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制霸全球,从杀虫剂开始 第258节

  相反,嘉道理家族的中华电力是在和粤省,甚至国内深度合作。

  包括和国内在大亚湾合作的大亚湾核电站,主要核电电力,其中一半核电是输送回到九龙和新界。

  另外,还有中华电力在粤省投资的煤炭火电,这煤炭可能是来自国内的煤炭,价格明显要便宜许多。

  但是,香江电灯集团的煤炭发电,基本上是从澳洲等地进口的。

  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和分红,只能通过提高电价,或者说为了和中华电力一样的利润,只能通过这种方式。

  但是,普通市民可不管你这些,只要发现中华电力的电力价格要比香江电灯集团的电价要便宜的情况下,自然会是私下辱骂李家。

  “志明,现在那些市民是这样评价,谁知道以后会是如何。”

  对于香江电灯集团的事,程功在昨天的高管会议上已经谈了。

  而这次,他要谈的是关于收购南华早报的事。

  “麦理思,志明,你们知道南华早报吗?”

  南华早报?

  香江谁不知道呢?

  “知道,我是南华早报的忠实粉丝。”麦理思直接说道。

  很多香江,甚至海外的消息,麦理思都是在南华早报的英文版上看到的。

  至于曹志明在香江关注的报刊则是多了许多,南华早报只是其中一份。

  “老板,当然知道。”

  “怕是你们也没想到,现在南华早报最大股东就是汇沣银行,第二大股东也就是我们的和记黄埔。现在,我想趁早收购这一家报刊。”

  程功要吞掉南华早报?

  麦理思,曹志明都有些惊讶。

  在得知汇丰银行就是南华早报最大的股东,和记黄埔是第二大股东,基本上只要说服汇沣那边把南华早报大部分股份出售给程功和星河投资公司,程功也就可以吞掉这一家上市公司了。

  “老板,不知道汇沣愿不愿意出售?”曹志明问道。

  毕竟,报刊这些还是太敏感的。

  当年汇沣控股南华早报,不仅仅是汇沣希望控制它来发挥汇沣在香江和亚洲的影响力,更是代表香江总督府在香江的意志力。

  “会的。”

  他可不想等到八十年代被大马糖王的郭鹤年给吞掉。

  “老板,那我建议你先见见汇沣大班沈弼先生。”

  现在南华早报市值也就4亿港币,再加上汇沣是大股东的情况下,吞掉这一家上市集团并不难。

  三人谈好。

  程功拿出拜访贴写好让贝丝送去给包约翰先生。

  上午九点。

  香江证券监理处关于程功和星河投资公司昨日程功收购香江电灯集团发布了一些消息,但是,对于程功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毕竟,香江证券监理处想阻止也阻止不了。

  上午九点半。

  香江电灯集团,中华电力公司都恢复正常挂牌交易。

  一开始,香江电灯集团的股价从昨日9.52港币每股开始交易,在飙升到10.50港币每股后,很快开始大幅度下降。

  毕竟,即使从程功收购香江电灯集团其后新闻发布会上,虽然传出一系列的大刀阔斧的改革随时利好消息。

  但是,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程功已经吞掉香江电灯集团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多少的炒作价值,这一家上市公司股价太高,必定会下跌。

  “老板,我已经把拜访贴交到汇沣总经理包约翰手上。”

  贝丝回来后向他汇报道。

  “那包约翰是什么表情?”

  “老板,他确实觉得有些奇怪。”

  程功这边刚刚高价吞掉香江电灯集团,现在又突然找上他,包约翰觉得程功不会又是对什么上市集团感兴趣吧?

第319章 传媒帝国第一步,程功吞掉南华早报(4/5)(求订阅)

  东方日报是马氏兄弟在1969年创办的,但是其一开始目的就不纯,是用做其他专用。

  不过,东方日报从狗经,马经开始写起,成立一年半,日销量突破八万份。

  一年后,日销量突然11万份。

  再过一年,销量已经突破30万份。

  这个时候,东方日报已经是香江日销量最高的报刊。

  除了报刊里面有特殊的传播渠道和交易方式外,更重要是因为其内容非常丰富,香江,海外各种各样吸引人的新闻消息都有,传播越来越广。

  如今日销量保持在三十多万份,未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候,单日销量高达五十三万多份,读者超过三百四十多万人,远远抛离其它报章。

  这在只有几百万人口的香江来说,能够有一半以上的市民接触到这一份报刊,是非常恐怖的数字。

  星岛日报最早是在三十年代,由胡文虎创办,五十年代开始,胡文虎养女胡仙接管这一份报刊。

  现在星岛日报在每日销量十多万份,可能不及东方日报一半。

  但是,星岛日报不仅仅在香江影响很大,在海外同时发布,包括欧洲版,M国版,加国版,南洋版,湾湾版。

  可以说遍布全球,按照胡仙的说法,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星岛日报。

  正是因为那样,胡仙自六十年代以来,被誉为传媒界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女性。

  星岛日报正是在她的带动和管理下,已经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华人报刊。

  在南华日报上市的第二年,胡仙也已经让星岛日报在香江上市,只是市值要比南华日报低一些。

  如今,胡仙是彻底控股南华日报,程功暂时没有机会吞掉这一家报刊。

  不过,从后来来看,胡仙年纪大了之后,胡乱投资去行业,导致筑高债,最终这一家星岛日报集团也落入到其他资本的手上。

  也就是说,这一家影响全球的传媒报刊,程功也是有机会吞掉,只是时机还不到。

  剩下,像明报,现在明报销量12万份左右,一开始,金庸创办明报的目的就是为了连载他的武侠小说,其后发现明报影响越来越大,给他带来更多名利。

  如今,金庸因为明报影响力越来越大,明报也因为金庸成为香江不可缺少的一份重要传媒报刊。

  剩下其他几家很重要的媒体报刊。

  像《成报》单日销量20万份左右,可能是仅次于马家的东方日报。

  《快报》《新报》销量在十多万份左右。

  至于现在被誉为香江第一财经报刊的信报两三万份,这还是程功这两三年一系列的收购,拉高了这一家信报报刊的销量。

  现在信报是已经盈利了,但是,其主要是在财经方面影响越来越大,其他方面则是差远了。

  不过,从后来来看,这一家信报最终还是落入到李加成次子李泽偕的手上。

  剩下其他报刊,还是很多,真正有名气的有几十家,没有什么名气,或者是根本连注册公司都没有的,可能也有几百家。

  包括像那些马经为主的马报,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在关注香江马经的,这些可能上不了台面,影响力也仅仅在香江那些马迷身上,但是,销量确实非常恐怖,基本上每一期的马报,销量都是非常高的。

  这些马报销量基本上无法统计,但是,从现在香江有两百多万马迷来看,香江的马报销量是非常高的,只是这些马报比较分散,各家各样都有。

  像程功自己的前身,就非常喜欢那些马报,五颜六色,各种各样都有,最关键这些马报还不便宜,除了所谓马评专家的每一期点评,还有对下一期的预测等等,几乎是深入到香江那些马迷的生活里面,无论是马迷上班,下班,甚至上厕所都是离不开一份马报。

  除了这些,比较特殊的像《大公报》《文汇报》这些,主要偏向国内的,在香江和海外有一定影响力,但是,销量很低。

  所以,香江很多人知道这两家报刊,但是,可能不会购买。

  程功在脑海查看这些香江地区报刊的资料来看。

  基本上,香江这一座城市,即使后来互联网出现,互联网,手机信息传播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还是离不开这种传统媒体报刊的影响。

  所以,他很清楚,自己要紧紧抓住一份,甚至几份媒体报刊才行。

  。。。

  下午两点半。

  香江汇沣银行大厦一楼门口。

  一辆宾利车停下。

  程功从车上下来,他已经见到汇沣总经理包约翰和女秘书已经在迎接。

  “程生。”

  “包约翰先生。”

  两人相互握手。

  在往里面进去。

  坐电梯上到楼上。

  程功和包约翰先到总经理办公室。

  “程生,你这次那么快吞掉香江电灯集团,真的是让我和大班出乎意料。”

  本来程功前些时间才刚刚吞掉中华煤气公司,哪里想到,对方立刻把目光看向香江电灯集团。

  等到程功快要吞掉香江电灯集团,这包船王才注意到。

  从这一点上来说,包船王的目光差程功可不止一点点。

  说到包船王。

  “包约翰先生,其实包船王的心思并不在香江这些上市公司上,他的目光还是放在航运业上。”

  其实,一个人能够做到那么专注,是非常难的。

  这一点上,香江在航运业上那么专注的。

  其实也就是两家。

  一家就是董家。

  但是,董家自始至终目光都是在航运业上,所以董家父子不惜一切代价,都要逆流而上,因为董浩耘相信未来航运业不会受到其他行业影响的。

  一家也就是包裕刚。

  虽然包裕刚已经感觉到全球航运业可能出现问题,但是,他还没有下定决心要进行弃舟。

  按照程功的了解,包裕刚弃舟也是在八十年代初,受到第二次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下,实在是撑不住的情况下,他才不得已弃舟的。

  至于为什么能够吞掉九龙仓和会德丰。

  第一次,则是因为汇沣和李加成,所以他能够吞掉九龙仓。

  但是,现在可惜遇到了他。

  第二次,能够吞掉会德丰,那也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弃舟,有资金又有汇沣的支持下,才吞掉这两大英资洋行。

首节 上一节 258/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