的木头,又搬来几块结实的石头当支点。
几根木头斜插进石头底下的缝隙,几个人喊着号子:“一、二、三,撬!”
沉重的青石慢慢被撬动,一点点从泥土里剥离出来。
随后几人合力,慢慢把这块碍事的石头滚到了旁边的沟坎下。
太阳升起,热气“呼”地一下就上来了。
露水蒸发,地面也开始发烫。
“大家休息一下,吃了早饭再继续。”王建安大声喊道。
众人纷纷停手,有的找了个树荫坐下,有的则就地坐下。
早饭基本是各家各户自己带来的。
不过王建安家也煮了一大锅绿豆稀饭,用桶挑了过来。
张玉清带着冯彬蓉和尹祥平在把泡菜和稀饭分给大家。
吃完早饭又忙活了一阵,一直到十一点左右,大家才收工回家。
整个下午,李家沟都是安安静静的,就连那些以前放了暑假就满山跑的孩子们,也都在家里补觉。
只有蝉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嘶鸣。
只有几户人趁着中午休息,去稻田边转悠,看田里的水是否充足,没水了的就将堰塘的水放到田里。
直到日头偏西,西边的天空烧起一片绚烂的火烧云,灼人的热气才稍稍退却。
河湾地头又渐渐热闹起来,人影晃动,人们的吆喝声、说笑声再次响起,一直持续到天色擦黑。
傍晚收工,干了一天活的人们又聚到了王建安家的院子里排着队领今天的工钱。
工钱发完,众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扛着工具,三三两两往家走。
寂静的村道上,不时传来孩子带着哭腔的抱怨:“妈,明天我不去了,累死了……”
“爸,我手都抬不起来了……”
大人们却是兴致勃勃,偶尔还能听到几句关于明天活路的闲聊。
偶尔也传来几句带着教训意味的回应:“哼,晓得累了?喊你平时不好好读书,二天就只有天天干这个!”
孩子们不敢再吭声,低着头默默往家走。
第84章 公司开业
尹彬攥着辞职信,在刘主任办公室门口站了好一会儿。
里面传来刘主任那熟悉的咳嗽声,他深吸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刘主任正端着大搪瓷缸吹茶叶沫子,抬头见是他,有点意外:“小尹,有啥子事?”
“刘主任,”尹彬把信递过去,“这是我的辞职报告。”
刘主任接信的手顿了一下,脸上的笑收了起来。
“坐。”刘主任接过信,下巴朝对面的木头椅子点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