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制霸全球,从杀虫剂开始 第2节

第2章 程家危机

  “1977年的上千万港币多吗?”

  多。

  甚至可以说是一大笔巨款。

  按照现在香江的物价来算,一个普通人的月薪,可能也就是一千港币多一些。

  而香江新界这些偏远的地方,普通的房子可能也就是几百到上千港币一平方米不等,算下来一套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可能也就几万港币起。

  至于香江中区这里的,自然要贵了十倍不止。

  当然,也仅仅如此。

  这种情况下,程家那家杀虫公司居然欠下上千万港币的债务,还真的不少。

  程功坐在程振邦旁边,他想和爹地说点什么。

  一时之间,他居然说不出口来,这足以说明,爹地虽然关爱他这个儿子,其实私下父子俩话并不多。

  “程先生,少爷,早餐做好了。”正在这个时候,程功看到一位年纪和他差不多的,女佣人模样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说道。

  “喂,你们父子俩还坐在那干什么,过来吃早餐,等一下凉了就不好吃了。”

  这个时间,程功发现自己的肚子确实咕咕的响个不停。

  昨晚晚餐,本身吃得不多,加上又喝了那么多酒下去,昨晚一直呕吐的情况下,连肚子里面都黄胆汁都吐出来了,肚子里面早就空空如也。

  一家三口坐在那里吃着早餐。

  林永芳溺爱地看着一旁正在大口大口吃的程功说道:“你这孩子,吃慢点,又没人和你抢。”

  “爹地,我一会想跟你去公司看看。”

  在程功的印象里面,前身那么多年,居然一次都没有去过父亲那家程氏杀虫公司看过,总觉得那里是生产那些杀虫药的,实在太臭了,根本不想过去。

  现在的程功居然主动提出前往杀虫公司,这让程振邦夫妇都有些惊讶。

  这还真是破天荒。

  吃完早餐。

  女佣人小英在收拾东西。

  程功跟着爹地程振邦下楼,来到小区的停车场。

  现在这里停有两辆车。

  一辆是黑色的巴依尔轿车,是程振邦前些年买来上下班和商务用的。

  还有旁边一辆蓝色,看起来还是比较新的波子。

  这则是在程功前些年成年礼的时候,程振邦夫妇买来送给他的礼物。

  在这之前,前身就是开着这一辆波子,经常出去和那些狐朋狗友在外面鬼混到深夜才回家。

  程振邦还以为儿子着自己的车过去。

  没想到,程功自己直接上到巴依尔的副驾驶座上。

  程振邦开车离开这里,往柴湾工业区方向过去。

  七十年代,香江的工业发展到了巅峰,出口产业值,甚至不输给地产业。

  这些年,程振邦夫妇那家程氏杀虫公司,则是一直搬来搬去,最后搬到柴湾那边。

  从前身记忆,程功知道,其实父母在他出生前,当时父母已经开始经营杀虫药。

  事情最早源于早年程振邦到欧洲留学,本身学的又是农业制药方面的专业。

  在回到香江后,发现香江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香江卫生环境确实越来越差。

  家庭平常见到的四大害虫,像老鼠、蟑螂、蚊子、苍蝇滋生得越来越多,特别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香江人口开始暴涨,在整体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这四大害虫在香江各地泛滥成灾。

  程振邦夫妇结婚后,从最早先是给欧美,东洋的那些杀虫药公司做代理起步,在香江做起杀虫药代理生意。

  一步一个脚印。

  当程氏杀虫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程振邦发现代理生意,虽然轻松,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和风险,但是,一年下来,公司利润大部分被那些欧美和东洋的公司赚走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程振邦便自己组建研发团队,陆陆续续研发出多款香江自有品牌的杀虫药。

  包括老鼠药、蟑螂药、灭蚊药、苍蝇药等等。

  其实这些杀虫药,在香江一直都有,包括海外在香江代理销售的,只是价格属于比较贵,普通人家舍不得买来用。

  面对猖獗的老鼠、蟑螂、蚊子、苍蝇,无论是香江普通家庭,还是餐馆、酒店、公众场合都迫切需要。

  程振邦正是利用早期代理商积累下的客户资源,再通过推销自己杀虫厂生产的那些杀虫药,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抢占市场。

  在六十年代初,当那位李先生已经放弃塑胶花产业,开始进军地产业的时候,程振邦夫妇也利用自己的杀虫药,成功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第一个100万港币。

  随后几年,基本上保持着10%以上的年利润增长。

  这算下来,就当时物价各方面来说,其实收益还算可观。

  即使不能完全垄断香江这方面的市场,每年稳定有一百多万纯利润,在香江足以让一家人过得相当滋润了。

  然而,就在去年下半年开始,香江突然冒出一家佳宁杀虫公司,这一家公司私下代理了很多欧美和东洋的杀虫药,

  更恐怖的是,佳宁杀虫公司在拿到那些杀虫药的代理权后,竟然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

  现在的香江,大多数香江市民普遍觉得进口的产品,要比本土生产的质量更好,更有保证。

  在佳宁杀虫公司价格甚至比本土产品还低的情况下,香江大多数顾客,自然纷纷转向购买那家佳宁杀虫公司代理的杀虫药。

  结果,可想而知,程氏杀虫公司生产的那些杀虫药,无论是老鼠药,蟑螂药,灭蚊药,还是苍蝇药,仓库库存越来越多,堆积在仓库如山。

  这些杀虫药生产出来,却出售不了,只能长时间积压在仓库。

  在佳宁杀虫公司持续降价倾销的情况下,程氏杀虫公司的杀虫药销路彻底被堵住。

  包括以前那些合作多年的老顾客,都陆续放弃程氏产品,转而去购买佳宁杀虫公司代理的杀虫药。

  “爹地,你是说是因为佳宁杀虫公司突然出现,并且搞价格战,导致我们家生产的杀虫药卖不出去?”

  “差不多吧。当然也不止这个原因,还有,就是我自己盲目扩产也是问题。”

  “爹地,那佳宁杀虫公司的老板是谁?”

  此时,程功的脑海深处,其实已经出现关于佳宁杀虫公司老板的资料,但是,他还需要确认到底是不是那个人?

  “好像叫陈什么靑的新佳坡还是大马那边的华人?”

  陈什么靑?

  “爹地,他叫陈松靑吧?”

  “对,是这个人。”

  此时正开车的程振邦有些惊讶,儿子怎么会知道陈松靑这个人?

  程功也就说道:“爹地,我好像在哪份报纸上看到过这个人的名字。”

  程振邦点点头:“嗯,听说陈松靑原来是和香江钟氏兄弟搞地产业的,不知道怎么突然开始弄这个杀虫药生意,手段还这么狠,导致我们现在根本做不下去了。”

  如果真是历史中那个陈松靑,那么记忆里的详细资料就完全对得上了。

  程功暗想,其实,这个陈松靑的主业根本就不是杀虫药,这不过是对方用来掩护真实目的的一个幌子,或者用来圈钱融资甚至骗投资者的工具而已。

  离开香江中区,一路往港岛柴湾方向开去。

  路上,程功舒服地靠在副驾驶座座椅,目光一直看着窗外。

  七十年代的香江街景,快速在他眼前流动,离开繁华的中区高楼林立,进入到英皇道上车流穿梭,双眼看出去,一切都带着浓厚的香江时代印记。

  此时此刻。

  程功内心真的很激动。

  他真的来到了七十年代的香江。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爹地面对的那个商业对手,竟然会是那个陈松靑。

  不过,根据记忆,他知道陈松靑的杀虫剂生意,很快就会被抛弃,陈松靑转而会全力扑向地产业的投机浪潮中。

  自己爹地不过是陈松靑资本游戏初期一个暂时性的受害者罢了。

第3章 小工厂主

  香江柴湾大潭道。

  程振邦突然将车停在路边。

  程功和爹地下了车。

  程功抬眼望去,只见一处厂房外墙上写着。

  “香江程氏杀虫剂公司。”

  这里正是程振邦夫妇多次搬迁工厂后,最终落脚的地方。

  生产杀虫剂的过程中难免会散发各种异味,尽管程家已严格按照现行香江规定法律法规经营生产,臭气还是会飘散出去,引得香江其他市民怨声载道。

  迫于无奈,程振邦夫妇只能将工厂迁到这里。

  而这里厂址选得还是很不错的,前门临近公路,出入方便,后靠山脚,与柴湾的居民区远远隔开,臭味一般不会吹那边去,影响总算小了许多。

  程振邦推开厂门走了进去。

  厂内早已停工。

  这家杀虫剂厂的上百名员工,包括杀虫药研发人员,车间工人,销售人员,甚至,他们的家属,平日都住在这里,主要是上下班方便,还可以省去一大笔房租开销。

  程振邦和程功刚进门,便有老员工看到,立刻围过来打招呼。

  “东主,早上好!”

  “少东主,早!”

  。。。

  他们纷纷走过来向程振邦父子打招呼。

  程功看着这些老员工,心里明白,那眼神里的问候,只是非常表面,恐怕是急切地想知道程振邦何时能补发去年的工资。

  当然,可能背后已经不知道骂了多少次。

  程功跟着爹地走进总经理办公室。

  办公室内。

  程振邦坐下来后,叹气说道:“公司都停工快半年了。去年上半年生产的杀虫剂,大部分都囤在仓库里,根本卖不动,资金回笼不了,每个月单是租金,还要开销一大笔。”

  “这些天,银行还天天打电话追着讨债。”

  虽说往年利润也有上百万港币,但是,每月开销巨大,像程功的海外留学费用、零花钱等等,其实程家根本剩不下多少积蓄。

首节 上一节 2/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